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降低功能障碍、防止废用综合征的发生是脑卒中后首要解决的问题.我科自2001~2002年收治脑卒中患者104例,我们对这些患者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康复训练,收到了较好的疗效.结果表明,早期康复能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患侧肢体功能,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早期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分组,将48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分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按常规治疗的同时进行早期康复训练;对照组行常规随意自我锻炼.经康复训练后,两组患者在出院时进行上下肢运动功能和步行能力的比较.结果 经康复护理训练后,两组病人下肢活动能力的差别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上肢活动及步行能力的差别具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 有针对性地进行早期系统化康复训练,可使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运动机能得到最大可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和探讨早期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72例脑卒中偏瘫患者资料,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早期康复训练联合运动疗法,观察并采用Fugl-Meyer评定( FMA)和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 MBI)评分标准评价两组患者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恢复的情况。结果观察组的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康复训练的依从性和满意度也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康复训练有利于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障碍的恢复,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康复训练对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脑卒中患者136例,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其中康复组70例,对照组66例,两组在年龄、性别、发病性质、发病时间、严重程度、合并症状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除同时进行常规药物治疗和护理外,康复组在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后即开始系统的康复训练。两组在出院时采用Barthel指数评分法进行评分。结果两组患者在出院时进行Barthel指数评分,康复训练组Barthel指数评分>60分者明显高于对照组,单因素方差分析证明两组患者在运动能力及生活自理能力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早期康复训练有利于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肢体功能恢复,有效降低卒中后的致残率,显著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早期床边肢体康复训练对脑卒中病人的影响。方法:120例脑卒中偏瘫病人随机分为康 复组合对照组各60例,两组病人均接受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对康复组病人同时进行康复训练。结果:康复训练后, 康复组病人肢体肌力恢复提高明显(P<0.05)。结论:在脑卒中病人生命体征稳定后,及早、正确地实行早期床边 肢体康复训练对肢体恢复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实施早期康复训练的效果观察,探讨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104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观察组52例、对照组52例。2组药物治疗基本相同。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及患者自我随意的锻炼,对观察组患者进行系统的肢体康复训练。结果:经早期康复训练的患者肢体肌力恢复的进展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早期康复训练可减轻患者偏瘫肢体的致残程度,对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实施早期康复训练的效果观察.探讨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牛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104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观察组52例、对照组52例.2组药物治疗基本相同.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及患者自我随意的锻炼,对观察组患者进行系统的肢体康复训练.结果:经早期康复训练的患者肢体肌力恢复的进展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早期康复训练可减轻患者偏瘫肢体的致残程度,对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对社区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肢体康复训练指导,旨在观察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对65例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肢体功能康复训练指导,并将患者训练前后的肢体功能进行比较;结果在较短的时间内,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肢体功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恢复,效果理想。结论本方法经济,实1用,值得在社区内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康复训练结合针灸早期介入治疗脑卒中偏瘫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26例脑卒中后偏瘫早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66例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及肢体康复治疗,观察组6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同时给予体针、头针、电针等针灸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1个月、治疗6个月进行Fugl-Meyer(FMA)评定,对比分析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FMA评分观察组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后和治疗6个月后FMA评分观察组与对照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偏瘫康复训练结合针灸早期介入可以改善患者预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杨改萍 《中原医刊》2004,31(1):58-58
脑卒中是一种死亡率、致残率均较高的常见病、多发病 ,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命与健康。随着脑卒中诊断治疗水平的迅速提高 ,在极大提高病人存活率的同时 ,80 %的存活者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 ,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 ,对脑卒中偏瘫病人实施早期康复训练的护理有重要的意义。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对我科 2 0 0 0年 7月~ 2 0 0 2年 4月住院的 186例脑卒中患者进行康复训练的护理 (意识障碍及严重痴呆者除外 )。脑梗塞 112例 ,脑出血 74例 ,平均年龄 62 5 4岁 ( 2 4~ 77岁 )。2 康复训练的方法2 .1 病情早期 :采用床上健肢卧位 ,每…  相似文献   

11.
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康复训练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韩立平  赵雅君 《当代医学》2010,16(26):110-111
目的探讨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早期康复训练,可使疗效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方法选择12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根据时间先后接受康复训练,将患者分为早期康复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患者未出现明显并发症前即开始康复训练,对照组是在发病3个月后来院进行训练康复治疗的患者。结果观察组经有效的康复训练,运用康复治疗仪,避免肢体失用萎缩,关节僵硬、粘连畸形等并发症,总有效率达95%,康复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接受康复训练,能有效提高肢体功能恢复,减轻后遗症,减少家庭和社会的负担。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康复护理的临床方法。方法:将6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早期康复组和常规治疗组,两组进行对比得出治疗总有效率。结果:早期康复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常规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6.6%。结论:康复护理训练是脑卒中患者临床治疗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项重要的康复护理措施,可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3.
赵志恩  蔡静  邓世波 《吉林医学》2011,32(25):5303-5304
目的:探讨早期介入针灸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偏瘫的效果。方法:对脑卒中患者根据针灸+康复训练开始时间分为发病后15 d内(早期组)18例和发病后≥15 d(晚期组)18例,两组一般治疗与针灸治疗方法均相同,于治疗前及治疗后2个月、3个月时分别进行FIM评定。结果:治疗前两组评定FAM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康复治疗3个月时,早期组有6例患者功能独立,晚期组为0例;治疗4周后,FMA评定早期组明显优于晚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康复训练可以改善患者运动障碍功能,早期介入针灸+康复训练功能恢复较好。  相似文献   

14.
吴宗敏 《黑龙江医学》2012,(12):928-930
目的观察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病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将138例急性脑卒中偏瘫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73例与对照组65例。两组病人均给予神经内科常规治疗与护理,观察组在神经内科常规治疗与护理的基础上,进行早期康复护理。采用Barthel指数法(BI)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P<0.05),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病人治疗后BI评分明显提高(P<0.05),且高于对照组治疗后BI评分,观察组病人并发症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可改善急性脑卒中偏瘫病人肢体运动功能,提高病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5.
郑冬香  彭扬  徐安定 《广东医学》2003,24(2):171-172
目的:观察系统早期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将92例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和护理基础上,在病一1周内开始系统康复训练,疗程1个月。分别采用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价患者恢复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均减轻,运动功能及生活自理能力改善,统计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恢复程度更加明显(P<0.01)。结论:早期系统康复训练能减轻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改善肢体运动功能,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急性脑卒中早期康复的意义。方法在采用神经科常规药物治疗同时,以神经促进技术及运动再学习理论为主的运动疗法,进行康复治疗。结果训练后较训练前偏瘫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手的实用性、下肢步行能力、生活自理能力均有显著变化和提高。  相似文献   

17.
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康复训练要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韦明兰 《吉林医学》2010,31(5):712-713
脑卒中是致残率极高的疾病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和生活质量,同时也给家庭及社会带来一定的经济负担。脑卒中偏瘫的患者大多在一瞬间出现难以适应的一侧肢体的瘫痪,长年习惯的平衡、对称性的运动感觉遭到了破坏,因此,患者从心理上、精神上、身体上均陷入极端困难的状态。据观察,中风存活患者经积极的康复训练,其中90%可恢复步行和生活能力,未进行康复训练,生活自理能力则相应低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醒脑开窍针刺法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偏瘫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传统治疗组,治疗组进行醒脑开窍针刺结合康复训练,两组进行疗效对照。结果:治疗组明显优于传统治疗组,总有效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醒脑开窍针刺法,疗效显著,明显降低致残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并且越早接受醒脑开窍针刺法并结合康复训练治疗,就越早获益。  相似文献   

19.
辛艳秋  李林 《基层医学论坛》2016,(32):4490-4491
目的:观察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康复训练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探讨基层医院康复训练的现状。方法将2015年1月—12月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的300例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2组,早期康复组在病情稳定48 h 后开始进行康复训练,运用 Bobath、Brunnstrom、PNF 技术及运动再学习方法进行综合康复训练,疗程20 d;对照组未进行康复训练。结果早期康复组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为(11±8)分,与对照组的(19±10)分相比明显减少(P<0.05)。早期康复组治疗后 FMA(68±22)分,MBI(74±20)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卒中后早期介入康复治疗能促进脑功能重组,显著改善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减轻残疾程度,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下肢功能的临床疗效进行探讨。方法:随机抽取我院在2013年6月-2013年12月治疗的48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来对康复训练系统对脑卒中偏瘫下肢功能的临床疗效进行调查。结果:脑卒中偏瘫患者在接受8周的康复训练之后,患者的痉挛症状都得到了明显的缓解,且Ashworth痉挛评分比治疗前明显下降,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结论:康复训练能够缓解脑卒中偏瘫患者的痉挛症状,促进患者下肢功能的恢复,有效提高了了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的恢复率,降低了脑卒中偏瘫患者和患者家属所要承受的痛苦和生活压力,值得在临床治疗中进行大范围的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