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1 毫秒
1.
王贤雅  邹迪  王安娜 《光明中医》2020,(3):465-466,F0003,F0004
细胞外基质过度沉积是损害肾组织导致慢性肾脏疾病的重要原因。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是参与细胞外基质降解的重要的蛋白酶系统。大量实验证明多种肾脏疾病的发生、发展与基质金属蛋白酶异常相关,而多种中药单体及中药复方可以从多靶点、多层次来抑制基质金属蛋白酶,从而平衡细胞外基质的作用,治疗慢性肾脏病。对慢性肾脏病发病机制及中药抑制基质金属蛋白酶相关实验进行综述,旨在为临床研究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肠道菌群与人体健康存在密切的关系,一些疾病的发生发展往往伴随着肠道菌群的变化,因此调节肠道菌群,使其正常化成为缓解疾病的一种机制。中药在我国发展历史悠久,具有治疗疾病和维持身体健康的双重功效。目前已有研究证明,中药在治疗某些疾病的同时也调整了肠道菌群结构,可能是其发挥治疗作用的机制之一。对肠道菌群与人体健康的关系及近年来中药通过调节肠道菌群治疗疾病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中药治疗疾病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中药药理与临床》2017,(3):211-214
DNA甲基化是表观遗传修饰的一种重要形式,在细胞分化、胚胎发育和环境适应上发挥重要作用,并且与许多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近30年来,关于DNA甲基化与衰老相关性疾病关系的大量研究揭示了基因组整体甲基化水平及特定基因甲基化异常是衰老相关性疾病发生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中药在治疗衰老相关性疾病上有着较为丰富的理论和经验。与化学药物相比,中药具有多途径、多方式、多靶点的作用优势。随着中医药现代研究的不断深入,关于中药对表观遗传修饰,特别是对DNA甲基化的作用正日益受到重视,研究表明某些中药复方及单体对衰老相关疾病的异常甲基化具有一定调整作用。本文综述了中药对衰老相关性疾病(肿瘤、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和神经退行性疾病)DNA甲基化作用的研究进展。DNA甲基化的研究有助于衰老相关疾病发病机制、疾病风险评估及发现早期诊断的新的分子标志物,同时还能为疾病治疗提供新的治疗途径。中药资源丰富,是研究开发DNA甲基化调节药物的重要资源库。  相似文献   

4.
喉鳞癌中组织蛋白酶D和MMP-7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喉鳞癌组织中组织蛋白酶D和MMP-7蛋白的表达情况,探讨其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86例喉鳞癌标本作为观察组,收集68例正常喉黏膜组织作为对照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2组中组织蛋白酶D和MMP-7的表达,分析其在不同临床特征中的表达差别及相关性。结果喉鳞癌中组织蛋白酶D和MMP-7表达的阳性率明显高于正常喉黏膜组织。观察组中组织蛋白酶D和MMP-7的表达与肿瘤体积、淋巴结转移、淋巴结转移数量及Ki67的表达密切相关;线性相关分析显示2者具有正相关性;生存分析显示组织蛋白酶D和MMP-7的表达与患者的预后相关。结论组织蛋白酶D和MMP-7高表达在喉鳞癌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2者可能具有协同作用,联合检测组织蛋白酶D和MMP-7可能评估喉鳞癌的预后。  相似文献   

5.
组织蛋白酶S是一种与自身免疫性疾病、银屑病等密切相关的半胱氨酸蛋白酶。该研究使用虚拟筛选的方法从中药天然产物化合物库中筛选出对组织蛋白酶S具有潜在抑制作用的化合物,研究代表性化合物的抑制作用机制,并分析该类化合物在中药中的分布情况以及与疾病的相关性,为组织蛋白酶S的新药研发提供数据基础。首先,以组织蛋白酶S的2FQ9复合物晶体结构为基础,建立组织蛋白酶S抑制剂的药效团模型,选择筛选性能最好的药效团模型,对TCMD数据库进行筛选,取打分排名前88的中药化合物,通过遴选确认65个为潜在组织蛋白酶S天然抑制剂。经分子对接研究发现这些潜在抑制剂能够与受体活性口袋中的关键残基产生包括氢键在内的多种作用力,因此结合自由能比较高,进而产生较强的抑制作用。研究发现,65个天然抑制剂分布于58种中药中,对这些中药的性味、归经、功效及现代药理作用进行资料收集和分析,发现多数中药的药效和适应症与组织蛋白酶S的生物活性相关,从另一个角度证实了筛选结果的有效性。研究结果证明,组织蛋白酶S与某些中药对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效果具有相关性,可作为中药作用靶标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6.
中药干预肠道菌群改善肠黏膜屏障功能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肠黏膜屏障是指肠黏膜阻止肠腔内有害物质如致病微生物、多种生物大分子和抗原进入血液循环而形成的屏障,以维护人体健康。正常菌群在人体某一特定部位黏附、定植和繁殖,形成一层"菌膜屏障",能够抵抗外源微生物定植,对机体组织免受外来病原菌的侵袭具有重要作用。肠黏膜在休克、缺血、胰腺炎等情况下,其通透性增高引起细菌和内毒素移位、促炎因子释放,加重原发疾病的发生,激发炎症反应,引发胰岛素抵抗、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甚至诱发多脏器功能衰竭等。中药在治疗肠黏膜屏障功能紊乱疾病方面具有明确的优势,但中药药效成分大多生物利用度低,中药经口服后可先与肠道菌群接触并发生相互作用,进而调节人体相关机能。从肠黏膜机械屏障、免疫屏障、微生物屏障及化学屏障4个角度,系统总结了中药通过调控肠道菌群改善肠黏膜屏障的作用,以期对中药调控肠道菌群治疗肠黏膜屏障功能紊乱相关疾病的研究提供一定线索。  相似文献   

7.
DNA的高甲基化与肿瘤的发生密不可分。逆转肿瘤细胞DNA异常高甲基化、恢复抑癌基因或DNA修复基因的表达成为抗肿瘤新药开发和研究的新热点。相对于化学药物靶点的单一性及耐药性,中药具有全方位、多靶点治疗等优势。但关于中药对DNA去甲基化作用的文献报道有限,且鲜有此方面的综述。本文把相关DNA去甲基化的抗肿瘤中药及中药成分进行了梳理,根据中药功效将其分成清热类、活血化瘀类、祛风除湿类及其他类,叙述这些中药对不同肿瘤的不同靶基因的去甲基化作用,并对其研究前景进行展望。包括癌症在内的许多疾病与DNA的高甲基化有关,开发去甲基化的药物是治疗疾病的一条可行途径。中药的资源丰富,其包含的化学成分更是复杂多样,这为研究开发去甲基化的药物提供了重要的资源。  相似文献   

8.
胆汁酸能够促进体内脂类物质的消化吸收,胆汁酸的肝肠循环在维持机体脂质代谢的平衡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此外,胆汁酸还是一种重要的信号调节分子,能够激活肝脏和肠道中相关受体及细胞信号传导通路,从而改变与编码调控糖脂代谢和能量代谢相关蛋白酶的基因表达。研究发现,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非酒精性脂肪肝等疾病的发生都与胆汁酸的肝肠循环密不可分。近年来,中医中药治疗高脂血症取得了确切疗效,其降血脂的机理机制也成为了研究热点。本文将从胆汁酸肝肠循环角度出发探讨中药降血脂的机理机制。  相似文献   

9.
衰老是机体各组织、器官功能随年龄增长而发生退行性变化的过程,是生命过程的必然规律。其表现为自身机能减退,体力与应激能力下降,能量代谢降低并伴随多种衰老相关疾病的发生。如何抗击衰老、延长寿命是当前医学的重要课题。而关于衰老机制的研究以及抗衰老药物的发现已成为当前生物医学的热点问题。何首乌是贵细中药材,素有抗衰老灵药之美誉,传统中医对其抗衰老功效倍加推崇,而现代药学研究也证明其提取物可延长果蝇和线虫生命周期。二苯乙烯苷作为何首乌中主要的成分,与抗衰老药物白藜芦醇有很高的结构相似度。该文对中药何首乌活性成分二苯乙烯苷抗衰老的机制及对衰老相关疾病的作用加以总结,以期为中药抗衰老药物发现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水通道蛋白(AQPs)是一组与水及部分小分子通透相关的细胞膜转运蛋白。在胃相关疾病的研究中,AQPs的作用日益引起人们的注视。AQPs不仅可以参与水分转运及胃液的生成,而且与相关疾病的发生发展和防治有关。通过探讨AQPs在胃组织中的表达及药物干预的作用,思考中医药通过AQP治疗胃炎的思路,以期为相关疾病的临床治疗提供新思路和视角。  相似文献   

11.
原儿茶醛是一种存在于常用中药及一些草本植物中的酚酸类化合物,已被证明具有多种药理活性,如抗动脉粥样硬化、抗血栓形成、保护心肌细胞等。近年来的研究结果显示原儿茶醛对多种神经系统疾病具有改善作用,表明其在神经病变方面具有潜在的开发应用前景。结合国内外最新报道,综述了近25年原儿茶醛的神经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进展,为原儿茶醛用于神经系统疾病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依据和思路。  相似文献   

12.
针灸治疗在关节相关疾病中应用广泛,"疏通经络、活血化瘀、扶正祛邪"是其传统中医理论机制,而现代医学机制为"镇痛、改善微环境、影响激素及炎性介质的释放",大量研究证实其确切疗效,已成为治疗关节相关疾病的有效治疗方法。通过检索PubMed、中国知网、万方等数据库查阅有关针灸治疗关节相关疾病的文献,对近年来国内外的研究进行整理和分析。但目前的研究多为小样本的回顾性研究,多中心、大样本的随机双盲对照试验设计将更有利于进一步证实针灸疗法治疗关节相关疾病的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使之更好地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3.
王梦溪  吴启南  乐巍  梁侨丽  谷巍  戴仕林 《中草药》2015,46(20):3215-3230
中药鲜药是中医治病的特色之一,其临床应用贯穿于中医药学起源与发展的整个过程。其中,在温病治疗中使用鲜药较多,一部分鲜药比干药的作用效果更佳、起效更迅速,在温病治疗上具有重要意义。但是,目前对鲜药的物质基础研究较少,制约了鲜药制剂的合理设计,剂型改革缺乏依据和指导。通过对中药鲜药应用历史的考证,综述了近年来鲜药在国内外研究与开发的现状,为今后合理开发利用中药鲜药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潜在毒性中药探讨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伴随着我国医药卫生事业的蓬勃发展和医药科技水平的快速提升,传统中医药的现代应用吸引了全球范围内的瞩目,其良好的治疗效果获得了国内外的广泛认可。然而,在实际临床应用中,中药不良反应报道却也在逐渐增多,特别是一些传统意义上被认为无毒的中药,在使用过程中出现了新的不良反应或毒性反应,致使中药的安全性问题更加备受关注。目前,在中医药临床用药安全研究方面,医务人员及医药研究工作者将大部分的注意力集中在具有已知毒性的药物上,基本能够做到准确、有效地把控,而对那些已经出现不良反应报道,但尚未引起重视的潜在毒性中药却关注甚少,导致因忽视潜在毒性药物而形成的用药安全漏洞,长此下去势必造成用药安全的重大隐患。因此,本文针对近年来发现的具有潜在毒性的中药及其毒性主要表现进行了系统总结,并从个体体质差异、药材基原、药用部位、药材产地、炮制方法、制剂工艺、药物用量、用药疗程的角度,对这类中药潜在毒性产生的原因进行全面分析,从而引起对潜在毒性药物应用安全的普遍重视,为进行药物毒性深入的科学研究提供有力依据,为指导临床安全、合理地使用中药提供可靠借鉴,有助于在充分发挥中药临床应用有效性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中药使用的安全性保障水平。  相似文献   

15.
常见甘味中药抗糖尿病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丛宇  曹世杰  邱峰  齐学洁  康宁 《中草药》2022,53(11):3531-3537
糖尿病,中医称为消渴病,研究发现五味中药中甘味中药治疗糖尿病的应用频率最高。在中药五味理论中,甘味药具有补益和中的功效,符合“滋阴”“健脾”的糖尿病中医治则。综合近5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对甘味中药治疗糖尿病的药理机制进行归纳总结,主要与调节糖脂代谢、保护胰岛组织、改善胰岛素抵抗、抑制机体炎症因子、提升机体抗氧化能力及调节肠道菌群等有关,以期丰富甘味中药治疗糖尿病的科学内涵,为今后开展相关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癌症目前已经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疑难疾病之一。由于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每年因癌症死亡的人数仍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中医药基于整体宏观的辨证思维模式,具有功效独特、副作用相对较小等优势,因而已经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有志于解决癌症的科研及临床工作者们的目光。苦寒中药抗肿瘤疗效确切。本文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的研究文献,综述了近十年来苦寒中药及其活性成分有关肿瘤方面的研究进展。按照苦寒中药及其天然活性成分治疗肿瘤的作用特点分为九个部分——诱导肿瘤细胞凋亡、诱导癌细胞分化、抗癌侵袭及抗转移作用、抑制肿瘤血管生成、提高机体免疫功能、逆转肿瘤多药耐药性作用、抗信息传递、抑制端粒酶活性以及细胞周期阻滞进行分析,并针对目前的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评述,以期对抗肿瘤的苦寒中药及其活性成分的筛选和高效低毒的中药的新药发现以及进一步的临床应用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7.
中药有机酸类成分的药理作用及在心血管疾病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5,他引:1  
对中药有机酸类成分的药理作用及在心血管疾病的应用进行综述.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并对其进行分析.中药有机酸类成分药理作用广泛,如抗炎症反应,抑制血小板聚集、抗血栓,抗氧化,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等,其中抗炎症反应,抑制血小板聚集、抗血栓,抗氧化的药理作用可能对心血管系统疾病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重视中药有机酸类成分在心血管系统疾病中的科学研究,对于中药作用药效物质基础的阐明有重要意义,同时也为心血管疾病的防治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基于文献计量学分析国内外睡眠障碍的研究概况与热点变化。方法 基于CNKI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检索2001年至2020年睡眠障碍核心文献,利用文献计量学方法以及CiteSpace软件对中英文文献的年发表量、国家、机构、作者、期刊、学科、关键词等内容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1年至2020年,睡眠障碍相关研究文章发表数逐年上升,中文核心文献共计3176篇,英文2786篇;美国是发文量最多的国家,斯坦福大学是国际上发文量最多的机构,国内北京中医药大学发文居首位;国内外睡眠障碍研究学科均以临床和药理为主。研究热点显示睡眠障碍所致的心血管等疾病备受关注。结论 近20年来,国内外对睡眠障碍的研究热度持续增加,睡眠障碍的机制研究尚浅有待深入,同时神经和精神疾病、心血管以及代谢疾病的相关性被重视,药物与非药物疗法以及睡眠障碍的机理有待深入研究,睡眠障碍的相关保健品开发市场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9.
介绍生物技术在中药材鉴定,优良品种培育、生产等方面的应用。总结近10年来中药生物技术领域的相关文献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生物技术在当前中药材品质鉴定和中药新药研究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纳米技术和纳米中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纵观近几年来国际和国内纳米技术在生物医学工程领域的研究进展发现:在药物学领域,纳米技术和纳米材料在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控制释放系统、提高药物作用的靶向性、建立新的给药途径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这些研究给中药的现代化研究带来了新的希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