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研究去甲氧基姜黄素羟丙基-β-环糊精(DECD)及去甲氧基姜黄素(DE)的在体肠吸收情况.方法 使用DE以环糊精包合技术制备DECD,光谱法测定其理化性质,显微照相观察其形态,马尔文粒径测定仪测定DECD的zeta电位.采用大鼠在体肠段单向灌流模型,并建立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DECD及DE在大鼠体内各肠段的吸收速率常数(Ka)、表观渗透系数(Papp)和吸收百分率.结果 成功制得DECD,其溶解度为2.30 g/L,是DE的38.33倍;zeta电位为-32.2 mV.在体肠吸收实验显示DECD的Ka及Papp皆为回肠>十二指肠>空肠>结肠,且其Ka、Papp与吸收百分率较DE均有所提高.结论 DECD能够明显改善DE在大鼠小肠内的吸收情况.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去甲氧基姜黄素纳米乳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行为,并与游离药物去甲氧基姜黄素混悬液进行比较,评价去甲氧基姜黄素纳米乳药代动力学特征。方法 12只SD大鼠分为2组,每组6只。实验组灌胃给予去甲氧基姜黄素纳米乳;对照组灌胃给予游离药物去甲氧基姜黄素混悬液,然后于SD大鼠眼底静脉丛取血,采用HPLC方法测定血浆中去甲氧基姜黄素的浓度。结果去甲氧基姜黄素纳米乳和去甲氧基姜黄素的药代动力学参数如下:血药浓度-时间线下峰面积AUC(0-∞)分别为(962.84±75.27)μg·h/L和(235.62±11.28)μg·h/L;T1/2分别为(38.85±6.54)h和(8.23±2.92)h;体内滞留时间MRT(0-∞)分别为(50.92±4.58)h和(8.46±2.61)h,去甲氧基姜黄素纳米乳的AUC(0-∞)、T1/2、MRT(0-∞)分别为去甲氧基姜黄素的4.08、4.72倍和6.01倍。结论去甲氧基姜黄素纳米乳相对于去甲氧基姜黄素而言,生物利用度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3.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28):31-34
目的 探讨双去甲氧基姜黄素(CurⅢ)及姜黄素(CurⅠ)在SD 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特征。方法 选取16 只雄性SD 大鼠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甲乙两组,其中甲组大鼠给予双去甲氧基姜黄素混悬液灌服,乙组大鼠给予姜黄素混悬液灌服,测定两种混悬液的性质;于不同时间点抽取大鼠静脉血,利用DAS2.1.1 软件计算动力学参数,分析两种药物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特征。结果 CurⅢ的lgP 值、粒径及Zeta 电位分别为(0.71±0.04)、(510.35±18.31)nm、(-56.83±-3.44)mV,CurⅠ的lgP 值、粒径及Zeta 电位分别为(1.62±0.13)、(841.29±26.38)nm、(-75.21±-4.06)mV,两种成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相同条件下,CurⅢ释放速率更快、溶解度更大;CurⅢ的Tmax、MRT0~72h、MRT0~∞、AUC0~72h、AUC0~∞分别为(0.76±0.13)h、(8.91±0.54)h、(9.73±0.66)h、(281.02±17.22)μg/(L·h)、(291.27±18.05)μg/(L·h),CurⅠ的Tmax、MRT0~72h、MRT0~∞、AUC0~72h、AUC0~∞分 别 为(0.24±0.02)h、(5.61±0.31)h、(8.37±0.52)h、(171.56±11.16)μg/(L·h)、(190.28±12.38)μg/(L·h),药代动力学参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与姜黄素相比,双去甲氧基姜黄素水溶性更好、物理稳定性更高,溶解度较大,药物吸收更好,生物利用度较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对大鼠口服灌胃给药,评价姜黄素磷脂复合物在SD大鼠体内的药物代谢动力学性质。 方法 制备姜黄素磷脂复合物,以姜黄素作为对照,检测两者在水中的溶解度和体外累计溶出率;取SD大鼠12只,经口服灌胃给予姜黄素磷脂复合物或姜黄素混悬液后,不同时间点于大鼠眼底静脉丛取血,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血浆中姜黄素的浓度。 结果 姜黄素磷脂复合物的溶解度、累计溶出率分别为0.150 g/L、68.04%,较姜黄素(0.057 g/L、50.68%)均有所增加。姜黄素磷脂复合物和姜黄素的药代动力学参数分别如下:Cmax为(74.34±5.57) μg/L和(61.64±4.29) μg/L,Tmax为(0.17±0) h和(0.25±0) h,AUC0-t为(637.38±30.04) μg·h·L-1和(172.41±31.66) μg·h·L-1,AUC0-∞为(857.80±223.69) μg·h·L-1和(191.08±43.27) μg·h·L-1。日内及日间精密度、回收率符合测定要求。 结论 姜黄素磷脂复合物混悬液与姜黄素相比吸收速度快,消除速率慢。 相似文献
5.
目的 考察载天冬酰胺酶羟丙基-β-环糊精脂质体(AHL)的理化性质及其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特性。方法 采用逆相蒸发法制备AHL,考察其包封率、粒径、zeta电位和形态。取12只SD大鼠随机分成两组,分别尾静脉注射AHL和天冬酰胺酶(L-ASN),给药后定时眼眶下静脉丛取血,测定血浆样品中L-ASN的活性并绘制活性-时间曲线,采用DAS 2.1.1软件分析计算主要的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 AHL的平均包封率为(53.53±0.58)%,平均粒径为(388.99±2.02)nm,平均zeta电位为(-8.56±0.75)mV,透射电镜下观察为类球形。AHL的活性-时间曲线下面积大于L-ASN,AHL和L-ASN的0~48 h曲线下面积分别为(198.79±9.15)、(57.78±2.90)U/(mL · h),0~48 h平均滞留时间分别为(4.61±0.09)、(2.09±0.05)h,峰浓度分别为(32.32±1.33)、(26.82±1.38)U/mL,达峰时间分别为(1.08±0.20)、(0.10±0.04)h。AHL相对L-ASN的生物利用度为344.05%。结论 AHL能改善L-ASN的药代动力学特性,提高其生物利用度。 相似文献
6.
羟丙基-β-环糊精作为注射给药的载体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参考国内外文献以及本实验室从事该领域研究取得的经验对羟丙基-β-环糊精(HPCD)作为静脉注射给药的载体进行综述如下。1 HPCD作为静脉注射给药载体的优点1·1提高难溶性药物的溶解度HPCD作为静脉注射给药载体的主要作用是提高难溶性药物的溶解度。如地西泮水溶性差,其注射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比研究复方姜黄素(姜黄素、胡椒碱)普通片(普通片)和复方姜黄素磷脂复合物分散片(分散片)家兔体内药动学特性的异同.方法:12只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均分为普通片和分散片2个组,每组6只,雌雄各半,液质联用技术测量两组家兔分别灌服普通片和分散片(姜黄素42mg·kg-1)后0、5、10、20、30、45、60、90、120、150、180、240、360和480min内血浆含量,DAS2.1软件计算单次给药后姜黄素的药动学参数.结果:药后5~480min内,分散片兔姜黄素血药浓度均高于同一时间的普通片;分散片与普通片姜黄素均不符合一、二、三室模型;与普通片相比,分散片AUC0-480、Cmax、tmax均有显著性增加(P<0.01),Vd、MRT0-480、MRT0-∞,和t1/2均有显著性减小(P<0.01),AUC0-∞、CL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相对生物利用度为474.70%.结论:分散片较普通片有生物利用度高、、药后血药浓度与峰浓度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制备姜黄素-羟丙基-β-环糊精(CUR-HP-β-CD)包合物,并对其进行性质考察。方法 采用搅拌-冷冻干燥法制备CUR-HP-β-CD包合物,以HPLC法测定姜黄素(CUR)的量;运用正交试验法,以包合率和包合物收率为综合指标,优化CUR-HP-β-CD包合物的制备工艺;采用紫外光谱、X射线衍射分析、熔点测定验证包合物;通过相溶解度法考察包合物中主客体分子之间的包合物物质的量之比,并对其油水分配系数、表观溶解度和水溶液的稳定性进行了考察。结果 采用搅拌-冷冻干燥法,在温度40 ℃、CUR与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质量比为1∶5(mg/g)、包合时间3 h的条件下制备CUR-HP-β-CD包合物。经验证包合率达97%、包合物得率达99%,其冻干粉经鉴别已形成包合物,工艺优化成功。25 ℃下能形成物质的量之比为1∶1的包合物,相溶解度图呈AL型,表观溶解度35 μg/mL。样品溶液在室温(25~30 ℃)自然放置50 d后测得包合物质量分数为95%,而CUR原料药则全部分解。结论 以最佳工艺条件制备的CUR-HP-β-CD包合物重现性好,工艺稳定,能显著提高CUR的溶解度及稳定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石菖蒲挥发油β-环糊精、羟丙基-β-环糊精的最佳包合工艺及包合物的稳定性。方法采用正交设计考察饱和水溶液法最佳包合工艺,以包合物含油率和挥发油包合率作为评价包合工艺的指标,采用HPLC法考察包合物稳定性。结果石菖蒲挥发油与β-环糊精、羟丙基-β-环糊精的最佳包合工艺均为:以1∶10的比例在30℃下搅拌1.5h包合,挥发油包合后稳定性显著增加。结论所得的最佳包合工艺稳定、可行,综合考虑包合工艺、包合物稳定性以及包合物的溶解性确定羟丙基-β-环糊精作为包合辅料。 相似文献
10.
格列齐特-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制备格列齐特-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增加其溶解度.方法采用喷雾干燥法、冷冻干燥法、研磨法等不同方法制备格列齐特-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经相溶解度图法、红外分光光度法、热分析以及溶解度测定、铵限量检查法等对包合物进行测定.结果格列齐特-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在三种方法中均可形成,主、客分子比为1:1;但冷冻干燥法包合物有铵残留.结论采用研磨法和喷雾干燥法可制备格列齐特-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并明显提高格列齐特的溶解度. 相似文献
11.
【摘要】 目的 研究美斯地浓磷脂复合物在大鼠体内药代动力学特征。 方法 健康SD雄性大鼠12只,分为2组,采用双周期交叉随机实验,分别灌胃给予美斯地浓磷脂复合物混悬液(含美斯地浓 1.5 mg/kg)和美斯地浓原料药(含美斯地浓1.5 mg/kg),于不同时间点眼底静脉丛取血,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各时间点血药浓度。采用DAS 2.1.1药动学程序对有关参数进行分析。 结果 美斯地浓磷脂复合物的药代动力学参数为:达峰时间(Tmax) 2 h,峰浓度(Cmax) 22.79 μg/mL, 药时曲线下面积(AUC0-∞) 7128.21 μg·min/mL,而美斯地浓原料药为:Tmax 2 h, Cmax 6.00 μg/mL, AUC0-∞ 1772.36 μg·min/mL,美斯地浓磷脂复合物相对生物利用度是原料药的410.98%。 结论 美斯地浓磷脂化后能明显提高其口服生物利用度。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建立合成羟丙基-β-环糊精的方法。方法:以β-环糊精为原料,在NaOH催化下,分别以环氧丙烷(C3H6O)和环氧氯丙烷为缩合剂合成羟丙基-β-环糊精;并研究了缩合剂、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及氢氧化钠浓度对产率的影响。结果:以环氧丙烷为缩合剂,当反应物配料比为n(NaOH)∶n(β-CD)∶n(C3H6O)为10∶1∶10,30℃下反应24 h,可以获得37%的收率,羟丙基-β-环糊精的平均取代度为2.82。结论:以环氧丙烷为缩合剂能较高产率地合成羟丙基-β-环糊精。 相似文献
14.
盐酸哌唑嗪/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作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研究盐酸哌唑嗪/羟丙基-β-环糊精的包合,寻找改善盐酸哌唑嗪制剂性能的方法。方法:采用紫外光谱法和相溶解度法研究盐酸哌唑嗪/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作用。研磨法制备盐酸哌唑嗪/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差示热分析验证包合物,紫外光谱法测定包合物的含量,并考察了包合物的稳定性。结果:盐酸哌唑嗪和羟丙基-β-环糊精的包合比为1∶1,包合常数为773 M-1。5%和10%羟丙基-β-环糊精可使盐酸哌唑嗪的溶解度分别增加16.9倍和23.6倍。3批包合物的平均含量为8.65%,盐酸哌唑嗪被包合后光稳定性增加。结论: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可提高盐酸哌唑嗪的溶解度和光稳定性,该技术可用于改进盐酸哌唑嗪药物剂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给大鼠连续iv和ip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观察是否产生蓄积毒性反应,确定毒性反应的靶器官及损害程度,并比较在试验剂量下2种给药方式毒性表现的差异。方法 给大鼠ip HP-β-CD 200 mg/kg、iv 54 mg/kg,连给 30 d。观察一般状态反应,检测血液学、血液生化学、组织病理学等指标。结果 除ip给予HP-β-CD 200 mg/kg的动物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腹膜刺激症状外,动物一般状况良好,体质量、进食量、血液学及血液生化学指标均无异常。但组织病理学观察可见,2种给药方式的动物肾脏均出现皮质部分肾小管上皮明显空泡化、细胞肿胀、胞浆呈疏松淡染的圆形空泡状;肺脏均出现肺泡及间隔内有泡沫细胞。结论 HP-β-CD ip 给药剂量为200 mg/kg、iv给药剂量为54 mg/kg,连给 30 d,表现出明显的肾脏毒性和肺脏毒性,毒性表现程度无明显差异;ip 给药对腹膜有刺激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积雪草酸与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的络合作用来提高积雪草酸在水中的溶解度。方法:用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D)、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和扫描电镜(SEM)对积雪草酸/HP-β-CD络合物的性质进行测试。结果:研究发现当积雪草酸:HP-β-CD为1∶2时,积雪草酸在水中的溶解度达到2100μg/m L,是积雪草酸在水中溶解度的17倍。红外光谱图和X-射线衍射图谱证实了积雪草酸/HP-β-CD络合物以固体状态存在。扫描电镜、差示扫描量热和X-射线衍射图谱表明积雪草酸以无定形形态存在于络合物中。结论:羟丙基-β-环糊精通过与积雪草酸络合,能有效增加积雪草酸的溶解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环糊精包合物对紫杉醇的溶解作用及环糊精与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方法考察β-环糊精和羟丙基-β-环糊精为包合材料对紫杉醇增溶作用的影响;1H-NMR探讨包合物形成时主客分子之间化学位移的相互作用。结果包合物材料对包合物形成起主导作用,羟丙基-β-环糊精对紫杉醇增溶作用明显优于β-环糊精,且增溶作用随其比例的增加而增大;1H-NMR分析显示羟丙基-β-环糊精与紫杉醇分子中芳香环的作用最显著。结论羟丙基-β-环糊精能够有效地提高难溶性药物紫杉醇的溶解度。 相似文献
18.
黄芩苷-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制备工艺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实验部分 1.1仪器与材料 (1)仪器:高效液相色谱仪,BIO-TEK522泵,535紫外检测器,WDL-95色谱工作站;DSC-7型差示热分析仪(德国,NETZSCH 公司);AET-40SM型1/10万电子天平(日本Shimad公司)。HKCB-3型恒温磁力搅拌器(温州市医疗电器厂)。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虾青素-羟丙基-β-环糊精的包合,寻找改善虾青素水溶性和稳定性的方法。方法:利用紫外光谱法研究水溶液中虾青素和羟丙基-β-环糊精的包合作用;采用研磨法制备虾青素-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并用红外光谱法验证包合物的形成;于60℃,5 000 lux条件下对包合物进行了稳定性加速实验。结果:在水溶液中虾青素和羟丙基-β-环糊精能够形成摩尔比1∶2的包合物,包合后虾青素的溶解度由0.21 mg/L上升到3.74 mg/L,稳定性提高了约20倍。结论:环糊精包合技术显著提高了虾青素的溶解度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制备苍艾混合挥发油的羟丙基-β-环糊精(β-CD)包合物并且对其进行鉴别。方法 以苍艾挥发油的包合率和包合物收得率作为综合评价指标,对饱和水溶液法,采用正交试验优选包合工艺条件;通过差示扫描量热分析仪法(DSC)、紫外扫描(UV)以及薄层色谱法(TLC)对包合物进行分析。结果 最佳包合工艺:挥发油与羟丙基-β-环糊精投料比为1∶15(mL∶g),包合温度40 ℃,搅拌时间3 h,DSC及TLC均显示挥发油与β-CD已形成包合物。结论 优选包合工艺可行,苍艾挥发油经包合后,溶解度及稳定性得到了改善;综合评价指标可作为工艺筛选指标和制剂质量的控制依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