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侧卧位通气对ARDS患者肺容积和氧合的影响。方法对14例ARDS机械通气患者均先后行仰卧位、侧卧位、仰卧位通气各1h。各体位通气结束时测定患者呼气末容积(EELV),并观察动脉血气、肺机械力学和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EELV在侧卧位后由(1109±321)mL增加到(1376±381)mL(P〈0.05),恢复仰卧位后下降至(1143±376)mL(P〈0.05),而恢复仰卧位后与初始仰卧位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PaO2/FiO2侧卧位后由(154.3±35.0)mmHg增加到(189.9±60.1)mmHg(P〈0.05),恢复仰卧位后继续增加至(209.2±75.4)mmHg(P〈0.05),并较初始仰卧位明显增加(P〈0.01)。体位改变后PaCO2、肺机械力学、血流动力学均无明显变化。结论ARDS机械通气患者采用侧卧位通气后可增加EELV并改善氧合。  相似文献   

2.
Nie XZ  Sun R  Chen BC  Ma XY  Wang XF 《中华医学杂志》2007,87(27):1890-1893
目的分析后外侧结构(PLS)断裂和重建后膝关节外旋稳定性的改变。方法16具完整新鲜的下肢标本,膝关节保持0°、30°、60°、90°位置,对胫骨远端施加5kg·m·s^-2外旋扭力矩,测得胫骨的外旋角度值;依次切断后交叉韧带、胭腓韧带(PFL)和胭肌腱(PT),每切断一条韧带或肌腱后测量胫骨的外旋角度值;采用自体半腱肌、股薄肌关节镜下重建后交叉韧带,自体跟腱重建胭肌腱和胭腓韧带,每次重建后测量胫骨外旋角度值。结果单独后交叉韧带切断后,胫骨外旋角度没有增加(屈曲60°:正常组外旋14.1°,PCL切断组14.57°;q=0.47;P〉0.05);胭腓韧带切断后,屈曲60°和90°时胫骨的外旋角度大于正常膝关节(屈曲60°:PFL切断组外旋16.94°;q值2.84,P〈0.05);胭肌腱切断后,0°-90°范围胫骨外旋角度均增加至最大(屈曲60°:外旋28.1°;q=14.01,P〈0.05)。单独后交叉韧带重建后胫骨外旋角度仍大于正常膝关节(屈曲60°:外旋27.67°;q值0.425,P〈0.05);后交叉韧带和后外侧结构联合重建后胫骨的外旋角度与正常膝关节相比有一定的差异性(屈曲60°:外旋14.51°;q=0.412,P〈0.05),但变化幅度未超过1°。结论单独后交叉韧带的损伤对膝关节的外旋稳定性没有影响,但联合后外侧结构损伤后导致膝关节外旋不稳;胭肌腱断裂后膝关节产生了最大角度的过度外旋;单独后交叉韧带的重建部分恢复联合损伤后膝关节的过度外旋;后外侧结构和后交叉韧带联合重建后膝关节外旋稳定。  相似文献   

3.
目的: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监测大面积脑梗死与腔隙性脑梗死血流动力学变化.并进行相关性分析,方法:选择2009年2月至2012年5月在广东省揭阳市人民医院及广州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80例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大面积脑梗死40例(A组)、腔隙性脑梗死40例(B组),选择同期正常(C组)36例作为对照。应用TCD进行脑血管血流动力学监测.结果:A组脑血流异常率为95%(38/40);B组脑血流异常率为75%(30/40);c组脑血流异常率为33%(12/36):A组血流异常率明显高于B、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血流异常率明显高于C组(P〈0.05)、A、B、C组脑血管狭窄患者分别为2l、17、2例,A组、B组血管狭窄率较C组明显增多(P〈0.05)。A组、B组流速减慢发生率较C组增多(P〈0.05)。A组脑梗死病灶侧/CA、ICA、ACA的PI、RI较B、C组明显增大(P〈0.05),结论:应用TCD有助了解大面积脑梗死患者颅内血管血流动力学情况,为治疗、判断病情及预后提供参考依据,也可作为常规的脑血管病的排查手段。  相似文献   

4.
孙启春 《中原医刊》2011,(13):70-71
目的观察膀胱截石位术后摆放下肢的不同方法对老年子宫脱垂行阴式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将30例子宫脱垂手术患者,按手术先后顺序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5例,实验组术后采用单腿慢放,对照组采用双腿同时慢放。记录两组手术结束后,改平卧位前即刻(截石位)及改平卧位后1、3、5、10rain的心率、血压及中心静脉压。结果体位改变后实验组血压和心率无明显变化(P〈0.05),对照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中心静脉压(CVP)明显下降,心率增快,与体位改变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两组体位改变后SBP、DBP、CVP、心率在对应时刻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阴式手术后改变截石体位采用单腿慢放可减轻老年患者血压和心率的波动程度,保证患者围手术期的安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对血浆TXB2、6-Keto-PGF1a含量变化的影响。方法将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予常规基础治疗。治疗组60例在常规基础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丹红注射液治疗。2周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临床疗效及血浆TXB2、6Keto—PGF1a含量的变化。结果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前NIHSS分别为(8.02±2.13)分与(8.56±1.27)分(P〉0.05),而治疗后两组N1HSS分别为(6.42±1.55)分与(4.36±1.07)分(P〈0.05);对照组和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77.5%与91.7%(P〈0.05);对照组和治疗组在治疗前血浆TXB2含量分别为(426.33±224.21)pg/mL与(451.52±249.71)pg/mL(P〉0.05),而治疗后分别为(312.46±176.96)pg/mL与(258.59±158.55)pg/mL(P〈0.05),两组治疗后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治疗组在治疗后TXB2含量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和治疗组在治疗前血浆6-keto—PGF1a含量分别为(247.73±106.19)pg/mL与(233.90±85.72)pg/mL(P〉0.05),而治疗后分别为(327.34±134.67)pg/mL与(400.94±111.26)pg/mL(P〈0.05),两组治疗后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治疗组在治疗后6-keto—PGF1a含量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治疗急性期脑梗死能明显减轻神经功能缺失,其机理可能与调节TXB2/6-Keto-PGF1a平衡、抑制血小板聚集、改善脑血流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动脉壁细胞外基质的合成和降解紊乱是动脉粥样硬化过程的主要特征。本研究观察3种抗高血压方案下,达到同等血压控制后,循环前胶原更新标志物——Ⅲ型胶原氨基端肽(PⅢNP)的改变和血管阻力的改变。方法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三组,血脂康+贝那普利组(A组,40例,血脂康1.2g/d)、贝那普利组(B组,40例)、非血脂康-贝那普利干预治疗组(C组,40例,B受体阻断剂或钙拮抗剂),观察10个月,目标血压〈135/85mmHS(1mmHg=0.133kPa)。比较三种治疗方案对心肌胶原更新和外周血管阻力的影响。结果各组均同等有效控制血压,在此前提下,比较减低血清PⅢNP的疗效[A组(2.3±0.2)μg/L比(3.8±0.2)μg/L,P〈0.05;B组(3.4±0.3)μg/L比(3.7±0.3)μg/L,P〉0.05;C组(3.9±2.0)μg/L比(3.2±1.5)μg/L,P〈0.05和减低血管阻力[A组(1064.3±158.6)dyn·s-1,·cm-5比(1358.3±212.5)ayn·s-1·cm-5;B组(1200.8±298.7)ayn·s-1·cm^-5比(1394.0±181.0)ayn·s-1·cm-5;C组(1205.1±206.4)ayn·s-1·cm-5比(1579.9±574.7)dyn·s-1·cm-5,P均〈0.05],治疗效果A组优于B组,A、B两组均优于C组。结论血脂康联合贝那普利治疗比单纯贝那普利治疗更好地减低血清PⅢNP,使心血管系统间质胶原沉积明显减低,并使血管阻力和顺应性改善,而且该作用不依赖于血压下降。两组均优于非血脂康-贝那普利干预治疗组。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伴有自主神经病变的糖尿病对脑血流自动调节功能的影响及其变化特征。方法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测20例伴有自主神经病变的糖尿病患者在体位改变时的大脑中动脉平均血流速度(MCA-Vm)改变,全自动监护仪同时监测患者的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并与20例性别、年龄相匹配的健康对照组比较。结果仰卧位时糖尿病组MCA-Vm明显低于对照组(43.83±2.84、49.85±2.73,P<0.01)。由仰卧位快速起坐时,2组MCA-Vm均下降,但糖尿病组的MCA-Vm下降幅度(ΔVm)明显低于对照组(-5.23±1.74、-10.45±2.30,P<0.01),在时间-速度曲线上,糖尿病组的ΔVm曲线较对照组平坦。结论伴有自主神经病变的糖尿病患者脑血流自动调节功能受损,表现为静态体位时脑血流速度降低,体位改变时脑血流速度变化迟缓。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改变肾组织醛固酮及其受体水平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肾脏纤维化的影响。【方法】8周龄的雄性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24只及同源正常京都大鼠(WKY)8只,SHR分为贝那普利干预组[30ing/(kg·d)]、大剂量安体舒通干预组[100mg/(kg·d)]和高血压模型对照组,同时设同源的正常对照组,干预时间为8周,检测收缩压、尿蛋白、血白蛋白、尿素氮、肌酐、肾组织醛固酮受体、TGF-β1的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贝那普利能下调组织醛固酮【(15.8±2.6)vs(22.2±0.6)pg/mg]及其受体水平【(15±4)vs(13±5)PU]并减轻肾脏纤维化[(17.0±1.8)vs(20.0±2.3)PU],均为P〈0.05;大剂量安体舒通能上调组织醛固酮[(24.3±4.6)vs(22.2±0.6)pg/mg]及其受体水平[(16±6)vs(13±5)PU]并加重肾脏纤维化[(22.6±3.0)vs(20.0±2.3)PU],均为P〈0.05。【结论】肾组织醛固酮及其受体水平的改变可能影响高血压肾脏纤维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9.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脑血流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患者的脑血流动力学变化。方法40例符合OSAS诊断标准的患者入选试验组,40例健康人作对照组。对上述受检者进行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查:观察颅内动脉血流速度,有无狭窄、闭塞、血流频谱改变。结果40例OSAS患者中,TCD检查异常33例(33/40,82.5%),其中血流速度减慢27例(67.5%),血管狭窄(17.5%)6例;40例对照组中,TCD检查发现异常7例(17.5%),OSAS患者TCD异常检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Х^2=48.5,P〈0.01)。随访1年,OSAS患者6例有脑血管事件发生(15.0%),对照组中仅1例脑血管事件发生(2.5%),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OSAS患者由于长期缺氧易发生动脉硬化,导致脑血流减低和/或脑动脉狭窄。OSAS程度越严重,脑血流动力学异常的发生率也越高,脑血管事件发生的危险性也越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本研究探讨术前口服倍他乐克对麻醉诱导时丙泊酚的用量和血流动力学变化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手术的全麻病人(ASAⅠ~Ⅱ)60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30例,第一组为实验组(B组),术前口服倍他乐克50mg,第二组为对照组(C组)给予安慰剂;以30mg·kg^-1·h^-1的恒速灌注丙泊酚至BIS达到50,记录病人入睡时和BIS=50时丙泊酚的用量以及插管前后血压、心率、中心静脉压和心输出量变化。【结果】两组病人入睡时丙泊酚的用量:B组是(1_35±0.22)mg·kg^-1;C组是(1.60±0.24)mg·kg^-1,组间差异P〈0.01;BIS=50时的丙泊酚的用量:B组是(1.71±0.27)mg·kg^-1;C组是(1.98±0.24)mg·kg^-1;组间差异P〈0.01;B组插管前、后血压和心率的变化程度较C组小(P〈0.05),插管过程中心静脉压和心输出量组间变化差异不大。【结论】术前口服倍他乐克50mg减少麻醉诱导丙泊酚的用量,插管时的血流动力学相对稳定。  相似文献   

11.
小脑出血与椎动脉压力关系的探讨(附4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通过无创伤性经颅多普动超声(Noninsive Transcranial Doppler ultrasound,TCD)检测椎动脉(VA)患者小脑出血前超声声速(C),波长(λ)与周期(T)之间的关系(C=λ)。方法:采用TCD检测椎动脉横截面积,收缩峰值血流速度(VP)、舒张期末血充速度(Vd)、平均血流速度(Vm)。测定颅内平均动脉压(MABP)、出颅平均静脉压(MVBP)、MABP-MVBP=脑灌压、以及VA口径与压力之间的变化关系。结果:横截面积小于8mm^2,一般不发生血管远端缺血,仅在小于2mm^2时才肯定出现症状,当MABP超出MVBP 50%时,脑血流自动调节打破,VA口径缩小90%时,血流压力改变显著。结论:小脑出血与血压水平,脑血流压力、血管加压素的增高以及糖尿病、动脉硬化、颈椎病呈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腰椎融合术后邻近节段病变(ASDis)与脊柱-骨盆矢状位参数的相关性,并探讨其危险因素。方法 纳入2013年1月至2017年10月在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骨科脊柱外科因腰椎融合术后ASDis行翻修手术的患者为ASDis组,匹配同期行腰椎融合手术且经过相同时间随访未发生明显ASDis的患者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病例资料,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及末次随访时的脊柱-骨盆矢状位参数的差异,前者包括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BMI)、随访时间及初次手术病因,后者包括胸椎后凸角(TK)、矢状位躯干偏移(SVA)、腰椎前凸角(LL)、手术节段腰椎前凸角(sLL)、骨盆入射角(PI)、骨盆倾斜角(PT)、骶骨倾斜角(SS)等。结果 共纳入ASDis组患者25例,对照组患者50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BMI、随访时间及初次手术病因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ASDis组患者LL、sLL、SS均小于对照组(36.00°±5.44°vs 43.88°±10.62°,17.80°±5.79°vs 27.62°±6.74°,27.50°±5.30°vs 31.06°±7.48°,P均<0.05),PT大于对照组(26.12°±8.24°vs 18.80°±7.67°,P<0.01),两组间TK和PI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同时,ASDis组中SVA>50 mm、PI与LL的差值(PI-LL)≥10°及sLL占LL比例(RL)<60%的患者比例均高于对照组(18/25 vs 21/50、16/25 vs 11/50、21/25 vs 17/50,P均<0.05)。结论 腰椎融合术后矢状位失衡与ASDis的发生密切相关,手术节段前凸恢复不良导致邻近节段腰椎代偿性后凸可能是引起腰椎融合术后ASDis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3.
用经颅超声多普勒(TCD)检测7例头臂型大动脉炎,分析其收缩期血流速度(Vs)、舒张期血流速度(Vd)、脉动指数(PI)、频谱形态等改变,其中2例同时行主动脉造影。结果TCD检测发现,7例颅内大脑中动脉Vs降低(P<0.05);Willis环主干血管的Vd升高(P<0.05和P<0.01);PI降低(P<0.001和P<0.05)。频谱表现为波形衰减、波峰变钝、峰值后移,呈几乎无波动的频谱改变。血管造影显示主动脉弓及其分支有不同程度的狭窄、闭塞。结果表明,如TCD检测显示颅内出现异常的血液动力学改变(Vd升高、PI明显减低、频谱出现特征性的改变等),结合临床表现即可诊断为头臂型大动脉炎。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TCD脑血流动力学检测诊断脑死亡和评估昏迷患者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 应用TCD动态检测62例GCS≤8分的颅脑创伤患者的大脑前、中、后动脉血流动力学有关参数,以双侧大脑中动脉(MCA)的血流参数和频谱形态为主要观察指标,同时结合临床病情和(CT、ICP)对照研究。结果 深昏迷患者大脑中动脉平均血流速度(MCA-Vm)〈10cm/s,两条以上的血管出现完全舒张期反向血流或钉子状频谱,血流方向指数(DFI)〈0.8,是提示脑死亡的可靠指标。颅内压(ICP)60mmHg是脑功能不可逆转的临界压力指标。PI〉2提示预后恶劣,脑血流特征性改变的出现早于临床脑死亡6-40h。结论 脑血流动力学检测对于早期诊断脑死亡和评估深昏迷患者的预后具有较高的临床实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TCD及转颈试验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TCD及转颈试验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的诊断价值。方法:对94例经临床确诊的VBI患者进行TCD及转颈试验检查,并与68例健康对照组进行对比。结果:94例患者TCD异常74例,异常率 78.7%,加做转颈试验后异常率为84.1%,主要异常表现为椎基底动脉系血流速度异常、血流频谱改变及PI值增高。流速异常中流速增高占34%、流速降低占43.6%、流速正常占22.4%。流速降低组患者平均年龄低于流速增高组(P<0.01)及流速正常组(P<0.05)。转颈试验后各流速组的平均血流速度均较转颈前显著降低(P<0.01-0.05),而对照组转颈前后血流速度无显著性差异。结论:TCD可无创地检测VBI患 者的血流动力学异常,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加做转颈试验可增加病变尤其是早期病变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偏头痛患者头痛发作期经颅多普勒(TCD)、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及交感神经皮肤电反应(SSR)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对照组30例,偏头痛组60例,行TCD、BAEP和SSR检查。结果:偏头痛组中脑血流增快43例(71.6%),血流减慢8例(13.3%),血流正常9例(15%)。偏头痛患者大脑中动脉(MCA)、大脑前动脉(ACV)、小脑后下动脉(PICA)、椎动脉(BA)和基底动脉(VA)血流均高于对照组;偏头痛发作期BAEP异常率为53.3%(32/60)。SSR异常率为51.7%(31/60)。偏头痛病程越长,BAEP、SSR异常率越高。结论:偏头痛发作期有部分脑血流改变,同时有BAEP和SSR的改变,病程越长,异常率越高,提示TCD、BAEP、SSR相结合对偏头痛有一定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分析依倍(rHuEPO)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贫血患者的近期疗效。方法:36例MHD贫血患者应用依倍治疗12周.观察Hb、RBC、HCT、食欲及精神状态等变化以及副作用表现。结果:治疗前后患者Hb(g/L)分别为(69.55±12.02)和(84.20±14.26)、RBC(×10^12/L)分别为(2.82±0.64)和(3.26±0.52)、HCT分别为(0.23±0.03)和(0.26±0.05)。治疗前后有极显著差异。部分患者血压升高(39%),经调整降压药物用量,血压得到控制。4例出现荨麻疹性过敏反应(11%),经对症处理消失。结论:依倍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贫血患者疗效较显著,不良反应轻微可控,而且价格较低,是MHD贫血患者较为理想的选择。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静吸复合全麻下观察腹腔镜手术期间反向特伦德伦伯格(Trendelenburg)卧位对患者血流动力学及呼吸动力学的影响。方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女166例,男93例,术中取反向特伦德伦伯格卧位;监测气腹前T0、气腹后体位改变前T1、体位改变后15分钟.T2、30分钟T3,术毕气管导管拔除后10分钟T4时的MAP、HR、SPO2、肺胸顺应性(Comp)、气道阻力(Raw)、气道峰压(Ppeak)、PETCO2。结果:气腹及体位改变后患者MAP、HR、SPO2、Paw、Ppeak、PETCO,明显升高,Comp降低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气腹与体位均使患者循环动力学发生改变,通气功能下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药物治疗对高血压患者脑血流动力学变化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100例未行药物治疗或血压控制不满意的临床原发性高血压病,并经颅多普勒(TCD)检查有明显脑血流动力学改变的患者;所有患者规范化药物治疗(降压、抗血小板聚集、调脂等),一年后,经TCD检测每位患者大脑中(MCA)、前(ACA)、后动脉(PCA)、椎动脉(VA)、基底动脉(BA)的平均血流速度(Vm)、收缩期血流速度(Vs)和舒张期血流速度(Vd),血管搏动指数(PI),频谱形态及血流音频信号等参数,并对药物治疗前、后各参数比较分析.结果:药物治疗后MCA、ACA、VA、BA的平均血流速度与治疗前相比明显降低,MCA、ACA、BA的收缩峰速度与治疗前相比明显降低, MCA、ACA、VA、BA的舒张末期血流速度与治疗前相比明显降低;TCD显示:本组患者脑血管痉挛基本缓解,脑供血不足及脑动脉硬化也有明显改善.结论:规范化药物治疗能明显改善高血压患者脑血流动力学,对防治、延缓高血压病人脑血管病变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前列腺素E1与彩超结合研究临床疑阳萎患者阴茎血流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临床疑似阳萎患者96例,在海绵体注射前列腺素E1前后,观察阴茎勃起情况,连续观察3—30min海绵体动脉及背动脉收缩期血流速度峰值(PSV),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V)、阻力指数(RI)及背深静脉血流速度(V)。根据阴茎勃起正常与勃起不良分成两组进行对比。结果96例中有44例勃起正常,52例勃起不良,二者注射药物后PSV、EDV、R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勃起正常组PSV(32&#177;3)cm/s、EDV(3.0&#177;0.9)cm/s、R10.95&#177;0.20。勃起不良者PSV(18&#177;3)cm/s、EDV(6.0&#177;0.7)cm/s、R10.60&#177;0.20。结论前列腺素E1注射后应用CDEI检查可以很好地筛选心理性阳萎及血管性阳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