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钮建华  王军 《淮海医药》2002,20(2):172-172
目的:探讨利多卡因对小儿氟乙酰胺中毒所致惊厥的疗效。方法:选择2例氟乙酰胺中毒所致惊厥患儿,均先用鲁米那或/和安定静注,惊厥不能满意控制,采用利多卡因,前剂2mg/kg静注,继以4-6mg/kg^-1.h^-1持续静滴维持。结果:惊厥症状均得到控制。结论:利多卡因对治疗应用鲁米那,安定,不能满意控制的氟乙酰胺中毒所致惊厥具有良好的疗效。安全性能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氟乙酰胺对机体系统的损害和治疗。方法:对77例氟乙酰胺中毒患者进行临床分析。结果:氟乙酰胺中毒主要损害中枢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77例全部治愈。结论:保护心脑等重要脏器,早期足量应用乙酰胺是治愈氟乙酰胺中毒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急性氟乙酰胺中毒的临床表现及急救护理方法。急性氟乙酰胺中毒临床症状以惊劂、抽搐为主,常伴有其他系统症状。方法排毒,应用特效解毒剂,对症支持治疗及护理。结果46例患者治愈38例,死亡6例,自动出院2例。结论氟乙酰胺中毒,发病急骤、进展快、死亡率高,及时综合救治及认真观察护理是挽救患者生命,提高治愈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氟乙酰胺中毒的脑电图迫踪检查,发现其中毒量的多少、临床表现轻重及恢复过程的长短与脑电图的恢复有着密切的平行关系。提示脑电图对氟乙酰胺中毒的恢复期追踪检查实属必要,对判断预后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氟乙酰胺中毒的脑电图追踪检查,发现其中毒量的多少,临床表现轻重及恢复过程的长短与脑电图的恢复有密切的平行关系,提示脑电图对氟乙酰胺中毒的恢复期追踪检查实属必要,对判断预后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抢救氟乙酰胺中毒患,避免出现后遗症,探讨使用乙酰胺的最佳给药方式。方法:采用静脉给药首剂5g,视情况追加2.5g,以后用2.5g静脉注射每日4次,维持2-7d不等。结果:静脉注射乙酰胺在抽搐停止、神志恢复方面及抢救成功率均优于肌肉注射。结论:采用乙酰胺静脉注射救治氟乙酰胺中毒较肌肉注射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索急性氟乙酰胺中毒的救治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研究我院急诊科近年收治的36例急性氟乙酰胺中毒的临床表现和救治中的利弊得失。结果氟乙酰胺中毒皮层脑损害较重,这可能与皮层脑细胞能量消耗相对较大,对能量供应障碍特别敏感有关。乙酰胺有特效解毒作用,醇类饮料口服解毒效果亦好;止痉,防治脑水肿是减轻脑损害的重要环节。结论氟乙酰胺中毒主要损害皮层脑细胞;解毒,防治脑损害是救治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2001年3月~2005年6月,对45例氟乙酰胺中毒患者进行救治,取得满意效果。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 本组45例胃内容物送检确诊为氟乙酰胺中毒患者,男10例,女35例,年龄4~32岁。中毒原因:误食12例,自服33例。服药至出现中毒症状的时间为10min~10h,食后至入院时间为30min~1Oh。中毒程度:轻度20例,中度19例,重度6例。  相似文献   

9.
氟乙酰胺是一种高效、剧毒、高残留的杀虫灭鼠剂,已明令禁止使用。但因种种原因目前仍能购到。本文中毒患者均为服毒自杀或误服者。现就我院收治的21例氟乙酰胺中毒患者资料回顾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0.
唐敏 《中国基层医药》2001,8(2):175-175
氟乙酰胺又名敌蚜胺 ,农村常用来灭鼠 ,因此食饵中毒事故在农村儿童中时有发生。我科 1997年 10月至 2 0 0 0年10月 ,抢救治疗儿童急性氟乙酰胺中毒 15例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15例急性氟乙酰胺中毒的患儿均为远郊农村儿童 ,其中男 9例 ,女 6例 ;年龄 2~ 12岁 ;住院天数 1~19d。中毒原因均因患儿在家误食原药粉及放有氟乙酰胺的毒鼠食饵而中毒 ,其中 12例有明确的误食氟乙酰胺中毒病史 ,死亡 1例 ,3例先只知误食灭鼠药中毒 ,追问病史后确诊为急性氟乙酰胺中毒 ,死亡 1例。1 2 临床表现 患儿就诊时间在误食氟乙酰胺…  相似文献   

11.
氟乙酰胺是一种高效、剧毒有机氟内吸性杀虫剂,目前已较少使用,但在市场上仍用作毒鼠剂销售。其中毒在农村比较常见,我院1988年3月至1998年11月共收治氟乙酰胺中毒50例,现将诊治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总结我院急性氟乙酰胺中毒3 5例诊疗经验.方法 对35例急性氟乙酰胺中毒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3例治愈,2例死亡.结论 早期诊断,及时使用解毒药解氟灵是抢救氟乙酰胺中毒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易芳 《现代医药卫生》2005,21(22):3141-3142
氟乙酰胺类毒鼠药为有机氟杀虫剂.又名敌蚜胺,氟素儿,无味,误服后经消化道吸收而引起中毒.进入机体后主要作用于中枢神经、消化、心血管系统.临床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重者除上述症状,还有呼吸困难、心力衰竭、神志不清、大小便失禁、反复抽搐、消化道出血、昏迷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检测氟乙酰胺中毒患者血液中氟乙酰胺和尿氟水平的动态变化,并探讨二者的相关性。方法对65例急性氟乙酰胺中毒患者血液中氟乙酰胺、尿中无机氟进行连续动态监测,分析测定结果。结果急性氟乙酰胺中毒患者血液中氟乙酰胺含量显著增高,尿中无机氟测定值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血液中氟乙酰胺第3h出现峰值,尿中无机氟第1d出现峰值,然后均随着中毒时间的延长而逐渐降低,无机氟第7d降至正常水平。结论氟乙酰胺中毒患者血液中氟乙酰胺含量与尿中无机氟高度相关(r=0.92)并呈现出规律性变化。  相似文献   

15.
福建省惠安县卫生防疫站从1996年10月10日至1997年4月2日,共接到4起氟乙酰胺中毒的报告。现报道如下:1 流行病学调查1.1 发病经过 1996年10月10日,涂岭镇小坝村谢某,用20%的氟乙酰胺2ml(一个安瓿),加入约  相似文献   

16.
童全秀 《淮海医药》1998,16(2):33-33
我院内科从1996年11月至今共抢救例氟乙酰胺农药中毒患,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氟乙酰胺急性中毒的护理问题和护理体会.方法对5例氟乙酰胺急性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例中2人病情较重,昏迷 8~12h.经过我们的精心治疗和护理,5例痊愈出院.结论氟乙酰胺急性中毒抢救和护理的重点是尽快清除被服入的毒物,最好的办法是早期的彻底洗胃.  相似文献   

18.
氟乙酰胺,又名敌蚜胺、1081,系高效剧毒、残留性强的有机氟类杀鼠剂。进入机体后,经过一系列生化反应,中断正常的三羧酸循环,妨碍正常的氧化磷酸化过程。临床表现以中枢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障碍为主。现将我科收治的32例急性氟乙酰胺鼠药中毒患者的诊治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服杀鼠剂一氟乙酰胺中毒的患者,一般在1~2小时即出现头痛、头晕,恶心、呕吐,间歇性抽搐,呼吸困难,昏迷,以至死亡.快速鉴定氟乙酰胺中毒,及时足量给予特效解毒剂一解氟灵治疗,对抢救患者的生命极为重要.几年来我们摸索了一套快速简便的氟乙酰胺测定方法,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氟乙酰胺属国家禁用的剧毒灭鼠药,市场出售的“三步倒”、“一扫光”、“闻到死”均属氟乙酰胺。从1993年至2000年笔者诊治52例氟乙酰胺中毒患者,现将其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治疗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