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8 毫秒
1.
目的研究银屑病各中医证型患者辅助性T细胞17(T helper cells 17,Th17)/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s,Treg)和相关细胞因子的表达特点及与病情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0年6月就诊的银屑病患者90例,根据其中医证型分为血热、血燥、血瘀组,每组30例,另选健康志愿者30例为对照组。同时根据银屑病面积与严重程度评分法(Psoriasis area and severity index,PASI)将所有患者分为轻中度组和重度组。比较各组间Th17/Treg细胞和相关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分析银屑病患者Th17、Treg细胞比例及Th17/Treg比值与PASI评分的相关性。结果血热、血燥、血瘀组Th17细胞比例、Th17/Treg比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血热组Th17细胞比例和Th17/Treg比值均高于血燥、血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Treg细胞比例均低于血燥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血热、血燥、血瘀组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白介素-17(Interleukin-17,IL-17)、白介素-22(Interleukin-22,IL-22)、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 0.05),血热组IL-6、IL-17、IL-22、TNF-α表达水平均高于血燥、血瘀组,白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表达水平均低于血燥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重度组患者Th17细胞比例、Th17/Treg比值均高于轻中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Treg细胞比例低于轻中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Th17细胞比例、Th17/Treg比值与PASI评分呈均正相关(r=0.807,r=0.828,P 0.001),Treg细胞比例与PASI评分呈负相关(r=-0.608,P 0.001)。结论外周血Th17/Treg细胞和相关细胞因子在银屑病患者血热、血燥、血瘀三证型之间存在表达差异,且以血热型最为显著,此可为银屑病的中医辨证治疗提供初步量化参考指标。此外,Th17细胞比例、Th17/Treg失衡程度越高,Treg细胞比例越低,银屑病患者病情越重。  相似文献   

2.
郭宁红  石庆之  华建媛 《重庆医学》2011,40(12):1150-1152,1155
目的探讨调节性T细胞/Th17细胞在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29例ITP患者和28例正常人外周血中的CD4+CD25+T细胞、CD4+CD25highT细胞(Treg)、CD4+IL-17A+T细胞(Th17)占总CD4+T细胞的比例,并评价其与血小板计数的相关性;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测定血浆中IL-10I、L-17水平;RT-PCR法检测外周血Foxp3 mRNA、RORc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ITP患者组外周血CD4+CD25+T/CD4+T细胞比例升高(P<0.05)、Treg/CD4+T细胞比例明显下降(P<0.05),Th17/CD4+T细胞比例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reg/Th17细胞比值明显降低(P<0.05)。ITP患者血浆中IL-10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而IL-17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TP患者组较正常对照组外周血中转录因子Foxp3 mRNA水平明显降低(P<0.05),而RORc mRNA表达则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Treg/CD4+T细胞比例及Treg/Th17细胞比值在效佳组显著高于效差组(P<0.05),Th17/CD4+T细胞比例效佳组显著低于效差组(P<0.05)。治疗前血小板计数与Treg/CD4+T细胞比例、Treg/Th17细胞比值成正相关(P<0.05),而与Th17/CD4+T细胞比例则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 ITP患者存在Treg/Th17细胞平衡紊乱,T细胞亚群的功能失调可能与ITP免疫发病机制有关,并与糖皮质激素治疗效果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者血小板膜糖蛋白(GP)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方法选择血液科就诊的100例住院及门诊ITP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检测患者的血小板(PLT)计数,应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GPⅡb/Ⅲa、GPⅠb/Ⅸ水平。结果 ITP患者以血热妄行证为主,PLT与GPⅡb/Ⅲa、GPⅠb/Ⅸ呈正相关。ITP患者不同中医证型的PLT水平存在差异,血热妄行型、阴虚血热型PLT水平低于气虚不摄型、瘀血内阻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中医证型ITP患者GPⅡb/Ⅲa、GPⅠb/Ⅸ表达有所不同,血热妄行型、气虚不摄型ITP患者GPⅡb/Ⅲa水平低于阴虚血热型、瘀血内阻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热妄行型ITP患者GPⅠb/Ⅸ水平低于阴虚血热型、气虚不摄型、瘀血内阻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TP患者以血热妄行证为主,不同中医证型ITP患者GPⅡb/Ⅲa、GPⅠb/Ⅸ表达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Th17/Treg细胞失衡以及特异性转录因子表达异常在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入组ITP患者40例,应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Th17与Treg细胞、RT-PCR技术检测Th17特异性转录因子ROR-γt和Treg特异性转录因子Foxp3表达水平以及Aim Plex流式高通量技术检测Th17细胞因子IL-17A与IL-22以及Treg细胞因子TGF-β与IL-10水平。20例健康者作为正常对照组。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ITP组Th17、Treg与Th17/Treg比值均显著降低(P 0.05),Th17细胞因子IL-17A与IL-22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 0.05),Treg细胞因子TGF-β与IL-10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 0.05)。Th17特异性转录因子ROR-γt与Treg特异性转录因子Foxp3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 0.05)。结论 ITP患者存在Th17/Treg细胞失衡以及特异性转录因子表达异常,反应了ITP患者机体免疫功能紊乱。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中外周血Th17与Treg细胞免疫平衡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取80例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为研究对象,以37例为活动组,24例为显效组,13例为有效组,6例为未缓解组,另选同期体检健康者25例为对照组,对所有患者外周血中Th17细胞及Treg细胞在CD4~+T细胞比率进行检测。结果对照组外周血Th17细胞占CD4~+T细胞百分率均低于其他组,同活动组及未缓解组差异显著(P0.05),同显效组及有效组差异不显著(P0.05);对照组外周血Treg细胞占CD4~+T细胞百分率以及外周血Th17/Treg细胞比率同活动组、有效组及未缓解组差异显著(P0.05),同显效组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在ITP患者中,Th17及Treg细胞会出现变化,变化程度同病情有关联,Th17/Treg免疫失衡在ITP发病机制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调查紫癜性肾炎患者证候分类与中医体质类型,研究证候与体质的关联性,为紫癜性肾炎的中医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调查体质,中医师专人制定问卷,调查中医辨证分型,并进行体质及中医证候的相关分析。结果:120名紫癜性肾炎患者中,风热伤络证占32.5%,血热妄行证占26.7%,阴虚火旺证占23.3%,气不摄血证占17.5%;特禀质占21.6%,湿热质占19.2%,阴虚质占17.5%,气虚质占13.3%,血瘀质占11.7%。风热伤络证与特禀质显著性正相关(P<0.01),与平和质负相关(P<0.05);血热妄行证与血瘀质显著性正相关(P<0.01),与湿热质正相关(P<0.05);阴虚火旺证与阴虚质显著性正相关(P<0.01);气不摄血证与气虚证显著性正相关(P<0.01)。结论:紫癜性肾炎中医体质分型中特禀质、湿热质居多,中医证候分型中风热伤络证和血热妄行证居多,风热伤络证与特禀质、血热妄行证与血瘀质和湿热质、阴虚火旺证与阴虚质、气不摄血证与气虚证正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过敏性紫癜中医证候演变规律,探讨过敏性紫癜临床特点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方法 对426例来自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和门诊的过敏性紫癜(Henoch-Sch?nlein purpura, HSP)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中医证候演变规律,比较患儿的一般资料、发病季节、诱发病因、实验室指标不同水平分布情况。结果 (1)HSP患儿男女发病比例相当,冬春季发病多,病程多在4周以内。(2)中医证型以风热伤络证、血热妄行证为多,其次是湿热痹阻证、阴虚火旺证、气不摄血证,发病诱因以感染多见,其中呼吸道感染最多见,统计学分析提示:不同中医证型在年龄、发病诱因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室指标D-二聚体、白细胞介素-6 (interlenkin-6, IL-6)、免疫球蛋白A(immunoglobulin A, IgA)、CD4+/CD8+T在不同中医证型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风热伤络证易演变为气不摄血证;血热妄行证易演变为阴虚火旺证。结论 (1)HSP中医证型上早期以风热伤络证、血热妄行证为...  相似文献   

8.
更正说明     
<正>本刊第20卷5月第9期第1706-1708页,姚红霞等撰写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的临床观察》一文更正内容如下:12.1段最后的P<0.01更正为P<0.05;2表1的最下面0.049更正为<0.05;32.2段"联合治疗组患儿外感风热型、血热妄行型、气虚不摄、阴虚火旺型的疗效均显著高于常规治疗组(P<0.05)。"更正为:"联合治疗组患儿外感风热型、血热妄行型、气虚不摄型、阴虚火旺型的显效百分率均高于常规治疗组,但是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辅助性T细胞17(Th17细胞)和调节性T细胞(Treg细胞)平衡在类风湿关节炎(RA)及其相关性肺间质疾病(ILD)发病机制中可能的作用.方法 纳入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在十堰市太和医院收治的42例RA患者(RA组),38例合并肺间质疾病的RA患者(RA-ILD组)和40例健康者(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监测并记录所有患者RA 28关节疾病活动评分(DAS28)、类风湿因子(RF)、血沉(ESR)、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肺功能等临床资料.采用流式细胞仪技术测定所有受试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Th17细胞和Treg细胞的比例,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相应的转录因子维甲酸相关孤核受体(ROR-γt)和叉头螺旋翼状转录因子3(Foxp3)mRNA表达水平,并分析Th17/Treg细胞平衡与肺间质疾病的关系.统计学处理采用t检验和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直线相关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①在外周血中,RA-ILD组Th17细胞比例为(3.11±1.32)%,同RA组[(2.34±0.72)%]及对照组[(1.12±0.33)%]比较均有明显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RA-ILD组外周血Treg细胞比例为(3.53±0.84)%,RA组为(3.73±0.64)%,均较对照组[(5.83±1.55)%]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RA-ILD组与R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A-ILD组Th17/Treg细胞比例为(0.88±0.31),较RA组(0.54±0.16)和对照组(0.38±0.11)显著增高,差异均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②RA-ILD组患者的ROR-γt mRNA表达水平为(13.12±3.73),较RA组的(8.31±3.72)及对照组(4.12±1.22)显著升高,差异均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而RA-ILD组患者的Foxp3 mRNA表达水平为(1.24±0.55),明显低于RA组的(2.53±1.14)和对照组的(3.74±1.2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Pearson直线相关分析显示,RA-ILD组患者的Th17细胞与Treg细胞比例呈负相关(r=-0.342,P=0.013),ROR-γt mRNA与Foxp3 mRNA呈负相关(r=-0.413,P<0.01);④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Th17细胞、Th17/Treg细胞比值、DAS28评分及病程对RA-ILD患者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有显著影响(P<0.05).结论 RA患者体内Th17细胞明显增多且伴随Treg细胞减少,Th17/Treg细胞比例失衡可能参与RA-ILD的发生及发展,并导致患者肺功能的恶化.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AS)不同活动期调节性T细胞(Treg)和辅助性T细胞17(Th17)的临床意义,分析两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78例AS患者(AS组)分为低活动性AS组和高活动性AS组,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抽取两组受检者外周血,应用细胞内因子染色技术及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Treg和Th17细胞数量,分析Treg和Th17与AS活动性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AS组和低活动性AS组外周血Treg细胞百分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活动性AS组外周血Treg细胞百分率明显降低(P<0.01),AS组外周血Th17细胞百分率增高(P<0.01),且低活动性AS组和高活动性AS组外周血Th17细胞百分率均增高(P<0.05),AS组、低活动性AS组以及高活动性AS组外周血Th17/Treg的细胞比值均有增高(P<0.01);与低活动性AS组相比,高活动性AS组外周血Treg细胞明显减少(P<0.01),高活动性AS组外周血Th17细胞明显增高(P<0.01),高活动性AS组外周血Th17/Treg的细胞比率明显增高(P<0.01);相关性分析显示,AS患者外周血Th17细胞比例与Bath强直性脊柱炎病情活动指数(BASDI)呈正相关,(r=0.409)Treg细胞比例与BASDI呈负相关(r=-0.265),Th17/Treg比率与BASDI相关性分析呈显著正相关(r=0.459,P<0.01)。结论:AS患者外周血Treg、Th17细胞数量的改变,与AS的发生、发展有明显相关性,检测AS患者外周血Treg、Th17细胞的数量以及Thl7/Treg的比率有助于AS病情的判断。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钙离子载体(calcium ionophore, CI)A23187 联合γ- 干扰素(IFN-γ) 诱导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NC) 生成树突状细胞(DC), 探索DC 扩增的新方法。方法:分离健康人PBMNC, 分别加入GM-CSF +IL-4, A23187, A23187+IFN-γ。体外培养72 h 后, 分别于光镜、电镜下观察细胞的形态, 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标志, M 比色法检测其对同种异体T 细胞的刺激增殖作用, ELISA 检测IL-12 和IFN-γ 的水平。结果:健康人PBMNC在A23187+IFN-γ 的条件下培养72 h 后, 与GM-CSF +IL-4 组, A23187 组比较, 能迅速获得典型的树突状细胞形态;CD40, CD83, CD86 分子的表达较均明显升高(P<0.01), 但CD1a 分子的表达明显下降(P<0.01);具有明显刺激同种异体T 细胞增殖的能力;IL-12, IFN-γ 的水平比其他组明显增高(P<0.01)。结论:A23187 联合IFN-γ 诱导健康人PBMNC 能更快速、有效地诱导生成成熟的DC。  相似文献   

12.
慢性髓系白血病来源的树突状细胞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体外诱导慢性髓系白血病(CML)原代细胞分化生成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 DCs),并研究其生物学特性和功能.方法: 分离初诊13例CML患者的骨髓单个核细胞和5例正常人外周血的单个核细胞,用rhGM -CSF 1 000 U/ml、rhIL-4 500 U/ml和TNF-α50 U/ml联合培养10 d;形态学(Wright染色、倒置显微镜、透射电镜),免疫学(CD80、CD86、CD83、CD 1a、HLA-DR)鉴定,荧光原位杂交(FISH)进行细胞遗传学分析,ELISA检测分泌IL- 12的能力和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LR)检测抗原递呈功能.结果:慢性白血病细胞体外诱导后,大部分细胞呈现树突状细胞的典型形态,而且有免疫标记的明显上调(CD 86 24.49±25.87 vs 61.73±28.54;CD1a 10.41±9.52 vs 47.26±3 5.60,P<0.05);FISH证实这类DC还携带有白血病克隆,并且具有分泌IL-12和刺激T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结论:在体外可成功地将CML细胞诱导分化成树突状细胞 ,这类DC与正常DC无论在形态学和免疫学表达方面均相似,但是功能较弱.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人骨髓、脂肪和脐带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促进内皮祖细胞 (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形成血管以及维持血管稳定的能力。方法:采用体外共培养成血管试验比较3种来 源的MSCs促EPCs形成管状结构的能力;采用体内基质胶Matrigel成血管试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比较3种MSCs促进 EPCs在体内形成功能血管的能力。结果:EPCs在脂肪MSCs单层上形成的管状结构长度和节点数均高于在骨髓和脐带 MSCs单层上的形成数;EPCs与脂肪MSCs在Matrigel上共培养时形成的毛细血管样结构稳定性高于骨髓和脐带MSCs; 脂肪MSCs与EPCs在体内Matrigel中形成大量有血流灌注的功能血管,脐带MSCs与EPCs在体内Matrigel中形成少量有血 流灌注的功能血管,而骨髓MSCs与EPCs在体内Matrigel中只形成有血细胞渗漏的不完整血管。结论:脂肪MSCs在体 内、体外促EPCs形成血管结构并维持其稳定的能力高于骨髓和脐带MSCs。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比较不同方法进行脐静脉内皮细胞体外三维培养形成三维血管状结构的差异. 方法 采用表面培养法与混合培养法行脐静脉内皮细胞体外三维培养,观察形成的三维管网状结构. 结果 表面培养法:细胞生长快,管状结构形成多,细胞分支连接形成复杂的三维网状结构;混合培养法:细胞生长缓慢,管状结构形成少,出现细胞连接形成的细胞索与三维网状结构数量较少.两种培养方法形成的血管样结构的数量与长度明显不同. 结论 表面培养法体外血管三维培养,具有操作简便、细胞生长快、三维血管结构形成数量多、血管网络结构复杂等特点,适用于血管生成影响因素的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低氧微环境下利用嗅鞘细胞(olfactory ensheathing cells,OECs)上清液诱导嗅黏膜间充质干细 胞(olfactory mucosa mesenchymal stem cells,OM-MSCs)更多地向神经元分化及其相关的机制。方法:分离培养OECs和 OM-MSCs,应用流式细胞仪和免疫荧光方法分别进行鉴定;实验将OM-MSCs分为3%O2+低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抑制剂利非西呱(lifi ciguat,YC-1)+OECs上清诱导组(A组)、3%O2+OECs上清诱导组(B组)及 21%O2+OECs上清诱导组(对照组)。采用免疫荧光检测分化后的神经元,采用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PCR)和Western印迹分别检测HIF-1α的mRNA及 βIII-微管蛋白(βIII-tubulin)、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ortein,GFAP)的表达,再用膜片钳检测分化后的神经元钾离子通道开放情况。结果:实验各组相比 较,B组OM-MSCs诱导后免疫荧光显示βIII-tubulin表达最多,Q-PCR显示B组HIF-1α表达明显增高(均P<0.05);Western 印迹表明B组中βIII-tubulin蛋白表达显著增多,而胶质细胞标志物GFAP表达明显降低(均P<0.05);且诱导分化后的神 经元经膜片钳检测发现钾离子电流。结论:低氧微环境下的OM-MSCs经OECs上清液诱导能显著提高其向神经元分化 的比例,并明显降低了神经胶质细胞的产生,且与细胞HIF-1α信号通路被激活有关。  相似文献   

16.
在平阳霉素作用下,体外培养的Hcla细胞的增殖受到抑制,细胞体积增大,形态不规则,核浆比值下降,同时出现许多细胞损伤性变化。核分裂数较对照组增多,且主要处于核分裂前期。巴氏染色观察未见细胞浆有角化现象。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同型半胱氨酸(HCY)对神经小胶质细胞(bv-2细胞)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表达的影响。方法:在细胞培养液中加入HCY、半胱氨酸(DL-CY)、空白对照组及溶剂对照组干预后,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法)观察各组细胞增殖活性,并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测定细胞培养上清液IL-1β、IL-6浓度,用实时荧光定量核酸扩增检测系统(QPCR)的方法评价IL-1β、IL-6 mRNA表达改变。结果:实验各组中细胞增殖活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1),而HCY组IL-1β、IL-6的mRNA表达及上清液中蛋白表达与其他各组相比均有显著增加(P<0.01)。结论:HCY上调神经小胶质细胞IL-1β、IL-6的表达。  相似文献   

18.
Solidtumourcellsshowaresistancetoimmunologicaleffectorcellsinvitro.1Theresistancemaybeonereasonwhythesetumours withstandimmunotherapeuticapproachesin humans.Dendriticcells(DC)playanimportant roleintheimmuneresponsetotumourassociated antigensinhumans.DCintheperipherycapture andprocessantigens,expresslymphocyte costimulatorymolecules,migratetolymphoid organsandsecretecytokinestoinitiateimmune response.Cytokine inducedkiller(CIK)cellsarethemajor histocompatibilitycomplex unrestrictedcytotoxic …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兔角膜内皮细胞的培养方法。方法: 显微分离兔角膜后弹力层-内皮细胞层,采用贴壁法、贴壁消化法及两种消化法培养,观察每种方法细胞生长的特点。结果: 4种方法培养的兔角膜内皮细胞均呈单层密集生长,形态为六角形或多边形,具有活体细胞的形态特征。培养周期最短约为1周。结论: 将揭取的附有内皮细胞的后弹力层预培养1天后再进行消化培养的方法,可为实验研究提供有效的角膜内皮细胞培养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清除巨噬细胞对小鼠造血干祖细胞(hematopoietic stem/progenitor cells,HSPC)归巢过程的影响。 方法 免疫磁珠分选获得小鼠HSPC,使用羧基荧光素二醋酸盐琥珀酰亚胺酯(Carboxyfluorescein diacetate succinimide ester,CSFE)染色标记,采用氯膦酸二钠脂质体(clodronate liposomes,Clod)方法建立去除巨噬细胞的小鼠模型,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HSPC移植的归巢效率,通过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酶链式反应方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方法检测去除巨噬细胞后骨髓微环境中CXCL12、SCF和人血管内皮细胞粘附分子1(vascular adhesion molecule 1,VCAM1)分子mRNA表达水平和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 结果 氯膦酸二钠脂质体作用后第24小时和第48小时,小鼠骨髓中CD11b+F4/80+巨噬细胞数量显著减少(P<0.05);移植小鼠HSPC后,相较于对照组,去除巨噬细胞组小鼠HSPC归巢效率显著降低(P<0.05);同时去除巨噬细胞组小鼠骨髓微环境中CXCL12、SCF的mRNA和蛋白表达量比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而VCAM1表达量无显著变化。 结论 去除巨噬细胞能够显著降低小鼠HSPC归巢效率,该作用可能与去除巨噬细胞后导致的骨髓微环境中CXCL12与SCF含量减少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