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探讨预构软骨皮瓣血管化过程中软骨细胞的生长代谢情况.方法 42只新西兰白兔分为7个组,将其左耳中央动静脉束及带软骨膜软骨,植于额顶部皮瓣下,并应用酶组织化学技术,分别在术后3天、1周、2周、3周、4周、5周、6周,观察软骨细胞琥珀酸脱氢酶活性的变化.结果 术后3天至2周,移植软骨琥珀酸脱氢酶活性降低,细胞出现不同程度地退行性改变;3周以后,酶活性开始升高,并有新生软骨细胞出现;5、6周,酶活性基本恢复正常.结论 血管束植入后5、6周,可以启动预构软骨组织瓣进行游离或带蒂移植.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自体软骨移植在动脉岛状皮瓣中糖胺多糖含量及成分的变化规律.方法在24只新西兰大白兔腹部用一侧的腹壁浅动静脉形成2 cm×3 cm岛状合页皮瓣,并在其中植入自体耳软骨0.8 cm×1.2 cm(皮瓣组),与植入对侧皮下的相同大小的自体耳软骨(皮下组)比较,进行移植后不同时期GAG定量测定及分类和胶原定量测定.结果软骨移植后,皮瓣组中细胞外间质中GAG的含量,在术后2~4周明显下降,从4~8周开始,逐渐恢复,到12周GAG含量及HA所占的比例接近正常水平.皮下组较实验组变化晚4周,表现与移植软骨内软骨细胞的变化相类似.结论岛状皮瓣内起支撑作用的自体移植软骨细胞间质GAG恢复正常的时间,在移植后12周左右,这样,软骨的物理性状的恢复,也在12周左右,皮下组较实验组晚4周.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不同因素对血管束移植预构轴型皮瓣范围的影响,将血管束移植入38只雄性兔的腹部皮下,对术后不同时间、植入不同管径血管束、植入皮下不同层次以及同时埋入皮肤扩张器的预构轴型皮瓣,进行了皮瓣活体血管染色和移植存活范围的比较研究。结果提示:行预构轴型皮瓣移转的合适时机在术后的3~4周;大管径较小管径血管束及血管束植入受区较丰富的血管网层次其预构皮瓣的面积大;所预构的皮瓣范围,包括以血管束为轴的受区邻近区域和发自该区域走向皮瓣中远部的小动脉所支配的区域,呈不规整形态;植入血管束同时皮下埋入扩张器,于术后2周开始扩张,术后4周移转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自体软骨移植在动脉岛状皮瓣中糖胺多糖含量及成分的变化规律。方法 在 2 4只新西兰大白兔腹部用一侧的腹壁浅动静脉形成 2cm× 3cm岛状合页皮瓣 ,并在其中植入自体耳软骨 0 .8cm× 1.2cm (皮瓣组 ) ,与植入对侧皮下的相同大小的自体耳软骨 (皮下组 )比较 ,进行移植后不同时期GAG定量测定及分类和胶原定量测定。结果 软骨移植后 ,皮瓣组中细胞外间质中GAG的含量 ,在术后 2~ 4周明显下降 ,从 4~ 8周开始 ,逐渐恢复 ,到 12周GAG含量及HA所占的比例接近正常水平。皮下组较实验组变化晚 4周 ,表现与移植软骨内软骨细胞的变化相类似。结论 岛状皮瓣内起支撑作用的自体移植软骨细胞间质GAG恢复正常的时间 ,在移植后 12周左右 ,这样 ,软骨的物理性状的恢复 ,也在 12周左右 ,皮下组较实验组晚 4周  相似文献   

5.
异体软骨细胞移植修复猪膝关节软骨缺损的免疫学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应用同种异体软骨细胞移植修复猪膝关节软骨缺损,评估术后免疫学表现及其修复效果。方法供体为1月龄上海白猪2头,取其膝关节全层软骨片,0.25%胰蛋白酶和0.2%型胶原酶消化,分离培养软骨细胞。受体为2月龄巴马猪8头,在两侧股骨髁关节负重面造成0.5cm×0.5cm软骨缺损,深及软骨下骨。于受体猪双侧膝关节软骨缺损处注入软骨细胞悬液0.2ml,含软骨细胞(1.0~2.0)×106个,密封入口。术前、术后3、5、7、12周分离受体外周血淋巴细胞,检测其与异体软骨细胞混合后的刺激指数(stimulationindex,SI);术后5、7、24周取修复区软骨及软骨下骨观察局部组织学反应。结果术后3、5、7、12周受体外周血淋巴细胞SI分别为1.457±0.062、1.739±0.142、1.548±0.047和1.216±0.028,较术前(1.102±0.034)增高,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I术后3周开始升高,5周达高峰,7、12周后开始逐渐下降;3、7、12周SI与5周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织学观察:术后5周,出现较多的炎性浸润,分散于软骨下骨、修复组织与正常软骨的整合部等;7周,炎性浸润开始减退,仅在软骨下骨可见;24周,缺损处修复软骨与周围软骨整合良好。结论异体软骨细胞移植后,免疫反应一般在移植早期开始出现,并逐渐达到高峰,但随着软骨基质的重新合成,免疫反应也逐渐下降,并最终修复全层关节软骨缺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软骨细胞膜片技术构建的组织工程软骨,修复大型哺乳动物气管缺损的方法。方法取6头山羊耳廓软骨细胞为种子细胞,利用细胞膜片技术构建软骨组织。膜片体外培养6周,回植到动物腹部皮下;3例在皮下埋置8周后包裹于硅胶管上,移植到颈旁进行再血管化和塑形,8周后带肌肉蒂修复气道缺损(带蒂移植组);另3例在皮下埋置16周后,直接用于气道缺损修复(游离移植组)。动物气管缺损范围均为3个气管环长的全段缺损。结果所有膜片在体外培养6周后,均能形成较为成熟的软骨样组织。带蒂移植组在皮下埋置8周后能形成成熟软骨组织,移植到颈旁肌肉能成功再血管化和塑形。气管缺损修复术后,带蒂移植组均能带T型管长期存活(14周),但拔出T型管后均在2周内死亡。取材时发现,带蒂移植组修复段组织工程软骨仍然存活,并在相应部位维持了很好的管壁外形,但是没有软骨外壁的部位发生明显塌陷;内壁结缔组织增生严重,阻塞管腔。游离移植组在皮下埋置16周后,也形成了成熟软骨组织。移植修复后,在T型管存在的情况下,均在术后2周内死亡。取材发现,修复段气道均发生了严重的组织坏死感染,并波及周边组织;组织学观察仅能发现少数散在的组织工程软骨组织。结论软骨细胞膜片技术是稳定可靠的组织工程软骨构建方法;在气道复杂环境中,游离移植的软骨补片会在短时间内发生坏死;带蒂移植能保证修复段组织的存活,但是完整的软骨外壁和内壁提前(或尽快)上皮化是修复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组织扩张对预构轴型皮瓣血供范围的影响 ,为临床上获取更大面积的预构轴型皮瓣提供理论指导。方法 在同一只兔子腹部的左右侧分别设计、完成以股动、静脉为轴型血管的预构皮瓣 ,右侧腹部仅预构皮瓣未埋置扩张器 (未扩张组 ) ,左侧预构皮瓣下埋置扩张器进行扩张 (扩张组 ) ,分别于预构术后 1、3、5、7、10、14、2 1、2 8、5 6天对扩张组与未扩张组预构皮瓣血供范围进行相关检测。结果 预构皮瓣经扩张后其轴型血管供血范围明显大于未经扩张的预构皮瓣 (P <0 .0 5 )。结论 扩张术可加速皮瓣预构进程 ,增加预构轴型皮瓣的存活面积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扩张血管束移植预构皮瓣存活范围,将股动静脉血管束移植入8只雄性兔的腹部皮下肉膜内,一侧皮下同时置入皮肤扩张器,对侧置入硅胶薄膜,术后2周开始扩张,术后4周进行预构皮瓣活体血管染色和移植存活范围的比较研究,结果:扩张的预构皮瓣血管染色范围和移植后存活范围均大于未扩张的预构皮瓣。认为,扩张的机械性刺激及促进血管束的血管进一步改建可能是增加扩张预构皮瓣范围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求用软骨腹复合移植的方法形成自体软骨的可行性。方法:将兔自体耳软骨膜包裹异体耳软骨脱细胞基质材料复合游离移植于兔背部皮下(I组),并在移植物附近皮下游离移植双层耳软骨膜(Ⅱa组)及单纯脱细胞的异体耳软骨基质(Ⅱb组)作为对照。在术后3周、6周分别取标本进行研究。结果:在3周、6周时,I组与Ⅱa组成软骨细胞的增殖变化情况差异有显性(P<0.05),I组比Ⅱa组成软骨细胞的增殖明显旺盛,有的已经向软骨细胞转化,并有少量细胞外基质分泌,基质内软骨囊出现。Ⅱb组无成软骨细胞及软骨囊出现。结论:自体耳软骨膜与异体耳软骨脱细胞后的基质材料复合移植促进自体软骨生成。提示该基质材料有促进软骨膜细胞分化和生长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大段游离胫骨异位血管化预构骨皮瓣二期带蒂原位回植修复骨及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例大段胫骨开放性粉碎性骨折并皮肤软组织缺损者,其中,1例胫骨骨折术后发生严重感染(例1),另1例游离胫骨段严重污染(例2),分别将体外灭菌处理的大段游离胫骨异位于股直肌与股外侧肌间隙之旋股外侧动脉降支血管处预构骨皮瓣,同时对胫骨开放创面进行抗感染治疗,待感染创面治愈后,择期行携带旋股外侧动脉降支为血管蒂的异位血管化骨皮瓣原位回植修复骨及皮肤软组织缺损。[结果]两患者游离胫骨段在异位预构骨皮瓣的整个过程中均未发生感染,预构骨皮瓣术后3个月DSA均显示:游离胫骨段周围可见大量血管生长,且部分血管长入胫骨段内。1例小腿部感染创面在预构骨皮瓣术后6个月治愈;预构骨皮瓣术后1年行带血管蒂的预构骨皮瓣原位回植修复胫骨及小腿部皮肤缺损,回植术后5个月,原骨折部位下段发生慢性感染,经抗感染治疗6个月后治愈;回植术后12个月患肢负重行走功能开始恢复。例2污染创面在预构骨皮瓣术后一个半月闭合;预构骨皮瓣术后6个月行带血管蒂的骨皮瓣原位回植修复胫骨及小腿部皮肤缺损;回植术后11个月患肢负重行走功能完全恢复。[结论]大段游离胫骨异位于股直肌与股外侧肌间隙之旋股外侧动脉降支血管处可预构带血管蒂的骨皮瓣,其可作为修复大段骨缺损的自体骨来源,为大段骨缺损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膝关节后交叉韧带断裂治疗临床分析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郭臻伟  杨茂清  朱惠芳 《中国骨伤》2001,14(10):582-584
目的 对35例膝关节后交叉韧带断裂治疗进行临床分析,重点探讨了有关交叉韧带断裂的治疗问题。方法 经明确诊断后,分析采用胫骨附着处撕脱骨折复位固定手术治疗26例、早期髌韧带中1/3移植重建3例、单纯长腿石膏固定6例。结果 本组病例全部进行随访,随访时间13个月-5年,胫骨附着处撕脱骨折复位固定及髋韧带中1/3移植重建29例为优良、单纯长腿石膏固定6例为差。结论 后交叉韧带断裂后应该及时给予手术修复;膝后外侧手术入路,操作简单,暴露充分;少于3个月的陈旧性病例仍适应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探讨不同方法重建指尖离断静脉回流的疗效。方法:2008年3月-2013年2月收治指尖离断患者80例,38例吻合指侧方静脉重建回流,术中吻合动静脉比例1:1或1:2或2:2,平均1:2;22例吻合指腹静脉重建回流,术中吻合动静脉比例1:1;20例未吻合静脉,术中仅吻合1条动脉,行侧切口或甲床放血。观察各组治疗效果。结果:吻合指侧方静脉组手指全部成活,无一例发生回流障碍;吻合指腹静脉组19例发生静脉危象,其中4例手指坏死;未吻合静脉组20例均发生回流障碍,其中6例手指坏死。58例获随访,随访时间6~28个月。吻合指侧方静脉组32例,指尖外形佳、指腹饱满;吻合指腹静脉组14例,指体轻度萎缩,指甲生长不平整;未吻合静脉组12例,指体萎缩明显。吻合指侧方静脉组指甲生长近平整,长度长于其他两组[(14.4±3.2)mm比(12.5±2.3)mm和(12.2±2.2)mm],远侧指间关节活动度大于其他两组[(63±5)°比(48±3)°和(45±7)°],两点分辨觉小于其他两组[(4.6±0.4)mm比(7.1±1.2)mm和(7.3±0.6)mm],感觉级别高于其他两组[S(3.45±0.39)级比S(2.57±0.42)级和S(2.55±0.49)级],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吻合指腹静脉组和未吻合静脉组在指甲长度、运动和感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吻合指侧方静脉能有效解决指尖再植静脉回流问题,可避免回流障碍,成活率高,促进指甲生长,可恢复 DIPJ 活动度及感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明确不同固定器械在胫骨干不同骨折类型固定中的特点,以指导临床应用。方法:68例胫骨干骨折,行加压钢板螺钉、交锁髓内钉、单侧外固定架固定后,作临床疗效分析。结果:加压钢板固定组42例,感染5例,骨不连1例,平均愈合时间3.8个月;交锁髓内钉固定组13例,无感染及骨不连,平均愈合时间5.4个月;单侧外固定架组13例,骨不连1例,踝关节背伸受限3例,平均愈合时间4.5个月。结论:胫骨骨折交锁髓内钉固定并发症少,功能恢复好,适用范围广,但要注意及时进行动力加压。加压钢板及外固定架固定应选择各自的最佳适应证,以达到理想的疗效。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