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探讨椎间盘内注射臭氧对椎间盘源性腰痛的疗效.方法 2005年5月至2009年7月,72例椎间盘源性腰痛患者行CT引导下椎间盘内注射臭氧治疗,质量浓度为30~40μg/mL,剂量为5~10 mL,疼痛复制反应阳性66例(91.67%).结果 随访7~54个月,平均20个月,腰痛及下肢痛症状明显缓解,均恢复正常生活.VAS评分较术前下降50.36±2.32(P<0.01),ODI评分下降42.23±5.38(P<0.01).优良率90.28%(65/72),有效率100%.所有患者均未发生椎间隙感染、神经根损伤、臭氧气栓等并发症.结论 CT引导下椎间盘内注射臭氧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注射臭氧的CT表现近似椎间盘造影.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内注射结合超激光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的远期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2月在本院治疗的椎间盘源性腰痛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腰椎间盘内注射激素类药物联合超激光的治疗方法,对照组采用针灸+牵引+红外线的治疗方法。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比较两组治疗满意度,随访12个月比较两组复发率。结果:治疗后3、6、12个月,两组VAS评分与ODI指数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3、6、12个月,VAS评分与ODI指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体治疗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随访12个月至随访结束,观察组复发率为7.5%,对照组复发率为2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椎间盘内注射结合超激光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具有较好的远期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改良经皮切吸术联合臭氧注射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的疗效.方法 从2010年11月到2011年12月,我们收治了120例椎间盘源性腰痛的患者,其中男性75例,女性45例.年龄2 8岁~5 3岁,平均41.7岁.病史1~8年,平均3.2年.术前腰痛VAS评分为术前6.54±0.87分,均采用经皮切吸术联合臭氧注射治疗.随访时间3个月~12个月,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和l2个月时进行腰痛VAS评分,术后12个月随访按照日本骨科学会腰痛评分标准(JOA分数)评估疗效.结果 120例患者均无手术并发症发生.腰痛VAS评分,术后1周0.95±0.60分,术后1个月0.68±0.45分,术后3个月0.58±0.65分,术后6个月0.51_+0.70分,术后12个月0.62 +0.55分,术后各时间点评分较术前有明显降低(P<0.01),术后6个月和12个月评分较术后1周无明显反弹(P>0.05).有60例术后随访1年时J O A分数评分,优40例,良13例,可5例,差2例,优良率为88.33%.结论 改良经皮切吸术联合臭氧注射治疗是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的有效微创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Disc-FX系统经皮髓核钳夹、射频消融术与椎间盘内亚甲蓝注射术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0年3月-2011年2月收治椎间盘源性腰痛患者40例,随机分成2组,每组20例,Ⅰ组行椎间盘内亚甲蓝注射术,Ⅱ组行Disc-FX系统经皮髓核钳夹、射频消融术.对2组患者术前,术后3d、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时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ores,VAS)及末次随访时MacNab评分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6~27个月,平均19.3个月.随访期间未发现手术相关并发症.2组术后3d、3个月、6个月、12个月ODI和VAS与术前比较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间术前、术后3d ODI及VA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时Ⅱ组ODI和VAS较Ⅰ组降低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isc-FX系统经皮髓核钳夹、射频消融术与椎间盘内亚甲蓝注射术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均可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但Disc-FX系统经皮髓核钳夹、射频消融术的近期和中期疗效与椎间盘内亚甲蓝注射术相比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5.
后路椎体间融合治疗椎间盘源性下腰痛30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阜滨  贾小林 《重庆医学》2008,37(7):752-753
目的探讨后路椎体间融合术治疗椎间盘源性下腰痛的方法及效果。方法2005年6月~2007年1月对30例椎间盘源性下腰痛患者行后路椎体间融合及经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结果27例术后腰腿痛症状基本消失,3例仍有轻度腰痛,均恢复正常生活和工作。术前、术后VAS腰痛评分及ODI评分进行配对比较的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椎体间融合是治疗椎间盘源性下腰痛的有效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水冷式双极射频纤维环成形术对椎间盘源性腰痛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40例经椎间盘造影确诊为椎间盘源性腰痛、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采用水冷式双极射频纤维环成形术治疗,术后随访12个月,对治疗前和治疗后1w、1m、3m、6m、12m的VAS评分、Oswestry功能评分进行比较。 结果 术后患者疼痛评分明显降低,腰椎功能状态优良率术后1w 为75%(30/40)、术后1m、3m、6m、12m分别为82.5% (33/40)、80% (32/40)、77.5%(31/40)和75% (30/40)。术后1w、1m、3m、6m、12m的VAS和ODI评分明显低于术前(P‹0.01)。所有病例未见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水冷式双极射频纤维环成形术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效果良好,操作简单、安全,是椎间盘源性腰痛较为理想的微创介入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周日兴  李应德  兰宇 《海南医学》2016,(7):1096-1098
目的 观察经椎小关节内侧缘入路靶点穿刺行射频热凝毁损术治疗顽固性椎间盘源性腰痛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2010年5月至2014年11月我院收治的顽固性椎间盘源性腰痛患者69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n=37)和对照组(n=32),观察组患者经椎小关节内侧缘入路靶点穿刺行射频热凝毁损术治疗,对照组患者经Kambin三角区穿刺行射频热凝毁损术治疗.分别于术前(T0)、术后7 d(T1)、术后1个月(T2)、术后3个月(T3)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奥斯维斯失能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价患者疼痛程度和腰痛功能障碍程度,详细记录患者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7 d的有效率为83.78%(31/37),对照组为78.13%(25/3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1~3时,两组患者的VAS、ODI评分均明显较T0时降低,而T1时,观察组患者VAS、ODI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椎小关节内侧缘入路靶点穿刺和经Kambin三角区穿刺行射频热凝毁损术治疗顽固性椎间盘源性腰痛均安全有效,但前者早期缓解患者疼痛和改善腰痛功能障碍效果较优.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CT引导下经皮注射臭氧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的疗效。方法:将52例椎间盘源性腰痛的患者按照引导方式的不同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CT引导下臭氧注射髓核消融术治疗,对照组使用传统椎间盘造影术治疗,随访至少3个月,对比两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VAS评分、临床有效率及并发症。结果:两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和治疗前后的VAS评分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临床有效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臭氧注射是椎间盘源性腰痛的一种安全有效治疗方法,损伤小,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ModicⅠ型和单纯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椎间盘切除术后下腰部疼痛的变化.方法 40例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根据有无ModicⅠ型改变将其分为ModicⅠ型组(M组,n=20)和对照组(N组,n=20),均行椎间盘切除术.采用疼痛视觉评分(VAS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估其术前、术后6、12、24个月的疼痛状况.结果 M、N两组间术前、术后6、12、24个月的VAS评分和ODI,除术后12个月N组ODI较M组改善较多外(P<0.05),其余两组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M组、N组各组内术后6、12、24个月VAS评分及ODI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与术前相比,术后24个月VAS评分显著改善,M组从6.8降至2.1(P<0.01),改善率为69%;N组从6.7降至1.6(P<0.01),改善率为76%;与术前相比,术后24个月ODI也明显改善,M组从66%降至15%(P<0.01),N组从64%降至15%(P<0.01),改善率分别为77%和77%.结论 ModicⅠ型和单纯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椎间盘切除术后,其下腰痛均明显改善且效果相似.单纯椎间盘切除术是治疗ModicⅠ型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比分析椎间盘摘除术与椎间盘融合术治疗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方法选取180例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根据手术方式分为A组(椎间盘融合术,90例)和B租(椎间盘摘除术,90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A组总有效率为75.56%(68/90),B组为72.22%(65/90);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ODI及VAS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治疗后ODI及VAS评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A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4.44%(13/90),B组为16.67%(15/90);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据再发性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病情给予不同的手术方案,均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椎间孔电刺激疗法联合腰椎牵引术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的临床效果。方法椎间盘源性腰痛患者40例,应用椎间孔电刺激疗法联合腰椎牵引治疗4周,随访3个月,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及腰椎功能障碍指数(ODD评定疗效。结果VAS评分由治疗前(7.8±0.9)降到治疗后(2.7±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ODI疗效:优24例,良11例,可5例,优良率87.5%(35/40例)。结论椎间孔电刺激疗法联合腰椎牵引术是椎间盘源性腰痛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等离子髓核成形术联合医用三氧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确诊为椎间盘源性腰痛患者67例,行等离子髓核消融术联合医用三氧注射治疗。于治疗前和治疗后及3、12个月时采用VAS评分评估疼痛程度;ODI评估功能障碍指数,并观察治疗后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12个月时优效、良效、好转、无效依次为62.7%(42/67例)、19.4%(13/67例)、6.0%(4/67例)、11.9%(8/67例),VAS评分显著下降,ODI多项功能显著改善。结论等离子髓核成形术联合医用三氧注射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可取得近期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在腰椎椎间融合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为腰椎椎间融合术患者提供护理经验。方法76例行后路腰椎椎间融合术的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8例。对照组采用骨科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则采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均连续干预12周。对比观察2组干预前后下腰痛功能障碍指数( ODI)总分及主要项目评分、视觉模拟疼痛( VAS)评分以及抑郁症状( SDS)评分。结果干预后2组患者ODI总分及疼痛、自理、睡眠、坐、社会5个主要项目得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干预后ODI总分及疼痛、自理、睡眠、坐和社会5个主要项目得分低于对照组干预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干预后患者2组腰VAS评分及下肢V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干预后SDS评分较干预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无明显变化(P>0.05);观察组患者干预后腰VAS评分、下肢VAS评分和SDS评分低于对照组干预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可以显著提高腰椎椎间融合术患者康复效果,减少患者腰、下肢疼痛,改善患者抑郁症状,值得临床推广普及。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分析CT腰椎间盘造影及MRI对椎间盘源性腰痛的诊断价值。方法以2014年1月-2015年6月就诊的50例疑似椎间盘源性腰痛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行MRI、CT平扫及CT椎间盘造影(CTD)检查,比较MRI与CT椎间盘造影对Modic征、HIZ改变及纤维环破裂分型等诊断结果。结果CT椎间盘造影共80个,CTD分型:I型34个,II型22个,III型14个,IV型10个,其中一致性疼痛共31个(38.7%)。MRI上有纤维环后缘高信号区(HIZ)者15个,无HIZ者64个,HIZ对疼痛预测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29.0%、87.8%。CTD显示Modic征腰椎间盘共12个,其中一致性疼痛11个,不一致疼痛或不同1例。MRI上IV-V级椎间盘退变32个,其中CTD一致性疼痛26个(81.3%),MRI上IV-V级退变一致性疼痛率明显高于I-III级退变患者(P0.01)。结论CT椎间盘造影对椎间盘源性腰痛纤维环破裂情况可清晰显示,MRI典型影像征象为HIZ、IV-V级椎间盘退变,预测一致性疼痛与CTD分型关系有利于MRI进一步确定责任椎间盘。  相似文献   

15.
椎间盘源性腰痛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研究腰椎间盘源性腰痛的手术疗效。方法:42例腰椎间盘源泉性下腰痛患者选择腰椎体间融合术进行治疗,其中12例行后路椎体间植骨融合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术(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LIF),30例行前路髓核摘除植骨融合术(afront lumbar interbody fusion,ALIF)。分别于术前、术后对病人的腰痛情况进行视觉疼痛自我评定尺(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同时评估术后腰椎融合率。结果:术后随访时间6~36个月,平均18个月。在12例行PLIF者中,11例术后腰腿病症状基本消失,1例仍有轻度腰痛,术前、术后VAS腰痛评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30例行ALIF患者中,28例腰腿痛症状基本消失,术前、术后VAS腰痛评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行PLIF患者的融合率为90%,行ALIF患者的融合率93%。结论: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是治疗腰椎间盘源性下腰痛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李捷一  钟炯彪  刘芳  曾琦芳  李波  罗超  陈识   《中国医学工程》2007,15(11):901-903
目的探讨等离子射频消融髓核成形术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的临床效果。方法对38例诊断为椎间盘源性腰痛的患者采用了等离子消融髓核成形术,术前均先行椎间盘造影,探讨手术方法、比较手术前后疼痛症状并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所有病例随访5~12个月,平均为7个月,术前VAS评分平均为7.3分,术后下降为2.1分(P<0.05),术后4个月随访时为2.5分(P<0.05),主观改善满意率为92.1%,无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等离子射频消融髓核成形术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近期效果满意,但手术适应证仍需严格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