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探讨免疫球蛋白A肾病(IgA肾病)患者肾血管壁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物-1(TIMP-1)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表达及意义,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38例IgA肾病肾组织血管壁的PAI-1、MMP-9、α-SMA和TIMP-1的蛋白表达。结果显示,α-SMA主要表达于平滑肌细胞;PAI-1表达与α-SMA类似; MMP-9在平滑肌细胞和内皮细胞均表达,TIMP-1仅在血管壁内膜的内皮细胞微弱表达,在IgA肾病Lee Ⅳ-Ⅴ级组,肾血管壁的PAI-1、MMP-9和α-SMA表达显著高于LeeⅠ-Ⅲ级组(P<0.01)。直线相关分析显示, 肾血管的PAI-1、MMP-9和α-SMA表达与肾小管间质的纤维化和炎细胞浸润呈正相关(P<0.01)。提示PAI-1可能参与介导了IgA肾病肾血管壁细胞外基质的积累过程,MMP-9则可能促进血管的平滑肌细胞迁移和内膜增生。  相似文献   

2.
乙型肝炎肝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与乙型肝炎(HB)肝血管增生及肝纤维化的关系.方法从人肝组织提取VEGF总RNA,经RT-PCR扩增取得VEGF mRNA基因探针,对160例HB肝组织(HB组)及10例正常肝组织(对照组)的VEGF mRNA作了定位观察,同时对VEGF表达变化进行了检测.结果原位杂交显示,对照组VEGF mRNA阴性.HB组VEGF mRNA定位于肝窦、狄氏腔及扩张的肝窦周围肝细胞胞质;而VEGF则有胞质、膜窦、窦内皮3种形态,其表达强度、分布范围与HB分级分期、肝血管炎症、破坏、阻塞、增生及纤维化呈同步关系,不同肝病变之间差异显著(P<0.01).结论肝组织VEGF表达增强可促进肝血管生成及肝窦毛细血管化.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维生素E(VE)防治肝纤维化可能存在的作用机制。方法:用40%CCl4皮下注射9周制作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在肝纤维化形成后,治疗组用5%VE乳剂静脉注射(100mg/kg,2次/周)连续10周。于治疗后10周取各组肝组织作病理检查,并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肝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mPNA表达,对检测结果进行图像分析。结果:治疗组肝脏纤维组织沉积较对照组减少,TGF-β1mRNA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经图像分析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MMP-1mRNA的表达两组之间未见显著差异。结论:维生素E可能通过下调TGF-β1mRNA表达,减缓大鼠肝纤维化。  相似文献   

4.
博莱霉素损伤肺TGF β1与VEGF表达特征与血管新生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 研究肺纤维化大鼠的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VEGF)和转化生长因子 (TGF -β1)的合成和分布规律与血管新生的关系及其在肺纤维化发生、发展过程中的意义。方法 用免疫组织化学的原位杂交方法观察博莱霉素 (BLM )组和对照组在 3d、7d、14d、2 1d、2 8d时肺组织内VEGF和TGF -β1的合成和分布情况 ,并结合透射电镜及光学显微镜观察肺毛细血管的病理变化。 结果 博莱霉素大鼠VEGF与TGF -β1表达早期明显增强并且持续存在 ,两者呈平行增长 ,在肺内间质细胞的表达以 2 8d分布最广 ,其表达区域与血管新生及纤维组织增生区域相吻合。肺毛细血管内皮细胞早期见坏死、脱落、通透性增高 ,此后大量毛细血管新生 ,新生血管扭曲 ,通透性高 ,且可见血管内血栓形成。这种变化在 2 8d组仍然存在。结论 VEGF与TGF -β1的表达与血管新生密切相关 ,这两种因子的持续的高表达可能与新生血管损伤或功能障碍有关 ,进而在肺纤维化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高血糖对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α—SMA和CTGF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高血糖对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反映肝星状细胞HSC活化)和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表达的影响。方法将52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糖尿病肝纤维化组、正常血糖肝纤维化组与正常对照组。通过链脲佐菌素(streptozocin,STZ)诱导糖尿病,后用四氯化碳诱导肝纤维化。肝组织HE染色检测病理改变。免疫组化法检测肝组织α-SMA、CTGT蛋白表达。结果高血糖肝纤维化组α—SMA(灰度值142.5±3.67)和CTGF(灰度值144.2±5.01)表达水平较正常血糖肝纤维化组(α—SMA灰度值158.9±2.18,CTGF灰度值157.7±6.80)显著升高(P〈0.05)。结论高血糖可通过诱导肝脏α—SMA、CTGF表达,加重大鼠肝纤维化的程度,促进肝纤维化的形成。其机制与促进肝星状细胞的增殖活化及细胞外基质的合成分泌等有关。  相似文献   

6.
田宜肥  汤少明 《武警医学》1999,10(4):191-193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s族(TGF-β1,2,3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瘢痕形成中的作用;方法以免疫组化法检测47例不同类型瘢痕组织和16例正常皮肤组织中TGF-βs和TNF-α的表达,并按瘢痕的不同类型、不同病程、患者的年龄和性别分组进行比较;结果(1)TGF-βs在正常皮肤组织中无免疫阳性表达;(2)TGF-β12在增生性瘢痕中表达较强,并在病程1a以上、甚至5a的增生性瘢痕中仍有表达;(3)TGF-β3则在扁平瘢痕和病程在1a以上者及女性组的增生性瘢痕中表达较强;(4)TGF-βs在不同年龄组的增生性瘢痕中表达差异无显著意义;(5)TNF-α在增生性瘢痕中表达较低,而在扁平瘢痕中表达较高。结论(1)TGF-β1,2表达增强、而TGF-β3TNF-α表达减低与增生性瘢痕的形成有关,瘢痕的延迟成熟与软化也与TGF-β1,2的持久表达有关;(2)年龄因素不影响TGF-βs的表达;(3)女性TGF-β3的表达较强,提示女性有比男性较强的抗瘢痕增生能力,值得进一步观察验证。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研究肝硬化门脉高压症(PTH)急症与择期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EED)治疗患者围术期肝功能、并发症及肝脏病理改变的差异,并探讨肝硬化PTH肝内微循环改变的细胞生物学机制。方法128例临床病理资料完整的肝硬化PTH行EED病例,其中28例因食管胃贲门、底部静脉破裂大出血行急症EED,100例作择期EED治疗。对急症组与择期组的围术期肝功能、影像学资料、术中活检肝组织病理改变作比较。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肝组织中肝星状细胞(HSC)表达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微管蛋白α、β以及肝组织内皮素1(ET1)的表达变化与肝硬化PTH间的关系。结果急症EED组术前(1周内)门静脉内径和大出血率及术后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择期EED组(分别P<0.05,P<0.01),而术后4周肝功能指标比较,除急症EED组ALT、AST高于择期EED组外,两组间白蛋白、球蛋白、总胆红素等指标无明显差异;急症EED组85.7%为活动期肝硬化,明显高于择期EED组的21.00%(P<0.01),两组肝组织内均存在门静脉分支及窦周纤维化,肝动脉及门静脉不同程度弹力纤维断裂,血管基底膜非均匀性增厚;与正常对照及CHB肝组织比较,两组肝组织内αSMA强阳性HSC数量均明显增多,HSC及部分肝细胞内微管蛋白α和微管蛋白β表达明显上调,ET1主要见于HSC、部分窦内皮细胞及肝细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在损伤性胆管狭窄发生中的作用,方法:通过免疫组化检测TGF-β1及其I型受体(TGF-βR1)拓人正常胆管壁中及损伤性狭窄胆管壁中细胞及少量成纤维细胞高表达TGF-β1及TGF-βR1,在损伤性狭窄管壁中,大量炎细胞及少量成纤维细胞高表达TGF-β1,大量炎细胞及大量成纤维细胞高表达TGF-βR1,结果:胆管损伤后,其中的炎细胞及成纤维细胞产生了TGF-β1,TGF-β1可能由TGF-βR1介导通过自分泌及旁分泌机制,使TGF-β1秒断产生,并民纤维细胞表型改变,活化,胶原等基质不民合成堆积,TGF-β1可能在损伤性胆管狭窄发生中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休克后重要器官内几种主要细胞因子的变化规律、产生机制及其作用.方法:采用RT-PCR、ELISA等方法观察失血性休克时肝、肺、肾、肠组织内TNFα、IL-1β、IL-6mRNA表达,TNFα释放,器官功能损害及内毒素组织移位等变化.结果:(1)失血性休克及复苏后,组织内TNFα、IL-1β、IL-6mRNA可相继表达增加,以TNFα表达最早,IL-6虽表达较晚,但持续时间较长;(2)休克及复苏后,肝、肺、肾组织及循环内TNFα水平均有不同程度升高,其中组织内TNFα水平在数量和持续时间上大于循环内TNFα水平;(3)失血性休克时肝、肺、肾功能均有不同程度受损;(4)休克后肝、肺、肾组织内毒素水平先后明显升高,且与休克后组织内细胞因子基因表达、TNFα释放有一定内在联系.结论:休克后组织内细胞因子表达、释放在局部器官损害中起一定作用,其产生与休克后内毒素的组织移位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局部照射对创伤愈合过程中伤口(Fb)TGFβ1及TGFβR1表达的影响及意义。方法:将132只Wistar大鼠分为单纯创伤组(对照组)和照射复合创伤组(照射组),用免疫组织化学,原位杂交和图像分析方法检测两组伤口愈合过程中伤后1-60d各时间点伤口成纤维细胞中TGFβ、TGFβR1蛋白及TGFβ1mRNA表达的变化规律,结果:单纯且口成纤维细胞TGFβ1、TGFβR1表达有明显的时相性,伤后2-21d可见表达,10d为表达高峰,照射复合创伤组其表达减弱,且表达时相延长,伤后28d仍有表达,结论:照射抑制伤口成纤维细胞内源性TGFβ1和TGFβR1的表达,表明照射使成纤维细胞自分泌TGFβ1功能减弱并对外源性TGFβ1的反应性减弱。  相似文献   

11.
TGF-β1成熟肽基因克隆及在大肠杆菌中表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在原核中表达TGF-β1单体蛋白,用基因重组技术构建pBV220-TGF-β和pQE-TGF-β两种原核表达载体,分别在M15和DH5α大肠杆菌中进行表达,然后利用Sephacryl S-100凝胶层析及Ni^ -NTA琼脂柱纯化TGF-β1单体,经酶切鉴定及测序结果证明pBV220和pQE30载体上成功地插入了TGF-β1成熟肽基因片段,pBV220-TGF-β和pQE-TGF-β两种原核载体在大肠杆菌中均得到了高效表达,表达量约占全菌蛋白的15%和20%,表达的TGF-β1单体蛋白经纯化后进行SDS-PAGE电泳,均显示了一条蛋白带,分子量分别为13kD和15kD左右。  相似文献   

12.
高原环境对大鼠桡骨骨折愈合过程中TGF-β1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高原地区骨折愈合过程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表达特点及其对骨折愈合的影响,建立高原大鼠单侧桡骨中段骨折模型,采用免疫组化-图像分析方法检测骨折愈合各阶段TGF-β1的表达。结果表明,在骨折愈合过程中,高原组大鼠TGF-β1的表达量较平原组低,其中3天组和3周组与平原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提示高原环境影响成骨细胞等的增殖、分化,进而影响TGF-β1的表达,并最终影响到骨折的愈合。  相似文献   

13.
下颌骨牵张成骨的组织学观察及转化生长因子β1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下颌骨牵张成骨(DO)各期的组织学变化及转化生长因子(TGFβ1)表达,探讨骨形成方式及TGFβ1的作用。方法 生长期山羊8只,顺一侧下颌骨下缘行骨切开并牵引,建立羊下颌骨牵张模型,另一侧作对照,仅行软组织切开。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TGFβ1在各期的表达。结果 牵张区首先为纤维组织填充,随牵拉进行,纤维组织沿牵张方向定向排列,新骨自骨切开边缘开始形成,最终转化为成熟骨组织。TGFβ1在牵引过程中的各期均有表达,主要定位于未分化间充质细胞、成骨细胞、幼稚软骨细胞、骨细胞、新生血管及细胞外基质。结论 DO中新骨形成主要方式是膜内骨化,TGFβ1可能是DO中成骨细胞趋化移动、分化增殖、胞外基质产生和推动血管形成的重要调节因子。  相似文献   

14.
酒精性肝纤维化基质降解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揭示酒精性肝病(ALD)肝纤维化基质降解的病理机制,28例ALD肝穿刺组织按其纤维化程度分为3组,应用原位杂交技术分别检测各组肝组织内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膜型基质金属蛋白酶-1(MT1-MMP) mRNA和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酶-1(TIMP-1) mRNA的表达。结果发现,MMP-1、MMP-2、MT1-MMP和TIMP-1 mRNA阳性细胞主要位于纤维化的中央静脉、窦周及汇管区等部位周围,且MMP-2和MT1-MMP mRNA的表达细胞有重叠,MMP-2、MT1-MMP和TIMP-1 mRNA表达阳性细胞数随肝纤维化程度的加重而增多,而MMP-1 mRNA表达阳性细胞数减少,且以纤维化中期变化为著;MMP-1、MMP-2、MT1-MMP和TIMP-1 mRNA表达阳性细胞主要为肝窦壁细胞,少数肝细胞亦呈阳性表达,提示MMP-1养活和TIMP-1增多可能是ALD肝纤维化过程中细胞外基质(ECM)沉积、尤其是Ⅰ型胶原过量沉积的病理机制之一;MMP-2和MT1-MMP在基质降解过程中可能有协同作用,其表达增多可能对ALD时中央静脉纤维化、肝窦血管化起一定促进作用;肝窦壁细胞(肝星状细胞等)为肝组织内MMP-1、MMP-2、MT1-MMP和TIMP-1的主要产生细胞。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多种生长因子及其受体在生放射性皮肤溃疡组织中的表达及对溃疡形成和发展的影响。方法:采用雌性Wistar大鼠,以手术法建立单纯皮肤伤口动物模型,以^60Coγ射线局部照射法建立急性放射性皮肤溃疡动物模型。观察病变55d,采用免疫组化、原位杂交和图像分析等方法检测单纯伤口及皮肤溃疡组织中表皮生长因子(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PDGF-B),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等极其受体的转录和表达水平。结果:照后14d照射野内开始出现皮肤溃疡,之后逐渐扩大、融合、加深。皮肤受照射区多种细胞,特别是溃疡床表皮细胞、成纤维细胞及血管内皮细胞中EGF,bFGF,PDGF-B,VEGF等因子及其受体的转录及表达水平均较正常皮肤组织有所增强,但与单纯伤口组比较,溃疡组织上述因子及其受体的转录及表达水平明显降低。TGF-β1及TGF-βR1在受照射皮肤中表达增强,溃疡床的阳性细胞数量较单纯口中减少,强度未见减弱。结论:急性放射性皮肤溃疡组织中多种生长因子及其受体表达水平降低可能与放射性皮肤溃疡发生、发展及难愈合(不能形成有效肉芽组织)的分子机制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第2代人发角蛋白(human Hair keratin II,HHK-II)人工腱植入后不同时期转化生长因子-β1,2,3(TGF-β1,2,3)mRNA的表达及泛素(ubiquitin)的分布,方法:选用4只新西兰兔制作动物模型,用原位杂交(in situ hydridization,iSH)的方法研究HHK_II人工腱植入后不同时期TGF-β1,2,3mRNA的表达,用免疫组化法研究泛素的分布。结果 TGF-β1,2,3mRNA用原位杂交方法均能检测互,但它们分布的位置不同,TGF-β1 mRNA仅存在于人工腱周围新生的腱成纤维细胞质中,TGF-β2 mRNA在新生腱组织中广泛存在,在半成熟的腱组织中也有一定程度的表达;而GF-β3 mRNA在新生腱组织和较成熟组织中表达量很低,在正常自体腱组织中,泛素呈低表达,且均匀分布,HHK-II人工腱植入后3周,人工腱之间及其周围的新生腱组织中泛素表现为强阳性,植入后6周和9周的泛素为弱阳性,其中9周的泛素接近正常腱组织,即在人工腱降解期泛素表现为强阳性,自体腱期及之后的时期泛素的表达明显下调,结论:在肌腱修复时,TGF-β1,2可能起主要作用,TGF-β3在肌腱修复过程中起协同作用,人工腱角蛋白的降解可能主要由泛素承担。人工腱周围新生组织中不正常蛋白的清除除有溶酶体参与外,泛素也起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细胞因子TNF-α、TGF-β1和Leptin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患者肝组织中的表达状况及在发病机制中的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59例不同病变程度NASH穿刺肝组织中TNF-α、TGF-β1和Leptin的表达,分析其与NASH病变以及肝星状细胞(HSC)、库普弗细胞(KC)活化程度之间的关系。结果NASH肝组织中,TNF-α表达于肝脂肪变区及炎症活动区的肝窦壁细胞及炎细胞中,其阳性表达随肝脏炎症损伤程度的加重而增加(P〈0.05);TGF-β1主要表达于纤维化较明显区域的肝窦壁细胞,其阳性表达与炎症及纤维化程度均密切相关(P〈0.05),分布及表达量与HSC的免疫组化改变大致平行;Leptin主要于NASH肝组织脂肪变区及纤维化区的单个核细胞、KC和HSC内表达,与NASH肝脂肪变及纤维化程度呈正相关(P〈0.05);Leptin表达纤维化程度加重而呈递增趋势,与TGF-β1的变化呈大致平行关系。结论TNF-α可能是NASH炎症过程中的关键性炎症因子,而TGF-β1和Leptin可能与NASH纤维化的启动及进展关系密切,上两者间可能存在着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Claudian-1、SMA和P63联合检测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诊断价值。方法: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1例普通型导管增生(UDH)、13例非典型性导管增生(ADH)、10例乳腺导管原位癌(DCIS)及10例浸润性导管癌(IDC)组织中Claudin-1、SMA和P63的表达情况。结果:Claudin-1主要表达于乳腺上皮细胞,表达模式为细胞膜/浆型;与UDC及ADH组相比,Claudin-1在DCIS及IDC组中的表达降低或消失(P〈0.01);与UDC,ADH及DCIS组相比,IDC组SMA和P63均无表达(P〈0.01)。结论:在普通型导管增生向非典型导管增生到乳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Claudin-1的表达逐渐减弱并消失;Claudin-1联合SMA和P63检测可用于乳腺良性导管上皮增生与乳腺癌的鉴别,Claudin-1可作为乳腺癌诊断的一种标记物。  相似文献   

19.
肝纤维化是慢性肝病向肝硬化发展的必要之路,而肝窦的基底膜化即肝窦毛细血管化是肝纤维化的一种重要病理特征。层粘连蛋白(Laminin,LN)和副层粘连蛋白(Entactin,EN)作为两种主要基底膜糖蛋白通常以LN-EN复合体参与基底膜的结构组成〔1〕...  相似文献   

20.
IL-1β、TNF-α对大鼠肝星状细胞MMP13基因表达的调节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解白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对大鼠肝星状细胞间质胶原酶(MMP13)基因表达的影响,在培养的肝星状细胞系中加入IL-1β、TNF-α于不同的时间点收集细胞,提取总RNA,用逆转录定量PCR方法测定MMP13的基因表达水平。结果表明,IL-1β组肝星状细胞MMP13基因表达水平在8,24,48h三个时间点均明显高于对照组,24h达高峰,为对照组的3倍;TNF-α组肝星状细胞MMP13的基因表达水平在8,24,48,72h均明显高于对照组,48h达高峰,为对照组的4倍。上述结果提示IL-1β、TNF-α可增强肝星状细胞MMP13基因的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