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烟台市不同类型大学生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认知现况,为高校艾滋病健康教育提供有针对性的建议。方法采取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对烟台市4所不同类型高校623名大学生艾滋病相关认知、态度等进行问卷调查。同时开展健康教育干预措施,对比健康教育前后大学生对艾滋病认知情况。结果烟台市不同类型高校大学生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认知存在差异。财经类院校的学生认知程度相对较低(68.15%),而医学类院校的学生认知程度最高(82.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取干预措施后,烟台市不同类型大学生艾滋病认知程度均有所提升,尤其是医学类院校的学生总体知晓率提高了13.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财经类院校的学生总体知晓率提高了1.4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烟台市不同类型院校的大学生在艾滋病认知上存在差异,财经类院校的学生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认知相对薄弱,应多关注此类专业大学生的艾滋病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2.
贵州省4所高校学生预防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贵州大学生对艾滋病的认知情况及其态度和行为特征,为学校开展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自行设计调查表,于2005年11-12月对贵州省部分高校1 000名学生进行不记名问卷调查。结果贵州大学生对艾滋病三大传播途径基本了解,对艾滋病非传播途径的认知存在误区;被调查学生获取艾滋病相关知识的途径70%以上来源于电视广播等大众传媒,来源于学校健康教育的相对较少;大多数学生对学校开展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有强烈需求。结论应对贵州省大学生进行全面、系统的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提高预防艾滋病知识水平,促进科学预防艾滋病行为的形成。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抗生素应用认知及行为的健康教育效果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大学生抗生素应用情况,以及进行健康教育后认知、行为的效果,以便为大学生进行合理选用抗生素类药物的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对浙江师范大学部分学生进行了抗生素应用常识的认知干预.结果认知干预对患者服药后无效行为、服药方式、服药时间、停药时间、发热是否用抗生素、服用抗生素前检查有效期等认知、行为产生了显著性影响.而抗生素信息来源、选择抗生素的价格、抗生素价高效好、患病后就医方式等认知干预未能产生显著性影响.结论健康教育能改善大学生抗生素滥用行为,使大学生能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苏州市大学生食品安全知识知晓状况,探讨健康教育有效方法和形式,为开展大学生食品安全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对苏州市在校大学生1 364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大学生食品安全知识平均得分为71.3±4.7;城镇学生问卷平均分(73.7±4.1)高于农村生源学生(71.8±4.5);月消费水平最高的学生(≥2000元)认知得分最高(74.0±4.4);大学生对常见有毒有害食品知晓率均高于85%,对食物中毒的知识掌握程度尚可(70%~80%);网络、电视、报刊杂志等媒体是大学生获取食品安全知识的主要途径。结论苏州市大学生的食品安全知识认知程度尚可,但仅少部分学生认知程度较高。应加强大学生食品安全教育,获取正确的食品安全知识,改变不良饮食卫生行为,以保障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大学生对控烟传播的了解和认知水平以及控烟传播存在的不足,以便有针对性地开展学生健康教育,改进控烟宣传策略。方法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了解大学生对控烟行动认知现状。结果性别、学科背景、兼职情况与控烟信息认知有相关性。结论上海高校大学生对控烟运动的认知度不高,对烟草危害认知不全面,需要学校等多部门多措并举,结合大学生具体情况,有针对性、科学性、指导性地加强宣传与指导,切实落实控烟政策,降低大学生吸烟率,营造无烟校园。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上海市在校一年级大学生生殖健康知识、态度和需求状况,为开展大学生生殖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应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上海市某高校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调查对象对生殖健康一般知识和其他性传播疾病的了解欠佳,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认知较好,参加过生殖健康教育讲座的学生仅在少数知识点上的知晓率高于未参加者,差异不明显。大学生选择获取生殖健康知识方式的前三位是:健康讲座、健康咨询和短信。结论大学生生殖健康知识水平不全面,针对大学生对生殖健康教育的需求,教学内容需要不断改进,学校可以采用讲座、咨询和短信的方式有针对性地开展生殖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7.
马震 《中国健康教育》2011,(12):898-901
目的了解北京市大学生生殖健康的现状及知识需求情况,为高校开展生殖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对北京市2所高校1053名大学生进行匿名自填式问卷调查。结果大学生对避孕知识、艾滋病预防知识了解较少,但对艾滋病3大传播途径认知较好,10.5%的大学生赞成在校期间发生性行为,10.3%的大学生有过性行为,其中每次采用避孕措施的占30.6%。92.1%的大学生希望了解生殖健康相关知识,希望获取生殖健康相关知识的途径依次是学校的健康教育(64.6%),报刊杂志、书籍(56.2%),网络(45.0%),仅有21.2%的大学生主动寻求过生殖健康相关知识。结论北京市大学生避孕知识认知较低,部分大学生对性态度宽容且有无保护性性行为,他们普遍对生殖健康教育有需求,应在大学生中开展生殖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8.
谈学灵  沈小林 《中国学校卫生》2012,33(11):1311-1314,1317
目的 了解成都市在校大学生生殖健康知识、态度、行为及教育需求情况,为提高大学生的生殖健康状况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法,应用自行设计的“在校大学生生殖健康调查问卷”对随机整群抽取的成都市5所高校1 116名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仅1.0%的学生了解我国重点防治的性病,学生对于HIV的传播途径认知较好(83.1%).69.9%的学生赞同婚前性行为或视情况而定,74.7%的学生能接受大学生发生性行为或视情况而定.21.1%的学生发生过婚前性行为,70.0%的学生每次性行为都采取避孕措施,自己或性伴侣发生过意外妊娠的占9.4%.97.1%的学生认为高校有必要开展生殖健康教育.结论 大学生生殖健康知识知晓率较低、性态度宽容、性行为发生率较高,对生殖健康教育有较强的需求.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大学生人群中节育知识认知水平,以便开展有针对性的生殖健康教育.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对我校两系大一大二2 156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大学生人群中节育知识、性安全意识和知识缺乏.结论 大学生人群中节育知识的认知水平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大学生对抑郁症的认知及健康教育需求,为开展抑郁症干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现象学研究方法,以半结构式访谈提纲(对抑郁症的基本认知、对开展大学生抑郁症健康教育的建议和需求)深入访谈15名在校大学生,分析整理访谈资料。结果 对抑郁症的基本认知调查发现,大学生对抑郁症有一些表浅的了解,但深入认知明显不足;普遍认为抑郁症对大学生有明显负面影响;对待抑郁症的态度、行为存在偏差;对如患抑郁症后的应对方式存在一定的不规范性、不科学性。对开展抑郁症健康教育的建议和需求调查发现,大学生对抑郁症健康教育态度积极、需求迫切;既往获得抑郁症信息来源局限、不专业、不系统;有期望获得的途径及方式。结论 大学生抑郁症知识、态度、行为现状不容乐观,但其有积极、迫切的需求。应提高大学生的抑郁症认知水平,加强医校联合的多途径、多范围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医务人员参与大专院校健康课堂对在校女大学生生殖健康影响的促进作用。方法选择3186名在校女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分析在校女大学生对生殖健康的需求、了解程度及了解途径,并有目的的开设生殖健康教育课程。结果 3186名女大学中74.54%的学生对生殖健康知识有所了解,主要途径为电影及网络。开设医务人员参与健康课堂后,女大学生生殖健康认知、婚前性行为危害、掌握避孕节育知识、女性生殖系统疾病、性病艾滋病防治知识(92.12%、92.97%、74.23%、84.06%、88.26%)明显高于开设健康课堂前。结论大学女生对生殖健康的认识有待加强,开设医务人员参与大专院校生殖健康课堂可提高生殖健康认知水平。  相似文献   

12.
广州地区大学生对转基因食品的认知与态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大学生对转基因食品的认知与态度,为大学生的食品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对广州市1 010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64.0%的大学生对转基因食品有不同程度的了解;40.1%的学生认为转基因食品营养价值更高;39.9%的学生认为转基因食品有预防疾病、提高免疫力等作用;34.0%的学生认为转基因食品中含有的细菌与病毒等基因会对人体有害;63.5%的学生赞成在中国推出转基因食品,并希望加快发展速度;75.7%的学生认为应制定完善的管理法规,并给转基因食品贴上明确的标签。结论大学生对转基因食品缺乏认知,应加强对大学生转基因食品知识的教育。  相似文献   

13.
兰州市不同专业大学生艾滋病认知与行为现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不同专业大学生艾滋病认知、行为现状及影响因素,为制定健康教育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整群随机抽取兰州市3所高校低年级(医学生为一~三年级,其他为一~二年级)大学生802名,通过自填式问卷调查艾滋病相关问题。结果不同专业大学生对艾滋病基本知识和传播途径的认知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医学生优于其他专业大学生。对艾滋病的潜在行为影响因素强度依次为性别、入学前户籍类别和传播途径掌握情况,不同专业学生情况不同。结论应结合不同专业学生特点进行学校艾滋病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方法及其效果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了解大学生对艾滋病的知、信、行情况,探索适合在校大学生的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措施。方法以问卷方式对广西某学院不同专业236名大学生进行调查,并对不同健康教育方法的干预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健康教育后学生的答题正确率和得分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在对待艾滋病的相关态度上,持积极态度比例人数增加;4种干预方法相比较,专题讲座和同伴教育效果较为明显。结论在大学生中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是必要的,收到了明显的效果,采用专题讲座和同伴教育形式可明显提高学生对艾滋病的认知,但对艾滋病相关态度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大学生对艾滋病的认知现状 ,评价实施学校健康教育干预的效果。 [方法 ] 2 0 0 2年 12月 ,对暨南大学 2 0 0 1级参加艾滋病健康教育专题讲座的全体学生 ,于教育前后分别进行艾滋病相关问题的无记名问卷调查。 [结果 ]健康教育前大学生总体知识得分为 74 8± 13 85 ,男生高于女生 ,医药专业学生高于其他专业学生 ;健康教育后的大学生总体知识得分为 94 0± 7 0 9,明显高于健康教育前。 [结论 ]当前大学生对艾滋病的总体知识水平不高 ,开展学校健康教育是提高其相关知识水平和自我保护能力的一种良好形式。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不同专业高职大学生关于艾滋病的认知情况,以探讨健康教育中的薄弱环节,为制定健康教育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对信阳市某高职院校两个不同专业(医学专业和教育专业)1515名大学生进行匿名问卷调查。结果广大学生对艾滋病已经有了警觉的认识,但仍有部分学生尚未意识到艾滋病流行的严峻性。在艾滋病基本知识和传播途径的认知水平上,医学生平均知晓率为87.28%,非医学生平均知晓率为77.56%,医学生与非医学生的认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调查显示仍有部分学生对婚前性行为持肯定态度。高职大学生获得艾滋病知识主要来源于报刊书籍,其次是电视广播和网络。结论应根据不同专业的特点,制定适合大学生的艾滋病健康教育措施,加强系统性、完整性的艾滋病预防知识的教育,培养正确的观念和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和掌握高等学校学生对性与生殖健康知识的认知程度和开展生殖健康教育的需求情况,并提出相应的建议。方法随机抽取广东工业大学1 753名学生对其进行性与生殖健康知识问卷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88.02%的大学生了解一般的性与生殖健康知识,但对许多问题的知晓率低,如不知道避孕套的正确使用方法者占88.02%,知道如何选择安全的避孕方法和发生意外怀孕该如何处理的比例较低,分别为34.91%和34.11%;66.00%的学生通过非正规渠道获取性知识,96.01%的学生认为学校有开展性与生殖健康教育的必要性。结论大学生对性与生殖健康知识掌握不全或存在认识误区,但绝大多数大学生迫切希望通过正规渠道获取性知识,学校应成为性与生殖健康教育的主渠道。  相似文献   

18.
健康教育对大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健康教育前后学生对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等方面的改变,并进行相应的效果评价,以探索适合大学校园内艾滋病相关的健康教育模式.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分别对艾滋病相关教育前后870名大学生进行了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问卷调查.结果 健康教育后,校园内大学生对艾滋病基本知识、传播途径、预防措施的认知有明显的提高(P<0.05),但对一些较专业的知识及非传播途径的认知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但教育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HIV/AIDS的态度改变不显著.结论 在大学生中进行艾滋病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是非常必要及十分有效的.但对一些专业较强和非传播途径的认知水平还有待提高.在今后的艾滋病宣传教育中应具有针对性,着力开展反歧视活动和培养大学生的自我保护技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采用多元化的高校传染病健康教育模式,提高大学生对常见传染病相关知识的认知水平和预防行为。方法开展常见传染病系列专题讲座;制作健康教育手册;利用校园电子屏幕、海报宣传;利用网络平台等多种形式进行健康教育,并根据高校传染病疫情特征及传染病相关知识设计调查问卷,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前后认知水平调查。结果健康教育后,大学生对肺结核、流感、乙肝和艾滋病等常见传染病相关知识的认知水平高于健康教育前,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多元化的健康教育可以有效提高大学生对传染病基本知识的认知水平,高校应根据教育厅相关要求进一步完善传染病管理制度,规范传染病防控工作,结合学生专业特点建立科学的传染病健康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某高校在校大学生吸烟的知信行现状,为纠正大学生吸烟行为,促进大学生健康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体随机抽样的方法,2013年对某高校医学专业和非医学专业的男女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调查学生中曾尝试吸烟率为20.5%,现吸烟率为11.5%,其中男生吸烟情况较突出;学生受环境影响较大;部分学生存在认知不协调;28.7%的学生认为学校应加大相关教育和支持。结论应加强学校内外环境建设,重视学校健康教育的连贯性和同伴教育,为大学生认识香烟、拒绝香烟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