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室性心动过速(室速)的治疗方法与疗效。方法经心电图诊断为室性心动过速48例患者给予病因治疗和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并进行效果分析。结果48例室性心动过速的治疗,治疗有效率为83.33%以上。结论对室性心动过速采取病因治疗、药物治疗、同步直流电复律、人工调搏法效果满意,用于治愈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和防止复发。  相似文献   

2.
目的:回顾分析异搏定对单形性特发性心动过速的治疗效果。方法:对36例经心电图及心内电生理检查确诊为单形性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的病人应用异搏定、36例病人中起源于左室的特发性室心动过速病人15例,起源于右室流出道的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病人21例,结果:异搏定终止单形笥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发作总有效率为83.3%,其中终止源于左室的室性心过速有效率为100%,终止源于右流出的室性心动过速有效率为71.4%,结论:应用异搏异治疗单形性物发性室性心动过速效果良好,尤其适用于起于左室的室性心动过速。  相似文献   

3.
俞彬  刘晓桥 《贵州医药》1995,19(3):143-144
最近,我所收治室性心动过速(VT)一例。其VT反复发作,由于单纯从心电图(ECG)上难与宽QRS型室上速鉴别,放行心电生理检查(EPS),明确为由折返机制引发的阵发性单形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现报道并讨论如下。1资料与方法患者女性,44岁。因阵发性心悸、气促1”年,加重1月入院。UCC;、心脏X线片及未发病时的平静心电图均无异常发现。住院期间曾多次突然发作心悸、眩晕、胸闷,ECG示定QRS型心动过速(图1)。利多卡因有效。发作间歇作食道调搏未诱发心动过速。为进一步明确定QRS型心动过速机制,以确定最佳治疗方案,特行EP…  相似文献   

4.
卢京 《云南医药》2004,25(2):168-168
室性心动过速是临床上常见的恶性心律失常,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发生室性心动过速是导致病人猝死的因素之一。按照发生室速的病因,可分为冠心病、心肌病、心肌炎或先天性心脏异常等引起的室速,而把不伴有明显器质性心脏病的室速定义为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随着特发性室速认识的逐步深入,对特发性室速的机制,起源部位和临床治疗都有了很大的发展,已成为可治愈的室速之一。我们收治了1例特发性室速患者,现报道如下。患者男,16岁,因反复心悸、胸闷2年余入院。心悸多为突然发生,伴胸闷、乏力、头昏、出冷汗、无晕厥,多为运动后或与同学嬉闹后发作。…  相似文献   

5.
分支型室性心动过速(室速)又称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是一种相对少见的心律失常,常见于无器质性心脏病的儿童,临床表现轻,预后良好,它虽是一种良性室性心动过速,但若发作时间过长会危及患者的生命[1],所以早期诊断及时治疗非常重要.现将异搏定与胺碘酮联合治疗小儿分支型室速1例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侯俭 《中国实用医药》2008,3(11):120-121
室性心动过速是临床上经常碰到的情况,持续单形室速和多形室速是最重要的危及患者生命的恶性心律失常,虽然发作时血流动力学可暂时无明显影响,但对心功能影响很大,也可能造成继发的心肌缺血,持续时间长了也要造成血流动力学障碍,因此需要就地处理,早期治疗。  相似文献   

7.
分支型室速(Idiopathicvntriculartachycadio,IVT)是一类心电图表现右束支传导阻滞(RBBB)伴电轴左转或左束支传导阻滞(LBBB)伴电轴右转的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与以往室性心动过速不同的是,患者无明显既往器质性心脏病变...  相似文献   

8.
目的 :回顾分析异搏定对单形性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 36例经心电图及心内电生理检查确诊为单形性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的病人应用异搏定 ,36例病人中起源于左室的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病人 15例 ,起源于右室流出道的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病人 2 1例。结果 :异搏定终止单形性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发作总有效率为 83.3% ;其中终止源于左室的室性心动过速有效率为 10 0 % ,终止源于右室流出道的室性心动过速有效率为 71.4%。结论 :应用异搏定治疗单形性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效果良好 ,尤其适用于起源于左室的室性心动过速。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心动过速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 对34例室性心动过速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法与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室性心动过速患者34例,有效30例,有效率88.23%,治疗过程中患者有轻微恶心、腹胀,停药后症状消失,无效4例。结论 室性心动过速是临床上常见的恶性心律失常,可致血液动力学严重障碍,心排血量减少,从而导致心力衰竭或休克,或者转变成心室颤动而致命。  相似文献   

10.
快速心律失常有室上性和室性两类,是内科常见的急诊,伴有室内差异性传导的室上性心动过速,特别是预激综合征(WPW)并发房室折返心动过速或并发房颤(Af)时体表心电图类似室性心动过速。如何及时识别是临床工作中常遇到的难题,并直接关系到治疗和预防,为此,本文对15例WPW并发室上性心动过速和并发快速Af的诊治体会进行总结分析。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尖端扭转性室性心动过速的临床特点并探讨有效治疗此病的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并总结我院在2011年6月至2012年6月治疗的78例患有尖端扭转性室性心动过速患者的临床特点,并将其平均分为两组,即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发作时利用硫酸镁终止,实验组则利用电复律终止,比较两组治疗方法的成功率,进而分为有效治疗尖端扭转性室性心动过速的方法及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发作时利用电复律终止的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尖端扭转性室性心动过速的病情严重,病死率较高,因此电复律对于此病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宁功先 《云南医药》2003,24(3):230-231
目前对于抗心律失常药物的疗效及促发心律失常的效应 ,已引起医学界的重视。对于有症状的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 ,是控制症状和预防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室扑 ,室颤及猝死。而对无症状的室性心律失常评价其治疗的合理性是困难的。笔者对 43例无明显器质性心脏病的室性心律失常的预后及治疗意义作一初步分析。资料与方法  43例中男 3 1例 ,女 1 2例 ,年龄 1 5~ 5 2岁。所有病例经体格检查、胸片和超声心动图检查 ,均未发现器质性心脏病 ,仅 1 2导联心电图提示有室性早搏。入院接受治疗的 2 0例(治疗组) ,其中 1例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 ,1例室早…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的临床治疗疗效.方法 选取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36例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经治疗成功复律30例,总有效率为83%.结论 经临床治疗,减少不良反应,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胺碘酮与利多卡因治疗严重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本研究回顾性分析94例心室颤动(室颤)或无脉室性心动过速(室速)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胺碘酮与利多卡因治疗严重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植入型心脏复律除颤器治疗恶性室性心律失常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评价植入型心脏复律除颤器(ICD)在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13例室性心动过速(VT)和/或心室颤动(VF)患者,植入单胺ICD12例,双腔ICD1例。结果 13例ICD植入术均获成功,术后随访其中5例有不同频率和程度的VT或VF发作,经ICD分层治疗,均成功;1例发生窦性心动过速误认为VT,而误放电(CV治疗)。结论 ICD可有效地转复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双腔ICD在预防室上性、室性快速性心律失常和减少不适当放电等方面优于单腔ICD。  相似文献   

16.
徐秀君 《蚌埠医药》1994,12(2):32-32
随着医学科学的迅速发展,近几年来,心脏射频消融术已逐渐用于临床,它是一项介入性治疗技术,是心导管术代替心脏外科术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室性心动过速。是一种疗效好、创伤小、痛苦少,既安全又筒便的治疗方法。现就我院心血管科治疗的室上速4例(男性2例,女性2例,最大年龄60岁,最小年龄16岁)的护理小结如下。  相似文献   

17.
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idiopathic ventricular tachycardia,IVT)简称特发性室速,是指发生于无明显器质性心脏患者的室性心动过速。根据QRS波形态可分为右束支阻滞形IVT(左心室IVT,Idiopathic Left Ventricular Tachycardia,ILVT)和左束支阻滞形IVT(右心室IVT,Idiopathic Right Ventricular Tachycardia,IRVT)。特发性室速患者发病年龄较轻,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应用食管心房调搏诊断和治疗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IVT)的意义。方法 对25例IVT患者用食管心房调搏诱发和终止心动过速,无效时结合药物,观察室速的诱发率、终止成功率及食管心电图特点,分析此方法诊断和终止室速的机制。结果 应用食管心房调搏可诱发和终止IVT,诱发率90%(18/20),终止成功率69.5%(16/23),结合药物总成功率82.6%(19/23)。心动过速时食管心电图78.3%出现房室分离,21.7%呈1:1室房逆传。结论 食管心房调搏可作为一种安全有效的诊断和治疗IVT的手段。  相似文献   

19.
本报告3例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这3例均为18-22岁男青年.均无器质性心脏病.2例在上呼吸道感染时发作.1例在长跑后发作。心电图均示室性心动过速(室率分别为200、167和188/min)-ORS呈右束支传导阻滞伴电轴右偏。第1例口服胺碘酮0.2g.并按上感治疗3天后体温正常,心电图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对围产期心肌病合并快速心房颤动以及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使用静脉胺碘酮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择围产期心肌病合并快速心房颤动以及室性心律失常患者82例,在入院后行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静脉应用胺碘酮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患者心功能变化、转复窦性心律发生率、治疗前后2h内心室率变化、室性早博数目、短阵室性心动过速次数,药物不良反应等。结果应用胺碘酮静脉推注后快速心房颤动转复窦性心律39例(84.7%)。静脉给予胺碘酮后,患者心功能显著恢复(P〈0.05);心室率显著降低,室性早博及室性心动过速数目显著减少(P〈0.01),而收缩压和舒张压虽然有下降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不良反应4例(4.89%)。其中血压降低3例,窦性心动过缓1例,未见心力衰竭加重、急性左心衰竭及尖端扭转室性心动过速发生。结论对围产期心肌病患者合并快速心室率或频发室性心律失常时静脉应用胺碘酮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