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各种程度血管狭窄的评估价值.方法:120例患者行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CTA)检查评价冠状动脉各段的狭窄程度,并与冠状动脉血管造影(CAG)比较,统计64层螺旋CTA诊断冠状动脉各种程度狭窄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PPV)和阴性预测值(NPV).结果:64层螺旋CTA评...  相似文献   

2.
18F-FDG PET-CT在卵巢癌术后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18氟-脱氧葡萄糖(18F-FDG)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PET-CT)在卵巢癌术后监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6例卵巢癌患者经肿瘤细胞减灭术和术后化疗或放疗,临床完全缓解6个月以上。行18F-FDG PET-CT检查,结果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结果:18F-FDG PET-CT发现了9例患者,有复发或转移,共发现病灶直径0.3~3.2cm 23处病灶。手术病理证实9例(56%)无假阳性,无假阴性,诊断准确率100%;诊断复发或转移灶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率、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8%、78%、78%、90%和58%。PET-CT显示与术中所见病灶的大小、部位均一致。结论:18F-FDGPET-CT在卵巢癌的术后监测中有很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18)F-脱氧葡萄糖(~(18)F-FDG)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增强CT在胰腺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自2011年5月至2016年8月沈阳军区总医院收治的经B超、CT、核磁共振成像(MRI)以及临床综合资料证实为胰腺占位性病变的5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所有56例患者行~(18)F-FDG PET/CT全身检查及增强CT检查。比较单纯~(18)F-FDG PET/CT、增强CT显像及两种显像方法联合应用对胰腺良恶性肿瘤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率等,以及与最终诊断的一致性。结果本组56例胰腺病变患者中,胰腺癌38例,良性病变18例。~(18)F-FDG PET/CT对胰腺癌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率分别为88.3%、80.2%、93.0%、82.7%及85.6%;增强CT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率分别为74.1%、68.6%、80.9%、63.2%、72.6%,~(18)F-FDG PET/CT的诊断效能均高于增强CT。PET/CT联合增强CT对胰腺病变诊断的灵敏度为100.0%,特异度为90.9%,准确率为95.2%。~(18)F-FDG PET/CT与最终诊断具有较高的一致性(k=0.705),增强CT的诊断结果与最终诊断结果中度一致(k=0.409),两者联合具有极好的一致性(k=0.816)。结论~(18)F-FDG PET/CT对胰腺癌的诊断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及特异性,~(18)F-FDG PET/CT联合增强CT可以明显提高诊断的灵敏度、特异性及准确率。  相似文献   

4.
腮腺病变的CT评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CT对腮腺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 66例经病理及临床证实的腮腺病变的CT表现。结果  62例 (94% )表现为腮腺内肿块影 ,4例 (6% )表现为腮腺弥漫性肿大。边缘清楚者 5 0例 (76% ) ,边缘不清者 16例 (2 4% )。CT诊断腮腺肿瘤的敏感性为 96% ,特异性为 5 4% ,准确性为 89% ;阳性预测值为 91% ,阴性预测值为 75 %。以病灶边缘模糊不清作为判断恶性肿瘤的预测指标 ,敏感性为 91% ,特异性为 89% ,准确性为 89% ;阳性预测值为 62 % ,阴性预测值为 98%。结论 CT易于显示腮腺内的病变 ,并能准确地定位。但对于良性肿瘤和非肿瘤性疾病的鉴别有限度 ,病灶边缘模糊不清是诊断恶性肿瘤的一个重要征象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影响CT导向下经皮纵隔病变自动切割活检(automated cutting needle biopsy,ACNB)准确性的相关影响因素。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89例采用CT导向下经皮纵隔病变ACNB的患者资料,以最终诊断结果为金标准,计算穿刺活检诊断恶性病变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性。应用χ2检验分析不同病变部位、大小、良、恶性及穿刺次数等对穿刺活检准确性的影响。结果 89例纵隔病变穿刺活检患者中有80例与最终诊断结果相符,穿刺活检诊断恶性病变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性及其95%可信区间分别为90.5%(84.4%~96.6%)、86.7%(79.6%~93.8%)、97.1%(93.6%~100%)、65.0%(55.0%~75.0%)、89.9%(83.6%~96.2%)。经统计学分析,经皮纵隔病变ACNB活检准确性与病灶大小、穿刺次数有统计学意义,穿刺层面病灶越大,活检准确性越高;穿刺次数为3次组活检准确性高于<3次组,而与>3次组无明显差异。结论 CT导向下经皮纵隔病变ACNB对纵隔病变定性诊断准确性高且安全,纵隔病变大小及活检次数可影响活检诊断的准确...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在缺血性狭窄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150例冠心病患者,行冠状动脉CTA、MPI与常规冠状动脉造影(CCA),按照心肌灌注缺损部位评估冠状动脉病变血管。结果 150例患者中,CCA检出90例存在狭窄≥50%的冠状动脉共有165支,255个节段,其中有125个节段处于冠状动脉远端和分支。冠状动脉CTA检出狭窄≥50%节段的灵敏度、特异性、PPV和NPV在所有节段是47%、90%、55%、94%,在可评估节段为57%、93%、56%、98%。MPI一共检出了可逆性缺损患者25例,CCA检出可逆性缺损灵敏度、特异性、PPV与NPV分别是95%、71%、19%以及100%,CTA检出可逆性缺损灵敏度、特异性、PPV与NPV分别是52%、85%、10%、93%。结论 冠状动脉CTA异常的患者需要率先使用MPI,然后按照MPI的结果有选择性的行CCA。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估64排CT血管造影(CTA)对肺隔离症(PS)的诊断价值.方法 43例疑似肺隔离症患者在进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或手术前接受64排CTA检查.从患者及异常供血动脉方面评估CTA的准确性、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PPV)和阴性预测值(NPV).结果 肺隔离症在CT平扫显示为囊性(5例)、实性(25例)或囊实性病灶(13例),病灶从1.5 cm至12 cm不等.CTA诊断37例患者为肺隔离症,6例为非肺隔离症.DSA和(或)手术显示37例患者为肺隔离症,6例为非肺隔离症.从患者方面评估,CTA诊断肺隔离症的准确率为97.7%,敏感度为97.3%的,特异度为100%,PPV为100%,NPV为85.7%.从异常供血动脉方面评估,CTA诊断肺隔离症的准确率为98.0%,敏感度为97.8%,特异度为100%,PPV为100%,NPV为85.7%.从患者、血管两方面比较,CTA与DSA的诊断效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A可以替代DSA用于术前诊断肺隔离症.CTA不仅能显示异常的供血动脉,而且可以提供异常肺实质、气管及周围肺气肿等具体信息.  相似文献   

8.
CT导引经胸组织芯活检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探讨CT导引经胸组织芯活检 (TCNB)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CookQC 18、19或 2 0G弹枪式活检针 ,对 12 1例肺部疾病行CT导引经胸肺活检。 10 5例系孤立结节状病灶 ,直径 0 .8~ 9.5cm ,平均 (3.4± 1.9)cm ;另 16例为两个以上病灶或弥漫性病变。取材后常规CT复查观察有无气胸、出血等并发症。结果  12 1例中 ,恶性病变 86例 ,TCNB阳性 79例 ,诊断敏感性为 91.9% ,假阴性7例 ,没有假阳性 ,诊断特异性 10 0 % ,确定组织学类型 70例 ,特异诊断率 81.4 % ;良性病变 35例 ,TCNB诊断准确 32例 ,敏感性 91.4 % ,其中 2 6例做出特异性诊断 ,特异诊断率 74 .3% ;总准确率 91.7% (111/12 1)。并发症有 :少量气胸 2 2例 (18.2 % ) ,肺出血 19例 (15 .7% ) ,少量咯血或痰中带血 9例 (占 7.4 % ) ,均未做特殊处理而自愈。结论 CT导引下经胸组织芯肺活检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检查方法 ,诊断准确率高 ,特别是在非肺癌的恶性病变和良性肺疾病的特异性诊断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直肠充气CT扫描在直肠癌术前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 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67例直肠癌患者直肠充气CT扫描的表现,比较CT分期和病理分期的符合率.结果 67例直肠癌的CT诊断准确率为100%;诊断直肠癌侵犯浆膜外脂肪的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敏感性、特异性、假阳性率、假阴性率分别为93.2%、75%、96.5%、60%、加%、3.5%;诊断盆腔区域淋巴结转移的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敏感性、特异性、假阳性率、假阴性率分别为74.2%、69.4%、67.6%、75.8%、24.2%、32.4%;CT分期和病理分期Ⅰ~Ⅲ期的符合率分别为75%、60.7%、74.2%,总符合率为68.7%.结论 直肠充气CT扫描能较准确地检出直肠癌和显示浆膜外脂肪的侵犯;但对直肠癌的分期和淋巴结转移的判定仍有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0.
李敏  丁娟  翟继良  孙钢 《医学影像学杂志》2012,22(12):1967-1970
目的 探讨CT脑血管造影(CTA)对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且首次DSA阴性患者再次血管成像的诊断准确性.方法 对56例SAH且DSA检查为阴性患者行CTA及DSA成像.以DSA结果为金标准,计算CTA诊断动脉瘤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PP V)和阴性预测值(NPV).结果 7例与SAH相关动脉瘤中,CTA发现5例.49例DSA无阳性结果患者中,CTA均无阳性结果.以DSA为金标准,CTA诊断颅内动脉瘤的敏感度为71.43%(95CI,35.89~91.78),特异度为100%(95CI,92.73~100),PPV100%(95CI,56.55~100),NPV96.08%(95CI,86.78~98.92).结论 CTA作为一种无创性检查手段,可准确地诊断首次DSA阴性SAH患者动脉瘤的存在.未来需要大样本研究证明CTA在临床诊疗过程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11.
鉴于PET-CT应用的巨大成功,人们对与其类似的SPECT-CT的兴趣越来越大。SPECT-CT实现了SPECT功能信息与CT解剖信息的同机融合,大大提高了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该文综述SPECT-CT的一些特点及目前在内分泌肿瘤、前哨淋巴结、肿瘤骨转移、淋巴瘤等方面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PET-CT用于肿瘤精确放疗靶区勾画的困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PET-CT用于精确放疗靶区勾画时,存在诸多困惑。谁来勾画靶区?差异可能来自哪些方面?究竟取多大标准化摄取值区分肿瘤和正常组织最适宜?当局部PET和CT显示肿瘤范围不一致时,靶区应当怎样确定?当区域淋巴结或远隔部位PET阳性而CT阴性或相反时,靶区的选择当作何种取舍?在目前阶段,这些问题尚未达成统一的共识,有待更进一步的关于影像和与之相匹配的病理标本相关性研究,而且需要更多远期临床增益结果来反证靶区勾画原则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3.
SPECT-CT——核医学影像技术的新阶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精确的解剖定位一直是具有功能特异性的SPECT所追求的目标.SPECT与CT融合系统为临床诊疗提供了丰富的信息,其良好的定位功能进一步巩固了SPECT的临床地位.在心脏病学中,SPECT-CT可提供准确的衰减图或心功能影像,有利于早期和更准确的诊断.在肿瘤病学中,可对神经内分泌瘤等原发或转移病灶的位置、性质等作出准确判断,有利于临床制定切实可行的诊疗措施.在常规核医学的应用中,能够较为准确地寻找感染灶以及为肺栓塞形态学-灌注缺损关系的评估提供精确的方法.SPECT-CT带来了清晰的解剖图像并加快了工作流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孤立性原发肺浸润性黏液腺癌18F-FDG PET/CT显像和HRCT征象及两者联合对该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为浸润性黏液腺癌、有18F-FDG PET/CT双时相显像及病灶层面同机HRCT扫描资料的9例患者,对PET/CT早期、延迟显像及滞留指数、HRCT征象进行综合分析。结果HRCT图像上表现为2例呈实性结节、病灶周围无类似卫星灶样影,6例实性结节周围伴小点片及磨玻璃样影,1例为单纯磨玻璃样结节;分叶征(6例)、血管集束征(6例)、支气管充气征(4例)、空泡征(2例)、毛刺征(1例);18F-FDG PET/CT融合图像上8例病灶表现为不均匀FDG代谢增高,早期显像平均SUVmax为3.2±2.5,延迟现象SUVmax增高6例、降低2例,平均SUVmax为3.5±2.4,平均滞留指数为(10.4±29.3)%,9例均未见纵隔、双侧肺门淋巴结及其他部位转移征象,其18F-FDG PET/CT融合图像上18F-FDG摄取与HRCT相匹配,18F-FDG摄取相对集中于结节的实性区域,病灶磨玻璃区18F-FDG摄取不明显;综合手术病理结果等临床资料证实,9例均为T1N0M0期,与PET/CT分期一致。结论对于影像学检查发现肺孤立性占位患者,在单一影像学检查难以明确诊断的情况下,18F-FDG PET/CT双时相显像上病灶不均匀18F-FDG摄取相对集中于其实性区域的代谢方式与HRCT相联合,可辅助孤立性原发性肺浸润性黏液腺癌的诊断。  相似文献   

15.
胃癌PET-CT显像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18F-脱氧葡萄糖(FDG)PET-CT显像在胃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26例临床可疑胃癌及胃癌术后吻合口复发患者(男20例,女6例,年龄48~82岁)行全身^18F-FDG PET-CT扫描。患者于左手臂静脉注入^18F-FDG前行胃肠道喝水低张准备,患者行^18F-FDG PET-CT扫描前再次喝水充盈胃肠道。图像有2位核医学医师及2位影像学医师共同阅片。结果与病理结果及临床随访结果相对照。结果:^18F-FDG PET-CT扫描可同时得到PET、CT及PET-CT图像。PET图像发现病灶19例,PET-CT图像发现病灶20例,病理结果及临床随访结果证实原发性胃癌16例,胃癌术后吻合口复发3例,胃癌术后改变3例,胃炎4例。PET图像诊断胃癌及胃癌术后吻合口复发的灵敏性为89%,特异性为71%,准确性为85%,阳性预测值为89%,阴性预测值为71%;PET-CT图像诊断胃癌及胃癌术后吻合口复发的灵敏性为100%,特异性为86%,准确性为96%,阳性预测值为95%,阴性预测值为100%。结论:PET-CT在诊断胃癌及胃癌吻合口复发方面优越于PET图像。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对比分析18F-FDG SPECT/CT与64排螺旋CT异机融合的图像质量,探讨异机融合在胃癌诊断中的优势。 方法收集一周内分别行18F-FDG SPECT/CT和64排螺旋CT扫描的符合入选标准的35例胃癌患者,共计56枚病灶,其中包含胃部肿瘤病灶28枚、转移淋巴结病灶19枚和远处转移病灶9枚,并依此进行分组,同组中同机融合的图像与异机融合的图像进行图像质量对比,分别从病灶的大小、边界是否清晰、是否有伪影等方面进行主观综合评价、分级。两组间计数资料比较采用卡方检验。 结果在胃部肿瘤病灶组中,28枚病灶同机融合后图像质量为1、2、3级的病灶数量分别为8、14、6枚,异机融合分别为25、3、0枚;在转移淋巴结病灶组中,19枚病灶同机融合后图像质量为1、2、3级的病灶数量分别为7、5、7枚,异机融合分别为17、2、0枚;在远处转移病灶组中,9枚病灶同机融合后图像质量为1、2、3级的病灶数量分别为0、3、6枚,异机融合分别为8、1、0枚。3组中同机融合与异机融合图像质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21.875、12.452和15.000,均P < 0.05),异机融合后的图像质量优于同机融合。 结论18F-FDG SPECT/CT与64排螺旋CT异机融合的图像质量明显优于同机融合,在胃癌诊断中能提供更好的诊断依据,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CT和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术(PET)诊断孤立性肺结节(SPN)的局限性和二者的协同诊断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有病理证实的单个肺结节118例。所有病例CT和PET检查间隔时间〈2周。病灶直径2~4cm,平均2.7cm。118例SPN中,恶性肿瘤87例,其中肺癌85例,结肠腺癌肺转移2例;良性31例,其中结核球8例,错构瘤6例,炎性假瘤6例,慢性非特异性炎症4例,炎性肉芽肿3例,隐球菌感染2例,脓肿和球形肺不张各1例。结果 118例SPN中,CT诊断正确93例,误诊25例,误诊率21.2%。其中12例肺癌误诊为良性,13例良性误诊为肺癌。PET诊断正确96例,误诊22例,误诊率18.6%。其中9例肺癌、1例结肠癌肺转移误诊为良性,12例良性误诊为恶性。CT和PET协同诊断,108例诊断正确,10例误诊,误诊率8.5%。CT、PET单独诊断和协同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性分别为86,2%、58.1%、85.2%、60,0%、78.8%;88.5%、61.3%、86,5%、65.5%、81.4%和97.7%、74.2%、91,4%、92,0%、91.5%。CT和PET单独诊断SPN的准确性无统计学意义(X^2=0.625,P=0.239),协同诊断与CT、PET单独诊断SPN的准确性有统计学意义(X^2=7.762和5.318,P=0.005和0.021)。结论 良、恶性SPN的CT和PET影像特征均有一定的重叠。单独采用CT或PET诊断肺结节的价值相当,CT和PET协同诊断的准确性高于CT或PET单独诊断。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继发性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多症(sHLH)的^18 F-FDG PET/CT显像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8年1月至2012年6月初诊的31例(男18例,女13例,平均年龄42岁)sHLH患者临床资料及^18F-FDG PET/CT显像资料,根据病因将患者分为肿瘤相关HLH(MAHLH)组(13例)、感染相关HLH(IAHLH)组(13例)及风湿病相关HLH(RAHLH)组(5例),分别统计各组病灶FDG摄取情况和SUVmax.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及两样本t检验对各组SUV max进行比较.结果 23例患者脾肿大合并^18F-FDG摄取增高,RAHLH组、IAHLH组及MAHLH组对应例数分别为4、9和10例,对应脾脏SUVmax分别为3.16±0.61、5.67±3.37和6.04±3.0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051,P>0.05).15例淋巴结增大合并^18F-FDG摄取增高:其中IAHLH组(8例)与MAHLH组(7例)肿大淋巴结SUVmax分别为5.35±1.69和10.14±5.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56,P<0.05).17例骨髓^18F-FDG摄取增高:其中RAHLH组1例,SUVmax为4.6;IAHLH组(7例)与MAHLH组(9例)骨髓SUVmax分别为5.31±2.05和6.36±3.71(t =-0.670,P>0.05).10例肝脏体积增大的患者中,4例合并^18F-FDG摄取增高,SUVmax为4.9~10.2.MAHLH组、IAHLH组及RAHLH组SUVmaw分别为8.15±4.38、5.62±2.45和3.02±1.31,MAHLH最高(F=9.123,t=2.562、5.236、3.030,均P<0.05).结论 RAHLH多表现为脾脏肿大伴^18F-FDG摄取轻度增高,IAHLH和MAHLH多表现为脾脏肿大,侵犯淋巴结及骨髓;且MAHLH FDG摄取最高.上述^18F-FDG PET/CT显像特点有助于对该病的准确诊断.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价一日法18F-脱氧葡萄糖(FIX;)PET/CT全身扫描联合18F-FDG PET/CT影像辅助CT引导下经皮穿刺活组织检查术用于恶性实体肿瘤分期与定性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 16例实体占位病变患者,全部行一日内全身18F-FDG PET/CT扫描结合18F-FDG PET/CT影像辅助CY引导下经皮穿刺活组织检查术.每例患者的2种检查均在同一台PET/CT扫描仪上完成.共获18份适合病理分析的标本.分别以活组织检查标本结合外科术后病理检查,或临床随访结果为依据,建立最后诊断.采用SPSS 13.0软件,对2种检查结果进行比较(Fisher精确概率法).结果 16例患者中,最后诊断恶性12例,良性4例.有10例18F-FDG;PET/CT影像诊断与穿刺活组织病理检查结果一致.10例18F-FDG PET/CT诊断为恶性病变者中,最终诊断为恶性8例,良性2例.6例18F-FDGPET/CT诊断为良性者中,最终诊断为良性2例,恶性4例.穿刺活组织检查结果与最后手术病理检查和随访诊断结果全部符合.PET/CT影像诊断与穿刺活组织检查结果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04).所有最后诊断为恶性实体肿瘤的患者,定性与分期在一日内完成;诊断为良性者则规定门诊长期随访,排除假阴性.穿刺获取组织学标本时间为平均每例15 min.该组病例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全身18F-FDG PET/CT扫描联合18F-FDG PET/CT影像辅助CT引导下经皮穿刺活组织检查术,有助于提高PET/CT诊断效能与穿刺活组织检查的成功率与准确性.当18F-FDG PET/CT影像诊断出现定性困难时,其价值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18F-脱氧葡萄糖(FDG)PET/CT在自然杀伤(NK)/T细胞淋巴瘤的病灶检测及分期中的价值。方法13例初诊和2例复发NK/T细胞淋巴瘤患者行全身^18F-FDGPET/CT显像。病灶处出现^18F-FDG异常浓聚为阳性。^18F-FDG摄取采用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进行定量。所有受检者随访时间均〉6个月。统计学比较用t检验。结果(1)15例NK/T细胞淋巴瘤患者^18F-FDG PET/CT显像均为阳性。11例鼻型患者中,10例PET/CT于鼻腔或鼻咽部探测到肿瘤病灶,且6例突出鼻腔外侵及鼻旁周围组织,7例PET/CT显像于鼻腔外发现1处或多处淋巴瘤受侵病灶。4例非鼻型患者,PET/CT于鼻腔外发现多部位肿瘤侵犯。鼻内、鼻外病灶的SUVmax分别为12.42±9.25和9.54±7.12,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20,P〉0.05)。(2)15例中有2例显像前不明原因发热者在PET/CT引导下行病理检查,明确诊断。13例诊断已明确者,7例PET/CT发现更多淋巴瘤病灶,6例因PET/CT检查改变分期。Ⅰ~Ⅱ期患者的SUVmax;稍低于Ⅲ~Ⅳ期者,分别为8.44±5.56和10.32±7.8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57,P〉0.05)。结论NK/T细胞淋巴瘤病灶呈^18F-FDG高摄取;在其病灶检测和分期方面,PET/CT显像有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