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姚社梅  陈燕 《内蒙古中医药》2013,32(12):108-109
目的:为了解我县2009~2012年围产儿出生缺陷发生情况,探索出生缺陷影响因素,以便采取有效预防措施。方法:按卫生部妇社司,中国缺陷监测中心1995《中国出生缺陷监测工作手册》中的23类出生缺陷监测定义及诊断标准进行监测。结果:2009~2012年我县共住院分娩围产儿10178例,出生缺陷儿102例,出生缺陷发生率为100.22/万,其中多指(趾)占出生缺陷发生率的首位,其次是马蹄内翻足(外翻足)、唇裂合并腭裂。出生缺陷发生率与产妇居住地、围产儿性别、异常妊娠有关系。结论:加强出生缺陷的三级预防,有利于早期发现缺陷儿,及早采取干预措施,降低出生缺陷儿的发生,提高出生人口质量。  相似文献   

2.
控制人口数量,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而出生缺陷则是严重影响出生人口素质的一个重要因素。为了解我院围产儿出生缺陷发生率及缺陷种类,找出致畸的相关因素,探讨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的有效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了解船营区出生缺陷发生的情况,及时发现影响出生缺陷的可疑因素,为制定本区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按照全国出生缺陷监测方案要求,对吉林市船营区8家出生缺陷监测医院住院分娩的孕满28周至产后7天内的2976名围产儿进行监测。结果出生缺陷儿361例,出生缺陷发生率16.43‰;出生缺陷发生与孕母的年龄、出生的性别、孕母的居住地址有关。结论进行优生优育宣传指导,提高产前诊断技术,适时终止妊娠,可有效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监测并分析本县围生儿情况,为预防出生缺陷提出可靠依据。方法:选取本县监测医院内住院分娩的围生儿21845例作为监测对象,实行筛查干预。结果:出生缺陷儿143例(6.55%);排名前三的疾病类型为先天性心脏病(16.78%)、唇腭裂(12.58%)、神经管畸形(11.89%);男性出生缺陷发生率高于女性(P〈0.05);产妇年龄为35岁及以上时,出生缺陷发生率高于年轻产妇(P〈0.05)。结论:针对本县缺陷儿出生率近年来的上升趋势应提高重视程度,通过加大宣传,加强婚前、产前检测及孕前保健措施,最大限度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对出生缺陷发生情况、类型的分析,为今后的预防工作提供科学研究。方法:对1996-2009年出生的10572例围产儿出生缺陷进行检测(包括活产、死胎、死产及7天内死亡的缺陷儿)观察缺陷动态变化及其相关因素。结果:缺陷发生率为17.12‰。前五位出生缺陷发生顺位为:脊柱裂47例次,先天性脑积水33例次,无脑畸形29例次,唇裂合并腭裂18例次,多指14例次,结论:以神经管畸形发生率最高。提高产前诊断技术,适时终止妊娠,进行优生优育宣传指导,可有效降低出生缺陷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本地区围产儿出生缺陷的发生情况,及时发现影响出生缺陷的可疑因素。方法:按照全国出生缺陷监测方案的要求,对吉林市船营区8个出生缺陷监测医院18949例住院分娩的孕满28周至产后7天内的围产儿进行监测。结果:出生缺陷儿307例,出生缺陷儿发生率为16.20‰;出生缺陷的发生与孕母年龄、出生性别及孕母居住地有关。结论:进行优生优育宣传指导,为孕妇创造优良的生育环境及合理的均衡饮食,提高产前诊断技术,适时终止妊娠,可有效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出生缺陷儿的发病率及干预措施。方法对1998年1月至2007年12月出生的15914例围生儿中的225例出生缺陷儿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5914例围生儿中有225例出生缺陷儿,总出生缺陷率为14.14‰,其中神经系统畸形88例为第一位,占39.11%,颌面五官系统畸形39例为第二位,占17.33%。单发畸形占60.8%。结论出生缺陷是围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做好产前保健工作,加强高危人群的监测,可有效降低出生缺陷的发生率,提高人口素质。  相似文献   

8.
胎儿畸形属于胎儿在子宫腔内的结构与染色体发生异常的先天性缺陷,根据研究证明我国出生缺陷的发生率占新生儿的4%~6%,每年有80万~120万缺陷儿降生,影响严重我国人口质量."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国家也将出生缺陷干预工程做为我国"十五"期间重要的工作.导致胎儿畸形的原因有很多,今天就来聊聊胎...  相似文献   

9.
王宏伟 《中国中医药咨讯》2010,2(32):286-286,307
目的:掌握新宾县出生缺陷发生率及其动态变化,为进一步减少出生缺陷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对2005—2009年新宾县出生缺陷监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出生缺陷发生率逐年下降,男孩多于女孩,确诊时间多在产后。结论:出生缺陷的干预应以预防为主,加强围产期保健,加大优生优育的健康教育力度,减少出生缺陷儿的出生。  相似文献   

10.
李凌 《中国民间疗法》2009,17(12):51-52
出生缺陷是指出生时就存在的结构、功能或代谢方面的异常,是导致婴儿死亡的主要因素。为有效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现将长治市郊区2006~2008年出生缺陷监测情况进行分析,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儿童哮喘的患病情况及其相关影响因素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为儿童哮喘的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对莱芜市5600名0~14岁的儿童进行儿童哮喘的流行病学调查,分析疾病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儿童哮喘的患病率为4.4%;其中男孩患病率高于女孩;在哮喘患儿中,首次发病以3岁以内为最多(61.8%);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儿童哮喘发病的危险因素有剖宫产,早产,家族过敏史等11个因素,而母乳喂养为哮喘的保护因素。结论:莱芜市儿童哮喘的发病率较高,积极控制发生儿童哮喘的相关危险因素,对儿童哮喘防治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海珠区7岁以下儿童肥胖的流行情况,掌握儿童肥胖症的流行变化趋势,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分层整群抽样海珠区7岁以下儿童3339名,根据WHO的身高标准体重值进行诊断及分度,大于10%-19%为超重,20%以上为肥胖。结果:海珠区7岁以下儿童单纯性肥胖症检出率为1.44%,超重检出率为2.85%,均以1岁以内及3岁后栓出率高,呈现一种“v”型趋势。结论:海珠区7岁以下儿童超重、肥胖检出率均大幅度的增加,肥胖将成为威胁我区儿童健康的常见病之一。肥胖的控制可采用以家庭、社区、托幼因所为基础的共同干预模式,做到早期发现儿童肥胖,及早进行干预,确保儿童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2006—2010年广州市白云区集体儿童健康状况及托幼机构卫生保健状况的动态变化趋势,指导托幼机构的卫生保健工作。方法:分析2006~2010年广州市白云区集体儿童保健工作情况年报表。结果:2006~2010年广州市白云区托幼机构卫生保健合格率逐年上升,集体儿童的保健管理率到2010年已达99%以上;肥胖儿与视力异常的患病率逐年上升;缺铁性贫血、中度以上营养不良及乳牙龋齿患病率呈逐年下降趋势。结论:重点加强对肥胖及视力异常儿童的管理,提高儿童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上海市户籍及非户籍人口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主要原因及相关因素,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流行病学依据。方法:收集2011年上海市出生死亡监测数据,分析上海市2011年户籍与非户籍5岁以下儿童死亡状况。结果:2011年上海市户籍人口5岁以下儿童前三位死因为新生儿病、先天异常和损伤中毒,新生儿病为新生儿期首位死因,先天异常为婴儿期和1~4岁年龄组首位死因,损伤中毒是威胁1~4岁儿童生命的重要原因。结论:重视孕期保健及新生儿病诊治,通过各种途径加强社会和家庭对1~4岁儿童的安全监护。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利用付出沉重代价的5.12地震资源,研究地震后新生儿出生缺陷率的增长趋势。方法:充分收集汶川大地震重灾区彭州市新生儿出生缺陷资源,运用地震后的出生缺陷73例,与该市地震前的88例做比较分析。结果:该市震后出生缺陷率平均水平比震前增长了2.9‰,尤其是震时己孕3个月以内、震后再孕者,分别增长了4.6‰、5.9‰。出生缺陷的种类变化还看不出规律,尚待进一步研究。讨论:地震等灾害事件应特别重视妇幼保健,面对出生缺陷增长的严峻数据,结合中医"奇病"观,深入分析灾害对妊娠3个月"质"与"量"的影响,寻找积极有效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掌握并了解大东区五岁以下儿童死亡情况,制定干预措施,努力降低大东区五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方法:对2005-2009年沈阳市大东区辖区内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9年与2005年相比,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没有大的波动,基本保持平稳态势;五年间先天异常、早产低出生体重逐年增加,已成为5岁以下儿童主要死因.结论:做好围产保健,加强产前筛查,降低出生缺陷,防早产是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有力措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早产的发病率、原因和治疗方法进行临床探讨.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4年间106例早产病例.结果: 早产发生率4.3%,其中外伤性胎膜早破(PPROM)占10.8%,病因性胎膜早破占30.9%,妊高征(PIH)导致的早产占30.5%,其它各类原因导致的早产占27.8%.结论: 早产是新生儿发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提高早产的预防、诊断及治疗水平,能降低其发生率,减少对母儿的危害.  相似文献   

18.
241例新生儿窒息产科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新生儿窒息病因与产科高危因素的关系,为早期预防提供依据。方法:分析近十年来我院产科分娩241例窒息新生儿产科相因素、羊水异常、胎位不正、早产儿、胎儿宫内窘迫。结果:新生儿窒息前5位病因由高到低依次为脐带、羊水异常、胎位不正、早产儿、胎儿宫内窘迫,及时处理高危妊娠,避免宫内缺氧及早产,可降低新生儿窒息发生率。结论:加强围产期保健,加强孕期自我监护相关高危因素,使胎儿尽快脱离缺氧缺血环境,从而降低新生儿窒息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2007~2011年兴国县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特征,为经济欠发达农村地区制订流行性腮腺炎防控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兴国县2007~2011年流行性腮腺炎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7~2011年兴国县共报告流行性腮腺炎495例,年平均发病率15.04/10万,年平均报告发病率最高为潋江、长冈2乡镇。50.30%的病例在4~6月发病;5~9岁儿童占病例总数的45.66%;495个病例中男女性别比为2.15∶1。在校学生占总病例数52.93%。结论:科学实施免疫规划,提高适龄儿童MMR三联疫苗接种率的同时,重点加强对高危人群、重点地区及发病高峰期的疾病监测,是控制流行性腮腺炎发病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20.
目的:调查分析深圳市坪山新区骨科创伤流行病学的特点,为政府相关部门决策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抽样调查2007年-2012年深圳市坪山新区骨科创伤住院病例资料。结果:深圳坪山新区骨科创伤住院患者主要年龄段20-40岁,占53.45%;男性占80.29%;创伤发生地点以公路及工厂为主;人群分布广东省外籍者占81.55%;生产工人占65.22%;车祸及挤压伤占45.69%;自费病例占60.97%。结论:深圳坪山新区骨科创伤多数为外来务工的青壮年男性,车祸伤及工伤为主要原因,医疗费以自费为主。户籍人口与非户籍人口严重倒挂,非户籍人口总体素质低下,安全意识薄弱,政府应加强交通安全教育和完善人口管理,以预防为主,并积极采取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