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CT对肺癌的临床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18氟-脱氧葡萄糖(^18F-FDG)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PET)-CT对肺癌诊断、分期、治疗及疗效监测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80例肺癌患者,其中66例为术前诊断分期,14例为治疗后复查患者。均行^18F-FDG PET-CT检查,23例行胸部检查,57例行全身检查。所有病例均在PET-CT检查前后加做薄层螺旋CT扫描。最后诊断均经手术病理、纤维支气管镜或穿刺活检病理证实。分析不同病理类型肺癌的^18F-FDG摄取能力与病理诊断的符合率。按照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AJCC)肺癌的TNM分期标准对病变分别行CT、PET-CT分期,并将组织病理结果作为参照标准。结果 (1)所有原发性肺癌均示异常放射性高摄取。不同组织学类型的肺癌对^18F-FDG的摄取能力差异较大,以腺鳞癌和低分化鳞癌的摄取能力最强。(2)66例术前诊断分期的患者中,与病理符合的肺癌N分期,PET-CT61例,CT48例。PET-CT对肺癌的N分期与CT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89,P〈0.01)。对肺癌N分期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PET-CT分别为80.09%、97.14%、96.11%、84.70%;CT分别为56.48%、71.02%、63.21%、64.93%。CT发现了11例患者的17处转移,PET-CT发现了16例患者的39处转移。PET-CT与CT相比,改变了18例患者的治疗计划。(3)对14例治疗后复查的患者PET-CT能显示其在早期评价治疗疗效、区别手术瘢痕与复发提供了指导临床治疗等方面的信息。结论 ^18F-FDG PET-CT对肺癌的诊断、分期有较高的诊断效能,对治疗及预后监测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CT诊断骨转移瘤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应用^18氟-脱氧葡萄糖(^18F-FDG)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PET)-CT全身显像,探讨PET、同机CT和PET—CT融合图像在骨转移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共332例^18F-FDG PET—CT受检者中有35例发现骨异常病变。分别阅读和记录^18FDG PET图像、同机CT图像和PET-CT融合图像判断的良、恶性病变,比较3种方法在诊断骨转移瘤上的差异。结果 35例中共检出89个病灶,其中68个病灶最后确诊为恶性肿瘤骨转移,21个为良性病变。PET诊断骨转移病灶62个,诊断良性病变17个,诊断骨转移瘤的敏感性为91.2%(62/68个),特异性为81.0%(17/21个),准确性为88.8%(79/89个);同机CT诊断骨转移病灶55个,良性病变16个。诊断骨转移瘤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80.9%(55/68个),76.2%(16/21个)和79.8%(71/89个);PET.CT融合图像诊断骨转移病灶64个,良性病变19个,诊断骨转移瘤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94.1%(64/68个),90.5%(19/21个)和93.2%(83/89个)。结论 PET-CT融合图像在诊断骨转移瘤方面,可减少单用PET或单用CT诊断时的假阴性和假阳性,提高了鉴别骨良、恶性病变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 对^18氟-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CT(^18F-FDGPET-CT)在肝癌患者肝移植术前评估并对术后复发病灶的早期发现中的价值进行评估。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21例(34例次)肝癌患者拟行或已行肝移植手术患者的临床和^18F-FDG PET-CT的影像学资料。肝移植术前进行^18F-FDG PET-CT扫描者10例(12例次),其中8例(8例次)PET检查的目的是肝移植术前评估,2例(4例次)行PET检查的目的是了解介入综合治疗或手术切除后肝癌病灶的灭活情况及全身转移情况。肝移植术后进行^18F-FDG PET-CT扫描者11例(22例次),检查目的是了解肝移植术后肿瘤有无复发转移,术后行PET检查距离肝移植手术13之间的平均时间为8-68个月。结果 (1)肝移植术前评估的8例中有2例PET显示全身各部均未发现转移性病灶者,均按期进行了肝移植手术;有2例PET显示转移灶位于拟手术野区域内,也按期进行了移植手术(术中对局部的转移灶进行了外科清扫);有4例患者因已有不同程度的远处转移,放弃肝移植手术,而改用介入或其他内科治疗。(2)肝移植术后进行PET-CT扫描者11例(22例次),其中2例术后行PET检查未发现肿瘤复发及全身其他部位的转移灶;1例术后发现霉菌性脑脓肿;其余8例(19例次)PET检查中发现移植的肝内出现复发病灶者4例,另外还发现肝左右静脉和下腔静脉内癌栓、肺内转移及多部位多发淋巴结转移、骨转移、脾脏内转移、胸壁胸膜转移、胸椎椎间孔等处转移征象。结论 ^18F-FDG PET-CT的全身性扫描兼有对肿瘤显示高敏感性的优势,在肝移植术前评估和术后早期发现复发病灶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部分患者因此改变了诊断分期及相应的治疗计划,它在肝移植的术前评估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成像-CT(PET-CT)评价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价值。方法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癌患者40例均行MSCT增强扫描,其中的13例行^18F脱氧葡萄糖(^18F-FDG)PET—CT检查。3名医师分别采用5分评价法对CT图像中淋巴结进行综合评分,≥3分时该淋巴结记录为阳性(淋巴结有转移),〈3分时记录为阴性。采用目测法和半定量分析法相结合分析PET—CT图像所显示的淋巴结,分别作阴、阳性记数。将PET-CT、增强MSCT对腋窝淋巴结的检出结果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用精确概率法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40例患者行MSCT检查共检出腋窝淋巴结158枚,其中CT阳性计数91枚,阴性计数67枚;术后病理阳性99枚,阴性59枚。13例行PET-CT检查者共检出腋窝淋巴57枚,PET-CT显像阳性39枚,阴性18枚;术后病理阳性39枚,阴性18枚。CT对腋窝淋巴结转移定性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8.89%、94.91%、91.14%、96.70%和83.58%;PET-CT分别为97.44%、94.44%、96.49%、97.44%和94.44%。CT与PET-CT对腋窝淋巴结转移定性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和阳性预测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PET-CT的阴性预测值高于MSCT,二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PET-CT都能准确评价乳腺癌腋窝淋巴结的状态,但PET-CT检测腋窝淋巴结的阴性预测值高于MSCT,PET-CT能在术前更准确评价乳腺癌患者腋窝淋巴结状态。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CT和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术(PET)诊断孤立性肺结节(SPN)的局限性和二者的协同诊断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有病理证实的单个肺结节118例。所有病例CT和PET检查间隔时间〈2周。病灶直径2~4cm,平均2.7cm。118例SPN中,恶性肿瘤87例,其中肺癌85例,结肠腺癌肺转移2例;良性31例,其中结核球8例,错构瘤6例,炎性假瘤6例,慢性非特异性炎症4例,炎性肉芽肿3例,隐球菌感染2例,脓肿和球形肺不张各1例。结果 118例SPN中,CT诊断正确93例,误诊25例,误诊率21.2%。其中12例肺癌误诊为良性,13例良性误诊为肺癌。PET诊断正确96例,误诊22例,误诊率18.6%。其中9例肺癌、1例结肠癌肺转移误诊为良性,12例良性误诊为恶性。CT和PET协同诊断,108例诊断正确,10例误诊,误诊率8.5%。CT、PET单独诊断和协同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性分别为86,2%、58.1%、85.2%、60,0%、78.8%;88.5%、61.3%、86,5%、65.5%、81.4%和97.7%、74.2%、91,4%、92,0%、91.5%。CT和PET单独诊断SPN的准确性无统计学意义(X^2=0.625,P=0.239),协同诊断与CT、PET单独诊断SPN的准确性有统计学意义(X^2=7.762和5.318,P=0.005和0.021)。结论 良、恶性SPN的CT和PET影像特征均有一定的重叠。单独采用CT或PET诊断肺结节的价值相当,CT和PET协同诊断的准确性高于CT或PET单独诊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动态CT增强值与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PET)中18氟-脱氧葡萄糖(18F-FDG)标准摄取值(SUV)的相关性。方法搜集行PET-CT和动态增强CT检查的28例非小细胞肺癌和13例良性肺结节病例,测量结节增强前后各时相的平均CT值、18F-FDG标准摄取值的最大值和平均值,计算结节增强峰值,用Pearson相关分析方法评价良恶性结节动态CT增强峰值和18F-FDG SUV的相关性。结果非小细胞肺癌和良性结节CT增强峰值[(35·09±11·41)、(26·92±19·98)HU]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74,P=0·189),SUV最大值(7·23±4·38、2·97±2·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72,P<0·001),SUV平均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61,P<0·001)。非小细胞肺癌CT增强峰值[(35·09±11·41)HU]和18F-FDG SUV的平均值(4·93±3·53)及最大值(7·23±4·38)之间均无相关关系(r=-0·040,P=0·839及r=0·056,P=0·778)。结论非小细胞肺癌动态CT增强值与FDG SUV之间无相关关系,FDG SUV可能不适用于非小细胞肺癌抗肿瘤血管生成治疗的疗效评价。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DG)PET-CT鉴别诊断心脏、心包病变良恶性的可行性.方法 对23例经病理或临床证实的心脏、心包良恶性病变进行18F-FDG PET-CT扫描,其中恶性病变13例,良性病变10例.测得病灶、心腔(血本底)的最高标准摄取值(SUVmax)及SUVmax病灶/SUVmax心腔比值(lesion/blood),并观察病灶的内部密度及与周围组织关系.采用两独立样本非参数检验(Mann-Whitney)分析SUVmax及SUVmax lesion/blood良恶性病灶中有无统计学差异.同时分别计算出CT、PET-CT鉴别诊断心脏、心包病变良恶性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结果 良性病变及恶性病变SUVmax中位数分别为1.5和6.5,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601,P<0.01).良性、恶性病变的SUVmax lesion/blood分别为0.9和3.4,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600,P<0.01).病灶SUVmax值以3.5~4.0或SUVmax lesion/blood值以1.3~2.0为PET-CT鉴别心脏、心包病变良、恶性的最佳临界值.单独CT及PET-CT鉴别诊断心脏、心包病变良恶性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6.9%(10/13)、100.0%(10/10)、87.0%(20/23)、100.0%(10/10)、76.9%(10/13)和100.0%(13/13)、90.0%(9/10)、95.7%(22/23)、92.9%(13/14)、100.0%(9/9).结论 18F-FDG PET-CT可用于鉴别诊断心脏、心包病变的良、恶性,并为较为准确的鉴别诊断手段.  相似文献   

8.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CT及其在肿瘤学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屈婉莹 《中华放射学杂志》2005,39(11):1127-1129
恶性肿瘤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在我国,癌症死亡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呈持续增长的趋势,目前已居各类死因的第1位,肺癌、肝癌等已成为威胁中国人生命健康的头号敌人。进入21世纪以来,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PET)-CT因使肿瘤的诊断和治疗迈上了新台阶,越发引人注目,已经被广大影像学医师及临床医师所认可。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CTA)在诊断头颈部血管病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7月至12月期间临床怀疑头颈部血管病变的患者85例,所有病例均应用容积再现(VR)、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和曲面重组(cPR)等技术进行分析。结果CTA可以清晰显示头颈部主要动脉及病变的大小、形态、范围,达到临床诊断要求。结论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检查是一种有效的检查方法,对于头颈部血管病变的病因诊断及治疗计划的选择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18氟-胸腺嘧啶核苷(^18F-FLT)正电子发射体层(PET)-CT显像对胸部肿瘤定性诊断的价值。方法:对17例做了^18氟-脱氧葡萄糖(^18F-FDG)PET-CT检查,但定性诊断困难的患者,在第2~3天进行了^18F-FLITPET-CT显像。分析病变在两种不同显像剂PET-CT上的表现,分别测量二者的最大标准摄取值(maxSUV)。结果:8例恶性病变(5例肺癌、1例纵隔淋巴瘤、1例胸椎恶性肿瘤、1例胸椎转移瘤),其中7例见FLT异常摄取,5例肺癌平均maxSUV为4.2(鳞癌2例、腺癌2例、肺泡癌1例);9例良性病变(5例肺结核、1例肺炎、3例纵隔淋巴结结核)无或轻度摄取FLT,其中6例肺内良性病变平均maxSUV为1.6;9例良性病变中8例见FDG异常浓聚,其中6例肺内良性病灶平均maxSUV为3.9,3例纵隔淋巴结结核也见FDG明显摄取,平均maxSUV为11.0。11例肺内病灶FDG和FLT显像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100.0%(5/5)、16.7%(1/6)、54.5%(6/11)和80.0%(4/5)、66.7%(4/6)、72.7%(8/11)。结论:胸部肿瘤^18F-FLT显像的特异性较高,在^18F-FDG显像阳性,难以确定病变性质时,FLIT可以作为FDG的有益补充,二者联合显像有助于提高胸部肿瘤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肺癌的CT灌注参数与微血管密度(MVD)和由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扫描(FDG-PET)所得的标准摄取值(SUV)的相关性,评价CT灌注成像在反映肺癌肿瘤血管生成方面的价值。方法对50例肺癌患者行CT灌注成像,计算病灶的血流量(BF)、血容量(BV)、平均通过时间(MTT)、表面渗透性(PS)。其中14例行FDG.PET检查,测量病灶的SUV。取50例患者的病理标本作免疫组织化学CD34染色,计数MVD,将CT灌注参数与MVD及SUV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BF、BV、MTT及PS的平均值分别为97.30ml·100g^-1·min^-1,8.86ml·100g^-1,6.75s及34.52ml·100g^-1·min^-1;MVD平均值61.82个/高倍镜;14例患者的SUV平均值5.96。BF与SUV及MVD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727、0.543,P〈0.05);MVD与BV及PS亦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375、0.346,P〈0.05);MVD与SUV呈正相关(r=0.565,P〈0.05)。结论CT灌注参数与MVD及SUV相关,是在体评价肿瘤血管生成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2.
18F-FDG PET-CT在卵巢癌术后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18氟-脱氧葡萄糖(18F-FDG)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PET-CT)在卵巢癌术后监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6例卵巢癌患者经肿瘤细胞减灭术和术后化疗或放疗,临床完全缓解6个月以上。行18F-FDG PET-CT检查,结果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结果:18F-FDG PET-CT发现了9例患者,有复发或转移,共发现病灶直径0.3~3.2cm 23处病灶。手术病理证实9例(56%)无假阳性,无假阴性,诊断准确率100%;诊断复发或转移灶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率、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8%、78%、78%、90%和58%。PET-CT显示与术中所见病灶的大小、部位均一致。结论:18F-FDGPET-CT在卵巢癌的术后监测中有很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3.
PET/CT对肺部肿块的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18F-脱氧葡萄糖(FDG)PET/CT显像对肺部肿块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研究肿块大小和PET/CT显像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的相关性。方法对经病理检查和综合手段(临床、影像学或血液学等检查)证实的85例肺部肿块(59例恶性肿瘤、26例肺部良性肿块)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分别观察肺部肿块的CT形态(是否有脐凹、分叶、短细毛刺、粗盐样钙化、表面粗糙等)及PET显像肺部肿块感兴趣区(ROI)的FDG SUVmax。结合临床和病理诊断结果,分别比较分析PET、CT、PET/CT对肺部肿块诊断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性。对肿块大小和SUVmax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PET对85例肺部肿块患者诊断的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89.8%(53/59)、61.5%(16/26)、81.2%(69/85);CT分别为88.1%(52/59)、65.4%(17/26)、81.2%(69/85);PET/CT分别为96.6%(57/59)、80.8%(21/26)、91.8%(78/85)。59例恶性肿瘤的肿块大小和SUVmax明显相关(r=0.617,P〈0.001),而26例肺部良性肿块大小和SUVmax不相关(r=0.211,P〉0.05)。结论”F-FDG PET/CT对肺部肿块较单纯PET、单纯CT的诊断灵敏度、特异性、准确性高;恶性肿瘤的肿块大小和SUVmax正相关,而良性病变的大小和SUVmax不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18F-FDG PET/CT显像对孤立性肺病变的诊断价值及误诊原因.方法 回顾分析32例孤立性肺部病变患者18F-FDG PET/CT显像结果.将PET/CT结果与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对比,评价18F-FDG PET/CT显像在孤立性肺部病变诊断中的价值,并分析其误诊原因.应用SPSS 16.0软件行统计学分析,SUVmax及SUVmax变化率(△SUVmax)与病灶直径大小关系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 32例孤立性肺部病变中,恶性病变22例,良性病变10例.18F-FDG PET/CT对68.75%( 22/32)患者进行了准确定性诊断.18F-FDG PET/CT显像假阴性5例,假阳性5例.22例肺部恶性病变中,6例恶性病变早期SUVmax <2.5,5例恶性病变△SUVmax<15%.10例肺部良性病变中,2例良性病变早期SUVmax≥2.5,4例良性病变△SUVmax≥15%.良恶性病变SUVmax及△SUVmax有交叉.32例肺部病变中,孤立性肺部病变最大直径≤3 cm共26例,最大直径>3 cm共6例,平均(1.98±1.08) cm.SUV max与病变直径大小呈正相关(r=0.690,P<0.01),△SUVmax与病灶直径大小无相关性(r=-0.081,P>0.05).结论 18F-FDG PET/CT在肺部孤立性病变定性诊断中有重要临床价值,但单纯依靠SUV max存在不足,应将PET与CT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15.
双源CT双能量扫描对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双源CT双能量扫描对鉴别诊断肺部良恶性肿块的价值.方法:选取72例肺肿块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40例肺癌患者为观察组,32例炎性病变患者为对照组,72例患者均行双源CT双能量扫描,比较不同病变容积平均CT值、容积CT剂量指数值、平均容积CT增强值、容积CT净增值以及在不同keV下CT值衰减曲线,并计算不同标准化碘含量(NIC)阈值下CT检查的敏感度.结果:①观察组肿块体积、容积平均CT值、容积CT剂量指数值、平均容积CT增强值、容积CT净增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不同keV下腺癌和鳞癌CT值明显低于炎性病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腺癌与鳞癌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病变CT值曲线斜率分别为(-1.07±0.51)、(-1.12±0.41)及(-2.18±0.52),腺癌与鳞癌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大于炎性病变(P<0.05);③观察组NIC值为(0.273±0.089) mg/mL,明显低于对照组(0.417±0.107) m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其进行ROC曲线分析得出NIC取值0.408 mg/mL时,双源CT鉴别诊断良恶性病变的敏感度为0.862,特异度为0.626,曲线下面积为0.7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双源CT双能量扫描能对肺部良恶性病变在体积上进行鉴别,并且能通过不同keV CT值曲线斜率对肺部良恶性病变进行鉴别.  相似文献   

16.
PET/MRI作为新出现的融合影像技术,其临床应用价值尚未得到充分证实。与CT相比,MRI具有软组织对比分辨力高、无辐射、多参数成像、能够提供更多功能信息的优势,PET与MRI的融合对于肺癌的潜在应用价值可能要优于PET/CT。简述不同的PET/MRI系统的设计,并从肺结节的检出、鉴别诊断、TNM分期、预后/早期疗效评价/肿瘤复发4个方面介绍PET/MRI在肺癌中的潜在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肺真菌病的CT影像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经手术、病理、真菌培养及临床治疗随访证实的肺真菌病的CT表现。结果9例肺真菌病表现炎性浸润改变5例,真菌球2例,混合型2例,除2例真菌球外所有病灶均呈多叶分布。结论肺真菌病CT表现多样化,结合其特征性改变及临床病史有助于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