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脑脊液等容置换防治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迟发性脑血管痉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河南医药信息》2001,9(15):2-3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脑脊液等容置换对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迟发性脑血管痉挛的防治效果。方法 :对 2 3例蛛网膜下腔出血 (SAH)病例随机分为脑脊液等容置换组 ( 12例 )和常规治疗对照组 ( 11例 ) ,比较脑脊液等容置换防治迟发性脑血管痉挛 (DCVS)的疗效。结果 :脑脊液等容置换组有 3例发生DCVS ,对照组有 8例 (P <0 .0 5 ) ;因DCVS而出现延迟性脑缺血性神经功能障碍 (DIND)者经头颅CT证实 ,脑脊液等容置换组脑梗塞有 1例 ,对照组有 6例 ,两组相比 P <0 .0 1;脑脊液等容置换组的死亡率也较对照组低。结论 :脑脊液等容置换有较好的防治SAH后DCVS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脑脊液置换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CSF置换治疗SAH效果。方法40例SAH患者经腰穿缓慢放出CSF,每次置换量20~40ml,隔日1次,一般3~5次,最多7次,平均总置换量是(132±52)ml。结果CSF置换后头痛时间显著缩短,死亡2例、总有效率95%。对照组死亡8例、总有效率79.4%,p<0.05,有显著性差异。结论CSF置换是治疗SAH的一种简单有效方法,能迅速缓解症状,减少脑血管痉挛、降低病死率与致残率。  相似文献   

4.
脑脊液置换疗法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99— 10~ 2 0 0 2— 10我科共收治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35例 ,其中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30例 ,继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5例。我们均在常规降颅压、控制继续出血、防治迟发性脑血管痉挛、去除病因和防止复发的基础上 ,采取了脑脊液置换疗法 ,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35例均为我科住院病人 ,其中男 15例 ,女 2 0例 ,年龄 30~6 8岁 ,平均 5 0岁。均为突然发病 ,剧烈头痛、恶心、呕吐和脑膜刺激征阳性 ,仅 3例继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有局灶性神经缺损体征 ,5例伴有意识障碍。经头 CT检查 ,且大脑外侧裂、前纵裂池、后纵裂…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大剂量脑脊液置换对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脊液置换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大量脑脊液置换组)30例、对照组(小量脑脊液置换组)30例。对治疗组、对照组腰椎穿刺行脑脊液置换,置换总量治疗组100mL/次,对照组20~40mL/次。结果头痛缓解时间治疗组<对照组(P<0.01);治疗效果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5)。结论早期大量脑脊液置换是治疗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安全、有效手段,效果优于小量脑脊液置换。  相似文献   

6.
刘斌  苗青 《哈尔滨医药》2002,22(2):26-27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脑脊液置换疗法,由于其较好的疗效而越来越受到大家的认可,现总结我科20例如下。1病例选择 所有20例均经头部CT平扫证实,Hunt和Hess分级Ⅰ、Ⅱ、Ⅲ级者,均给予绝对卧床止血、降颅压、抗血管痉挛药及对症治疗。  相似文献   

7.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并发迟发性脑血管痉挛(DCVS)是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致残或死亡的主要原因,发生率为25%-42%。我院自1998年-2004年来应用尼莫地平注射液预防治疗SAH并发DCVS,效果明显,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笔者总结我院近2年收治蛛网膜下腔出血(SAH)13例,早期采用脑脊液置换加尼莫地平治疗,现将治疗及护理体会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13例均为急诊入院患者,男9例,女4例,年龄21~74岁。人选条件:(1)病程1周以内;(2)神志清醒或浅昏迷者;(3)呼吸规则,瞳孔等大。  相似文献   

9.
贾巍  崔兵  惠双 《医药论坛杂志》2005,26(14):77-77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迟发性血管痉挛,(DCVS)发生率较高是引起SAH患者死亡及永久性神经功能缺损的主要原因,为此我们在2001年8月-2004年2月应用血舒通和尼莫地平对90例SAH患者进行了对比观察.研究其对DCVS的防治作用,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任志学 《河北医药》1998,20(6):377-378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致残及死亡率很高的脑血管病,应用脑脊液置换疗法可迅速缓解症状及减少致残率。现将我院自1994~1997年治疗的20例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治疗组男11例,女9例;年龄28~71岁,平均40.3岁。另选择1992~1993年收治的21例为对照组,其中男10例,女11例;年龄24~68岁,平均41.4岁。病程均为1~36小  相似文献   

11.
我院自1995-01~2001-12共收治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36例,均行脑脊液(CSF)置换,总结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共36例。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20例,继发于脑实质内出血的蛛网膜下腔出血16例。男21例,女15例。年龄19~75岁,平均54岁。均有头痛,呕吐32例,意识障碍25例(嗜睡13例,浅昏迷10例,深昏迷2例),一过性意识丧失8例,颈强直34例,偏瘫18例(15例为脑实质出血,3例为血管痉挛致脑栓塞)。病程4~8周,脑实质内出血者病程较长。腰穿脑脊液均呈均匀…  相似文献   

12.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脑表面或脑底部血管破裂出血流入蛛网膜和软脑膜之间的蛛网膜下腔,可伴或不伴有颅内或椎管内其他部位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是神经内科的一种急危重症,它起病急,发病快,病情凶险。我科自2002年10月至2006年10月共收治轻、中度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48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脑脊液置换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不等量置换脑脊液治疗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2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终池置管脑脊液(CSF)持续引流防治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脑血管痉挛(CVS)的疗效.方法 将SAH患者88例,随机分2组:对照组(48例)采用常规治疗加腰穿,治疗组(40例)采用常规治疗加终池置管CSF持续引流.结果 治疗组CSF压力和细胞学检查恢复正常时间较对照组快(P<0.05),不同时间痉挛指数及脑梗死、死亡的例数、再血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组间疗效评价采用出院时GOS评定,结果显示2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终池置管CSF持续引流防治SAH后CVS疗效确切,能促进神经功能的尽快恢复,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5.
脑脊液置换法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自1996年起作者采用腰穿脑脊液(CSF)置换疗法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SAH)15例,取得满意疗效,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治疗组:男11例,女4例;年龄34~71岁。另选1993~1995年间收治的SAH病人15例作为对照组,男9例,女6例;年龄25~70岁。均在发病后72h内入院。诊断标准为急性起病伴剧烈头痛、呕吐、颈强等脑膜刺激征,腰穿为血性脑脊液。按Hunt和Hess分级标准。治疗组Ⅰ级6例,Ⅱ级6例,Ⅲ级2例,Ⅳ级1例。对照组Ⅰ级6例,Ⅱ级7例,Ⅲ级1例,Ⅳ级1例。1.2 方法 两组SAH病人均采取脱水、止血、钙拮抗剂及防治感染等常规治疗。治疗组术前头痛、呕吐剧烈者快速静滴20%甘露醇250ml后再行腰椎穿刺。常规腰穿,测脑脊  相似文献   

16.
迟发性脑血管痉挛(delayed cerebral vaso-spasm,DCVS)是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患者致死致残的重要原因,但其病理生理过程仍不明确。对治疗DCVS有效的药物显得尤为重要,包括离子通道阻断剂或开放剂,内皮素(ET)合成抑制剂及其受体拮抗剂,抗炎、抗氧化制剂,纤维蛋白溶解剂和祖国传统医药等。本文综述近年来对SAH后DCVS的基础和临床药物治疗研究进展,探讨各种药物的使用、疗效以及目前存在的争议。  相似文献   

17.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迟发性血管痉挛,(DCVS)发生率较高是引起SAH患者死亡及永久性神经功能缺损的主要原因[1],为此我们在2001年8月~2004年2月应用血舒通和尼莫地平对90例SAH患者进行了对比观察.研究其对DCVS的防治作用,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资料血舒通组45例分为:观察组1,30例,观察组2,15例;男30例、女15例,年龄38~70岁,平均58岁;尼莫地平组45例分为:观察组1,30例,观察组2,15例;男30例、女15例,年龄38-70岁,平均60岁;两组间性别与年龄经统计学处理差别无显著性(P>0.05)。1.2迟发性脑血管痉挛的诊断①临床症状蛛网膜下…  相似文献   

18.
脑血管痉挛(CVS)是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重要并发症,CVS以及继发的脑缺血改变是导致病情加重甚至死亡的重要原因,本院2003年至今收治蛛网膜下腔出血合并CVS19例,采用尼莫地平加脑脊液置换治疗,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我院自1997~1999年对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采用脑脊液置换治疗,定时注入地塞米松、尿激酶.现将治疗效果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和方法 本组52例,男29例,女23例,年龄16~62岁,平均(48 ± 10.95)岁,均经 CT及腰穿证实,脑出血破入脑室或蛛网膜下腔者不作为入选病例.均为突然起病,并在48h内入院的患者,临床表现均有头痛、呕吐,入院时意识障碍 28例(其中意识模糊8例,嗜睡11例,浅昏迷6例,中度昏迷3例).意识清楚24例.入院时颈强直42例,发病时伴有抽搐8例.1.2分组 …  相似文献   

20.
尼莫地平防治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迟发性脑血管痉挛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观察尼莫地平注射液防治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迟发性脑血管痉挛的疗效。方法:将60例SAH病人随机分为尼莫地平组(男性20例,女性10例;年龄54±s6a)和对照组(男性21例,女性9例,年龄55±5a)各30例。2组均于发病72h内接受治疗。对照组用脱水、止血等常规疗法,尼莫地平组在常规疗法基础上加用尼莫地平注射液50mL(含10mg),静脉滴注,qd×14d。结果:尼莫地平组DCVS发生率和S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