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儿童抽动障碍在基层医院误诊为其他疾病的病例,分析误诊原因,减少误诊误治。方法:采用回顾性的方式对38例儿童抽动障碍误诊患儿的临床资料、诊断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在选取的时间段内,抽动障碍误诊率为48.1%,误诊的病种多样,以多动症、局部炎性疾病为主。误诊的原因主要与医师的认识不足、疾病表现的不确定性、患儿一定的抑制力、社会环境等众多因素有关。结论:由于多种原因,儿童抽动障碍容易发生误诊,需要引起临床医师的高度警惕。医师全面掌握其临床特点,提高家长和学校对儿童心理健康的认识,是减少误诊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周俊荣 《中国现代医生》2009,47(14):137-137,158
目的总结咳嗽变异性哮喘(CVA)的诊疗情况,以提高对CVA的认识,减少误诊误治。方法对125例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CVA患儿的临床表现不典型、误诊率高。使用沙丁胺醇和(或)酮替酚、或吸入舒力迭治疗CVA疗效肯定。结论对于长期慢性咳嗽患儿应注意有咳嗽变异性哮喘的可能,及时诊断和治疗可有效地控制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何英 《西部医学》2007,19(4):639-639
目的提高对儿童川崎病诊断的认识,减少误诊误治。方法对22例川崎病病例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诊断治疗及转归进行分析。结果22例中误诊12例(54.5%)。结论川崎病的早期临床表现不具特异性,应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和综合分析,以减少误诊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特点及疗效观察。方法:收集我院收治的43例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的临床资料,对其发病特点、误诊原因、诊治疗效及预防复发进行分析。结果:43例患儿在实施规范化抗哮喘治疗后,多数患儿在治疗1周后临床症状逐渐好转,2周后患儿均相继痊愈,未见相关并发症。治疗有效者38例,总有效率88.37%,坚持治疗1个月以上治愈者21例(48.84%)。结论:过敏体质和环境因素易诱发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因临床表现不典型,43例患儿首诊误诊率达20.93%。提高对本病的认识,熟练掌握其诊断标准,可减少误诊误治。应用β2-受体激动剂和糖皮质激素吸入治疗疗效可靠,规范化治疗并使患儿及家长掌握哮喘防治知识,避免各种危险因素可有效预防复发。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分析儿童1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iabetes ketone acidosis,DKA)常见诱发因素、误诊原因及其对策。方法对1998年3月—2007年2月间我院诊治的23例儿童1型DKA中的15例误诊病例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误诊疾病进行总结分析。结果23例1型DKA患儿首诊误诊率65.2%,其中误诊为上呼吸道感染者5例(33.3%),误诊为消化道疾病5例(33.3%),误诊为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者3例(20.0%),误诊为暑热症及心肌炎各1例(6.7%)。结论儿童Ⅰ型DKA容易造成误诊,误诊原因与疾病的临床表现复杂以及医生的临床经验不足有关。增强对儿童DKA的认识和警惕,可提高正确诊断率,减少误诊。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cVA)的临床特点及误诊因素。方法对87例CVA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症状为刺激性干咳56例,占64.37%,病程中有间断发热、鼻塞、流涕等类似感冒样症状27例,占31.03%。曾误诊72例,误诊率82.76%,其中误诊最多为急、慢性支气管炎34例,占47.22%,其次为上呼吸道感染及反复呼吸道感染21例,占29.17%。误诊时间1.5个月~3年。结论CVA是一种以慢性咳嗽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特殊类型的哮喘,误诊率高,提高临床医师对CVA的认识是达到正确诊断及治疗的关健。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儿童过敏性紫癜(HSP)临床特点,及早确诊,减少误诊。方法:对2002年1月—2010年4月本院儿科住院的85例HSP住院患儿发病特点、临床表现以及诊治情况进行分析。结果:85例儿童HSP均有皮肤紫癜出现,同时伴有消化道症状者44例(占52%)、关节症状者23例(占27%)、肾脏表现17例(占20%)。结论:儿童HSP皮肤外症状发生率高,且先于皮肤表现出现,应提高认识,密切观察病情与相关疾病鉴别,减少误诊误治,及早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儿童肝豆状核变性(hepatolenticular degeneration,HLD)的早期临床表现及早期诊断,旨在提高临床医师对本病的认识,减少误诊。方法回顾性分析27例儿童HLD病的早期临床表现、血常规检查、角膜色素环(Kayser-Fleischer环,K-F环)及首次误诊情况。结果 27例患儿中,以肝功能异常为主要表现者22例;伴神经、精神异常者9例;关节痛者2例;其他症状者2例。裂隙灯下角膜K-F环阳性22例,血清铜蓝蛋白、铜均降低。误诊最常见的依次为各种类型肝炎、精神疾病、癫、关节炎、肌营养不良、肾炎等,误诊率达55.5%。结论儿童HLD以肝损害及神经系统为主要临床表现,常伴有关节、肾脏损害,角膜K-F环是重要阳性体征。儿童HLD易被长期误诊或诊断不明,早期治疗对预后非常重要。建议对易被误诊疾病症状的患儿常规行角膜K-F环及铜代谢检查,以免误诊、误治。  相似文献   

9.
竺永昌 《吉林医学》2010,31(36):6795-6795
目的:提高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的认知程度,减少误诊误治;避免不规范治疗而带来哮喘持续状态。方法:对收治的35例咳嗽变异性哮喘的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5例患儿首诊误诊为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等上呼吸到感染性疾病11例,误诊率为31.43%。误诊的患儿在治疗观察中进行修正诊断,并规范化抗哮喘治疗,2周后患儿均痊愈,未见相关并发症。结论:临床医师应加强对本病的认识,对长期反复慢性咳嗽、除外支气管及肺实质性病变的患儿应想到变异性哮喘的可能性。一旦确诊应进行规范化治疗,以减低哮喘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抽动障碍患儿的临床特点及家庭功能、家庭关系、家庭教育方式现状。方法:以方便抽样法抽取2020年2月-2022年9月在中山市人民医院心理科门诊和儿科门诊就诊的抽动障碍患儿32例作为研究组。根据性别、年龄匹配,以1∶1的比例抽取32例本市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记录研究组患儿的一般资料,比较三种类型抽动障碍(短暂性抽动障碍、慢性抽动障碍、Tourette综合征)患儿的性别、年龄分布情况及共病情况(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情绪障碍、睡眠障碍、学习困难、破坏性行为),并用耶鲁综合抽动严重程度量表(YGTSS)评价疾病严重程度。比较两组家庭功能评定量表(FAD)、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量表第二版(FACES-Ⅱ)、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EMBU)评分,分析家庭功能、家庭关系及家庭教育方式现状。结果:32例患儿中短暂性抽动障碍4例(12.50%)、慢性抽动障碍8例(25.00%)、Tourette综合征20例(62.50%)。三种类型抽动障碍患儿性别、年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Tourette综合征的伴共病比例明显高于短暂性和慢性抽动障碍(P<0.05),而短暂性和慢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分析慢性肺源性心脏病(CPHD)合并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特点及误诊原因,探讨早期诊断、治疗策略,以降低误诊率和死亡率。方法对误诊的26例CPHD合并AMI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9例CPHD合并AMI患者中,死亡15例,死亡率30.61%,误诊26例,误诊率53.06%。结论 CPHD合并AMI患者因临床表现不典型,并发症严重,多因认为原发病加重、忽视检查而误诊,误诊率和死亡率均较高。早期诊断、及时有效治疗是降低CPHD合并AMI患者死亡率的关键,对肺心病住院患者常规检测并定期复查18导联心电图、心肌酶、肌钙蛋白有助于及时诊断AMI。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上气道咳嗽综合征(upper airway cough syndrome,UACS)引起儿童慢性咳嗽的临床特点,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确诊后采用抗炎、抗变态反应、局部使用减充血剂、抗感染等系统治疗。结果:48例UACS患儿中误诊26例,误诊率54.17%。42例患儿在2周内症状明显减轻或消失,治疗有效率87.50%。结论:UACS均以慢性咳嗽为主诉,伴随症状复杂,易被误诊误治。详细询问病史、合理检查、专科会诊有助于明确诊断。给予针对性治疗,绝大部分疗效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分析咳嗽变异性哮喘(CVA)的疾病特点与诊治状况,提高对CVA的认识,减少和避免误诊误治。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52例成年CVA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临床特点、误诊情况和确诊后治疗以及预后情况进行总结分析。结果:CVA多见于青壮年,多数有过敏性疾病史及明显季节性,主要症状为持续性咳嗽,抗生素和止咳药物治疗无效而对支气管扩张剂、糖皮质激素、抗过敏治疗反应良好。结论:CVA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哮喘,临床特点缺乏特异性,误诊率较高,早期诊断对于该病的治疗和预防哮喘病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儿童抽动障碍的临床特点及中医证型分布,观察中药治疗儿童抽动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 以确诊为抽动障碍的105例儿童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临床分析.在停用所有西药2周后,予自拟抽动1号方加减治疗3个月,观察疾病疗效和中医证候疗效.结果 105例儿童抽动障碍的临床表现多样化,误诊率高达57.1%,中医证型分布以肝亢风动型最多,自拟抽动1号方治疗儿童抽动障碍的总有效率达93.3%,随访1年后复发率为21.9%.结论 具有平肝熄风、镇静止痉功效的自拟抽动1号方对儿童抽动障碍有较好疗效,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急性阑尾炎误诊的原因及减少误诊率的措施。方法:总结分析2例急性阑尾炎误诊的临床资料。结果:因诊断失误导致1例末端回肠炎病人行阑尾切除后临床表现无明显改善;1例急性化脓性输卵管炎病人,行阑尾切除术中发现输卵管炎症而行患侧输卵管切除术,并经抗感染治疗而痊愈出院。结论:临床医生误诊、误治会给病人造成痛苦,应提高诊治水平,减少误诊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儿童布氏杆菌病的特点,减少误诊。方法观察并总结儿童布氏杆菌病患儿的临床特点、血常规特点及误诊情况,并与同期住院的成人布氏杆菌病患者进行对比。结果儿童布氏杆菌病主要表现为发热(100.00%)、大汗(58.33%)、咳嗽(58.33%)、关节痛(25.00%)。儿童脾大者较成人少(P=0.04)。外周血白细胞正常或轻度下降,淋巴细胞比例升高者占83.33%,单核细胞比例升高者占66.67%,少数有贫血(25.00%),血小板减少者未见。和成人相比,单核细胞升高者多(P=0.04),血小板减少者少(P=0.04)。儿童布氏杆菌病能够三日确诊者为0,误诊率达到100%,平均确诊时间为(24.33±3.86)d;与成人患者比,三日确诊例数少(P=0.06),更容易误诊(P=0.00),确诊时间更长(P〈0.01)。结论儿童布氏杆菌病患儿流行病学史隐匿,表现复杂多样,容易误诊,需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7.
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5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cough variant asthma,CVA)的临床特点,提高诊断意识。了解目前常用治疗方法的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57例CVA患儿临床表现和误诊原因,应用博利康尼和息斯敏进行治疗,观察其疗效。结果CVA以慢性咳嗽为主要表现,缺少肺部体征,本组患者在本院确诊前有39例被误诊,其中误诊为反复上呼吸道感染19例。有个人过敏史37例。皮肤变应原试验、支气管扩张试验和IgE检查有助于临床诊断。博利康尼和息斯敏治疗CVA效果显著。结论CVA患儿的临床表现不典型,提高对该病的认识、熟练掌握诊断标准是防止误诊和误治的关键,确诊后通过支气管扩张剂(β2受体激动剂)博利康尼和组胺H1受体拮抗剂息斯敏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首诊于眼科的小儿抽动障碍的临床特征,为提高临床诊断准确率提供可靠依据。方法选取四川省广安市岳池县人民医院眼科门诊收治的以“眨眼或斜眼、翻白眼”为主诉的患儿618例为研究对象,患儿就诊后,根据患儿的主要临床表现和各项检查结果,按照美国精神病学会制定的《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四版中对于抽动障碍的诊断和分类标准对患儿进行临床诊断,并且针对患儿的具体情况,对疑似患儿进行有诊断性的诊断处理。结果618例入选儿童中152例经临床诊断为抽动障碍,疑似抽动患儿54例,在随访过程中54例疑似患儿中有35例确诊。最终的诊断结果为抽动障碍患儿187例,占30.3%。外院就诊漏诊或误诊的患儿63例,占外院就诊患儿的23.9%。结论眼科医生需对小儿抽动障碍疾病有全面的认识,对该疾病的主要临床表现有深入的了解,对首诊于眼科的患儿,在进行眼部检查的同时,要注重对患儿进行是否伴发抽动情况的问诊,结合患儿以往的病史情况,对首诊于眼科的小儿抽动障碍进行准确诊断,避免出现误诊或漏诊。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幼年皮肌炎(juvenile dermatomyositis,JDM)患儿的临床资料,总结该病的临床特征及误诊原因,为本病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74例JDM患儿的性别、发病年龄、首发症状、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等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JDM的临床特征、误诊原因及治疗经验。结果 JDM女性多于男性,男女比例1∶1.39,发病年龄男女无差异;首发症状以皮疹(51例)最为多见,包括面部、眶周暗紫红色水肿性斑疹、Gottron征等;以肌无力、肌痛为首发症状者19例,以关节症状起病者4例。30例患儿首次就诊时误诊,误诊率40.54%,以皮疹为首发症状者误诊29例,分别误诊为湿疹(17例)、接触性皮炎(5例)、荨麻疹(3例)、过敏性紫癜(2例)、神经性皮炎(1例)、亚急性皮肤型红斑狼疮(1例);1例患儿首诊时被误诊为心肌炎。近一半的患儿出现肌酸激酶(27例)、肌酸激酶同工酶(26例)、α-羟丁酸脱氢酶(35例)升高。52例患儿肌电图示肌源性损害。经糖皮质激素或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后患儿病情好转出院。结论 JDM临床表现多样,眶周暗紫红色水肿性斑疹和Gottron征对诊断意义较大,仔细查体和全面的辅助检查可减少漏诊误诊,治疗首选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  相似文献   

20.
不完全川崎病3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不完全川崎病的临床特征,提高临床诊断水平,减少误诊误治。方法:对本院2005年1月-2008年3月住院的不完全川崎病36例的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6例患儿除发热外均有2~3项主要指标。其发生率依次为:唇红、皲裂、杨梅舌(占69.4%),球结膜充血(占63.9%),肛周脱皮、指趾端脱皮(占55.6%),皮疹(占44.4%),颈部淋巴结肿大(占38.9%)。结论:不完全川崎病发病时大多缺少主要症状易被忽视造成误诊,当出现唇红干裂、结膜充血,尤其伴有肛周脱皮症状时要引起重视,应做出诊断尽早治疗,减少冠状动脉永久性损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