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Ki67、iNOS表达的关系,以及Hp感染导致胃癌形成的可能分子机制.[方法]应用尿素酶试验和组织切片革兰染色检测115例胃黏膜组织的Hp;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上述组织的Ki67、iNOS表达,分析Ki67和iNOS及Hp感染三者之间的关系.[结果]在正常黏膜、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腺癌组织中Hp检出率分别为0(0/8)、45.5%(5/11)、63.2%(12/19)、70.6%(12/17)、73.3%(11/15)、51.1%(23/45),病变各组中Ki67和iNOS表达阳性率与浅表性胃炎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除胃癌组外,病变各组的Ki67和iNOS的表达阳性率与各组的Hp感染阳性率呈正相关;每一病变组中Hp( )组的Ki67和iNOS表达阳性率显著高于Hp(-)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幽门螺杆菌感染与Ki67和iNOS阳性表达有一定的相关性,Hp可能通过促使细胞增殖加速和凋亡异常而涉及胃癌的发生过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和maspin基因表达与胃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Grams染色和改良W-S银染法观察65例浅表性胃炎、58例癌前病变和79例胃癌黏膜组织中Hp感染情况,免疫组化技术检测不同胃黏膜组织maspin基因表达产物。结果:胃癌组、癌前病变组Hp感染率分别是79.7%(63/79)、58.6%(34/58),均明显高于慢性浅表性胃炎组的30.8%(20/65),χ2值分别为35.034、9.645,P值分别为0.000、0.002;胃癌组Hp感染率高于癌前病变组,χ2=7.221,P=0.007。Maspin蛋白表达在浅表性胃炎、癌前病变及胃癌中阳性率分别是58.5%(38/65)、82.8%(48/58)和32.9%(26/79),浅表性胃炎和癌前病变组maspin表达均高于胃癌组,χ2值分别为9.428、33.457,P值分别为0.002、0.000;癌前病变组织中maspin表达高于浅表性胃炎,χ2=8.603,P=0.003。在浅表性胃炎、癌前病变及胃癌组织中,Hp感染阳性组maspin表达阳性率均较Hp感染阴性组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6.548、26.619和4.950,P值分别为0.010、0.000和0.029。胃癌组织中maspin蛋白的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周围组织浸润及淋巴结是否发生转移显著相关,P值分别为0.017、0.033和0.006。结论:Hp感染在胃黏膜演变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Hp感染可能通过使maspin基因失活从而诱发胃黏膜的癌变,maspin蛋白的表达失活可能是Hp致癌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3.
背景与目的: 探讨热休克蛋白27(heat shock protein27, HSP27)、三叶因子Ⅱ(trefoil factors2, TFF2)在胃癌和癌前病变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 Hp)感染的关系。 材料与方法: 选取经病理证实的慢性浅表性胃炎、胃溃疡、慢性萎缩性胃炎和胃癌4种不同胃黏膜病变的标本共140例,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标本中HSP27和TFF2的表达及幽门螺杆菌的感染情况,分析HSP27和TFF2的表达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 结果: 除TFF2在胃癌组织中表达降低外,在慢性浅表性胃炎、胃溃疡、慢性萎缩性胃炎和胃癌中,HSP27、TFF2的表达率和Hp的感染率依次呈逐渐增加的趋势。Hp感染组HSP27的表达率高于阴性组,HSP27的阳性表达率与Hp感染率之间呈正相关(r=0.235, P<0.05),Hp感染组TFF2的表达率低于阴性组,TFF2的阳性表达率与Hp感染率之间呈负相关(r=-0.259, P<0.05)。 结论: HSP27、TFF2表达和Hp感染与胃癌的发生密切相关,检测这些指标可为胃癌诊断、预后判断和指导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微小染色体维持蛋白4(minichromosome maintenance proteins4,MCMp4)在胃癌和癌前病变组织中的表达及与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的关系。方法:选取经病理证实的慢性浅表性胃炎、胃溃疡、慢性萎缩性胃炎和胃癌4种不同胃黏膜病变的标本共140例,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标本中MCMp4的表达及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分析MCMp4的表达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结果:以慢性浅表性胃炎、胃溃疡、慢性萎缩性胃炎和胃癌为序,4种病变中MCMp4的表达率和Hp的感染率呈逐渐增加的趋势。在胃癌中Hp感染组MCMp4的表达率高于非感染组(P〈0.05),MCMp4的阳性表达率与Hp感染率之间呈正相关(r=0.457,P〈0.05)。结论:MCMp4表达和Hp的感染与胃癌的发生密切相关,检测这些指标可为胃癌诊断、预后判断和指导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幽门螺杆菌 (Hp)感染的不同胃黏膜增殖性病变的演进中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对 13 0例病理证实的不同胃黏膜病变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 PCNA标记指数 (L I) ,Warthin-starry法检测 Hp感染。结果  PCNA -L I在浅表性胃炎为 2 2 .0 0± 16.95,萎缩肠化性胃炎为 46.45± 19.10 ,溃疡病为 45.75± 18.15,异型增生为 61.0 6± 2 0 .67。在萎缩肠化性胃炎、溃疡病、异型增长及胃癌组织中均高于浅表性胃炎 (P<0 .0 5)。萎缩肠化型胃炎、溃疡病、异型增生及胃癌中 Hp感染阳性组 PCNA阳性表达均高于 Hp阴性组 (P<0 .0 5)。结论  PCNA表达和 Hp感染与胃黏膜增殖和恶化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检测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iNOS)在胃癌前病变及胃癌的表达,及其与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的相关性,探讨Hp感染与胃癌发生的关系。方法:收集慢性浅表性胃炎(chronic superficial gastritis,CSG),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Intestinal metaplasia,IM),慢性萎缩性胃炎伴上皮内瘤变(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IN)各30例,胃癌(gastric cancer,GC)40例。采用SP免疫组化法检测iNOS蛋白的表达,warthin-starry银染法检测胃黏膜Hp感染。结果:CSG、IM、IN、GC组织中iN-OS表达呈逐渐增强趋势,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CSG、IM、IN、GC组织中Hp感染的胃黏膜组织中,iNOS的表达高于无Hp感染的患者。  相似文献   

7.
青海省西宁胃癌高发区Hp菌株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青海省西宁胃癌高发区 ,幽门螺杆菌 (Hp)特异性蛋白CagA、VacA、UreA及UreB的阳性率 ,及其与该地区患者胃镜大体诊断和病理诊断间的关系。方法 行胃镜检查时 ,内镜下取组织送病理检查 ,并进行CLO、WS及WesternBlot检测 ,判断其Hp的感染情况。通过WesternBlot的方法判断患者感染的Hp中CagA、VacA、UreA及UreB的情况。 结果 在内镜大体诊断的比较中 ,UreA的阳性率在慢性浅表性胃炎组中明显低于胃、球部溃疡和复合溃疡组 ,亦低于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及胃癌组。而UreB的阳性率在胃、球部溃疡及胃溃疡中显著低于慢性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 ,有显著性差异。UreB在肠上皮化生、萎缩性胃炎、胃癌组中的阳性率显著低于慢性浅表性胃炎及消化性溃疡组 ,且在慢性浅表性胃炎中显著升高。CagA、VacA在不同内镜诊断或病理诊断的标本中的阳性率无差异。结论 西宁胃癌高发区Hp菌株的UreA可能与患者发生较严重的胃病变(慢性萎缩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及胃癌 )有关 ,而UreB可能对胃的严重病变 (消化性溃疡及胃癌 )有益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对胃癌中hMLH1和hMSH2基因表达的影响和Hp的致癌机制.方法利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胃癌、癌旁和胃炎黏膜中hMLH1、hMSH2 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在全部被检组织中,Hp感染组hMLH1和hMSH2表达阳性率均低于相应的非感染组,其中胃癌组织中hMSH2表达阳性率在Hp感染组(54.7%)和非感染组(82.1%)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Hp感染引起hMLH1和hMSH2基因表达降低,这可能是Hp导致胃癌的分子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9.
胃粘膜HP感染致癌机制的病理学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胃上皮细胞增殖癌变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关系及Hp感染致癌的可能机制.方法 应用特殊染色法将各种病变分为Hp感染阳性组和阴性组,应用免疫组化对各组病变的Ki-67,p53,CerbB-2,C-MYC表达进行检测.结果 总体上看,Hp阳性组Ki-67,p53,CerbB-2,C-MYC表达的阳性率明显高于Hp阴性组;且Hp阳性组总体Ki-67,p53,CerbB-2,C-MYC表达的阳性率明显高于Hp阴性组总体(P<0.05);Ki-67,p53,CerbB-2,C-MYC表达的阳性率随病变程度的加重而逐渐增加.结论 Hp感染可促进胃上皮细胞过度增殖、癌变.这种上皮细胞基因蛋白的改变可能是Hp感染致胃癌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环氧化酶-2(cyclooxygenase-2,COX-2)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的关系,为寻找有效的胃癌预防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35例胃癌、18例胃的不典型增生及15例慢性浅表性胃炎组织中COX-2蛋白表达;用快速尿素酶法检测上述组织的Hp感染情况。结果:胃癌、胃的不典型增生及慢性浅表性胃炎组织COX-2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85.7l%、72.22%和6.67%。共有35例COX-2阳性的胃组织Hp感染阳性。结论:COX-2可能参与胃癌的早期形成,Hp感染可能是其过度表达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1.
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病的细胞增殖与凋亡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彭仲生  梁湛聪  谢礼雄  王养梅 《癌症》2000,19(6):575-578
目的 观察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对其相关性胃病的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进行探讨胃癌的发生机理。方法 研究对象为正常人(normal subjects,NS)及慢性浅表性胃炎(chronic superficial gastritis,CSG)、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chro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幽门螺杆菌(Hp)与胃癌发生之间的关系。[方法]用美蓝染色对741例胃炎性病变和131例胃癌病人之胃粘膜活检组织的Hp感染情况进行检测。[结果]胃癌组和慢性萎缩性胃炎组(CAG)Hp检出率分别为62.59%和61.60%,明显高于慢性浅表性胃炎组(CSG)的38.61%(P<0.01);胃癌组中,伴有癌周粘膜肠化生者Hp检出率明显高于不伴肠化生者(P<0.05);在活动性CSG和CAG中,Hp检出率分别为89.41%和90.53%,而在非活动性CSG和CAG中仅分别为1.71%和1.23%,两者差异非常显著(P<0.01)。[结论]提示Hp感染与胃癌的发生有显著的相关性;Hp有可能通过引发活动性胃炎、腺体萎缩、上皮肠化生等方式参与胃癌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胃癌及癌前病变患者胃粘膜p53,bcl-2,c-myc基因的表达,以探讨Hp在胃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测定60例胃癌组织,18例异型增生,29例肠上皮化生,35例萎缩性胃炎,29例浅表性胃炎组织中Bcl-2,c-myc基因蛋白表达情况,PCR/SSCP测定p53基因第5-8外显子突变,Hp阳性由快速尿素酶法和HE染色确定,结果:胃癌组Hp阳性41例,阴性19例,在胃癌组织中p53,bcl-2,c-myc基因阳性表达分别为38例(63.3%),38例(63.3%),18例(30.0%),p53,c-myc基因在胃癌中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异型增生(P<0.05),bcl-2在异型增生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与胃癌,肠上皮化生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5),p53,bcl-2,c-myc基因表达与胃癌分期,淋巴结转移均无显著性关系(P>0.05),但bcl-2与胃癌类型,分化程度显著相关(P<0.05),每一种病变类型Hp阳性组p53,bcl-2,c-myc基因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均高于Hp阴性组,两者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Hp感染者具有更多肿瘤生物学行为,可以引起抑癌基因p53第5-8外显子突变,癌基因c-myc,凋亡调节基因bcl-2表达增加,Hp可能为促癌剂,在胃癌的发生发展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胃黏膜良恶性病变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突变型p53、bcl-2、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之间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115例胃黏膜良、恶性病变[慢性浅表性胃炎(CSG)25例,慢性萎缩性胃炎(CAG)25例,异型增生(GED)25例,胃癌(GCA)40例]的胃镜活检标本进行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检测和突变型p53、bcl-2、PCNA表达的研究。[结果]在CSG、CAG、GED、GCA的各病变中幽门螺杆菌感染检出率分别为36%(9/25)、48%(12/25)、72%(18/25)、58%(23/40);与20例正常胃黏膜Hp检测阳性率(20%)作比较,除了CSG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余几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突变型p53检出率分别为0、0、24%(6/25)、55%(22/40);胃炎、异型增生、胃癌三者之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bcl-2检出率44%(11/25)、52%(13/25)、76%(19/25)、57.5%(23/40);PCNA在CSG、CAG、GED、GCA中的表达呈现递增性,经Ridit检验P<0.05;Hp感染与PCNA表达强级(阳性细胞>50%)、p53阳性病例均有显著相关性(P<0.01)。[结论]Hp的感染与突变型p53、bcl-2、PCNA在胃黏膜异型增生,胃  相似文献   

15.
Tian SF  Xiong YY  Yu SP  Lan J 《癌症》2002,21(9):970-973
背景与目的: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是确定的胃癌致癌因子,但其致癌的确切机制仍不清楚。p53、p21WAF1、p16为主要的细胞周期负调控基因。本研究旨在探讨胃癌及其有关病变中,上述3种抑癌基因的作用及其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方法:应用HID-AB(pH2.5)-PAS、SP免疫组化染色及Warthin-Starry染色,对65例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atrophicgastritis,CAG),93例肠上皮化生(intestinalmetaplasia,IM),94例胃上皮不典型增生(gastricepithelialdysplasia,GED)及60例胃癌(gastriccarcinoma,GC)中3种抑癌基因表达和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进行检测。结果:在胃癌发生的不同阶段,p53阳性表达率随病变发展而升高,在CAG、IMⅠ~Ⅱ、IMⅢ、GEDⅠ级、GEDⅡ~Ⅲ级及GC中分别为0、1.64%、6.25%、5.45%、23.08%、70.00%。p21WAF1和p16阳性表达率随病变发展而降低,p21WAF1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0%、95.08%、100%、100%、71.79%、45.00%,p16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3.08%、81.97%、78.13%、89.09%、69.23%、40.00%。三者表达在GEDⅡ~Ⅲ与GEDⅠ组间、GC与GEDⅡ~Ⅲ组间的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同一病变中,Hp感染阳性组p53、p21WAF1及p16阳性表达率虽然高于Hp阴性组,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p53突变及p21WAF1、p16失活  相似文献   

16.
王海珍  孙聪 《中国肿瘤》2014,23(3):214-217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经胃镜检查病理确诊胃部疾病439例患者,其中慢性浅表性胃炎163例、慢性萎缩性胃炎64例、胃食管反流病47例、胃溃疡79例、十二指肠溃疡54例、胃不典型增生12例和胃癌20例。采用C14呼气实验和快速尿素酶法,二项任意一项阳性均被诊断胃Hp阳性。[结果]胃部疾病439例患者中Hp阳性219例,阳性率为49.89%。胃癌患者的Hp阳性率比慢性胃炎患者Hp阳性率高(65.00%VS43.17%,χ^2=3.850,P=0.043),也比胃食管反流病患者Hp阳性率高(65.00%vs34.04%,χ^2=5.477,19=0.019),但与胃、十二指肠溃疡患者比较Hp阳性率无统计学差异(65.00%V863.91%,χ^2=0.009,/9=0.925)。60岁以下者,随年龄增长Hp感染率逐渐升高。[结论]胃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溃疡、不典型增生和胃癌的发生有着密切的关系,幽门螺杆菌感染是胃癌的危险因素。根除Hp感染治疗可能有助于降低胃癌发生的风险。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胃癌发生发展过程中,胃蛋白酶原C(PGC)基因插入-缺失多态与幽门螺杆菌(Hp)及其不同基因亚型菌株感染的交互作用.方法 1:1频数配伍,选择基本正常(NOR)、胃糜烂溃疡(GU)、萎缩性胃炎(AG)和胃癌(Gc)各141例,分析PGE基因多态和Hp感染的交互作用.同时选择177例Hp感染阳性者,分析PGC基因多态与不同基因亚型Hp感染的交互作用.以聚合酶链反应(MR)检测PGC基因多态型及Hp基因亚型.以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血清Hp-IgG抗体.结果 PGG基因多态与Hp感染两因素交互作用,PGC等位基因1纯合型、Hp-IgG阳性者罹患GU、AG和GC的OR值分别为8.69、11.16和10.61(P值分别为0.049、0.02和0.03),交互作用指数分别为5.40、6.48和4.34,归因比分别为0.721、0.770和0.697.P02基因多态与不同基因亚型Hp感染对于AG和GC患病均无交互作用.结论 GC发生发展过程中,PGC基因多态与Hp感染存在正交互作用,而与不同基因亚型Hp菌株感染无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不同分化胃腺癌组织中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LC3B的表达情况及其表达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胃腺癌及周围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组织中Beclin1、LC3B及Hp的表达。结果:Beclin1、LC3B在胃腺癌组织中的高表达率分别为64.4%(56/87)、62.1%(54/87),与在慢性胃炎组织中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01)。Beclin1、LC3B在高-中分化胃腺癌中有较高的高表达率[70.3%(45/64),73.4%(47/64)],而在低分化胃腺癌中高表达率[(47.8%(11/23),30.4%(7/23)]则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5)。胃腺癌细胞内出现LC3B蛋白点状阳性表达与对应腺癌细胞自噬高表达之间呈显著正相关(r=0.479,P<0.001)。Beclin1、LC3B在胃腺癌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0.408,P<0.001)。Beclin1、LC3B蛋白在Hp(+)胃腺癌组织中的高表达率(79.59%,75.51%)明显高于Hp(-)胃腺癌组织中的高表达率(44.74%,44.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5)。Hp阳性患者与胃腺癌组织中Beclin1、LC3B的高表达率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r=0.286,P<0.05;r=0.298,P<0.05)。结论:Beclin1和LC3B在胃腺癌中表达增高,特别在高-中分化胃腺癌中,提示Beclin1和LC3B共同参与了胃黏膜上皮细胞恶性转化、进展及胃腺癌分化的过程;Hp感染和Beclin1、LC3B的高表达率之间呈显著正相关,提示Hp感染可诱导胃腺癌细胞自噬活性升高,它们之间相互作用共同影响了胃腺癌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胃癌前病变及胃癌组织中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2(extracellular regulated protein kinases 2,ERK2)表达与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的相关性,及Hp感染与胃癌发生的关系。方法收集慢性浅表性胃炎(chronic superficial gastritis,CSG)、慢性萎缩性胃炎伴中重度肠上皮化生(intestinal metaplasia,IM)、慢性萎缩性胃炎伴中重度不典型增生(dysplasia,Dys)各30例及胃癌(gastric cancer,GC)40例,采用SP免疫组化法,检测4组中ERK2蛋白的表达。结果 CSG、IM、Dys、GC组织中,Hp感染患者胃黏膜组织中ERK2表达水平高于无Hp感染患者(P<0.05)。结论 Hp感染可能通过上调ERK2表达水平,从而在胃癌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