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代丽萍  罗锦红 《中医药学刊》2005,23(6):1153-1153
根据多年对目前多发病糖尿病坏疽的临床治疗体会,尤其是养阴、活血、通络、清热解毒中药口服及外用疗效较好,治愈率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2.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足坏疽69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新民 《四川中医》2004,22(3):78-79
本文根据糖尿病足坏疽的病理特点,结合患者体质及病情发展阶段,对69例患者采用中西医综合治疗。中药以清热解毒为主,随症加减;西医治疗则以防治感染、控制血糖为前提,并重视局部病灶清除。使祖国医学与现代医学治疗本病相得益彰,取长补短,旨在提高本病治愈率,缩短疗程,减少致残,找到治疗本病的最佳方案。  相似文献   

3.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严重的慢性并发症之一,也是糖尿病患者致残、致死的重要原因之一.<灵枢*痈疽>有云:"发于足趾(指)名曰脱疽,其状赤黑,死不治.不赤黑,不死不衰,急斩之,不则死矣."说明其预后不良,治疗不易.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内外结合治疗的疗法治疗糖尿病足(3级)1例,疗程短,疗效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根据多年对目前多发病糖尿病坏疽的临床治疗体会,尤其是养阴、活血、通络、清热解毒中药口服及外用疗效较好,治愈率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5.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足坏疽58例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赵玉晶  韩丽瑜 《河北中医》1999,21(5):308-309
目的:提高糖尿病足坏疽疗效。方法: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以西药有效控制血糖和感染,改善血液循环,局部伤口彻底清创引流,给邪出路,同时辨证施治,内服中药改善全身情况,结果:本组58例,治愈49例,截肢2例,死亡4例,1年后随访无复发,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足坏疽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6.
糖尿病足Ⅱ级湿性坏疽为血管和神经病变加上感染而形成的深部溃疡,病情重,发展迅速,如不能有效地控制,最终导致截肢,给患者造成终生残疾和极大的痛苦。笔者自2002年3月~2006年3月。在糖尿病基础治疗上外用中西药治疗本病,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足坏疽30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新民 《中医研究》2001,14(6):39-40
糖尿病足坏疽是糖尿病严重并发症之一 ,临床有坏疽发展快 ,病情难以控制 ,致残率高的特点 ,属中医“消渴”“脱疽”范畴 ,近几年发病率有明显上升趋势 ,我们采用中医结合治疗 ,并重视创面处理方法上的改进 ,取得了一定疗效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30例病人 ,男 14例 ,女 16例 ,年龄 4 6~ 84岁 ,平均 5 9岁。坏疽发病后就诊时间最早 3天 ,最晚 31天 ,平均 16天。其中 1例并发肾病 ,2例脑血栓偏瘫 ,2 4例心肌缺血。1 2 临床诊断本组病人均有典型糖尿病临床表现 ,病史最短6年 ,最长 30年 ,平均 10 7年 ;30例患者中单足趾坏疽…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研究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足坏疽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50例糖尿病足坏疽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结果:治愈30例,显效15例,有效5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9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足坏疽临床疗效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糖尿病足是常见的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之一,治疗难度大,截肢致残,死亡率很高。亓鲁光教授经长期的临床实践,提出“气虚血瘀、毒邪留恋”为糖尿病足的病机,采用自拟内服“脉通方”及“外洗方”相结合,疗效显著。本文从病因病机、辨证方法、治疗法则和组方用药四方面归纳亓教授治疗糖尿病湿性坏疽的经验。  相似文献   

10.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足坏疽68例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吴明志 《河北中医》2000,22(11):860-860
1990~1999年,我院采用中西结合治疗糖尿病足坏疽68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本组68例中,男47例,女21例;年龄39~75岁,平均57岁;糖尿病病史5~21年,平均12年;干性坏疽5例,湿性坏疽63例;诱发病因:外伤感染24例,足癣13例,甲沟炎10例,烫伤9例,无明显诱因12例。坏疽程度:足趾坏死并溃疡≤2个,周围组织伴感染,足背动脉搏动减弱,局部麻凉而无全身感染症状表现为轻度45例;足趾坏死2个,周围组织感染、溃烂并发肌腱局部坏死,足背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为中度19例;除以上情况外,溃疡深达骨组织并出现骨坏死,全身出现感染中毒症状为重度4例。2…  相似文献   

11.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性坏疽1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霄 《广西中医药》1996,19(4):32-33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性坏疽12例梁霄广西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530011南宁市南京路39号我科近年来运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糖尿病性坏疽,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现将资料完整的12例总结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12例中,男5例,女7例;年龄最小40岁,最...  相似文献   

12.
《陕西中医》2013,(9):1160-1161
目的:探讨中药蒲花汤湿敷治疗糖尿病足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药湿敷患肢,4周为疗程,2个疗程后统计疗效。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疮面愈合程度及足背动脉血流速度改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中药蒲花汤湿敷治疗糖尿病足,能显著改善足背动脉血流,加速创面愈合。  相似文献   

13.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足坏疽39例临床小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足坏疽39例临床小结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仇湘中,蒋益兰湖南省宜章县中医院胡亚忠湖南省慈利县骨伤科医院吴元秀糖尿病性足坏疽是糖尿病较严重的一种并发症。治疗颇为棘手,我们自1988年至1993年收治该病人39例,采用中西医结合治...  相似文献   

14.
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及坏疽型糖尿病足30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院自1991年3月~1998年6月,共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及坏疽型糖尿病足30例,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60例患者诊断为1型糖尿病6例,2型糖尿病54例。男32例,女28例。年龄39~76岁,60岁以上者43例。病程0.6~29年。入院时血糖11.3~33mmol/L。全部患者均有不同程度肢体麻木,下肢尤重,且伴有足背动脉搏动减弱、足冷。并发糖尿病肾病25例,糖尿病酮症9例,视网膜病变5例,脑血管病7例,冠心病6例。其中单纯溃疡21例,溃疡及坏疽39例;病损范围…  相似文献   

15.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性肢端坏疽41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肢端坏死41例,在西药常规治疗情况下,内服中药顾步汤补气活血、清热解毒、外用金伯恭主任医师经验方红炉散等治疗,取效较好。  相似文献   

16.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足坏疽3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尿病足是由于糖尿病血管、神经病变引起下肢异常的总称,因合并感染引起肢端坏疽称糖尿病足肢端坏疽,是糖尿病足发展的一个严重阶段。其发展快、程度高、后果严重,一旦发生坏疽,其截肢率是非糖尿病患者的40倍。我国糖尿病足的截肢率也高达30%左右。单纯的中医治疗或者现代医学治疗,疗效均不十分满意。笔者于2009年3月~2010年3月间,  相似文献   

17.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坏疽3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津晶 《天津中医》2000,17(4):24-24
  相似文献   

18.
1995年 3月~ 1998年 10月 ,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坏疽性带状疱疹 2 2例 ,疗效满意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2 2例均为门诊患者。男 16例 ,女 6例 ;年龄最小者 5 3岁 ,最大者 82岁 ,平均 6 8 2岁。病程在 5~ 10天 ,平均 7 5天。皮损均发生在单侧 ,其中分布于腰部 12例 ,头颈部 4例 ,颈背部 2例 ,上肢 3例 ,外阴 1例。临床表现均为沿神经分布的暗红斑上簇集的水疱、血痂、溃疡及坏死 ,伴剧烈疼痛 ,舌质暗红 ,舌苔白 ,脉细涩。 15例患者在就诊前未接受过治疗 ,7例曾予对症治疗 ,但病情未得到控制。2 治疗方法中药煎剂 :虎杖、枸…  相似文献   

19.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也是临床疑难病,作者通过用清热解毒、益气养阴、活血通络的中药和胰岛素等西药相配合的方法治疗糖尿病足,中西药结合,内外法并用,方法独特,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20.
褥疮发生早期如果处理不当 ,常常迁延不愈 ,有的发展为坏疽性褥疮 ,在临床上处理起来比较棘手。笔者共收治 3例该病例 ,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 ,3例患者全部治愈。1 典型病例患者 ,男 ,30岁 ,于 1988年因外伤致胸腰段骨折伴截瘫 ,术后双下肢功能恢复不佳 ,出院后右侧臀部出现 2 cm× 2 cm× 0 .5 cm皮肤破溃 ,曾用 0 .1%呋喃西林溶液换药 ;青霉素、链霉素粉剂外敷 ;1/ 5 0 0 0高锰酸钾溶液坐浴 ;3%双氧水冲洗。前后治疗 10个月 ,皮肤破溃未愈 ,而且愈来愈深 ,来我院治疗。入院查 :全身消瘦 ,双下肢全瘫 ,肌肉萎缩 ,右侧臀部有一口为 2 cm×2 c…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