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三腔胃肠管在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应用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食管癌手术后患者因禁食时间较长可发生营养不良和胃肠动力障碍,进而导致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升高,增加住院天数和治疗费用。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被认为是促进患者肠功能恢复、预防术后并发症的重要治疗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高龄(年龄≥65岁)食管癌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应用、对术后机体恢复的影响以及护理的要点。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0年12月57例采用早期肠内营养和63例采用全肠外营养的高龄食管癌患者,观察2组术前1天和术后10天患者营养指标(体质量、总蛋白、白蛋白、血红蛋白)和术后胃肠通气时间、营养费用、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结果早期肠内营养组患者术后总蛋白、白蛋白均高于全肠外营养组,术后胃肠通气时间、排便时间、住院时间和费用均少于全肠外营养组。结论高龄食管癌患者采用早期肠内营养并加强护理工作,有利于高龄患者术后的恢复。  相似文献   

3.
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观察和护理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目的探讨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可行性、安全性和临床疗效。方法食管癌患者30例,随机分为早期肠内营养组和传统的完全胃肠外营养组,每组15例。肠内营养组为术中给患者置入鼻肠管,术后24~48h经鼻肠管道通过输液泵滴注(百普力)营养液,5~7d后过渡到全肠内营养。肠外营养组为传统治疗方法,术后待肠蠕动恢复肛门排气后给肠内营养。观察两种方法患者生命体征、胃肠道功能恢复及不良反应。结果肠内营养组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较肠外营养组提前10~14h,输液量明显减少.缩短了住院日,减少了相关并发症。结论食道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维持机体的正常代谢功能、减少并发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对患者机体恢复的影响及其安全性.方法 营养组25例,均于术中插入鼻肠营养管达十二指肠远端,术后第2天开始滴注营养液予以肠内营养,患者能较正常进食糊食或半流质后停止;对照组23例,术后常规行静脉营养治疗,胃肠蠕动完全恢复,肛门排气后开始进食.两组患者分别于手术前1d和术后第5天、第10天监测体重、血浆蛋白.结果 两组患者的体重、白蛋白无明显差异,前白蛋白则存在明显差异(P<0.01);肠内营养组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早于对照组(P<0.01).营养组术后在胃肠功能及免疫功能恢复、体能维持等方面明显优予对照组,早期肠内营养并发症发生率低且轻.结论 早期肠内营养有利于改善食管癌患者术后的营养状况,其临床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在食管癌术后的可行性、安全性及临床护理效果。方法:对食管癌、贲门癌患者术后第1天即行肠内营养制剂灌注,观察患者耐受性及胃肠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护理在食管癌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结论:十二指肠营养管早期肠内营养治疗及其相应护理能改善机体营养状态,促进患者伤口愈合,减少了胃肠外营养的用量及医疗费用,同时也缩短了住院时间,患者及家属从心理上更容易接受。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食管癌患者术后经鼻肠管肠内营养(TPN)支持的护理经验。方法 对我科2006年3月。2006年8月收治的12例食管癌患者,术后早期施行肠内营养支持,对营养液的输人、并发症的观察及相应的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进行总结。结果 全组患者术后生命体征平稳,肠内营养治疗顺利,无护理并发症出现。结论 食管癌患者术后早期接受肠内营养是安全有效的营养方式。  相似文献   

7.
目的 总结食管癌术后患者早期肠内营养的应用和护理经验.方法 对我科2003年6月至2006年12月76例食管癌术后患者早期肠内营养的护理进行观察和总结.结果 患者对营养管均能忍耐,15例出现消化道症状,经处理后症状缓解,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 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安全、有效,易于掌握,使用时遵循肠内营养的基本原则,注意观察和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贲门癌或食管癌术后患者早期肠内营养的护理方法。方法:将116例贲门癌或食管癌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81例和对照组35例,观察组患者经鼻空肠营养管进行肠内营养支持,对照组患者行静脉输注营养液。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排气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严重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P<0.05);营养支持第7天观察组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贲门癌或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可促进胃肠运动功能恢复,提高患者机体免疫功能,减少医疗费用,降低术后并发症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治疗食管癌术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232例食管癌术后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112例给予肠外营养治疗。观察组120例给予早期肠内营养治疗。治疗1周后比较两组的血浆白蛋白和前白蛋白水平、肛门首次排气时间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1周后观察组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均高于对照组,肛门首次排气时间早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有利于改善食管癌患者术后营养状态,促进胃肠功能恢复和减少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0.
肠内营养是食管癌外科手术后主要的营养治疗方式,早期实施肠内营养治疗有效且安全可靠。本文总结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常见的并发症及发生原因、预防及护理措施,为临床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闫文举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31):7639-7639
目的探讨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可行性及其临床价值。方法将食管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完全胃肠外营养支持组(TPN39例)和肠内营养支持组(EN39例)。TPN组术后行标准全胃肠外营养支持7d,EN组在术后第1天始经鼻肠管输入肠内营养夜。两组提供的热量和氮量基本相同。记录术后并发症、住院天数、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和营养支持花费情况,术后第1天及第8天监测总蛋白、白蛋白。结果两组患者无死亡、吻合口瘘等严重并发症,EN组肠功能恢复早于TPN,节约营养支持费用(P〈0.05),两种方法营养支持疗效相近。结论食管癌术后早期EN的营养支持与TPN基本相同,肠功能恢复早,且操作方便和营养花费少。  相似文献   

12.
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用于食管癌术后早期患者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用于食管癌术后早期患者的效果.方法 78例食管癌术后早期患者,按入院日期单双号分为肠内营养组和肠外营养组,通过检测两组营养指标、免疫指标的变化,以及消化道症状的表现、并发症、住院费用等,对两种营养方式进行比较.结果 早期肠内营养组营养指标优于肠外营养组;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费用显著减少.结论 食管癌术后营养支持可用肠内营养.  相似文献   

13.
肠内营养在食管癌术后早期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综述了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EN)在食管癌术后早期的应用,阐述了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相比所特有的优越性,强调肠内营养支持对患者术后恢复的重要影响,并探讨了肠内营养在食管癌术后早期的实施及其可能产生的并发症和处理办法.  相似文献   

14.
胃癌患者术后实施早期肠内营养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胃癌患者术后应用三腔胃肠管进行早期肠内营养的方法.方法 选择行近端或远端胃切除手术的胃癌患者80例,术中行胃造口置三腔胃肠管,在早期肠内营养及胃肠减压等方面进行临床研究和评估.结果 术中行胃造口置三腔胃肠管,置管时间较短,固定可靠;所有病例术后均随访6~24月,置管相关近期及远期并发症发生率低,留置时间较长,达到了预期营养目标.结论 术中胃造口置三腔胃肠管进行早期肠内营养,操作简单,效果可靠,并发症低,耐受性好,尤其适合患肺部疾患、营养不良的老年胃手术患者,对功能性胃排空障碍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5.
食管癌患者多数存在营养不良,肠内营养是术后首选的营养支持方法,可改善患者营养状况,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手术疗效.食管癌合并糖尿病患者术后行常规肠内营养支持容易导致高血糖等并发症,因此寻求适合此类患者的营养支持方式尤为重要.本科对2009年8月至2010年12月的48例食管癌合并糖尿病患者术后早期应用肠内营养,取得良好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早期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护理的方法。方法东台市人民医院2010-06-2010-12以来,对95例食管癌患者进行食管癌根治术,术后24 h内均进行肠内营养灌注。结果食管癌术后肠内营养经济有效、并发症低。结论食管癌术后早起肠内营养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营养补给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微创食管癌根治术后早期去除胃肠减压管对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探讨微创食管癌根治术后早期去除胃肠减压管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 行微创食管癌根治术的胸段食管癌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分别于术后第2、7天去除胃肠减压管.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首次排气时间及排便时...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食管癌贲门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应用的可行性和有益性。方法 回顾1995年6月.2004年6月手术治疗的食管癌贲门癌,通过对术后333例实施早期肠内营养(EN组)和232例静脉营养(对照组)的对照研究。分析两种不同外科营养对患者主要生化指标、机体营养状况、肠道功能恢复及并发症治疗情况的影响。结果 EN组病人的精神体力恢复及自我护理能力较好,肠道功能恢复提前,对术后出现的胃排空障碍、吻合口瘘并发症的治疗,肠内营养有明显优势。生化指标、人体测量指数等EN组稍优于对照组,但统计学处理无显著差异。结论 食管癌贲门癌术后早期实施肠内营养是可行的、安全的、有效的,对病人术后恢复、预防和治疗术后并发症有较好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9.
食管癌、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食管癌、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对患者机体恢复的影响.方法 手术治疗的食管癌、胃癌患者64例分为营养组和对照组各32例,营养组于术中将肠内营养管置入十二指肠或空肠内,术后24小时予以肠内营养,维持7~10天,患者能较正常地口服营养液或进食半流饮食后停止;对照组于术后进行常规输液治疗,肠蠕动完全恢复,肛门排气后开始进食.分别于术前1日和术后7日测量患者体重,检测白蛋白、前白蛋白、血红蛋白,记录肛门排气时间,观察术后有无吻合口漏、肺部及术野感染、腹胀、腹痛等并发症.结果 肛门排气时间营养组为(48±4)小时,对照组为(72±6)小时,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2.236,P<0.05);营养组术后胃肠功能恢复、体重维持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早期肠内营养有利于食管癌、胃癌术后胃肠功能的尽早恢复和患者体重的维持,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20.
杨靖华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10):2307-2307
目的 探讨食管癌术后进行肠内营养时,使用Infinity输注泵行肠内营养的治疗效果和护理.方法 将98例食管癌三切口根治术后留置鼻肠管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8例及对照组30例,观察组采用Infinity输注泵进行肠内营养;对照组采用传统的重力输注法进行肠内营养,对比、观察两组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情况,消化道并发症及导管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无腹痛、腹泻等胃肠道并发症,4~5 d肛门排气,无一例由于管道堵塞而影响肠内营养.结论 食管癌患者术后进行肠内营养时,合理使用Infinity输注泵将减少患者肠内营养并发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