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胺碘酮治疗快速心房纤颤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胺碘酮治疗快速心房纤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各种心脏病引起的快速心房纤颤患者68例,随机分为两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治疗组(38例)加用胺碘酮静脉给药,对照组(30例)加用西地兰静脉注射给药,观察复律情况。结果胺碘酮在转复窦性心律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胺碘酮在转复快速心房纤颤方面效果显著,不良反应轻,是理想的治疗快速心房纤颤的药物选择。  相似文献   

2.
房颤是临床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多伴有器质性心脏病。近年来药物转复房颤多用胺碘酮,其疗效较好。然而临床工作中房颤患者多有潜在性心功能不全或严重心功能不全。我们在行胺碘酮转复房颤时投以少量地高辛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本文总结我院1994年~1996年间胺碘酮...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胺碘酮、洋地黄药物联合治疗转复后复发的慢性心房纤颤疗效。方法 慢性心房纤颤转窦律后复发的83 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43例) 和对照组(40 例)。治疗组以胺碘酮、洋地黄药物联合治疗,对照组以胺碘酮治疗,并且每天监测心电图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显效率67-5% ,总有效率97-7 % ,复律后维持窦律有效率97-6% ;对照组:显效率27-5 % ,总有效率60% ,复律后维持窦律有效率62-5 % 。有显著性差异( P< 0-01) 。结论 小剂量胺碘酮、洋地黄药物联合治疗转复后复发的慢性心房纤颤的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4.
房颤是临床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多伴有器质性心脏病。长期来药物转复房颤多用胺碘酮,其疗效较好。然而房颤患者多有心肌缺血或潜在性心功能不全。笔者在行胺碘酮转复房颤时联用小剂量消心痛取得了更好的疗效,总结我院2004—2006年胺碘酮联用消心痛转复房颤的病例资料,特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阵发性心房纤颤(房颤)是临床上常见的心律失常,发病急,变化快,反复发作可导致心动过速性心肌病,诱发心绞痛和心功能恶化,增加血栓栓塞的发生率。对血流动力学稳定的病人常首选药物复律,多用胺碘酮及普罗帕酮。本文通过临床对照,比较静脉注射胺碘酮和普罗帕酮转复阵发性心房颤动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6.
静脉注射联合口服胺碘酮转复阵发性心房纤颤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静脉注射联合口服胺碘酮转复阵发性心房纤颤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1—2012年诊治的阵发性心房纤颤患者68例,将其随机分为静脉+口服组(n=35)和静脉组(n=33)。静脉组患者首次给予胺碘酮150 mg静脉注射,15 min后若心率下降不满意追加150 mg,随后以0.5 mg/min微泵静脉维持48 h;静脉+口服组在此基础上口服胺碘酮。比较两组治疗12 h、24 h、48 h和7 d后心房纤颤转复率、心室率和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静脉+口服组7 d心房纤颤总转复率为85.7%(30/35),高于静脉组的69.7%(23/33)(χ2=8.94,P0.05)。两组治疗12 h、24 h、48 h和7 d后心室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静脉+口服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3%(5/35),与静脉组的12.1%(4/3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5,P0.05)。结论静脉注射胺碘酮的同时口服小剂量胺碘酮可明显提高阵发性心房纤颤转复率,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西地兰D与胺碘酮治疗快速型心房纤颤伴急性左心衰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纳入2018年6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80例快速型心房纤颤伴急性左心衰患者展开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采用西地兰D治疗,观察组40例予以胺碘酮治疗。将两组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心功能相关指标、临床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比对。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症状改善比例、左室射血分数以及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心率慢于对照组,心脏转复窦性心律时间短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快速型心房纤颤伴急性左心衰的治疗中,胺碘酮的疗效、安全性比西地兰D更高,更有助于临床症状和心功能的改善。  相似文献   

8.
目的心房纤颤是老年人中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及时控制心室率与转复维持窦性心律是治疗该病的两种主要治疗方式。通过临床观察,可达龙是维持窦性心律最有效的药物,同时对转复房颤,减慢心率作用明显。方法按胺碘酮(可达龙)药物常规治疗方法用药。结果对心房纤颤,特别是快速房颤、左室功能不全的老年患者,可达龙可列为一线治疗药物。结论本文结果表明可达龙在治疗心房纤颤中具有良好的疗效,且副作用较小,在治疗房颤中相对安全,在转复房颤并维持窦性心律方面是一种有效的抗心律失常药。  相似文献   

9.
阵发性心房纤颤是临床上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多项研究已证实心房纤颤可引起心房肌细胞组织学特征和电生理学特征的显著变化,表现为心房肌跨膜离子流的改变和心房有效不应期缩短的电重构。且阵发性心房纤颤无论药物复律抑或电复律后,窦性心律不能长期维持,胺碘酮虽能维持窦性心律,但其临床效果并不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后心房纤颤(AF)的发生率较高。根据心房纤颤的发生频率和持续时间,可分为阵发性房颤(间歇发作)、持续性房颤和慢性房颤。本目的在于研究静脉用胺碘酮治疗CABG术后阵发性房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观察我院CABG患40例(2001年1月至2002年10月)术后出现阵发性房颤。除外心功能不全、低钾血症、血容量不足等因素后立即静脉给予胺碘酮,首次剂量为1~3mg/kg静脉推注,然后给予500~1000μg/min静脉泵人,总量小于1200mg/d。心房纤颤转复为窦性心律后停药。观察房颤发生前后血压、心室率及心电图变化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36例患均成功转复为窦性心律,总有效率为90%。副反应发生率为7.5%。结论 胺碘酮治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阵发性房颤是安全有效的,可作为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11.
对二关瓣狭窄伴心房纤颤(简称二狭房颤)行经皮二尖瓣球囊成形术(PBMV)成功后的64例患者,术后即给予胺碘酮0.2g,3次/日×7天,未复律者给予经体表直流电复律,复律后随机分为胺碘酮0.4g/日维持量组和am0.2/日维持量组各32例。结果;单纯眼药1周转复窦性心律14例,余50例经直流电复律全部成功,复律后心功能均明显改善,随访21.60±12.3个目,16例心房纤颤复发。心房纤颤病程长,左房扩大明显者易复发,PBMV效果不佳(瓣口面积扩大程度小和左房四缩差)和术后再狭窄也是复发的重要因素,胺碘酮剂量小(0.2/日维持)易复发,故建议应用胺碘酮0.4/日维持。  相似文献   

12.
胺碘酮联合稳心颗粒转复阵发性心房纤颤的疗效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胺碘酮联合稳心颗粒转复阵发性心房纤颤(房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阵发性心房颤动的患者随机分为胺碘酮治疗组、稳心颗粒治疗组、胺碘酮和稳心颗粒联合治疗组,每组各30例患者,疗程均为8周。观察3组治疗后的转复率、症状改善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胺碘酮组转复率为50.0%,稳心颗粒组转复率为45.2%,联合治疗组的转复率为80.0%,联合治疗组与单用药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胺碘酮和稳心颗粒治疗组症状改善有效率分别为66.7%、56.7%,联合治疗组症状改善有效率76.7%,联合治疗组与单用药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胺碘酮联合稳心颗粒可提高阵发性房颤的转复率,改善患者症状。  相似文献   

13.
虽然胺碘酮对心房纤颤能有效地转复并维持窦性节律,但如何预测胺碘酮治疗有效率则尚未有报告。作者试图通过测定左房内径、房颤时间及病因,以观察常规抗心律失常药无效的病人使用胺碘酮转复房颤并维持窦性节律的价值。方法 68例房颤病人,胺碘酮治疗前均曾使用Ⅰ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钙联合胺碘酮治疗阵发性心房纤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72例阵发性心房纤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6例。两组患者均给予积极治疗原发病,对照组给予胺碘酮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联合应用阿托伐他汀钙。随访12个月,观察两组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2.2%与7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左心房内径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钙联合胺碘酮能缩短心房纤颤患者的左心房内径,减少心房纤颤的复发和持续性心房纤颤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普罗帕酮顿服转复心房纤颤(简称房颤)的疗效。方法:42倒房颤病人被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予普罗帕酮1次顿服450mg,对照给予胺碘酮150mg,10分钟内静脉推注,继之以1mg/min速度静脉滴注,维持8小时以上,复律成功后停用。结果:普罗帕酮组复律时间为2.4~5.5(平均3.6±1.8)小时,3小时内转复成功率59.1%,8小时内转复成功率72.7%。胺碘酮组复律时间为2.0~7.5(平均4.4±2.5)小时,3小时内转复成功率50.0%,8小时内转复成功率75.0%,两组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普罗帕酮顿服转复心房纤颤方便、安全、快速、有效。  相似文献   

16.
心脏手术后心房纤颤发:生率为10%~40%,胺碘酮是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对心房纤颤有疗效。为此文章研究了心脏手术前口服胺碘酮预防术后心房纤颤的效果。 方法 采用双盲随机方法将选择性心脏手术前的124例患者分为两组:第1组64例术前口服胺碘酮600mg/d,7天后以200mg/d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胺碘酮对阵发性心房纤颤病人P波离散度的影响,以评价P波离散度判断药物疗效的意义。方法:有阵发性心房纤颤病史的23名患进入观察组,另选23名无心房纤颤及其它器质性心脏病为对照线,测量其P波离散度(PD),观察组在服用胺碘酮15到20天后复查P波最大间期(Pmax)和PD。观察治疗前后和组间PD和Pmax的变化和差异,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Pmax与PD显增加,P分别<0.05,0.01,观察组服胺碘酮后Pmax与PD明显下降,P分别<0.05,0.01,但治疗后PD仍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PD对预测心房纤颤有较好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对于胺碘酮抗房颤作用的疗效评价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口服乙胺碘呋酮已成为心房纤颤的一种有效治疗,但静注尚未广泛应用。本文报告3例急性心肌梗塞并发心房纤颤患者,静注乙胺碘呋酮后均成功地控制了心率。例1为63岁男性,因前壁心肌梗塞合并左心衰竭入院。第2天发生心房纤颤,心率为160/min。静注地高辛0.75mg 无效,然后10min 内静注乙胺碘呋酮350mg,12min 后心房纤颤被控制,心率降至75/min。其后2天继续静滴乙胺碘呋酮600mg/d,并继续服地高辛,疗效稳定。例2为57岁男性,因前壁心肌梗塞入院。并发心房纤颤,心率170/min。曾用心脏转复术(200J)使其恢复窦性节律,但10min 内又  相似文献   

19.
谢干平 《内科》2011,6(3):220-222
目的比较胺碘酮和洋地黄治疗心房纤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08年6月至2010年6月收治的心房纤颤患者70例,根据随机数分配法将70例研究对象分为两组。观察组35例采用胺碘酮进行治疗,对照组35例采用洋地黄进行治疗,对比观察两组病例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显效28例,有效6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7.1%;对照组显效19例,有效6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为71.4%,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胺碘酮治疗心房纤颤疗效明显优于洋地黄,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盐酸贝那普利对心房纤颤患者的防治作用及对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4月—2010年10月我科入院或门诊心房纤颤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窦律转复率、左心功能不全发生率,随访6个月。结果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窦律转复率、左心功能不全发生率比较差异显著。结论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有望成为控制心房纤颤的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