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便秘 1.大陷胸汤、舟车丸均治水热互结之便秘。大陷胸汤为大结胸证之专方,以泻热逐水见长,适用于水热互结于胸中之便秘,从心下至少腹硬满而痛不可近者;舟车丸为攻逐水饮之峻刑,以行气逐水见长,适用于水热互结于脘腹经隧之便秘,见水肿水胀、屎闭、口渴、腹坚者。 2.大承气汤、新加黄龙汤、大柴胡汤均治阳明热结之便秘。  相似文献   

2.
眩晕 1、补中益气汤、六君子汤均治中气不足之眩晕。补中益气汤补气健脾,且极善升清降浊,适用于中气不足,清阳不升之眩晕,见面白少神,便溏下坠,脉大无力者;六君子汤补脾益胃,又善祛痰降逆,适用于脾胃气虚,痰湿阻滞,清阳不升,浊阴不  相似文献   

3.
失音失音是指说话时声音嘶哑,甚则不能出声的一种证候,前人称之为“喑”。本证发生多责之于肺肾,“肺为声音之门,肾为声音之根”,故外邪犯肺,或肺肾亏虚均可导致本证。临床处方用药,大都不离肺肾二脏。 1.荆防败毒散、麻黄汤、麻黄附子细辛汤均治风寒犯肺之失音。荆防败毒散外散风寒、内祛痰湿,适用于风寒犯肺,肺气不利、闭塞喉道之失音,见肢体酸痛、鼻塞咳痰者;麻黄汤发汗解表,尤善宣肺平喘,适用于外感风寒、肺气失宣、声道不利之失音,见头痛身疼、无汗而喘者;麻黄附子细辛汤助阳解表,适用于素体阳虚、复感  相似文献   

4.
咳喘咳与喘虽分为二证,然其病机则一,均为肺气上逆所致。临床表现往往咳喘并见,咳剧必喘,喘多兼咳。临床用方也往往既能平喘,又能止咳。现将《方剂学》中能治咳喘的医方归并一处,略加辨析。 1.止嗽散、败霉散,均能解表散寒、宣肺止咳,用治外感风寒、肺失宣降之咳嗽。止嗽散化痰止咳功胜,温润平  相似文献   

5.
呕吐一、属实 1.平胃散、五苓散、二陈汤均治水湿为患之呕吐。平胃散长于燥湿运脾,适用于湿滞脾胃,胃失和降之呕吐,见脘腹胀满,嗳气吞酸,舌苔白腻而厚,脉缓者,五苓散长于利水渗湿,适用于水蓄下焦,气不化津之“水逆证”,症见渴欲饮水,水入即吐,小便不利,苔白,脉浮者;二陈汤长干燥湿化痰,适用于脾湿生痰,胃失和降之呕吐,见痰多色白易咯,舌苔白润,脉滑者。  相似文献   

6.
1 风寒感冒 麻黄汤、桂枝汤、葱豉汤三方为纯解表之剂,治疗外感风寒而无兼挟证者。麻黄汤以麻黄为君,配伍桂枝,二药相须为用,发汗力强,并善宜肺平喘,适用于风寒束表、肺气不宜所致恶寒发热、无汗而喘,苔白脉浮紧之外感风寒表实证;桂枝汤以桂枝为君,配伍芍药,发汗之力较麻黄汤弱,但善于解肌调和营卫,适用于风寒客表、营卫不和所致恶风汗出,发热头痛、鼻鸣干呕、苔白脉浮缓之外感风寒表虚证,及一切营卫失调的杂病、胎、产诸证;葱豉汤,药仅两味发汗之力最缓,适用于一外感风寒之轻证。  相似文献   

7.
胁痛1.左金丸、金铃子散、龙胆泻肝汤,均治肝火胁痛。左金丸清泄肝火,尤擅降逆止呕,适用于肝火犯胃之胁肋胀痛,见嘈杂吞酸、呕吐口苦、胸痞暧气者;金铃子散长于行气疏肝,又能活血,适用于肝郁化火之胁肋疼痛、时发时止、口苦者;  相似文献   

8.
运用痛风方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类风湿性关节炎属祖国医学“痹证”范畴,有“久痹”、“顽痹”、“历节”、“痛风”等病名,是一种证候复杂,慢性对称性多发性关节肿痛、晨僵,易反复发作,晚期出现关节畸形为特征的全身性疾病。其病因病机,多为正气不足、肝肾亏损,外感风寒湿热毒邪、内生痰浊瘀血,相互搏结,留滞于肌肉、筋骨、关节,闭阻脏腑经络气血所致,治疗颇感棘手。笔者以痛风方加减治疗百余例,现报告如下。1 方药组成及加减 1.1 痛风方药物组成:桂枝、羌活、白芷、灵仙各12g,龙胆草、防己、桃仁、红花、川芎各10g,神曲、黄  相似文献   

9.
四逆散出自《伤寒论》 ,主治“少阴病 ,四逆”证。而形成本方证的“病因病机”历代医家见解不一 ,目前仍存较大争议。笔者认为 ,1995年出版的普通高等教育中医药类规划教材《方剂学》(以下简称“6版教材”)中提出 :“外邪传经入里 ,气机为之郁遏 ,不得疏泄 ,导致阳气内郁 ,不能达于四末”的说法 ,与其它说法相对较为恰当。其美中之不足者 ,是其中还有两个概念表述不够清楚 ,故冒昧提出 ,以供参考。其一 ,本方证的病因 ,在 6版教材中谓 :“外邪传经入里。”然本方源于《伤寒论》 ,而《伤寒论》主要论述“伤寒”后疾病演变过程中的各种证候及…  相似文献   

10.
仲景对黄疸的论述颇为详尽,且深藏奥蕴。《伤寒论》涉及发黄条文竟18条之多。退黄诸法,变幻多端。仲景论述“伤寒发黄”的条文和方剂,对探讨其理、法、方、药的规律和后世医家发挥,颇有裨益。笔者试述如下:1 湿热发黄 仲景所论之伤寒发黄与金匮之疸病,均以湿热发黄为重点,”无湿不成疸”。朱丹溪认为“疸不必分五,皆有湿热”。近代医家冉雪峰也认为“湿热交蒸,其黄乃成”。可见湿热与黄疸有密切关系。急性肝炎自不待言,慢性肝炎及肝硬化有黄疸者亦与湿热有关。所以有的医家认为,湿热贯穿肝病的始终不无道理。  相似文献   

11.
头痛一、外感头痛方1.九味羌活汤、羌活胜湿汤、败毒散,均治外感风寒湿之头痛。九味羌活汤兼清里热,适用于外感风寒湿头痛项强,兼见口苦而渴者;羌活胜湿汤祛风止痛力强,适用于风寒湿在表之头痛如裹者;败毒散又能扶助正气,适用于虚人外感风寒湿之头痛项强者。  相似文献   

12.
胡久略 《光明中医》2007,22(12):11-13
本文提出方剂学教学应重视药物配伍的讲解;重视证、法、方、药紧密联系的分析;重视介绍方剂的毒副作用及影响药效发挥的因素;重视方剂中药物的用量与用法的强调;重视方剂的歌诀记忆;重视方剂之间的联系对比;重视形象生动教学.  相似文献   

13.
一、湿热之邪的来源湿热之邪,主要分为外源性与内源性两大类。外受之湿,多由气候潮湿、涉水冒雨、居住卑湿,或劳汗当风、衣着湿冷,以致外湿袭人;内生之湿,常由饮食不节,或劳倦伤脾、健运失职、水湿停聚。内外之湿,常交互为因。湿郁不解、  相似文献   

14.
崩漏,是以症状命名,指经血非时暴下不止或淋漓不尽,前者称崩中或经崩,后者称漏下或经漏。由于二者常交替出现,故概称为崩漏。崩漏既是妇科临床常见病,也是疑难重证。由于条件所限.目前对崩漏的概念仍含糊不清。笔者认为,崩漏应单指功能性子宫出血,至于生殖系统炎症、肿瘤,胎、产及内、外科疾病所引起的阴道不规则出血,当按其病因论治,不应属于崩漏的范畴。一、病因病机功能性子宫出血,多发生于青  相似文献   

15.
本文探讨《方剂学》教学模式改革,主要从以下4个方面进行:第一,强化方歌背诵,夯实理论基础;第二,成立兴趣小组,培养持续发展能力;第三,开展病案讨论,培养中医思维;第四,开展综合实验,培养科研能力。强调在夯实《方剂学》基础知识的同时也要重视中医思维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及科研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6.
凡以固涩药为主组成、具有收敛固涩作用、治气血精津、滑脱散失之证的方剂,统称固涩剂,属于“十剂”中“涩可固脱”的范围。一、目的、要求熟悉固涩剂的概说、分类及应用注意事项。掌握牡蛎散、真人养脏汤、四神丸、桑螵蛸散、固经丸、完带  相似文献   

17.
笔者在对《方剂学》的教学过程中,运用了比较法,颇得启迪,归纳为八种比较法现介绍如下,供读者参考。一、同章同节方之比较同章同节的方剂在功效和主治上往往有共同处,但每首方剂又各具特点。如教材中辛温解表剂之十余首主方,均有辛温解肌之功,均可用于风寒表证。但麻黄汤辛温发汗,宣肺平喘,主治风寒表实证;桂枝汤解表和营,主治伤风表虚证,小青龙汤化饮解表,主治表寒内饮证;香苏散行气解表,主治表寒气滞证;……经过比较,既了解其共性,又掌握了方之个性特征。二、同章异节方的比较同章并节方的比较,如大承气汤,大黄附子汤、麻子仁丸三方均属泻下剂,均可用治便秘。但大承气汤为寒下剂,  相似文献   

18.
湿性粘滞缠绵难愈,故感受湿邪则其病反复迁延,难以治愈。治疗湿症须分清湿邪所在部位及兼挟何邪,然后分别采取不同治疗方法,方能取得预期效果。临床治疗湿证,常用燥湿、化湿、利湿等法。此三者有一定区别,当细加分辨,以免混淆而影响疗效。1 燥湿 主要是针对寒湿内停、脾阳困阻失运的治法。常由贪凉饮冷、居处潮湿、冒雨涉水,使湿停中焦、脾阳受困、气机阻滞、运化失司,而致畏寒怕冷,脘腹、胀满、食欲不振、头身困重、大便稀溏、腹部 痛喜按、口淡不渴、舌苔白腻、脉濡缓等症。常选用白豆蔻、草豆蔻、砂仁、厚朴、半夏、干美、附子、苍术等辛温香燥药物,方用平胃散加味。  相似文献   

19.
中医辨证治疗静脉血栓44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我们运用中医辨证治疗静脉血栓患者44例,取得一定效果,现将临床观察治疗体会简介于下。  相似文献   

20.
对《方剂学》君臣佐使理论的定性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冯泳  杨卫平 《中医杂志》2006,47(1):61-62
在组方、用方的过程中,源于《内经》、发展于后世的方剂学君臣佐使理论发挥着重要的指导作用,一直被历版统编《方剂学》教材称为“方剂的组方原则”,通过对君臣佐使理论在方剂学研究中的角色分析,认为君臣佐使理论应该被定性为“方剂的组成原理”,准确的定性将有利于对该理论本质精神的理解和运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