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DCA循环法在母乳喂养管理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母乳喂养有助于婴儿发育及增进母婴感情,保护婴儿和母亲健康。本院自1996年创建爱婴医院以来,母乳喂养,尤其是产妇住院期问的母乳喂养率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但是,由于产妇及家属对母乳喂养的偏见,医务人员对母乳喂养的重视不够,母乳喂养率很难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为了使更多新生儿能得到母乳喂养,有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提高他们的身体素质,本科将PDCA循环法运用到产科病房母乳喂养的管理中。实行PDCA循环以来,护士对母婴的关心更加多了,责任感加强了,沟通技巧提高了;实行PDCA循环法,增强了护士及产妇对母乳喂养重要性的认识,从根本上改变了产妇及家属的喂养观念。通过对产妇及家属实施不同的母乳喂养健康教育计划,使产妇掌握了母乳喂养的优点、正确的哺乳姿势、挤奶手法等。使产科病房新生儿的母乳喂养率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从原来的80%提高到现在的98.8%,产妇对护士的满意度达98.0%以上,护患关系也更加融洽。同时,也促进护士在业余时间学习各种知识,以满足护理工作的需要。  相似文献   

2.
徐敏 《中国实用医药》2009,4(35):157-158
目的护理干预对增加产妇乳汁量的效果观察,产妇泌乳量不足的原因除与母乳喂养中的不合理现象如不经常哺乳添加水或牛奶外还与产妇的乳头异常及护理人员的护理干预措施及社会支持系统有关。方法产妇乳量充足与否与护理人员的帮助有很大关系,鼓励产妇早吸吮、勤吸吮、按需喂养,开展母乳喂养指导,母婴同室,建立母乳喂养支持组织。结果使纯母乳喂养率提高,母婴母乳喂养合并症减少,保证母婴健康,而且能增加产妇4~6月纯母乳喂养的信心和决心。结论对乳量不足的产妇开展母乳喂养宣教,因人施教,对减少母乳喂养合并症,提高纯母乳喂养率,保障母乳喂养的有效实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母婴分离产妇实施护理干预的管理。方法2009年1月-2010年1月出生的新生儿转入新生儿监护室的母婴分离产妇180例进行研究总结。结果实施护理干预组母婴分离产妇90例,33例达人工挤奶法估计乳量“++”;55例达人工挤奶法估计乳量“+++”,泌乳量均高于对照组。结论母婴分离对产妇是严重的心理、生理影响。通过系统的护理干预可以有效缓解产妇的紧张、焦虑情绪;通过系统泌乳护理可以达到刺激乳头,促进泌乳;模仿母婴同室,增进母婴感情,保持泌乳状态,提高母乳喂养率,有利于母婴健康。  相似文献   

4.
促进剖宫产术后肛门排气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洪秀 《黑龙江医药》2009,22(2):156-156
对于腹部手术后病人,术后腹胀是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肛门排气是直接关系到术后各方面恢复的关键一步。腹部手术主要集中在外科和妇产科上,近年来,围产医学进步迅速,剖宫产的指征已有所增加。而剖宫产手术后产妇肛门排气时间提前有利于母婴身心健康。产妇肛门排气后,尽早恢复正常饮食,有利于营养的补充、机体的康复,有利于乳汁的分泌,保证了母乳喂养。而母乳喂养可促进子宫复位,进食后还可以减少输液等治疗。对母婴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母婴同室及母乳喂养对于割宫产产妇子宫复旧及乳汁分泌的影响。方法 随机抽取我院产科1999年8月割宫产病例100例,均为母婴同室及母乳喂养,与1993年同期非母婴同室及母乳喂养的割宫产病例100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母婴同室及母乳喂养较非母婴同室及母乳喂养的剖宫产产妇子宫复旧更好,乳汁分泌早且量较多,初乳利用冯高。结论 剖宫产产妇实行母婴同室及按需哺乳,既有利于产妇的产后恢复,又能促进乳汁分泌,使婴儿得到营养丰富、含有多种抗体的初乳。  相似文献   

6.
提高母乳喂养成功率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影响母乳喂养的主要原因是泌乳量不能满足新生儿需要。方法将1352例的正常产妇按常规进行母乳喂养知识宣教和技巧、姿势指导外,回病房后30min、2h、6h、10h对产妇进行各时段最适宜的母乳喂养姿势指导。结果早接触、早吸吮、勤吸吮、按需喂养纯母乳喂养率明显提高,母乳喂养合并症降低。结论对产妇进行母乳喂养知识的指导,因时施教,对减少母乳喂养合并症、促进母婴健康、提高纯母乳喂养率、保证母乳喂养的有效实施具有重要。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母婴同室的护理干预及体会的总结。方法在本院实施母婴同室健康宣教及母婴一体化护理干预,观察总结其疗效成果。结果护理模式的改变使产妇转变观念,自觉参与对新生儿的护理和观察,增进了母婴感情,母乳喂养率明显提高,婴儿健康成长成为可能。结论通过母婴同室健康宣教及母婴一体化护理干预增进了母婴感情,提高了母乳喂养率,促进了母婴身心健康,体现了母婴同室优越性,值得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实行全面、全程系统整体的健康服务,确保母婴健康.方法对936例产妇进行产后3次随访中,实施护理、营养、母乳喂养指导等.结果通过干预,提高了产妇自我护理能力,保证了母婴健康,纯母乳喂养率达98%.结论产生访视进行母乳喂养健康教育,指导产妇平衡膳食,保证了母婴健康及母乳喂养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母婴同室与母乳喂养的概念和好处。方法对400例产妇和婴儿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与对照组。一组实行母婴同室与母乳喂养;一组传统的方式喂养。结果实验组比对照组的产妇泌乳时间缩短,产后出血减少,月经复潮时间延长,子宫复旧不良的比例减少,乳腺炎的发病率降低,婴儿患各种疾病的比例下降。结论实施母婴同室与母乳喂养有利于母婴健康,应大力提倡。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了成功促进母乳喂养,保障母婴健康,提高人口素质,2004年我院实施以病人为中心的关爱活动,进行母婴知识健康教育和母乳喂养技巧的指导,收到良好的效果。方法对我院2004年剖官产产妇进行母乳喂养知识宣教,采用相应的护理措施和技术指导。结果剖官产产妇对母乳喂养的科学性和优越性提高了认识,喂养知识知晓率100%。2004年在我院行剖官产935例,纯母乳喂养832例,母乳喂养率89%,效果满意。结论母乳作为婴儿最理想的天然食品,不仅各种成份易于吸收,而且含有丰富的抗体和免疫细胞,母乳喂养还能促进母子感情,对婴儿的心理、智力、身体发育都十分重要,在剖官产术后30s内,及时做好三早护理工作(早接触、早吸吮、早喂奶)和建立良好护患关系,用心关爱产妇,在促进母乳喂养成功起着关键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对母婴分离产妇实施早期干预的效果观察。方法选择在本科VIP区分娩的母婴分离产妇,随机分为给予早期干预的观察组和给予常规治疗护理的对照组,观察抑郁、焦虑情绪、乳汁分泌量及乳房肿胀发生例数、24h产后出血量、母乳喂养成功例数。结果观察组分娩后HAMD评分、HAMA评分、乳房肿胀例数、24h产后出血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产后24、48、72h乳汁量、母乳喂养成功例数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对母婴分离产妇实施早期干预能够缓解产妇的紧张焦虑情绪、促进乳汁分泌、减少乳房肿胀的发生例数,预防产后出血,有效提高母乳喂养成功率,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母乳喂养可以促进母婴身心健康,国际上将保护、促进和支持母乳喂养作为卫生工作的重要环节.由于种种原因,有近1/3的孕妇实行了剖宫产,因产妇及家属认识上的不足及产妇术后身体上的不适,剖宫产产妇极易造成母乳喂养困难或失败.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学科的发展,自我护理学(self-care theory)Orem理论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综合护理干预对剖宫产产妇母婴分离成功母乳喂养的影响效果。方法特选取来我院就诊的116例剖宫产母婴分离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随机进行分组,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58例,对照组应用的是常规护理方法,实验组应用的是综合护理干预路径,从产后泌乳率和母乳喂养率等进行评价、对比分析。结果对照组产妇产后48 h内,乳汁充足率是41.3%,母乳喂养率是74.1%;实验组产妇的乳汁充足率是86.2%,母乳喂养率是96.6%。两组产妇的产后泌乳率和母乳喂养率,比较差异具有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实施剖宫产母婴分离产妇的护理过程中,相比于常规的护理路径来说,应用综合护理干预路径可以有效提高产后泌乳率和母乳喂养率,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14.
赵旋 《中国基层医药》2006,13(11):1918-1919
母婴同室、母乳喂养可减轻产妇感知到的生活紧张和抑郁程度,缓解不良情绪,促进产妇的身心健康和恢复。而母婴分离这一生活负性事件无疑会影响产妇的身心健康与康复。我们通过178例母婴分离产妇存在问题进行调查、分析.为其护理提供依据。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徐桂梅 《现代医药卫生》2012,28(16):2514-2514
目的 总结母婴同室新生儿的护理体会.方法 对该院新生儿实施母婴同室护理,观察其疗效.结果 有效地提高母乳喂养率,促进婴儿健康成长.产妇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参与对新生儿的护理和观察,提高满意度.结论 通过对母婴同室新生儿的系统护理,保障新生儿安全及提高产科质量很有成效.  相似文献   

16.
虞珠萍 《北方药学》2013,(11):138-138
目的:通过产后访视了解不良生活习惯在常住和流动产妇中发生的情况及产后访视对母婴健康的作用,为下一阶段的社区健康教育指明方向。方法:对2012年度出生后,居住在我辖区的725例产妇的产后访视记录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初次访视时流动产妇组在室内空气不流通、产妇不注意清洁卫生、不注意新生儿清洁卫生、母乳喂养姿势不正确、捆绑新生儿手脚的不良习惯发生率明显高于本地产妇组。进行第二次访视时,两组产妇的情况明显改善且发生率相近。而纯母乳喂养率在流动产妇与本地产妇间、初次访视与第二次访视无明显差异。结论:产后访视可及时纠正不良生活习惯的发生,促进母婴健康[1]。孕期通过加强对流动孕产妇保健知识的培训可以减少不良生活习惯的发生,应增强孕妇母乳喂养的信心,重视第一口母乳喂养,这样可以提高纯母乳喂养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在产后访视中开展健康教育,有效满足产妇及家属对健康教育的需求,提高产后访视质量。方法将本院负责辖区内产妇分访视组和未访视组,了解两组母婴健康状况,访视组给予母乳喂养知识、婴儿护理保健、产褥保健等健康教育指导并评价健康教育的效果.结果访视组产妇明显提高自我保健意识和育儿知识水平,更好地促进母婴健康。结论健康教育在产后访视中的实施,解决了产妇出院后知识面不足的问题,消除或减轻影响母婴健康的危险因素,提高了社会效益及母婴生活质量,是保障母婴健康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剖宫产产妇社区护理及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将在本区进行产后休养的剖宫产产妇217例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108例,由我院专业护理人员进行社区护理和健康教育,对照组109例,进行常规产后访视,比较两组产妇的相关知识掌握率、纯母乳喂养率、产妇常见病发病率、新生儿常见病发病率等情况。结果实验组产妇的相关知识掌握率、纯母乳喂养率均高于对照组(P〈0.01),而产妇常见病发病率、新生儿常见病发病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剖宫产产妇进行社区护理及健康教育能帮助产妇更好地掌握产褥期保健知识,促进母乳喂养,降低产妇、新生儿常见病发病率,有利于母婴健康。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促进母乳喂养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抽选2013年11月至2014年11月在我院待产产妇18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90例产妇予以护理干预后生产,对照组90例患者直接分娩,对两组产妇产后母乳喂养情况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产妇开奶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新生儿体质量增长情况也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差异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无论是泌乳量还是纯母乳喂养例数,均显著多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促进母乳喂养,我们必须加强护理干预,使产妇及其家属意识到母乳喂养的重要性,提高母乳喂养效果,保证母婴健康。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影响新生儿母乳喂养的相关因素,并对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旨在提高新生儿母乳喂养率及喂养质量。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在本院分娩的产妇2500例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影响新生儿母乳喂养的原因,并根据相关原因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提高母乳喂养率。结果经调查分析可知,2500例产妇中全母乳喂养350例,母乳喂养率为14%。经单因素分析可知影响新生儿母乳喂养的原因包括母亲文化程度、母乳喂养信心,家庭收入、按需喂养、母婴同室、母乳喂养知识、产后并发症、产后泌乳时间、早接触早吸允,经Logistic多因素分析可知,母亲喂养信心、产后泌乳时间、母亲文化程度、产后并发症是影响产妇全母乳喂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影响新生儿母乳喂养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母亲喂养信心、产后泌乳时间、母亲文化程度、产后并发症。加强产妇孕期母乳喂养的宣传、教育可提高产妇产后母乳喂养率,有利于提高新生儿母乳喂养率,对新生儿健康成长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