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肝脾γδ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和免疫表型。方法 应用常规病理、免疫组化观察1例肝脾γδT细胞淋巴瘤并对相关文献进行调研。结果 患者肝脾明显增大,镜下显示瘤细胞弥漫浸润脾脏红髓血窦,瘤细胞中等大,胞浆淡染,核染色质较细腻,核仁不明显。肝脏血窦内瘤细胞呈佛珠状或线样浸润,免疫表型:瘤细胞表达CD45RO、CD3和TIA-1,而CD57、CD20和CD79a等标记阴性。结论 肝脾γδT细胞淋巴瘤是较为罕见的外周T细胞淋巴瘤,预后较差,应注意与其他淋巴瘤和白血病的鉴别。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报道1例肝脾γδT细胞淋巴瘤病例复习肝脾γδ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特征.方法 分析我院2005年3月就诊的1例肝脾γδT细胞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研究.结果 此例肝脾γδT细胞淋巴瘤较典型.患者放弃治疗,此后随访患者,总病程3.5年,因淋巴瘤广泛浸润,肺部感染死亡.结论 肝脾γδT细胞淋巴瘤是临床上少见的一种淋巴瘤,容易造成病理误诊,应注意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3.
临床资料 患男性,44岁。因瑞憋2个月。加重伴腹胀20^+d,于2006年1月从外院转入我院。患2个月前食用煮熟野生动物后数天出现皮疹、气喘,于外院就诊时予以含激素的软膏(具体不详)后好转。 相似文献
4.
肝脾T细胞淋巴瘤临床病理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肝脾T细胞淋巴瘤(hepatosplenic T cell lymphoma,HSTCL)的临床病理特征和病理诊断.方法:复习3例HSTCL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免疫表型,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原位杂交及T细胞受体γ (T cell receptor γ,TCBγ)基因重排检测.结果:例HSTCL中,骨髓1例呈间质和窦性浸润,2例呈间质及弥漫性浸润;肝1例和脾1例呈窦性浸润.免疫组化:例均CD3、TIA-1强阳性,而粒酶B阴性;CD56阴性;TCRβ阴性;3例EBV原位杂交均阴性.TCRγ基因重排检测2例呈单克隆性,1例呈弥散态.结论:STCL是一种罕见的非活化T细胞毒性的外周T细胞淋巴瘤(peripheral T cell lymphoma,PTCL),EBV原位杂交阴性和TCRγ脚基因克隆性重排有助于诊断和鉴别诊断.我国病例与国际报道病例临床病理特征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6.
目的 总结 5例γδ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病理、免疫学及EB病毒相关性的特征。方法 在收集临床资料和观察组织学变化的基础上 ,采用新鲜组织免疫组化染色 ,分析免疫表型和细胞毒分子表达 ;采用EBER 1原位杂交法检查肿瘤细胞EB病毒感染情况。结果 5例均为男性 ,平均年龄 4 7.4岁。 3例首发部位为肝、脾及骨髓 ,1例表现为肠道肿瘤 ,1例表现为牙龈病变。 5例均在 5个月内死于肿瘤。所有病例均为γδT细胞表型(CD2 ,CD3 ,TCRδ1 ,TCRβF1- )。 5例中有 4例自然杀伤细胞相关抗原CD5 6阳性。所有病例均有多种细胞毒分子表达。 5例中 4例肿瘤细胞EB病毒阳性。结论 本组病理组织学资料中 ,3例符合肝脾γδT细胞淋巴瘤 ,2例符合非肝脾γδT细胞淋巴瘤 ,两者在临床表现、免疫表型、细胞毒分子表达和EB病毒感染等方面相似。 相似文献
7.
目的:提高对肝脾T细胞淋巴瘤(HSTCL)的认识。方法:报道1例HSTCL伴乙型病毒性肝炎后肝硬化,并对HSTCL的病因、临床表现、病理学与免疫表型特征、诊断及治疗进行文献复习。结果:HSTCL的病因不明,表现为发热、全血细胞减少,肝脾肿大,肝功能异常;病理示瘤细胞弥漫浸润肝/脾脏红髓血窦、骨髓血窦;免疫表型分析示瘤细胞表达CD2(+)、CD3(+)、CD7(+/-),CD4(-)、CD5(-)、CD8(-)、CD57(+/-),TCRγδ或αβ阳性,常表达NK相关抗原CD16、CD56,多表达细胞毒性颗粒蛋白TIA-1,而粒酶B、穿孔素常为阴性;PCR可检测出TCR基因重排;可有7q等臂染色体异常。联合化疗效果差,造血干细胞移植、移植前后运用2-deoxycoformycin,CD52单抗的运用等只在个例显示出良好疗效;脾切除的远期疗效不佳。结论:HSTCL临床罕见,特征性的肝、脾、骨髓窦内瘤细胞浸润,结合免疫表型检测,PCR检测出TCR基因重排等有重要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价值。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预后差。 相似文献
8.
采用单克隆及多克隆抗体进行ABC法检查24例经石蜡包埋的成人T细胞白血病淋巴瘤切片的各型淋巴瘤及其他细胞。结果显示:石蜡切片的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成人T细胞白血病淋巴瘤的病理组织诊断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9.
T细胞免疫在抗结核感染中起着重要作用,T细胞包括αβT细胞和γδT细胞两类,其中数量较少γδT细胞在抗结核感染中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γδT细胞可直接杀伤靶细胞,分泌细胞因子调节巨噬细胞和αβT细胞,使之尽早发挥抗结核效应。 相似文献
10.
中线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病理,免疫组织化学与形态定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系旬抗体对122例中线恶网作免疫组化染色,证实112例为T细胞源性,4例B细胞性,余6例尚不能分类,支持病大多是T细胞淋巴瘤观点,本病可分为内瘤样型和肉芽肿样型两种组织学类型,经形态学定量发现前者光镜下可再分为大,中,小细胞亚群,对随访病例作临床病理分析表明,不同组织类型者其临床表现有所不同并与其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肝脾T细胞淋巴瘤(hepatosplenic T-cell lymphoma, HSTCL)的临床特征、诊断、治疗进展及挽救性造血干细胞在治疗HSTCL中的作用。方法报告航天中心医院1例挽救性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HSCT)成功治疗罕见的αβ型HSTCL,回顾分析临床及实验室检查资料,并全面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移植后21 d(+21 d)白细胞植入,+32 d血小板植入,移植后未出现明显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评估处于持续缓解状态,移植术后随访9个月余,无广泛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表现,生存质量良好。结论 HSTCL需考虑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改良预处理方案的挽救性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有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研究10例脂膜炎性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病理形态和生物学行为特点,为临床早期诊断提供依据。方法:运用组织病理学,免疫组化学及分子生物学技术,对10例原发于皮下脂肪组织中的T细胞淋巴瘤进行临床病理学和免疫组织化学观察及EB病毒的检测。结果:组织学上以肿瘤细胞浸润脂肪小叶之间及可见豆袋细胞为特征,部分患者肿瘤细胞的EBV-DNA阳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外周T细胞淋巴瘤临床和病理组织特征以及免疫组织化学特征在其诊断和鉴别诊断以及分类中的价值。方法 应用组织形态学观察及免疫组织化学分析对既往诊断的64例外周T细胞淋巴瘤(PTCLs),进行HE染色和CD45RO,CD20,CD3,CD56,CD4,CD8,CD30,ALK的免疫表型测定,结合临床,根据新的WHO 2001分类标准进行分类和分析。结果 确诊了64例外周T细胞淋巴瘤,包括29例外周T细胞淋巴瘤(非特殊性),占45.3%;13例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ALCL),占20.3%;11例(17.2%)结外NK/T细胞淋巴瘤(鼻型)(NK/TCL);肠病型T细胞淋巴瘤(ITCL)和皮下脂膜炎性T细胞淋巴瘤(SCPTCL)各5例,各占7.8%;1例侵袭性NK细胞白血病(ANKCL),占1.6%。临床上,男性多于女性,大于40岁多见(78%)。发生在淋巴结的有44例,其次鼻咽部10例,咽喉部5例,睾丸、腹部包决、左大腿、腰椎、甲状腺各1例,累及的部位较广。组织病理形态:瘤细胞大、中、小均可见,染色质细,胞浆浅染。免疫组织化学:64例外周T细胞淋巴瘤中70.3%,10.9%,98.4%分别表达CD45RO,CD20,CD3;13例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中11例表达CD30,11例结外NK/T细胞淋巴瘤(鼻型)100%表达CD56,阳性率和阴性率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外周T细胞淋巴瘤是一类异质性很强的肿瘤,必须结合临床、病理组织特征和免疫组织化学特征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以及分类。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白细胞分化抗原20+(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 CD20+)T细胞淋巴瘤(T cell lymphoma, TCL)的临床病理特点、免疫表型及诊断与鉴别诊断,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对泰兴市人民医院确诊的1 例小肠CD20+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病理资料等进行观察,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分析。结果:患者男,72岁,下腹部不适2月余,行小肠肿瘤切除术。巨检:小肠肿物3.5 cm×2.5 cm×2 cm,切面灰白,鱼肉状。镜下小肠全层见大量浸润性生长淋巴样细胞,细胞形态较单一,小至中等大小,部分细胞浸润小肠表面黏膜腺体。免疫表型:肿瘤细胞表达T细胞标记CD3、CD43、CD7及B细胞标记CD20,而B细胞特异性活化蛋白(paired box-5, PAX-5)CD79a阴性,Ki-67增殖指数80%,原位杂交检测EB病毒编码的小核糖核酸(-),T细胞受体基因重排呈单克隆。结论:发生于小肠的CD20+TCL 需与B细胞淋巴瘤鉴别,组织形态学、免疫表型和分子检测有助于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6.
鼻NK/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鼻NK/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点、诊断要点和相关预后因素。方法:分析总结13例鼻NK/T细胞淋巴瘤临床分期、病理特点及免疫组织化学(免疫组化)标记情况,并随访10年。结果:鼻NK/T细胞淋巴瘤病理特征为溃疡坏死组织背景中及其深部存在密集的异型淋巴细胞,肿瘤细胞具血管侵袭性,免疫组化显示表达CD3E、CD45RO、CD56、Pf和GrB。5年无瘤生存率和总生存率分别为46.1%和53.8%。结论:诊断鼻NK/T细胞淋巴瘤时要密切结合临床,免疫组化标记有助于鉴别诊断。肿瘤临床分期及生长状态与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观察健康成人外周血中αβT细胞和γδT细胞中辅助性T细胞17(TH17)样细胞和TH22样细胞的比例。方法:采集18名正常人外周血用荧光抗体染色后用流式细胞仪检测αβT细胞、γδT细胞中白细胞介素-22(IL-22)、IL-17和γ干扰素(IFN-γ)表达细胞的百分比。结果:将正常人外周新鲜全血中CD3+T细胞分成γδT细胞和αβT细胞两群。TH1样细胞在αβT细胞中比例为14.31%,明显低于在γδT细胞中的61.07%(P0.01),而TH17样细胞在αβT细胞中的比例为1.16%,明显高于在γδT细胞中的0.27%(P0.01),TH22样细胞在αβT细胞中与γδT细胞中的比例分别为1.06%和0.9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γδT细胞中存在IL-17和IL-22均阳性的Tγδ17细胞和仅产生IL-22的Tγδ22细胞,但比αβT细胞中的TH17样细胞和TH22样细胞少。 相似文献
19.
20.
γδT细胞自发现以来,一度被研究学者忽视,甚至被认为是进化史上的"残留物"。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γδT细胞数量虽少,但功能强大且全面,在免疫治疗方面更是突出,尤其在肿瘤免疫,感染免疫,自身免疫功能调节,修复损伤等方面的功能及临床治疗价值更是重要。近年来,肿瘤免疫治疗已经展现了独树一帜的运用价值和运用前景,以免疫靶向点治疗、"过继性免疫治疗"、肿瘤疫苗等为首的免疫治疗迅速进步并获得一定临床效果,是目前研究的一大热点,本文以"肿瘤免疫治疗"为立脚点,综述γδT细胞的免疫学特性,活化及抗肿瘤机制,以及在治疗肿瘤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