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目的 应用MRI观察腰椎多裂肌萎缩情况及其与下腰痛、腿痛和椎间盘突出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65例下腰痛患者行腰椎MRI检查,评价多裂肌萎缩的程度,分析多裂肌萎缩与下腰痛、腿痛、萎缩节段椎间盘突出之间的关系.结果 65例下腰痛患者多裂肌萎缩51例,占78.46%.当年龄〉50岁、女性、病史〉6个月、低节段病变、并发椎间盘突出及腿痛时,多裂肌萎缩发生率增高.结论 多裂肌萎缩与下腰痛、腿痛、椎间盘突出存在显著相关性.评估腰椎MRI应关注多裂肌萎缩,这有利于进一步的评价和计划下腰痛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单侧腰痛患者多裂肌萎缩的相关因素。方法单侧腰痛患者62例,记录腰痛时间长短,进行视觉模拟疼痛(VAS)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腰椎MRI进行病变节段多裂肌萎缩评估。结果单侧腰痛病史3~42个月,平均(16.6±8.3)个月;VAS评分5.6±1.2;ODI评分(61.2±9.6)%。疼痛侧多裂肌净横截面积(731.2±192.6)mm2,非疼痛侧多裂肌净横截面积(862.5±228.1)m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疼痛侧多裂肌T2信号比率2.02±0.21,非疼痛侧多裂肌T2信号比率1.75±0.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以非疼痛侧为标准,疼痛侧多裂肌萎缩(15.3±4.9)%,T2信号比率增高(13.3±6.8)%,均与腰痛病史时间长短、VAS疼痛评分及ODI功能障碍指数呈正相关(P<0.01)。结论腰痛病史时间长短、疼痛及功能障碍程度是引起腰痛患者多裂肌萎缩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3.
邹宇聪 《湘南学院学报(医学版)》2012,14(1):75-78
本文通过回顾国内外相关文献,探讨以多裂肌为主的损伤和萎缩在慢性腰痛中的作用,以及脊柱背伸肌群锻炼在强化和修复背伸肌群尤其是多裂肌的机制和作用,并对其临床意义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MRI在腰椎间盘突出症伴多裂肌改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我院收治的8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给予MRI检查,观察患者多裂肌,以此确定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病不同时期其形态改变情况,确定发病早期多裂肌的横径.结果:80例患者经过MRI诊断确定在发病早期,合并腰痛患者统计多裂肌横径明显增大,对比下肢疼痛患... 相似文献
6.
7.
目的:观察关节松动术结合运动治疗对腰痛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2年12月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医学院门诊部收治的慢性腰痛男性患者30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和治疗组各15例。对照组予以中医推拿、红外线灯照射治疗,总的治疗时间为1h/d,10天为1个疗程,共进行2个疗程,疗程间无间隔。治疗组予以SNAG(Sustained Natural A-pophyseal Glides )关节松动术治疗并结合以多裂肌强化训练为主的运动治疗,每次治疗时间为1小时,1次/d。治疗2个疗程后,对2组患者腰部运动功能及下腰痛疼痛程度进行评定,并对2组患者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2组患者分别经过2个疗程治疗后,M-JOA评分及疼痛VAS评分结果均较治疗前改善,并且上述指标均以治疗组的改善相对显著,与对照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治疗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SNAG关节松动技术结合多裂肌强化训练为主的腰背肌运动疗法可以显著缓解下腰痛患者症状,效果优于中医推拿、红外线照射等传统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仰卧及俯卧过屈位MRI动态检查多裂肌形态变化在腰椎间盘突出症(LDH)中的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8年4月于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03医院就诊的43例LDH患者(LDH组)及42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均行腰椎仰卧及俯卧过屈位配对MRI检查,包括矢状位T1WI、T2WI及轴位T2WI扫描。应用ImageJ软件测量并计算多裂肌总横截面积(TCSA)、多裂肌功能性横截面积(FCSA)、两侧多裂肌横截面积不对称性(CSAasy)、多裂肌脂肪浸润比(FIR)及仰卧位与俯卧位过屈位TCSA差值(S-P)。采用ROC曲线评估多裂肌形态学参数对LDH的提示效能。结果:在对照组和LDH组中,L3-S1各节段仰卧位较俯卧过屈位多裂肌TCSA增大(P<0.001)。L3-4节段LDH组S-P值较对照组减小(P<0.001);L4-5节段LDH组TCSA、S-P值较对照组减小(P<0.05),而LDH组CSAasy值较对照组增大(P=0.015);L5-S1节段LDH组TCSA、FCSA及S-P值较对照组减小(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S-P对LDH具有较高的提示价值(AUC=0.957),优于其他多裂肌形态学参数(TCSA:AUC=0.723;FCSA:AUC=0.704;CSAasy:AUC=0.662;FIR:AUC=0.643)。结论:仰卧及俯卧过屈位MRI检查可动态观察多裂肌形态变化;LDH患者不同体位多裂肌形态变化程度缩小,多裂肌收缩功能减退是引起LDH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9.
脉络裂蛛网膜囊肿的CT与MRI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脉络裂蛛网膜囊肿 (以下简称脉络裂囊肿 )相对于其他部位的蛛网膜囊肿来说发病率较低 ,且一般无重要临床意义 ,故许多医学影像专业书籍均未有系统介绍 ,文献报道也不多。本组收集 2 0 0 1年 3月— 2 0 0 2年 6月脉络裂囊肿 2 1例 ,全部行CT及MRI检查 ,结合文献分析其CT、MRI特征 ,旨在提高本病的影像诊断率 ,避免误诊或漏诊。1 材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2 1例中男 13例 ,女 8例 ,年龄 6~ 6 5岁 ,平均 34.1岁。受检患者中外伤 11例 ,头晕、头痛 5例 ,脑血管病 2例 ,体检及其他原因行CT检查 3例。本组均先经CT扫描发现病变 ,并全部… 相似文献
10.
慢性腰痛是青壮年人群中的常见病 ,而先天性腰骶椎畸形是导致慢性腰痛的重要原因之一。作者随机收集本院 1994年 8月至 1999年 8月因慢性腰痛来诊而无继发性腰骶椎病变的患者 5 12例进行 X线复习分析。1 材料和方法 随机收集 5 12例 ,其中男性患者 2 92例 ,女性 2 2 0例 ,年龄 18~ 40岁 ,平均年龄 2 8.5岁。患者均有时间长短不同的腰骶部疼痛病史、持续性钝痛、酸胀痛和腰部重压感 ,怕作弯腰动作 ,长时间的持续疼痛时轻时重 ,有时疼痛与天气变化有关。本组均常规摄取腰骶椎正侧位 X线片 ,必要时加摄腰骶椎 45°斜位片。2 结 果 …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腰痛患者腰椎小关节MRI影像学异常征象特点与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于本院行腰椎小关节MRI检查的腰痛患者282例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224名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椎间盘、附件、椎体病变MRI影像学异常征象.结果 观察组椎间盘退变、椎间盘突出、纤维环后方高信号、小关节退变、小关节积液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椎间盘膨出、软组织肿胀、棘间韧带高信号、Modic改变、Schmorl结节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腰痛症状患者椎间盘退变、椎间盘突出、纤维环后方高信号、小关节退变与积液MRI影像学异常征象和健康人群具有显著差异,可作为临床诊断腰痛患者的相关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多裂肌源性腰骶痛患者使用针灸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研究。方法:此次研究的68例患者均为多裂肌源性腰骶痛疾病,将其分组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有34例,对照组接受药物和低周波治疗,试验组则是针灸和核心力量训练治疗,对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试验组的临床治疗有效率是97.1%,对照组的有效率是58.8%,2组患者的有效率存在显著差异性。结论:多裂肌源性腰骶痛患者接受治疗的时候,针灸治疗和核心力量训练能够对患者起到较好的效果,获得的疗效更加确切,患者的复发率比较低,大大改善了患者的生活。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 探讨下腰痛患者的腰椎终板矢状位形态重塑、Modic改变及腰椎间盘退变与腰椎节段活动度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420例(男249例,女171例)下腰痛患者共2 100个腰椎节段,采用动态MRI技术在患者中立及过屈、过伸3个体位成像,统计各节段的椎间位移和椎间角度变化,分析腰椎终板矢状位形态(凹陷型、平坦型和不规则型),Modic改变(0~3型),椎间盘退变(Ⅰ~Ⅴ级)与腰椎节段活动度的相关性.结果 腰椎终板凹陷型(63.24%)、2型Modic改变(71.79%)和Ⅱ级椎间盘退变(40.33%)最常见;1~3型Modic改变在不规则型、平坦型和凹陷型腰椎终板中的发生率依次减少,而椎间盘退变程度在凹陷型、平坦型和不规则型腰椎终板中依次加重,同样椎间盘退变程度随着腰椎终板0~3型Modic改变亦逐渐加重;腰椎椎间位移在不规则型、平坦型和凹陷型腰椎终板节段中依次增加,而椎间角度变化相反,在不规则型腰椎终板节段中最大,在凹陷型腰椎终板节段中最小;腰椎终板2型Modic改变节段椎间位移最大,而椎间角度变化在Modic改变各型中依次增加.结论 腰椎终板重塑与Modic改变可能参与机体对抗节段过度活动的调节机制,与腰椎节段活动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经多裂肌间隙入路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6例胸腰椎骨折但不伴有神经症状的患者,所有患者经多裂肌与最长肌间隙入路,直接暴露伤椎及上下相邻椎体的关节突,行椎弓根内固定。观察手术切口、出血量、手术时间、影像学观察椎体高度。结果:手术切口810 cm,手术时间4010 cm,手术时间4070 min,术中出血量10070 min,术中出血量100150 ml,平均120 ml。术中及术后未出现并发症,所有患者随访3150 ml,平均120 ml。术中及术后未出现并发症,所有患者随访36个月。随访矢状面线片中位线从术前2.3 cm增至3.5 cm。结论:经多裂肌间隙入路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对椎旁肌损伤小,术中出血少,手术显露简单,骨折椎体高度恢复满意,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理想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峡部断裂型腰椎滑脱的患者多裂肌MRI影像学改变,并与退变型腰椎滑脱及正常体检健康者比较,发现其中规律,探讨临床价值.方法 研究对象分为3组:峡部裂型组患者60例,其中L3滑脱3例、L4滑脱35例(Ⅰ度15例,Ⅱ度20例)、L5滑脱22例;退变型组患者60例,其中L3滑脱4例、L4滑脱32例(Ⅰ度20例,Ⅱ度12例)、L5滑脱24例;体检资料健康者60例为对照组.所测对象的年龄及体重指数(BMI)进行比较,并对所有患者行功能障碍指数评分(ODI).应用Image J软件测量所纳入对象的L3/4、L4/5、L5/S1 椎间隙水平层面多裂肌净横截面面积占多裂肌区域横截面面积(LCSA/GCSA)的比值.数据间的显著性差异利用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或Student′t检验.结果 峡部裂型组患者3个不同层面数据与退变型组相应节段滑脱患者及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峡部裂型组L4不同程度滑脱患者3个不同层面数据与退变型组L4相应程度滑脱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峡部裂型组与退变型组及对照组相比,其多裂肌退变明显,可考虑其作为腰椎滑脱的诊断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利用磁共振波谱成像(MRS)和非对称回波的最小二乘估算法迭代水脂分离技术(IDEAL)定量分析非特异性腰痛患者椎旁多裂肌脂肪相对含量,并构建预测列线图模型。方法:纳入2021年7月至2023年7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88例非特异性腰痛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椎旁多裂肌脂肪浸润程度按照Goutallier分级标准分为少量组与多量组,对比两组临床资料,基于MRS、IDEAL序列检测两组患者脂肪含量和水含量,分析两组脂肪含量与患者椎旁多裂肌浸润程度相关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脂肪含量和水含量对患者椎旁多裂肌浸润程度的预测价值;将基于MRS、IDEAL序列检测的脂肪含量和水含量纳入列线图模型,采用R软件中C指数、ROC曲线及校准曲线评价脂肪含量和水含量与发生椎旁多裂肌脂肪浸润程度的列线图模型效能。结果:两组性别、年龄、病程等临床资料对比无差异(P>0.05)。基于MRS以及IDEAL序列检测出的Fat(%)和Water(%),多量组的Fat(%)明显高于少量组,少量组的Water(%)明显高于多量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经卡方检验Phi系数、Ke... 相似文献
18.
腰痛舒胶囊对兔腰肌损伤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腰痛胶囊对腰肌损伤后组织病理、局部血流量的影响。方法 利用机械打击制造家兔腰肌损伤模型 ,观察灌服高中低剂量的腰痛舒胶囊对组织病理和局部血流量的影响。结果 造模后家兔受损腰肌局部血流量较正常组织明显下降。腰痛舒胶囊能明显增加被损腰肌的局部血流量 ,以高中剂量最为显著。组织形态学也证实能促进受损腰肌的修复。结论 腰痛舒胶囊能明显增加腰肌损伤后的局部血流量。促进腰肌组织的修复。 相似文献
19.
20.
为逐步明确腰骶关节面方向与下腰痛的相互关系,对150例病人腰骶部X片进行观察,发现观察组75例下腰痛病人中,有32例腰骶关节面为矢状位,占42.7%;对照组75例无下腰痛病人中,有7例腰骶关节面为矢癍位,占9.3%,P〈0.01,有显著差异。由此初步推断,矢状位腰骶关节面是导致下腰痛的内在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