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后二级预防措施。方法选择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15例,随机分为治疗组58例和对照组57例。两组患者基础治疗相同,治疗组采用阿托伐他汀,对照组采用辛伐他汀。两组患者均随访1年。观察两组患者用药前与用药1年后的血脂水平及再发心肌梗死例数。结果治疗组1年内再发心肌梗死2例(3.45%),对照组4例(7%),随访一年两组心肌梗死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11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L)水平明显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L)水平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血脂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拜阿司匹林联合阿托伐他汀长期服用具有明显减少心肌梗死再发生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肖承昊 《中国药业》2013,(23):86-87
目的 观察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用于预防缺血性脑卒复发的疗效.方法 将100例复发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使用阿托伐他汀联合拜阿司匹林治疗,对照组单用拜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用药后1年,两组患者脑缺血事件发生率、血脂情况及病死率.结果 治疗组脑缺血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病死率分别为2%和4%,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应用阿托伐他汀联合拜阿司匹林二级预防缺血性脑卒中,能明显改善血脂水平,减少脑缺血事件复发.  相似文献   

3.
阿司匹林肠溶片联合阿托伐他汀预防脑梗死再发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肠溶片联合阿托伐他汀预防脑梗死再发的临床疗效。方法: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0例,两组均给予急性脑梗死常规治疗,对照组同时予阿司匹林肠溶片150 mg,po,qn;观察组同时予阿司匹林肠溶片150 mg,po,qn,阿托伐他汀片10~20 mg,po,qn。比较两组患者治疗1年后病死率、脑缺血事件发生率及血脂、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改变。结果:治疗后1年,两组患者病死率分别为3.3%和5.0%(P>0.05);但观察组脑缺血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15.0%vs 36.7%,P<0.05);观察组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及hs-CR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阿司匹林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脑梗死,可显著降低血脂及hs-CRP水平,减少脑缺血事件发生率,在脑血管病二级预防中应给予多方面的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4.
阿托伐他汀预防急性心肌梗死后再梗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承发 《中国基层医药》2010,17(12):1658-1659
目的 观察阿司匹林联合阿托伐他汀预防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再梗死的临床疗效,探讨其应用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80例确诊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溶栓治疗后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溶栓后继续给予小剂量阿托伐他汀和阿司匹林口服;对照组40例,溶栓后给予常规治疗.所有患者好转出院后连续随访2年,对比两组心肌梗死再发率及其他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 治疗组再发性心肌梗死5例,占12.5%;对照组再发性心肌梗死9例,占2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67.5%)明显高于治疗组(50.O%)(P〈0.05).结论 阿司匹林联合阿托伐他汀可预防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再梗死的发生,明显减少其他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魏承发 《中国基层医药》2010,17(1):1658-1659
目的 观察阿司匹林联合阿托伐他汀预防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再梗死的临床疗效,探讨其应用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80例确诊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溶栓治疗后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溶栓后继续给予小剂量阿托伐他汀和阿司匹林口服;对照组40例,溶栓后给予常规治疗.所有患者好转出院后连续随访2年,对比两组心肌梗死再发率及其他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 治疗组再发性心肌梗死5例,占12.5%;对照组再发性心肌梗死9例,占2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67.5%)明显高于治疗组(50.O%)(P<0.05).结论 阿司匹林联合阿托伐他汀可预防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再梗死的发生,明显减少其他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魏承发 《中国基层医药》2009,17(10):1658-1659
目的 观察阿司匹林联合阿托伐他汀预防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再梗死的临床疗效,探讨其应用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80例确诊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溶栓治疗后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溶栓后继续给予小剂量阿托伐他汀和阿司匹林口服;对照组40例,溶栓后给予常规治疗.所有患者好转出院后连续随访2年,对比两组心肌梗死再发率及其他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 治疗组再发性心肌梗死5例,占12.5%;对照组再发性心肌梗死9例,占2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67.5%)明显高于治疗组(50.O%)(P<0.05).结论 阿司匹林联合阿托伐他汀可预防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再梗死的发生,明显减少其他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张士杰 《北方药学》2018,15(4):44-45
目的:研究阿托伐他汀联合拜阿司匹林对缺血性脑卒中(IS)患者血脂水平变化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治疗的IS患者68例,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拜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采用拜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治疗.统计对比两组治疗前后血脂[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C)]水平及日常生活评分量表(ADL)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后LDL-C、TC、TG水平较对照组低,HDL-C水平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ADL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阿托伐他汀及拜阿司匹林应用于缺血性脑卒中治疗,可改善血脂水平,并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8.
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预防缺血性脑卒中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在预防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将60例首发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分为阿司匹林组和阿托伐他汀+阿司匹林组。观察用药后两组患者缺血性脑卒中的血脂水平、急性脑梗死发生率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ATE-ASA组治疗后与治疗前的血脂水平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TT-ASA组脑梗死发生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明显低于ASA组,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预防缺血性脑卒中临床疗效肯定,副作用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中国医药科学》2016,(19):87-89
目的探讨他汀类药物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7月~2016年1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84例,随机将患者分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肠溶阿司匹林片口服治疗,观察组采用阿司匹林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观察两组患者NIHSS评分,Barthel指数及血脂水平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NIHSS评分,Barthel指数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脂水平均显著优于治疗前(P0.05),但观察组改善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观察组中出现胃肠道反应2例,对照组中出现胃肠道反患者1例,牙龈出血患者2例,均停药后自行恢复,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他汀类药物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能有效改善患者脑神经功能,降低患者血脂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周依云 《海峡药学》2012,24(1):118-119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联合肠溶阿司匹林预防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再发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6年1月~2009年12月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2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110例,对照组住院给于调整血压、血糖,活血化瘀、脑保护药,阿司匹林75mg口服,出院继续管理血压、血糖,肠溶阿司匹林100mg口服;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阿托伐他汀40mg· d-1,长期服用.结果 随访12月~48月,平均(26.34±8.54)月,观察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复发次数(1.78±1.56)次、发生脑梗塞9.09%,死亡3.64%均低与对照组的(2.43±1.83)次、20.91%、10.91(P<0.05),两组消化道不良反应的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使用阿托伐他汀24周后;肝功能损害轻度升高6例(ALT升高<3倍),加用护肝药后恢复正常,无退出者.结论 阿托伐他汀联合肠溶阿司匹林用于预防脑缺血事件复发优于阿司匹林,且不良反应发生率并未显著增加,安全有效,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阿托伐他汀联合拜阿司匹林治疗对糖尿病患者心血管事件及血清指标的影响。方法将2011年12月至2013年12月间在本院接受治疗的糖尿病患者112例纳入研究,根据治疗方式不同所有研究对象被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56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单纯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阿托伐他汀联合拜阿司匹林治疗,随访并记录患者的2年内心血管发生率,抽取患者外周静脉血检测血生化及炎性因子等指标值。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后血清FBG、TG、TC、LDL-C值均低于对照组患者,HDL-C值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后hs-CRP、IL-6、TNF-α及HHR值低于对照组患者APN值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后2年内不稳的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功能衰竭、心源性死亡等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接受阿托伐他汀联合拜阿司匹林治疗,可以优化血糖及血脂水平、提升心率差值,优化患者远期治疗结局。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预防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96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使用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对照组单用阿司匹林治疗.两组均治疗2年,观察两组患者的血脂水平、急性脑梗死发生率和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生化指标恢复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组内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只有治疗组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急性脑梗死的发生率为4.1%,低于对照组(1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预防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疗效好、安全性高,且可明显改善血脂水平.  相似文献   

13.
王春香 《临床医药实践》2009,(1Z):1226-1227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在预防缺血性脑卒中的作用。方法:随机将120例首发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分为阿托伐他汀组、阿司匹林组和阿托伐他汀+阿司匹林组。三组均治疗2年,观察三组患者缺血性脑卒中的血脂水平、急性脑梗死发生率和不良反应。结果:ATT+ASA组治疗后血脂水平明显下降,与其它二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急性脑梗死发生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其它两组(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预防缺血性脑卒中效果明显,副作用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预防缺血性脑卒中临床的疗效。方法78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使用阿司匹林联合阿托伐他汀,对照组单用阿司匹林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4.6%,而对照组为64.0%,两组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14d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示,治疗组前后分值减少15.01分,较对照组前后分值减少9.67分,两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应用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为临床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提供了一个新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阿司匹林联合丹星通络汤在预防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将100例首发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分为阿司匹林组和阿托伐他汀+阿司匹林组。阿司匹林组(ASA组)予口服肠溶阿司匹林片100mg,1次/d,阿托伐他汀+阿司匹林联合丹星通络汤组(ATT+ASA组)予口服阿托伐他汀20 mg/d,肠溶阿司匹林片100mg,1次/d。两组均治疗2年,观察两组患者缺血性脑卒中的血脂水平、急性脑梗死发生率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ASA组治疗前和ATT+ASA组治疗前血脂水平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ASA组治疗后与治疗前的血脂水平比较虽有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TT+ASA组治疗后与治疗前的血脂水平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ATT+ASA组脑梗死发生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明显低于ASA组,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阿司匹林联合丹星通络汤预防缺血性脑卒中临床疗效肯定,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阿托伐他汀和拜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1年12月-2013年6月收治的66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将其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服用阿托伐他汀、拜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增加使用氯吡格雷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VMCA)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评分(ADL).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VMCA、NIHSS及AD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VMCA评分高于对照组,NIHSS、ADL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阿托伐他汀和拜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缺损,提高患者生命质量,值得在临床医学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对他汀类药物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安全性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 84例老年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采用单用阿司匹林的方式针对对照组患者进行治疗,采用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针对观察组患者进行治疗,对两组治疗安全性进行比较。结果 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率7.1%,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率9.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他汀类药物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2017年1月至2018年3月本院收治的108例脑梗死患者分到观察组(n=54例)和对照组(n=54例),两组患者均予以溶栓、保护脑神经、降血压、调节血脂、抗血小板聚集治疗等基础治疗,对照组患者在基础治疗上加以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基础治疗上加以阿司匹林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HDL、LDL、TG、TC等血脂指标水平变化情况,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复发率。结果治疗前,观察组及对照组的HDL水平、LDL水平、TG水平、TC水平比较,P> 0.05。治疗后,观察组的HDL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LDL水平、TG水平分、TC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P <0.05。随访6个月,观察组及对照组复发率分别为3.70%(2/54)、14.81%(8/54),两组比较,P <0.05。结论在脑梗死患者中施以阿司匹林与阿托伐他汀联合治疗,可有效降低患者的血脂水平,并能有效减少脑梗死的复发。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为了探究二级预防中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对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治疗效果,完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根据2011年4月~2013年6月间本院所收治的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共152人,采用抽签的方式将全部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比组,治疗组中有患者80人,对比组中有患者72人,治疗组采用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方法,对比组单纯采用阿司匹林药物,患者出院后跟踪随访6个月,对比两组治疗情况。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后,治疗组中病患的总有效率为90%,对比组中病患的总有效率为76.4%,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意义。另外,治疗组患者TIA、终点事件、非致死性脑梗死发生人数均少于对比组,其治疗结果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较单纯性使用阿司匹林药物预防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临床应用效果,联合使用阿托伐他汀防治效果更为理想,可作为临床常规性治疗方法推广。  相似文献   

20.
王瑞海 《中国当代医药》2014,21(13):56-57,60
目的 观察不同他汀类药物治疗早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的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本院收治的150例诊断为早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根据治疗时口服的两类他汀类药物分为A、B组,A组口服瑞舒伐他汀,B组口服阿托伐他汀,同时设立75例常规治疗的患者为基础组。观察并记录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后所有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左室射血分数(LVEF)、内皮舒张功能(FMD)的情况,对所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治疗前后A组和B组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基础组治疗前后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B组各指标分别与基础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瑞舒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治疗早发冠心病的效果显著,两种药物均可通过降低血脂、控制炎性反应,改善心室射血功能及调节血管内皮舒张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