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9 毫秒
1.
猪—猴异种血管移植免疫反应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猪-猴异种血管移植超急性排斥反应(HAR)的机理。方法 猪股静脉原位异种移植于恒河猴,发生HAR后通过免疫组化检测移植血管IgG、IgG、C3及C4的沉积。结果 大量IgM、C3和C4沉积于移植静脉内皮, 未发现IgG沉积于移植血管内皮。结论 猪-猴异种移植HAR是由异种自然抗体IgM与异抗原特异结合启动,进而以经典途径激活补体系统而发生。  相似文献   

2.
异种移植中的排斥反应及其对策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器官移植技术在临床的广泛应用 ,同种异基因器官供体远不能满足受体的需要 ,异种移植有可能解决这一矛盾。非灵长类动物 ,特别是猪 ,因其易于饲养 ,且器官大小及免疫学、生理学特性与人类有一定的相似性 ,作为最适的异种移植器官供体已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1,2 ] 。但由于人类和猪两种源间存在巨大的抗原差异 ,针对异种移植物的免疫应答比对同种移植物更加强烈。本文现对近年来有关异种移植排斥机制及其防治策略作一简要回顾。一、异种移植排斥机制1.超急性排斥反应 (hyperacuterejection,HAR):HAR以血栓形成、出血及异种移植物破坏为…  相似文献   

3.
心脏移植超急性排斥反应(hyperacute rejection,HAR)与补体系统激活有关,迅速导致移植心脏功能丧失.动物实验中使用眼睛蛇毒因子、可溶性补体受体1、补体调节蛋白以及C5单克隆抗体等补体抑制剂,可以从补体级联反应的不同水平抑制同种或异种心脏移植HAR的发生.抑制补体激活将在临床心脏移植HAR的预防及治疗中显示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自由基及N-乙酰半胱氨酸在鼠肝超急性排斥反应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研究自由基在异种移植超急性排斥反应 (HAR)中的作用。方法  2 4只SD大鼠分为 4组 ,同种组、异种组、N 乙酰半胱氨酸 (NAC)治疗的同种组和异种组。全麻下分离出大鼠的胆总管、门静脉、肝上下腔静脉并插管 ,缺血 3 0min后灌注鼠肝 2h ,按每 3 0min收集胆汁 ,监测灌注压力并取血检测脂质超氧化 (MDA)、氮自由基 (NO)、肝功能。结果 异种组MDA、NO和灌注压及肝功能均明显高于同种组 ,胆汁量低于同种组 ;NAC的治疗抑制了异种组MDA、NO、肝功能及灌注压的升高 ,增加了胆汁量 ,对同种组无明显作用。结论 自由基在鼠肝的HAR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NAC的治疗可部分抑制HAR。  相似文献   

5.
异种移植排斥反应一般分为超急性排斥(xenogeneic hyperacute rejection,HAR),延迟性排斥(又称急性血管性排斥),急性细胞性排斥和慢性排斥。  相似文献   

6.
人类α1,2岩藻糖苷转移酶(HT或FT)与低等动物体内α1,3半乳糖苷转移酶(α1,3GT)竞争相同的底物,转HT基因可以有效抑制猪到人异种移植中主要异种抗原α-Gal的表达,从而抑制或减轻HAR和AVR/DXR,可能对异种细胞排斥反应发生影响。但异种移植排斥反应涉及多个环节,必须采取联合措施才能更有效地克服这一障碍。  相似文献   

7.
异种反应性天然抗体在豚鼠至大鼠肝移植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异种反应性天然抗体 (XNA)在豚鼠至大鼠异种肝移植超急性排斥反应(HAR)中的作用。方法 将实验鼠随机分成A、B、C、D组 ,每组 2 0只 ,分别为对照组、术前输注豚鼠肝细胞 (HC)组、术前连续肌注山地明 (CsA)组和术前输注HC合用CsA组。采用流式细胞仪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受体体内XNA含量 ,观察了受体存活时间和移植肝组织学改变。结果 移植肝组织发生了HAR。受体体内存在XNA ,以IgM为主。术前输注HC使受体体内的抗体明显升高 ,A组IgM(单位 :平均荧光强度 ,下同 )为 74.58± 31 .75 ,B组为 40 6 .42± 1 0 8.0 2 (P <0 .0 1 ) ,而使用CsA能预防抗体爆发反应 ,C组为 48.82± 1 1 .0 4 (同B组比较 ,P <0 .0 1 )。术前输注豚鼠肝细胞合并使用CsA能延长受体存活时间 ,A组为 (1 2 4 .1 0± 33 .42 )min,D组为 (1 83 .70± 2 6 .85)min(P <0 .0 1 )。移植肝表现为肝细胞水样变性 ,肝血窦和血管扩张瘀血 ,但小叶结构完整。结论在豚鼠至大鼠异种肝移植中发生的HAR是一种强烈的免疫反应 ,其中XNA所起作用有限 ;术前输注豚鼠肝细胞合并使用CsA能延长受体存活时间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受体血清“封闭”供肝对异种肝移植超急性排斥反应(hyperacute rejection,HAR)的预防作用.方法 取豚鼠和SD大鼠各20只,分别作为供体和受体,供受体随机配对;移植前采集受体大鼠近交系其他个体血清,45℃水浴灭活补体备用;实验组(n=10)术前用0.1%受体血清(recipient serum,RS)的Ringer液“封闭”供肝,对照组(n=10)仅用Ringer液灌洗供肝;采用改良“双套管法”行豚鼠、SD大鼠原位肝移植,观察供肝植入后形态学改变、受体存活时间、术后1h存活率,HE染色法检测移植肝微血栓、出血和肝细胞水肿等病理损害积分;检测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评价肝功能.结果 两组大鼠供体异种肝移植时间和无肝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受体大鼠供肝充盈缓慢,灌注不均,实验组供肝充盈迅速,灌注较均匀;实验组受体大鼠术后存活时间和术后1h存活率较对照组均明显增加(P<0.01),移植肝微血栓、间质出血(积分)较对照组明显减轻(P<0.01),肝细胞水肿无明显差异(P>0.05);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结论 受体血清“封闭”供肝对异种肝移植HAR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是预防器官移植HAR的潜在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本研究为了减少五指山小型猪-藏酋猴异种肝移植手术的超急性排斥反应(hyperacute rejection,HAR)和急性排斥反应(acute rejection,AR)发生率,进行全面术前检测。方法分别利用PCR技术和植物凝集素细胞染色对供体GGTA1基因敲除类型进行鉴定;30只藏酋猴分别与五指山小型猪进行淋巴细胞毒实验;供受体ABO血型鉴定。结果供体为GGTA1基因敲除猪,GTKO猪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PBMC)植物凝集素细胞染色未检测出荧光,表明GGTA1基因敲除成功,与基因型鉴定结果一致。通过淋巴细胞毒实验选定28#与供体PBMC毒性最小的藏酋猴做为备选受体。血型鉴定显示供受体血型一致。结论通过对GTKO五指山小型猪-藏酋猴异种肝移植的术前检测选定合适的受体,可有效减少异种移植HAR和AR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肾移植后超急性排斥反应 (HAR)的发生机制及其临床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 6 6例HAR患者。将切除的移植肾标本行形态学及荧光抗体染色观察 ;并对HAR的临床表现、治疗结果及再次手术情况等进行了总结。结果 HAR早期 ,肾间质小血管及肾小球毛细血管内大量红细胞淤滞为主要改变 ,可发现淤滞的红细胞呈串珠状贴附在血管壁上 ;本组 6 6例HAR患者中 ,2 1例于手术中立即切除移植肾 ,44例分别于术后第 1~ 2 0d切肾 ,仅 1例经对症处理后 ,移植肾逐渐萎缩未予摘除。15例HAR患者经严格配型、血浆置换及抗淋巴细胞免疫球蛋白 (ATG)治疗 ,在短期内行再次移植 ,10例获得成功。11例HAR患者 ,6个月~ 2年后再行 2次移植 ,仅 4例获得成功。结论 红细胞可能参加超急性排斥反应 ;HLAⅠ、Ⅱ类抗体高敏状态 ,是导致肾移植后HAR发生的因素 ,因此强调对高敏人群做PRA配型或随机淋巴细胞毒性试验。  相似文献   

11.
补体介导的超急性排斥反应(HAR)是异种移植成功应用的主要障碍。CD59 是一种补体活化调控蛋白,具有良好的抗超急性排斥反应作用。通过对猪胚胎成纤维细胞进行基因修饰,体细胞克隆,有希望克服上述问题。材料与方法一、猪胚胎的获取孕30 d实验用猪(购自中国农业科学院实验站)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综述克服异种移植免疫排斥的方法.方法 广泛查阅近年国内外克服异种移植免疫排斥的相关文献,并进行总结与分析.结果 目前对异种移植免疫排斥机制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的研究,为解决异种移植免疫排斥提供了新的思路.结论 异种器官移植应用于临床仅是时间问题.  相似文献   

13.
异种移植免疫排斥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异种移植是解决人体器官严重短缺的重要思路.随着对异种移植排斥和人畜共患感染性疾病的深入研究,以及α-1,3-半乳糖苷转移酶基因敲除猪的成功构建,以猪为供体的异种移植与临床应用之间的距离正在逐渐缩短.阻碍异种移植发展的主要障碍仍是免疫排斥反应.本文试就目前异种免疫排斥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希望对未来的临床异种移植研究提供参...  相似文献   

14.
同种异体组织和器官移植的供体来源有限,使异种移植再度成为研究热点.然而异种移植将面临比同种异体移植复杂得多的排斥反应.本文就异种移植排斥反应及其对策的研究近况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排斥反应是导致异种移植失败的主要原因。在异种移植排斥中,移植物血管内皮细胞活化是关键,而细胞粘附分子的表达与内皮细胞的活化以及白细胞趋化均关系密切,更成为异种移植排斥反应中不可获缺的重要环节。本文综述了细胞粘附分子的生物学特点、在异种移植排斥反应中的诱导和表达及其在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6.
细胞粘附分子与异种移植排斥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排斥反应是导致异种移植失败的主要原因。在异种移植排斥中,移植物血管内皮细胞活化是关键,而细胞粘附分子的表达与内皮细胞的活化以及白细胞趋化均关系密切,更成为异种移植排斥反应中不可获缺的重要环节。本文综述了细胞粘附分子的生物学特点、在异种移植排斥反应中的诱导和表达及其在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7.
由于供体器官来源困难,世界器官移植界重新认识异种移植的价值.本文着重探讨异种超急性排斥的机理,补体、自然抗体、内皮细胞在超急性排斥中的作用以及异种器官移植基础研究的进展.  相似文献   

18.
异种移植领域中异种抗原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异种移植目前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仍是超急排斥反应。异种移植血管内皮细胞上的异种抗原是导致超急排斥反应发生的关键。本文从导种抗原的性质、遗传学特征、分布和作用等方面介绍了近年来在异种移植领域中的研究现状及有可能消除异种抗原的分子生物学技术。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建立人-大鼠异种毛囊移植的可行性及局部辅助应用他克莫司的效果.方法 以人头皮毛囊为供体,Wistar大鼠为受体,将黑色人头皮毛囊种植于白色Wistar大鼠背部,进行异种毛囊移植.实验分两组:局部外用他克莫司组(A组),空白对照组(B组).观察毛囊存活时间及形态学变化.结果 A组异种移植毛囊平均存活(49.9±7.1)d,而B组异种移植毛囊平均存活(13.1±1.2)d.A组异种移植毛囊最长存活可达65 d,而B组异种移植毛囊最长存活仅为15 d.通过对比可以看出,局部用药可以显著延长异种移植毛囊的存活时间,但是仅靠局部用药仍无法避免排斥反应的发生.结论 依赖生长期毛囊的自身免疫赦免功能及辅助外用他克莫司抑制免疫排斥反应,可明显延长人-鼠异种毛囊移植的存活时间.  相似文献   

20.
器官移植供者短缺使异种移植研究日益受到重视,异种移植免疫学研究对于异种移植最终应用于临床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了异种移植分类,异种移植中体液性和细胞性免疫应答机理,以及异种移植免疫学调控措施的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