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比较心肌梗死后静脉溶栓后介入治疗与直接治疗的效果,寻求更好的治疗方式。方法选取2011年8月—2012年8月在我院治疗的心肌梗死患者200例,将其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试验组进行心肌梗死后静脉溶栓治疗,对照组采用直接介入治疗,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患者心电图ST段下移率高于对照组,胸痛发病率高于对照组,相关血管梗死再通率高于对照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30d内病死率低于对照组,平均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静脉溶栓后介入手术方式可以有效减轻症状,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估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溶栓后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与直接PCI有效性及安全性的差异.方法 纳入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期间在我中心行早期PCI及直接PCI治疗的急性STEMI患者,比较两组住院期间临床终点事件的发生率.采用多因素回归以及倾向积分法计算再灌注策略对临床终点事件的校正相对危险度(RR).结果 早期PCI组共纳入51例患者,直接PCI组共纳入159例患者.两组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为:早期PCI组4.0%和直接PCI组5.7% (RR =0.647,95% CI:0.155 ~3.103).多因素回归校正RR为0.663(95% CI:0.131 ~3.351),倾向积分法校正RR为0.316(95% CI:0.026 ~3.879).安全性终点方面,两组TIMI出血发生率分别为早期PCI组4.0%和直接PCI组1.9%(RR=2.078,95% CI:0.357~12.095).多因素回归校正RR为2.122(95% CI:0.345~ 13.070),倾向积分法校正RR为0.302(95% CI:0.010 ~9.228).所有结果均未显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于直接PCI可能延迟的STEMI患者,溶栓后早期PCI治疗是一种有效、安全的替代再灌注策略.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静脉溶栓联合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患者随机分为接受溶栓联合PCI治疗组和直接PCI治疗组,比较血管再通率、从疼痛到血管再通时间、病死率、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再梗死率、左室舒张末期前后径(EDD)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两组患者自发病至PCI时问比较无明显差异;首次冠状动脉造影显示:溶栓联合PCI治疗组PCI术前梗死相关动脉TIMI 3级血流者明显较直接PCI治疗组多;溶栓联合PCI组介入治疗成功率高,且术后TIMI 3级血流者多于直接PCI治疗组;PCI术后1周时溶栓联合PCI组心肌梗死面积明显小于直接PCI组;两组比较出血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结论溶栓后即刻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安全有效。早期再通率高,心肌梗死面积小。更有利于保护心室功能,且不增加出血并发症。  相似文献   

4.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直接介入治疗与溶栓治疗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与静脉溶栓治疗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近期疗效。方法 65例≥60岁的ST段抬高的AMI患者,31例接受急诊PCI治疗,34例接受静脉溶栓治疗,比较两种治疗方法对患者的临床近期效果。结果溶栓组梗死相关血管(IRA)再通率为58.8%,直接PCI组IRA再通率为96.8%;6个月时左室射血分数(LVEF)溶栓组为(40.2±6.3)%,直接PCI组为(53.8±6.7)%。出血并发症、住院期间病死率、再发心绞痛和主要心脏事件发生率,溶栓组明显高于直接PCI组。溶栓组平均住院时间为8.5d,PCI组平均住院时间为18.5d。结论对老年AMI患者,急诊PCI治疗更能尽快、及时有效地开通梗死相关动脉,挽救濒死心肌,改善左室功能,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溶栓后介入与直接介入治疗老年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6月—2016年5月收治的老年心肌梗死病人117例,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溶栓后介入组(57例)及直接介入组(60例)。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及生存质量。结果溶栓后介入组临床症状缓解率、ST段下移率、支架成功植入率、梗死血管再通率分别为98.25%、92.98%、94.74%、96.48%,均明显高于直接介入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心功能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溶栓后介入组改善程度优于直接介入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溶栓后介入组生存质量改善总有效率为85.96%,明显高于直接介入组的7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直接介入,溶栓后介入治疗老年心肌梗死病人可以明显提高梗死相关血管再通率,提高治疗效果,改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静脉溶栓与时间限定性补救经皮冠状动脉腔内介入(PCI)顺序疗法的合理性、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1999年1月至2002年10月入院的102例AMI患者中,44例接受直接PCI治疗,58例首先接受尿激酶静脉溶栓,限定自溶栓开始90 min内仍未再通者立即行补救性PCI,溶栓再通者则行择期冠状动脉造影,选择治疗方案.对以上两种方法的再通率、并发症、第4周左室射血分数(LVEF)等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对静脉溶栓与时间限定性补救PCI顺序疗法的可行性、安全性、有效性进行评价.结果直接PCI组再通率95.45%(42/44),静脉溶栓+拟行时间限定性补救PCI组90 min内溶栓再通率32.76%(19/58),补救PCI再通率97.43%(38/39);直接PCI组2例于支架置入后出现无或缓再流现象,静脉溶栓未通+时间限定性补救PCI者1例出现缓再流现象,静脉溶栓再通者至择期介入诊疗前无梗死相关血管(IRA)再闭塞;直接PCI组消化道出血2例,溶栓未通+补救PCI组1例出现血尿,无其它出血及穿刺部位血肿发生;第4周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直接PCI组平均LVEF为59.5%,静脉溶栓未通+补救PCI组为58.8%,溶栓再通+延迟PCI组为60.4%(P>0.05),6 h以内再通者LVEF为62.7%,6 h以后再通者LVEF为56.8%(P<0.05).结论静脉溶栓与时间限定性补救PCI顺序疗法是AMI获得早期再灌注安全合理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对于急性心肌梗死而言,梗塞相关动脉早期开通是减少心肌损伤,保存左心室功能,提高生存率的根本治疗,早期静脉溶栓及介入治疗使之成为可能。本文对近年有关方面的发展做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8.
溶栓禁忌证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直接介入治疗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不能溶栓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直接介入治疗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 对 31例 70岁以上的患者 ,3例 6 0~ 6 9岁有溶栓禁忌证的老年心肌梗死的患者进行了直接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PTCA)与冠状动脉内支架术。结果 有 34例梗死相关动脉 (IRA)心肌梗死溶栓试验 (TIMI)血流 0级 2 7例 ,1级 7例。 31例直接行PTCA成功 ,其中 4例患者直接PTCA后其残余狭窄 <10 %且无明显的内膜撕裂和夹层。 2 7例IRA具有支架置入的适应证 ,即刻造影IRATIMI血流达 3级。 2例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CABG)。有 1例因IRA完全闭塞 ,PT CA未能成功。直接介入成功率 97%。 31例患者经过平均 (11.4± 3.7)个月随访 ,无再梗死及急诊再次血运重建 ,但 4例有心绞痛 ,造影证实为冠状动脉支架再狭窄再次行PTCA成功。结论 对溶栓有禁忌证的老年AMI患者行直接介入治疗 ,具有较高的成功率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对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0年4月至2004年4月入院的458例ST段抬高AMI患者,非随机分为有创组(PCI治疗)205例和无创组(静脉溶栓或药物保守治疗)253例,比较两组死亡率、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再梗死率以及第2周超声心动图检查左室舒张末期前后径(EDD)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并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成单支、双支、三支病变组,探讨不同病变支数对左室功能的影响.结果205例PCI患者中,术中造影显示单支血管病变66例(32.2%),双支病变68例(33.2%),三支病变71例(34.6%),手术成功率99%,共置入支架228枚,术后194例(94.6%)患者梗死相关动脉(IRA)达TIMI 3级血流;有创组与无创组比较,住院30 d死亡率为2.9%vs9.1%(P<0.01),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9.8%vs26.5%(P<0.005),再梗死率为2.0%vs8.7%(P<0.005);有创组第2周超声检查LVEF水平显著高于无创组[(59.87%±8.32%)vs(54.43%±10.21%),P<0.001],EDD水平显著低于无创组[(53.02±5.51)mm vs(56.82±7.66)mm,P<0.001];有创组中单支血管病变组的LVEF比双支和三支血管病变组高(P<0.01),而EDD低于后两者(P<0.01).结论直接PCI能及时有效地开通IRA,挽救濒死心肌,改善左室功能,明显降低死亡率,手术成功率高,是AMI获得早期再灌注的首选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0.
急性心肌梗死后尽早恢复梗死相关动脉的再灌注是治疗中的首要问题。近20年来直接冠状动脉(冠脉)介入治疗的应用明显降低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病死率,改善了患者的预后。我们研究目的在于比较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直接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术与经静脉溶栓治疗的疗效。 一、资料与方法 1.对象与分组:自1997年10月至2002年9月因急性心肌梗死收住我院心内科监护病房的老年患者共318例。其中116例接受静脉溶栓治疗(溶栓治疗组),患者年龄60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急性心肌梗死后直接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和溶栓后补救性PCI的临床造影结果和短期预后,观察终点为30天的死亡率.方法连续入选150例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溶栓与否分为直接PCI组110例(73.3%)和溶栓后补救性PCI组40例(26.7%),溶栓药物包括重组葡激酶、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重组纤溶酶原激活剂和尿激酶.分析其临床、造影和预后特点. 结果与溶栓后补救性PCI组比较,直接PCI组CK和CK-MB峰值低(P<0.05),校正的心肌梗死溶栓临床试验的帧数(corrected TIMI frame counts,CTFC)低(P<0.05),心肌梗死溶栓临床试验心肌灌注分级(TIMI myocardial perfusion grades,TMPG)高(P<0.05),死亡率显著降低(P<0.01). 结论溶栓后补救性PCI可能使心肌酶增高,死亡率增加.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急性心肌梗死后直接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和溶栓后补救性PCI的临床造影结果和短期预后,观察终点为30天的死亡率。 方法:连续入选150例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溶栓与否分为直接PCI组110例(73.3%)和溶栓后补救性PCI组40例(26.7%),溶栓药物包括重组葡激酶、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重组纤溶酶原激活剂和尿激酶。分析其临床、造影和预后特点。 结果:与溶栓后补救性PCI组比较,直接PCI组CK和CK-MB峰值低(P<0.05),校正的心肌梗死溶栓临床试验的帧数(corrected TIMI framecounts,CTFC)低(P<0.05),心肌梗死溶栓临床试验心肌灌注分级(TIMI myocardial perfu-sion grades,TMPG)高(P<0.05),死亡率显著降低(P<0.01)。 结论:溶栓后补救性PCI可能使心肌酶增高,死亡率增加。  相似文献   

13.
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后介入治疗的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于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 (AMI) ,快速有效地重建TIMI 3级血流对于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目前 ,单独应用溶栓治疗 ,90min时只有约 5 0 %~ 6 0 %患者可达到TIMI 3级血流[1 ] ;若同时联用血小板糖蛋白GPⅡb Ⅲa抑制剂 ,该比率则可提高至 70 %~ 75 % ;然而这种激进的药物再灌注疗法的安全性尚未得到证实。直接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PTCA)虽不象溶栓疗法应用得那么广泛 ,但其重建TIMI 3级血流的比率能达到 85 %~ 95 % [2 ] 。从逻辑上讲 ,溶栓失败之后若能快速、安全而有效地进行补救性PTC…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比较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CI)与静脉溶栓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近期的临床效果。方法  2 18例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10 1例患者接受静脉溶栓治疗 (溶栓组 ) ,117例接受急诊PCI治疗 (PCI)组 ,比较接受两种治疗方法患者住院期间的临床结果。结果 溶栓组梗死相关血管 (IRA)再通率为 70 4 % ;急诊PCI组IRA再通率为 98 8% ;30d时左室射血分数 (EF)溶栓组为5 6 1± 11 2 ,急诊PCI组为 6 0 2± 9 1,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病死率分别为 8 9%和 3 4 % ,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 <0 0 5 )。分析溶栓再通组与急诊PCI组的临床疗效 ,前者再发梗死、发生心肌缺血事件和心力衰竭 ,比率明显高于急诊PCI组 (30 7%vs 15 3% ,P <0 0 5 )。溶栓组平均住院天数为 15 8d[(12 3± 6 8)d],PCI组平均住院天数为 10 2d[(7 2± 3 1)d],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与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对比 ,前者可充分有效地开通IRA ,降低死亡率 ,能更好地改善患者心功能 ,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5.
1998年 1月~ 1999年 10月 ,我院急诊科积极开展了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 ,接诊后立即就地溶栓治疗 ,并与同时收住院 AMI患者进行了随机对比 ,以探讨急诊科溶栓的优越性。一般资料 :接受溶栓的全部患者均为我院就诊的患者 ,入选标准参照 1996年修订的 AMI溶栓方法参考方案。随机将AMI患者分为两组 :1治疗组 (急诊治疗组 ) :AIM患 5 2例 ,全部为急诊科就诊患者 ,经评估适合溶栓后立即就地进行溶栓治疗。其中男 40例 ,女 12例 ;年龄 30~ 70岁 ,平均年龄5 8.3岁。梗塞位于广泛前壁 2 4例 ,前间壁 10例 ,下壁 11例 ,前壁 6例 ,后壁 1例…  相似文献   

16.
目的直接PTCA为急性心梗(AMI)提供了积极的有效的又安全的恢复心肌灌注的手段,优于常规溶栓治疗,但直接PTCA仍有时间延误问题.研究旨在探讨AMI患者在等待PTCA时间延误期内,使用常规治疗剂量短效溶栓剂(rt-PA)治疗,促使梗塞相关动脉(1RA)早期开通的有效性,及溶栓后立即进行加速经皮腔内冠脉成形术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75例AMI患者用阿司匹林和肝素后接受20mg rt-PA一次弹丸注射,随后80mg半小时内快速滴入,尽快行急诊冠状动脉造影术,对IRA行PTCA或支架植入术,如果血管开通,仍有残余狭窄,亦行PTCA及支架术,和同期进行88例AMI直接PTCA进行对比分析.本试验终点包括,到达导管室血管开通率,PTCA的结果,治疗后导管室血管开通率,PTCA的结果,治疗后两周内左室功能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到达导管室时,联合治疗(溶栓加PTCA)血管开通率88%(26%TIMI2级,62%TIMI级血流),直接PT-CA组为36%(20%为TIMI级血流,16%TIMI3级血流)(P<0.001)两组PTCA血流再通率相似,分别为96%,94%.对梗塞相关动脉恢复TIMI3级血流效果相同,分别为84%,82%.两周内左室功能(超声法EF)联合治疗组优于PTCA组(65.4%,54.6%,P<0.05)两组住院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大出血,脑卒中,在闭塞和死亡)无显著差异.住院死亡率(2周)联合治疗组0%,直接PTCA组3.4%(前者明显低于后者).结论联合治疗组和直接PTCA相比,早期再通率高(到达导管室进行造影时)住院期间左室功能恢复较好,溶栓对随后立即加速PTCA并不增加PTCA的并发症和不良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联合溶栓和介入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观察急性心肌梗死 (AMI)直接行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PTCA)及支架术与先溶栓再行介入治疗 (联合疗法 )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预后 ,分析比较联合疗法对AMI患者预后的影响。1 资料与方法 :随访观察 1 1 0例PTCA +支架治疗的AMI患者 ,分为联合治疗组 (患者入院后 ,即溶栓治疗 ,用药后尽快行心血管造影及介入治疗 ) 62例和直接介入组 (患者入院后 ,未早期联合应用静脉内溶栓 ,而是及早行冠脉造影及介入治疗 ) 4 8例。两组在性别、年龄、易患因素 ,发病至随访时间 ,梗死部位 ,梗塞面积 ,病变受累血管数目 ,病变长度及…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溶栓后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35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为静脉溶栓后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组(A组)和直接冠脉介入治疗组(B组)。观察两组开始介入治疗时间、相关动脉血流分级、冠状动脉造影至球囊开通梗塞相关动脉时间、介入治疗时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心肌梗死后心绞痛发生率、介入治疗前心功能分级、治疗后4周左心室射血分数及并发症。结果A组开始介入治疗时间较B组晚(6.63±0.93)hvs(5.28±0.67)h,P<0.05。A组冠状动脉造影时梗塞的相关动脉(TIMI)血流2~3级达55%,而B组为20%(P<0.05)。冠状动脉造影至球囊开通梗塞的相关动脉时间,在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A组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较B组低(P<0.05)。A组和B组心绞痛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介入治疗术后4周后左心室射血分数,在A组和B组间无明显性差异(P>0.05)。两组均无出血性并发症。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后,如暂无条件进行急诊冠脉介入治疗的患者,尽早给予静脉溶栓;静脉溶栓后再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仍是有效可行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比急性心肌梗死院内溶栓与急诊溶栓治疗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2月~2015年3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02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1例。观察组采用急诊溶栓治疗,对照组采用院内溶栓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溶栓时间、冠脉再通率、胸痛缓解时间及住院时间等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溶栓时间、胸痛缓解时间和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及时采用急诊溶栓治疗能够有效提高患者冠脉再通率,降低溶栓时间,并且可对胸痛起到良好的缓解作用,疗效明显优于院内溶栓治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0.
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与静脉溶栓治疗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比较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直接PCI)与尿激酶(UK)静脉溶栓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近期的临床疗效。方法:首次发生的ST段抬高的AMI患者62例,其中30例患者接受直接PCI治疗(直接PCI组),32例患者接受UK静脉溶栓治疗(UK)组),两组均于发病6h内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期间临床疗效及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结果:两组院内死亡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直接PCI组梗塞相关血管(IRA)再通率高于UK组(96.7%:62.5%),P〈0.05。临床疗效:直接PCI组再发梗塞、发生心肌缺血事件和心力衰竭比率明显低于UK组,(13.3%:34.4%),P〈0.05。二周后超声心动图显示,直接PCI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明显高于UK组(64.9±7.6)%:(49.1±7.3)%,P〈0.05,也明显高于UK组中溶栓成功组(64.9±7.6)%:(53.4±8.5)%,P〈0.05。结论:直接PCI是AMI早期再灌注安全有效的方法,能够提高IRA再通率,改善心功能,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