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报告2例纵隔支气管源性囊肿,均为女性.年龄36、45岁。例1表现为胸痛、胸闷伴咳嗽、心悸、呼吸困难.术前经X线胸片和超声检查.诊断为纵隔畸胎类囊肿.手术中见纵隔内有9cm×9m×10cm的肿物.与胸壁、左肺上叶和心包致密粘连.将肿物连同大部分心包一并切除,病理诊断支气管源性囊肿合并感染。  相似文献   

2.
右纵隔囊性淋巴管瘤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病例报告 患男,32岁。因胸闷不适1年于2006-07-06入院。查体:胸部无阳性体征。胸部正位X线片示:右纵隔影中部可见一弧形隆起影,外缘光整。增强CT检查示:纵隔支气管囊肿(中央型)。术前诊断:右纵隔占位、右纵隔支气管囊肿?全麻下行右侧剖胸探查术。术中见右后上纵隔奇静脉弓上方见一约8cm×6cm×5cm囊肿,包膜透明、完整,内为澄清液体,与迷走神经轻度粘连,蒂部位于气管食管旁沟之间,与气管及食管不相通。游离出迷走神经予以保护,沿瘤体分离包膜,完整切除瘤体。术后病理诊断:右纵隔囊性淋巴管瘤。患如期拆线出院。[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纵隔前肠囊肿是来源于内胚层前肠发育异常的囊肿,主要包括气管支气管囊肿、食管囊肿及胃肠囊肿,临床上比较少见。我院2000年7月至2010年7月共收治31例,均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现就其临床诊治探讨如下。1资料与方法本组31例,男性20例,女性11例,年龄5~65岁,平  相似文献   

4.
<正>总结我院2001—2010年支气管囊肿35例,其中纵隔支气管囊肿19例,占54%。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19例中,男性13例,女性6例。年龄  相似文献   

5.
小儿纵隔肠源性囊肿的诊断与治疗山西省儿童医院(030013)唐伟椿,张鸿毅,陈博渊,陈瑞纵隔肠源性囊肿是小儿外科不多见的先天性畸形。多数患儿最初以呼吸系统症状就诊,新生儿和小婴儿常有呼吸窘迫症状,少数无症状者往往在行胸部X线体检时偶然发现纵隔或胸腔内...  相似文献   

6.
王菁  徐美林  张志尧 《天津医药》2007,35(2):130-131
纵隔是介于两侧胸膜腔之间的胸腔部分,由于其间包含有多种器官及组织结构,故其发生的病变也复杂多样。天津市胸科医院1984年1月-2004年11月经手术病理的检出肿瘤病例共6062例,其中原发纵隔肿瘤和囊肿413例(平均20.65例,年),占6.81%。原发纵隔肿瘤和囊肿总检出率为5.88%(4.79%~6.32%),环比发展速度为101.5%~103.1%,呈增长趋势。因此,笔者对原发纵隔肿瘤和囊肿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提高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支气管囊肿的CT表现特点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对2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先天性支气管囊肿患者的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28例患者均行CT平扫及增强。结果28例支气管囊肿中,右肺10个,左肺9个;肺内型19例,纵隔型9例;含液囊肿13例,含气液囊肿8例,含气囊肿7例,其中多发肺囊肿8例,囊肿周围气肿5例,囊壁钙化3例,2例含曲霉菌。液囊肿增强扫描。囊壁增强,囊内无增强。结论大部分支气管囊肿有特征性的CT表现。CT在支气管囊肿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正>先天性支气管囊肿是先天性肠源性囊肿的亚型之一,是支气管胚胎发育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畸形,大部分无症状。多数发生在儿童及青少年期,继发呼吸道感染时X线检查发现;或囊肿增大压迫周围组织引起呼吸困难发现。数字化X线摄影(DR)及CT片表现单发或多发;纵隔或肺内含液性、气液性、气性囊性占位,很难做出准确的诊断,而临床症状相对较轻。高分辨率CT(HRCT)能清晰显示发生在支气管树任何部位大小不等的囊性占位,做出准确的诊断结果。现将HRCT在先天性支气管囊肿中的诊断价值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为了总结电视胸腔镜诊断和治疗纵隔肿瘤的经验.回顾性分析23倒的资料,其中18例进行了纵隔瘤切除.包括纵隔囊肿7例.畸胎瘤5例.神经原肿瘤4例一胸腺瘤和纵隔脂肪瘤各1例;5例纵隔瘤经取材活捡.明确了病理诊断。手术病例获得了较好的近期手术效果。对手术适应证和操作要点进行了讨论.认为胸腔镜作为一砷新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对某些纵隔疾病比传统开胸手术具有更多的优点。  相似文献   

10.
1979年1月至1995年5月,收治纵隔肿瘤及囊肿57例,手术治疗55例。病理证实,神经原性肿瘤20例,畸胎类肿瘤12例,胸腺肿瘤12例,胸内甲状腺肿瘤4例,淋巴管肿瘤3例,纵隔囊肿3例,其他3例。文中提出纵隔肿瘤检查的基本方法和步骤,认为纵隔肿瘤,一旦诊断明确,大多需要及早手术治疗,本组手术切除率91.2%,死亡率3.8%。本文讨论了手术并发症和死亡原因,随访部分病例,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1.
先天性支气管囊肿影像学表现缺乏特异性,易发生误诊。本文回顾总结我院手术后病理证实的先天性支气管囊肿的影像学资料,探讨其CT表现特点。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收集2010年3月至2011年10月我院经手术切除病理证实的先天性支气管囊肿患者8例,其中男4  相似文献   

12.
刘耕云 《云南医药》1993,14(5):270-272
本文分析137例经手术和病理检查证实的原发性纵隔肿瘤及囊肿,诊治结果表明:畸胎类肿瘤在诊断及治疗上首先要提高对其穿破特征的认识和警惕,减少误诊及手术中意外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原发性纵隔肿瘤是一种临床常见的胸外科疾病。多见于40岁以上患者,其主要包括胸腺瘤、胸内甲状腺肿、支气管囊肿、畸胎瘤、淋巴肉瘤、恶性淋巴瘤、心包囊肿、脂肪瘤、神经源性肿瘤等,除恶性胸腺瘤、淋巴肉瘤和恶性淋巴瘤外多数预后良好[1]。过去以传统开胸手术切除是治疗原发性纵隔肿瘤主要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先天性支气管源性肺囊肿是由于支气管及肺组织先天发育不良所致,临床并不少见.我院1992年~1997年共手术治疗先天性肺囊肿45例,其中支气管源性肺囊肿占31例(68.9%),均经病理证实,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31例支气管源性肺囊肿中,男15例、女16例.年龄6~68岁,平均36.3岁,其中15岁以下10例(32.3%),15~40岁14例(45.1%),40岁以上7例(22.6%),40岁以下者24例占77.4%.  相似文献   

15.
冯毅 《中国医药指南》2013,(13):253-254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下纵隔肿瘤切除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007年2月至2012年5月我们采用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19例纵隔肿瘤患者临床疗效。结果本组16例完成胸腔镜下纵隔肿瘤切除,3例需中转4~6cm辅助小切口完成手术;所有病例均治愈出院,无明显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平均随访12个月,均无复发;术后病理检查确诊为:胸腺瘤7例,神经源性肿瘤5例,畸胎瘤3例,心包囊肿2例,支气管囊肿和胸腺囊肿各1例。结论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纵隔肿瘤安全、有效,具有微创、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等优点。  相似文献   

16.
赵辉  赵福元 《天津医药》2000,28(8):504-505
先天性支气管源性肺囊肿是由于支气管及肺组织先天发育不良所致,临床并不少见。我院1992年~1997年共手术治疗先天性肺囊肿45例,其中支气管源性肺囊肿占31例(68.9%),均经病理证实,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31例支气管源性肺囊肿中,男15例、女16例。年龄6~68岁,平均36.3岁,其中15岁以下10例(32.3%),15~40岁14例(45.1%),40岁以上7例  相似文献   

17.
张某某 ,男 ,4 4岁。住院号 :863。因体检摄片发现左后下纵隔块影于 1994年 1月 17日收住我科。患者无任何不适。入院查体无阳性体征。X线胸片示 :左后下纵隔肿块。CT示左胸第 12胸椎旁一 9cm× 9cm× 8cm肿块 ,为实质性的 ,密度均匀 ,边界清楚。CT值为 54Hu。入院诊断 :左后下纵隔神经源性肿瘤。于 1994年 1月 2 6日行剖胸探查手术。术中见左肺各叶正常 ,无胸水及粘连 ,肿块绝大部分位于隔肌内。囊性感 ,包膜完整 ,囊壁薄。穿刺抽出黄白色液体。完整切除肿块送病理检查。术后病理诊断 :支气管囊肿。囊内液体培养无细菌生长。…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先天性支气管肺囊肿的CT表现.方法 回顾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先天性支气管肺囊肿32例的发病部位、数目、大小、形态、密度、腔内及腔外邻近组织的CT征象及MPR在诊断支气管囊肿的应用.结果 32例患者共48个囊肿,纵膈内22个病灶,中纵膈多发.囊肿呈圆形或类圆形;囊性19个,12个呈软组织密度影;16个见气-液平面.囊肿壁厚度2 mm~12 mm,厚壁者外缘多毛糙,不光整;14例囊壁不连续弧线样或点状钙化.本组病例所有病灶MPR均能够不同角度地清晰显示囊肿的形态特点及与气管、支气管密切的毗邻关系.结论 先天性支气管肺囊肿的CT表现结合MPR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9.
肺隔离症是一种少见的先天性发育异常,其伴发食管支气管源性囊肿则更为常见,我院于2004年收治一例经病理证实的肺隔离症,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恶性食管狭窄合并气管、支气管或(和)纵隔瘘的发生率为10%~15%,一旦发生,预后极差,病死率高,临床处置困难。介入治疗技术以金属覆膜支架治疗各种食管狭窄性疾病的应用已越来越广泛,我院1996年3月-2004年12月应用金属覆膜支架治疗食管一支气管、纵隔、胸腔瘘9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