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背景:他汀类药物可降低心血管疾病高危患者的卒中发生率,但是否能降低新发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后的卒中风险尚不确定。方法:在研究开始前1~6个月内曾有卒中或TIA,低密度脂蛋白(LDL)胆固醇水平在1~1.90g/L(2.6~4.9m m ol/L)且无已知冠心病的4731例患者,随机接受每日8 相似文献
2.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是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TIA后有约2/3的患者会再发卒中,其中1/3的患者发展为非TIA性卒中。对TIA后再发卒中的风险进行预测非常重要,可以判断患者的预后,尽早对高风险患者进行干预。本文就近年来TIA后再发卒中的诸多风险评价系统予以综述,以期为TIA的预后提供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3.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是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约2/3的TIA患者会再发TIA或卒中。对TIA发病后的卒中风险进行临床评估,能判断患者的预后,以便尽早对高危患者进行干预。本文就TIA后卒中发生率以及如何预测TIA后的卒中风险做了综述,以期为TIA的预后评价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4.
重视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认识和治疗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随着神经影像学技术和其他一些诊断手段的不断进步,人们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的认识也发生了许多的转变。过去认为TIA是一种良性脑缺血性事件,说明脑的侧支循环有代偿能力,TIA的归属各占1/3,即以后发生脑梗塞、反复类似的发作和痊愈各占1/3。TIA是由于局灶性脑或视网膜缺血引起的一次短暂性神经系统功能失常发作, 相似文献
5.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是指一过性脑缺血导致供血区的神经功能障碍.正确的心理护理,促进了患者的早日康复.通过对 15例清醒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临床观察,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6.
7.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的概念自从Fisher首先提出至今已有半个世纪.随着神经科学的迅速发展,人们对TIA有了越来越深刻的认识,主要包括病因学、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其与影像学之间的关系.TIA的传统概念已受到巨大的挑战,越来越多的神经科学者认为,原来的概念已不能适应新时代的需要,应当对TIA进行重新定义.为此,包括Albers在内的神经病学家成立了TIA研究组,并于2002年在上提出了TIA的新定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ABCD2评分预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后早期卒中发生的作用.方法:收集120例以TIA为首发症状的患者,所有患者均按ABCD2评分法分为低危组、中危组和高危组,分析首次发作后7d内各组患者再发TIA及卒中发生情况.结果:低危组、中危组、高危组7d内TIA再发及卒中发生率分别为0、6.38%及23.2%,与低危组、中危组比较,高危组TIA后7d内TIA再发及卒中发生率明显升高(P<0.01),而低危组与中危组7d内TIA及卒中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危组TIA后7d内大卒中及小卒中的发生率明显高于中危组及低危组(P<0.01).结论:ABCD2评分对预测TIA患者早期卒中发生有一定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9.
《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2016,(95)
目的运用TIA的ABCD~2评分标准及小卒中ESRS卒中风险评分量表及房颤患者CHA_2DS_2-VASc评分方法结合影像学特点筛查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和小卒中患者中容易复发或加重的高危人群,及时进行rtPA静脉溶栓并观察疗效。方法 TIA的ABCD~2评分和ESRS卒中风险评分量表及CHA_2DS_2-VASc评分方法结合影像学表现。结果溶栓后TIA患者无发作,32例小卒中溶栓后NIHSS评分0分15例,2分5例,1分12例,无加重患者,所有患者3月后随防无复发。临床疗效显著。结论应用上述方法将脑卒中容易复发或加重的患者筛出来,及时进行rtPA静脉溶栓,取得了很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分析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30天内卒中的危险因素,为临床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2016年8月至2018年8月在开平市中心医院住院的200例TIA患者,通过观察确诊后30天内的情况,使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可能导致卒中的危险因素。结果 200例TIA患者30天共内有40例(20%)进展为脑梗死,其中高血压、7天内反复TIA发作、颈动脉不稳定斑块、颈动脉狭窄是TIA后30天内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危险程度为:颈动脉狭窄>30天内反复TIA发作>高血压>颈动脉不稳定斑块。结论 TIA患者早期进展为卒中的高危因素有颈动脉狭窄、反复发作的TIA、高血压、不稳定斑块。 相似文献
11.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短暂性脑缺土的护理。方法对55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病人进行仔细观察,精心的护理和并发症的预防。结果30例治愈,25例好转。结论他细的观察和精心的护理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治愈率,并可促进病人的康复。 相似文献
12.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s,TIA)是由于某种因素造成的脑动脉-过性或短暂性供血障碍,导致相应供血区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或视网膜功能障碍.有关TIA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的学说有微栓塞,脑血管痉挛、狭窄或受压,血流动力学改变及其他.动脉粥样硬化是引起TIA最主要的原因.主动脉弓、颈总动脉和颅内大血管动脉粥样斑块脱落,引起动脉微栓塞、血流动力学危象、血管痉挛、血管的机械性梗阻等,导致了脑神经元的代谢需求与局部血液循环所能提供的氧及其他营养物之间骤然供不应求,从而导致血液异常,表现出相应症状. 相似文献
13.
14.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是由于供应脑的动脉(主要为颈内动脉系统或椎-基底动脉系统两个脑供血系统)一过性供血不足,引起相应动脉分布脑组织暂时性功能障碍.突然发病,数分钟达高峰,持续数分钟或十余分钟缓解,24h内可完全恢复,不留后遗症.反复发作,每次发作症状基本一致.TIA发作后48h内发生卒中风险最高,应快速诊断、尽早启动抗血小板治疗.有4项队列研究,2416例缺血性卒中患者23%(549例)的卒中患者既往有TIA病史,17%发生在卒中发作当天,9%发生在卒中发作前一天,43%发生在卒中发作事件的7d内.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影响。方法:对126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进行药物治疗,实施护理干预,给予健康指导。结果:治愈101例,病情好转25例,无死亡病例。结论:通过护理干预使患者了解脑血管病的基本知识、预防措施和注意事项,提高健康知识水平,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18.
在所有短暂性缺血发作(TIA)和卒中,1/5发生于后循环供血区。后循环缺血性事件尽管很重要,但受到的关注远不如颈动脉供血区。最近的研究表明,后循环缺血性事件的早期卒中复发风险高,特别是伴有椎基底动脉狭窄者,因此有效的二级预防很重要。有效的二级预防需要准确的临床诊断、探查根本病因以及有效的内科、外科或神经介入治疗,但新近的研究结果正在改进对这个领域的理解。该文主要关注后循环卒中和TIA的诊断、辅助检查和二级预防以及近来的一些进展。 相似文献
19.
目的调查研究ABcD2评分+低密度脂蛋白(LDL)(简称ABcD2L)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后早期卒中风险预测中的意义。方法对2009年3月—2012年3月的82例短暂性脑缺血患者进行分组,按照ABcD2和ABcD2L对两组进行评分,观察两组各自在4d、7d脑梗死的发病率情况。并对两组间卒中发生率的差异进行比较。结果短暂性脑缺血患者脑卒中的发生率。按ABcD2评分危险分层,低、中、高危各组的脑卒中率:2d时,1%,14%,30%;7d时,3%,21%,46%(P<0.05)。按ABcD2L评分危险分层,三组脑卒中率2d分别为0%,7%,31%;7d时脑卒中率分别为0%,12%,44%(P<0.05)。两种评分法风险分层的低、中、高三组之间脑卒中率ABcD2L显著优于ABcD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ABcD2L评分方式较ABcD2评分预测精度更高。它可用于危险分层后短暂性脑缺血患者的早期脑卒中风险调查。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健康教育对降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脑卒中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将196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8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对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包括饮食、生活习惯、运动、用药、心理等多方面,观察两组患者卒中的发病率情况。结果:30 d、180 d内观察组的卒中发病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TIA患者进行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可明显降低脑卒中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