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2 毫秒
1.
海洛因成瘾大白鼠脑组织超微结构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5,他引:9  
目的:模仿人类吸毒成瘾方式建立海洛因成瘾动物模型,研究其脑组织超微结构改变,为深入研究海洛因成瘾神经生物学、行为学、神经药理学、成瘾戒断治疗等奠定基础。方法:采用递增法人为建立海洛因成瘾动物模型,设对照组和实验组,取两组动物多部位脑组织于电镜下观察超微结构改变。结果:海洛因成瘾大白鼠脑内多部位神经元胞体、轴突、树突都出现变性、坏死、凋亡等超微病理结构改变。对照组电镜超微影像正常。结论:海洛因成瘾大鼠脑组织出现广泛性损害,以变性为主,神经元凋亡是海洛因成瘾致脑神经元死亡的主要形式。  相似文献   

2.
海洛因成瘾大白鼠脑内神经元凋亡的超微结构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海洛因成瘾大白鼠脑内神经元凋亡的超微结构变化。方法:采用递增法人为建立海洛因成瘾动物模型.设对照组和模型组,取两组动物多部位脑组织电镜下观察超微结构改变。结果:电镜下清晰观察到海洛因成瘾大白鼠脑内多部位神经元凋亡各期的超微结构变化。正常对照组电镜超微影像正常。结论:海洛因成瘾大白鼠脑组织广泛出现神经元凋亡.这是海洛因成瘾致脑神经元死亡的主要形式.神经元凋亡的超微结构改变既具有细胞凋亡的一般形态特征也呈现一定的特异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从形态学上研究海洛因成瘾致大鼠脑损伤的机制.方法:采用递增法人为建立海洛因成瘾动物模型,设对照组和模型组,取2组大白鼠前额皮质、海马、下丘脑等部位脑组织做电镜观察.结果:海洛因成瘾大白鼠脑内多部位神经元胞体、轴突、树突都出现变性、胀亡、凋亡等超微病理结构改变;星形胶质细胞增生肥大,亦可见退变星形胶质细胞;广泛性出现血脑屏障(BBB)通透性增加的超微结构变化,BBB周围星形胶质细胞水肿.对照组电镜超微结构影像正常.结论:海洛因成瘾可通过直接损害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以及BBB的通透性改变等方面损伤脑组织.  相似文献   

4.
目的:模仿人类吸毒成瘾和脱毒治疗的临床实例,建立三个阶段的海洛因成瘾、复吸大鼠模型,对其中脑腹侧被盖区(VTA)、伏隔核(NAc)的超微结构和全脑(不含脑垂体)多巴胺(DA)的含量做动态研究,为深入研究海洛因成瘾复吸神经生物学及戒断治疗等奠定基础。方法:动物设对照组和模型组,三阶段各组大鼠均取VTA、NAc于电镜下观察超微结构改变,并测定各阶段各组大鼠全脑中的DA含量。结果:海洛因成瘾、复吸成瘾大鼠三阶段VTA、NAc神经元出现变性、凋亡、胀亡等超微结构改变,并随复吸次数增加而病变加重。三阶段海洛因成瘾复吸大鼠全脑DA含量均较对照组升高,并随复吸次数增加,DA含量增加幅度呈下降趋势。结论:神经元凋亡是海洛因成瘾、复吸成瘾致脑神经元死亡的主要形式,脑内DA含量变化与神经元超微结构改变出现一致性变化。复吸次数越多,脑损害越重。  相似文献   

5.
海洛因成瘾大白鼠脑组织胶质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模仿人类吸毒成瘾临床实例建立海洛因成瘾大鼠模型,研究其脑组织中胶质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方法:采用递增法给大鼠皮下注射海洛因人为建立海洛因成瘾动物模型,设对照组和模型组,取两组动物多部位脑组织电镜下观察超微结构变化。结果:海洛因成瘾大鼠脑内多部位脑组织中出现星形胶质细胞增生,这些细胞胞体、胞核增大,胞浆、细胞器增多。少突胶质细胞增生,部分细胞胞体和突起内含有变性的轴突、树突终末及退变的髓鞘。小胶质细胞也增生,其胞浆内出现大量溶酶体、脂褐素、脂滴等。与此同时,退变星形胶质细胞亦可见到。对照组大鼠脑组织中上述3种胶质细胞电镜超微影像正常。结论:海洛因成瘾致脑损害病程中,在脑组织神经元广泛出现超微病理结构改变同时,胶质细胞的超微结构也发生了一系列变化,这些变化一方面有利于修复变性的神经元和清除坏死的神经元,另一方面也提示胶质细胞本身也受到海洛因的毒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索海洛因对中脑腹侧被盖区细胞Bax表达的影响。方法肌肉注射海洛因,建立成瘾大鼠模型,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中脑腹侧被盖区细胞Bax的表达。结果连续给大鼠注射海洛因7d后,大鼠出现明显的戒断症状;中脑腹侧被盖区细胞Bax表达阳性细胞比对照组明显增多,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 (P<0.01)。结论海洛因具有诱导Bax基因表达、损伤脑组织细胞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蛇毒α-神经毒素对海洛因复吸大鼠脑神经元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建立海洛因成瘾、脱毒,复成瘾、脱毒,再成瘾、脱毒3个阶段大白鼠模型,动物设阳性对照组、美沙酮-丁丙诺啡-可乐定联合治疗组,高、低剂量蛇毒-神经毒素组共4个组.电镜下观察各组大鼠脑神经元超微结构变化.结果:海洛因复吸大鼠脑神经元出现变性、凋亡、胀亡等超微结构变化,阳性对照组随着复吸次数增加,脑神经元病变百分比依次增加;高剂量蛇毒治疗组脑神经元超微变化与美沙酮-丁丙诺啡-可乐定治疗组相近;低剂量蛇毒治疗组脑神经元超微变化与阳性对照组相近.结论:海洛因复吸大鼠脑神经元出现广泛性超微病理结构改变,随复吸次数增多而病变加重;高剂量蛇毒α-神经毒素能减轻海洛因复吸大鼠脑病理损害.  相似文献   

8.
海洛因成瘾大鼠脑神经元死亡方式及其超微结构的变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模仿人类吸毒成瘾临床实例建立海洛因成瘾大鼠模型,研究其脑组织中神经元超微结构的变化。方法:采用递增法给大鼠皮下注射海洛因,人为建立海洛因成瘾动物模型,设对照组和模型组,取两组动物多部位脑组织电镜下观察超微结构变化。结果:海洛因成瘾大鼠脑各取材部位,电镜视野下均能观察到神经元凋亡和胀亡这两种细胞死亡方式,凋亡神经元的超微结构特征是细胞固缩,细胞核异染色质浓聚边集,细胞裂解形成凋亡小体。胀亡神经元的超微结构特征是细胞明显肿胀,细胞质空泡化,细胞器肿胀溶解,细胞核、细胞膜溶解。结论:海洛因成瘾致脑神经元死亡有两种方式,即凋亡和胀亡,但导致两种死亡方式发生及发展的病理机制仍未明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海洛因成瘾致大鼠脑损伤的几种超微结构病理变化的鉴别及其意义。方法:建立海洛因成瘾大鼠模型,取模型大鼠多个脑区作电镜观察。结果:模型大鼠脑组织神经元出现变性、凋亡、胀亡等超微结构病理变化。星形胶质细胞出现肥大增生和退变。其中神经元胀亡与凋亡,神经元变性与胀亡早期,凋亡神经元与肥大星形胶质细胞表现相像,容易造成误判,要凭相应特征方可作鉴别。结论:对上述几种超微结构病理变化的鉴别,有助于研究海洛因成瘾致脑损害的病理、病程、治疗及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海洛因成瘾致脑损害中细胞凋亡现象并探讨其机制.方法:采用递增法人为建立海洛因成瘾大鼠模型,设对照组和模型组,取两组大鼠前额皮质、海马、下丘脑等部位脑组织,运用透视电镜观察和原位末端标记(TUNEL)检测脑组织凋亡细胞.结果:本实验中,在透视电镜下观察到海洛因成瘾大鼠脑内多部位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各期凋亡超微病理变化影像,TUNEL检测也显示海洛因成瘾各部位脑组织细胞凋亡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海洛因成瘾大白鼠脑内广泛性出现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凋亡.脑组织细胞凋亡参与了海洛因成瘾致脑组织细胞死亡的病理机制.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针刺对海洛因复吸大鼠脑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剂量递增法复制海洛因成瘾大鼠模型,将40只Wistar大鼠平均分成正常组、模型组、针刺组、药物组,于实验第39天取4组大鼠海马、中脑腹侧被盖区(ventral tegmental area,VTA)脑组织,光镜下观察神经细胞坏死情况,采用脱氧核糖核苷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法(terminal deoxynucleotidyl transferase mediated nick end labeling,TUNEL)检测脑神经细胞凋亡情况。结果光镜下可见模型组大鼠脑海马、VTA神经细胞丢失、变性较严重,核溶解消失,神经细胞变性坏死及间质水肿明显,并可见筛状软化灶。针刺组未见明显筛状软化灶,神经细胞变性坏死及间质水肿程度较模型组、药物组减轻。针刺组神经细胞间质水肿较轻,未见明显筛状软化灶,神经细胞水肿坏死变性较少量。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脑海马、VTA中TUNEL染色阳性细胞数显著增多(P0.01);与模型组、药物组比较,针刺组大鼠脑海马、VTA中TUNEL染色阳性细胞数显著减少(P0.01)。结论海洛因成瘾可致大鼠脑神经细胞凋亡,针刺"百会"、"大椎"穴可抑制神经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2.
海洛因成瘾复吸动物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模仿人类吸毒→依赖(成瘾)→脱毒治疗→复吸→再依赖→再脱毒→再复吸的方式,建立海洛因成瘾复吸动物模型,为深入研究海洛因成瘾复吸患者神经生物学、行为学、神经药理学奠定基础。方法:采用递增法人为地给动物注射海洛因造成动物成瘾,用美沙酮丁丙诺啡可乐定脱毒治疗。尔后再投用海洛因造成复吸、成瘾、再治疗→再复吸的方式处理,设对照组和模型组,观察动物的行为,神经系统形态学光镜、电镜下的组织变化,大脑部分递质的变化,以证实模型的建立。结果:动物成瘾期,催瘾试验阳性,戒断症状明显;星形胶质细胞及神经元不同程度受损,中枢神经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5—羟色胺、5—羟吲哚乙酸均明显升高。结论:模仿人类吸毒→依赖(成瘾)→脱毒治疗→复吸→再依赖→再脱毒→再复吸的方式,建立海洛因成瘾复吸动物模型,对研究药物依赖状况下中枢神经的功能、形态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观察海洛因成瘾大鼠脑组织一氧化氮(NO)、丙二醛(MDA)和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变化,探讨海洛因成瘾致脑损伤的病理机制。方法:将20只成年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海洛因模型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行纳洛酮激发试验,按照Maldonado戒断症状评分标准判断海洛因成瘾强度。采用化学比色法检测大鼠脑额叶皮质、海马、间脑、小脑和脑干5个脑区的NO、MDA和SOD含量。结果:与生理盐水对照组比较,海洛因成瘾模型组大鼠纳洛酮激发试验阳性;额叶皮质、海马、间脑、小脑和脑干的NO、MDA含量明显升高(P〈0.05,P〈0.01),SOD含量明显降低(P〈0.05,P〈0.01)。上述各脑区NO与MDA的含量变化呈正相关(r=0.175,P〈0.05);NO与SOD的含量变化呈负相关(r=-0.384,P〈0.01);MDA与SOD的含量变化呈负相关(r=00.358,P〈0.05)。结论:海洛因成瘾脑组织出现自由基氧化损伤,引发脑组织一系列结构及功能变化,这可能是海洛因成瘾脑损害的一个病理机制。  相似文献   

14.
目的:建立脊柱退变的动物模型,确定脊柱软骨终板细胞凋亡在脊柱退变过程中的意义。方法:选取健康大白鼠24只,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建立模型后,在不同时间段对腰椎标本行矢状位切片,分离软骨终板和椎间盘。计数椎间盘软骨终板细胞凋亡数量,评估软骨终板消失状况。结果:腰椎间盘退变的组织学表现,HE染色观察腰椎间盘细胞凋亡状况,TUNEL染色比较对照组和实验组在18周均有明显差别。结论:脊柱退变模型显著增加了软骨终板细胞凋亡数量,腰椎间盘退变过程加速,所以软骨终板细胞凋亡是椎间盘发生退行性变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帕金森病大鼠中脑腹侧被盖区多巴胺能神经元的改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PD)大鼠中脑腹侧被盖区(VTA)多巴胺(DA)能神经元的改变.方法:20只3月龄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对照组,每组10只.6-羟基多巴胺(6-OHDA)注射右侧黑质致密区(SNC)制作PD大鼠模型,腹腔注射阿朴吗啡后进行行为学观察;尼氏染色观察左侧中脑VTA神经元、酪氨酸羟化酶(TH)的改变;免疫组织化学ABC法观察其DA能神经元的改变并进行图像分析.结果:阿朴吗啡诱发PD大鼠模型异常旋转行为,尼氏染色见PD大鼠左侧中脑VTA有神经细胞肿胀、坏死等变化;VTA TH阳性神经元形态学改变,数量减少,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脑VTA DA能神经参与PD模型大鼠的改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