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外伤致急性心包填塞的麻醉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自1998~2000年共收治外伤性急性心包填塞5例,均为男性,年龄27~45岁,均为尖刀锐器刺戳伤,其中心肌刺伤4例,右心室穿透伤1例,伤后到院就诊时间分别为1~3小时.  相似文献   

2.
例1:男,40岁,公司职员,平时偶有胸闷、心前区不适感,未曾去医院就诊。与同事出差时,23:00感疲乏、饥饿,后在吃夜宵时突然倒地,人事不省,同事急呼“120”送至某三甲医院抢救,到医院时已死亡。因死因不明。家属要求进行尸检。  相似文献   

3.
心脏介入手术中急性心包填塞10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1997年5月至2003年6月,收集我院心内科和进修所在医院时的心脏介入手术中急性心包填塞患者共10例,为了寻找急性心包填塞的原因,提高对其诊断和鉴别诊断能力,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4.
急性心包填塞是心脏手术后的一种严重并发症。处理不及时,可导致患者死亡。本文就心脏手术后急性心包填塞的预防、诊断和治疗予以讨论。  相似文献   

5.
ICU内急性心包填塞1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心包填塞可引起严重的血流动力学改变,如不及时处理,可危及生命。现将我院自2000-2010年ICU诊治的15例心包填塞患者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急性心包填塞多由心脏伤所致。平时为刀伤,战时为弹片伤多见。其病情危急,死亡率高,如能及时正确的救护,可挽救病人生命。我院近年来连续收治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如何有效地配合急性心包填塞病人的抢救及心包穿刺术后的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急性心包填塞的临床资料。结果:2例有心包积液病史的病人,院内突然出现急性心包填塞的征象。其中1例病人经床边超声心动图引导,即刻进行心包穿刺放液,护理上密切配合,抢救成功。结论:急性心包填塞唯一有效的处理方法是心包内减压,积极有效的护理是抢救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8.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及冠脉内支架术在临床上已成为心血管疾病的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具有手术简便,创伤小,效果可靠的优点。但由于部分患者存在潜在的危险因素及抗凝治疗和操作者等原因,也会出现一些常见的或严重的急性并发症,给患者造成痛苦或死亡。急性心包填塞是冠脉介入治疗的急性严重并发症,多见于导引钢丝穿透血管壁或由于球囊选择过大,导致管壁撕裂穿孔所致。及早判断心包填塞是决定预后的主要因素,及时心包穿刺引流,快速输液,输血等是抢救成功的关键。2004年6月~2006年6月,本院行心脏介入术的患者1540例,5例出现急性心脏填塞,1例死亡,其他均抢救成功。现将抢救与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索介入治疗并发急性心包填塞的早期识别和治疗方法。方法:采用回顾分析的方法,分析介入治疗病人心包填塞发病特点、发生原因、治疗方法和预后。结果:9例急性心包填塞,5例为女性,4例男性;年龄在45~70(平均50±10.8)岁。3例发生在冠状动脉造影术,2例发生在体内埋藏式DDD起搏器安置术中,3例发生在射频消融术中。1例发生在二尖瓣球囊分离术。5例急性心包填塞病人给予了穿刺引流成功治愈,3例急性心包填塞病人因为生命体征不稳定,开胸手术后皆抢救成功,1例死亡。结论:起搏器安装、PTCA、射频消融和瓣膜成形术均可引起急性心包填塞。早期识别、正确处理对预后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0.
魏晓秋  李菲菲 《当代护士》2014,(11):133-134
射频消融术(Catheter radiofrequency ablation)是利用电极导管在心腔内某一部位释放射频电流而导致局部心内膜及心内膜下心肌的凝固性坏死,从而破坏某些快速心律失常起源点的介入性技术。目前射频消融为一项安全、有效的治疗心律失常的介入方法,虽偶有损伤心肌致急性心包填塞的发生,但发生率很低,国内仅为0.63%。急性心包填塞为射频消融术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常危及生命。本科于2012年7月收治1例频发室早的患者,进行射频消融术中发生急性心包填塞,经过积极的治疗和护理,患者出院。现将护理经验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本文报告抢救6例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术后急性心包填塞的体会,关键在于尽早手术止血。本病可因严重出血体征不典型,国体外循环时间较长,对血小板及凝血因子的破坏而干扰凝血机制。不恰当地使用止血药不仅无效反而有害。心包缝合不当亦可造成心脏压迫。提出了和术后低心排出量的鉴别及早期急性心包填塞的诊断意见。  相似文献   

12.
心内直视手术后急性心包填塞的监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梅  陈桂枝  仇桂东 《华西医学》2002,17(2):258-258
心包填塞系指心包腔积液 ,积血和血块凝聚而导致心室张期充盈障碍及心排血量降低的血动力学紊乱表现是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后早期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 ,因其临床表现不典型而与其它原因引起的低心排不易鉴别 ,若观察抢救不及时或处理不当 ,常可导致病人心脏停搏以致死亡。因此 ,术后的监测护理应予以高度重视。1 临床资料从 1994年 1月至 1999年 12月我院行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 15 0 2例 ,其中 8例发生急性心包填塞均在术后 12小时以内。 8例病人中 ,机械瓣置换术4例 ,左房粘液瘤摘除术 2例 ,右房粘液瘤摘除术 1例 ,室间隔修补术 1例。术…  相似文献   

13.
心脏损伤所致的急性心包填塞,无论战时或平时都比较常见。只有早期诊断,及时抢救,伤者才有存活的希望。从1985年7月~1987年3月我院共抢救5例,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见附表  相似文献   

14.
1临床资料患者,男,58岁,以“突发胸闷伴后背疼痛10h”为主诉于2013年10月8日入院。患者既往体健,有吸烟史。入院检查:血压102/65mm Hg(1mm Hg=0.133kPa)。心电图示窦性心律,心率85次/min,Ⅰ、aVL、V2~V5导联ST段弓背样抬高0.1~0.4mV。心肌酶谱示肌酸激酶同工酶38u/L,肌钙蛋白I 0.18μg/L。B型脑钠肽(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BNP)180ng/L。初步诊断为冠心病、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Killip分级[1]Ⅰ级。  相似文献   

15.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并发急性心包填塞的救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冠状动脉穿孔是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少见并发症,但预后凶险,若诊断不及时或处理不当,可产生急性心包填塞,甚至死亡。1991年至今我院有PCI患者并发冠状动脉穿孔,其中3例发生急性心包填塞,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心内直视术后急性心包填塞与动脉血气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急性心包填塞是心内直视手术后严重的并发症。本研究就15例经手术证实术后急性心包填塞患者的血气分析结果,探讨其与急性心包填塞的关系。1病例与方法1.1病例:15例中男6例,女9例;年龄2~54岁,平均(34.21±14.17)岁。二尖瓣置换术2例,主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心脏介入治疗并发12例急性心包填塞的护理经验。方法回顾分析心脏介入治疗并发12例急性心包填塞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护理要点。结果急性心包填塞发生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3例,射频消融术6例,永久起搏术1例,临时起搏术2例,无1例死亡。结论严密观察病情,积极护理施救,加强心理护理,提高风险意识,各项护理环环相扣,从而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18.
急性心包填塞是需要紧急处理和严密监测的心血管系统急症之一,系由于各种原因造成心包腔内液体量急剧增加,影响心脏舒缩功能,从而导致血流动力学的严重失常,急性循环衰竭,如不及时准确诊断处理,将迅速危及病人生命。2009年7月28日,我院成功抢救1例因车祸致急性心包填塞的病人,经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于2009年8月13日痊愈出院,现将ICU的监护护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心脏介入术后发生急性心包填塞患者的抢救方法及护理措施.方法:回顾心脏介入术后发生急性心包填塞2例患者的抢救过程,总结抢救方法及护理措施.结果:行心包穿刺抽液术后,1例留置引流管5 d后拔管,1例留置引流管4 d后拔管,均痊愈出院.结论:做好术前准备工作,密切观察术中、术后患者的心率、心律、血压,重视其主诉,及时诊断,行心包穿刺是急性心包填塞抢救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心脏介入术中急性心包填塞的救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心脏介入治疗过程中急性心包填塞的临床救治.方法 对21例心脏介入性操作相关的急性心包填塞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1例急性心包填塞患者,其中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11例;射频消融术6例;房间隔缺损封堵术1例;二尖瓣球囊扩张术(PBMV)1例;临时起搏器安装术2例.抢救成功18例,未遗留严重后遗症.死亡3例,2例为PCI相关的急性心包填塞,l例为临时起搏器安装导致.结论 任何心脏介入性操作都可能引起急性心包填塞,早期识别和果断处理是成功救治的关键.
Abstract:
Objective To provide clinical experience in the treatment and prevention of complicated acute cardiac tamponade in the course of heart interventional therapy. Methods To analyse the clinical features of patients with acute cardiac tamponade and to investigate the possible underlying mechanism. Results Twenty-one cases experienced acute cardiac tamponade when undergoing heart interventional therapy. Among all the 21 patients with acute cardiac tamponade, 11 occurred from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ention(PCI) ,6 from the radiofrequency catheter ablation , 1 from the closure of atrial rspetal with amplaty closure service, 1 from the percutaeous balloon mitral valvuloplasty ( PBMV), 2 from temporary pacemaker implantation. Eighteen patients were successfully rescued left no serious sequelae. Three cased died, including two PCI-related death and one temporary-pacemaker-installation-related death. Conclusion Any heart interventional operation is at the risk to cause acute cardiac tamponade. Early identification and appropriate treatment is the key to successful rescu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