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对急性心肌梗塞临床抢救的效果分析。方法抽取2012年3月-2014年1月在我科收治的患有急性心肌梗塞的病人20例,对其相关临床资料给予回顾性分析。结果 20例急性心肌梗死病人通过相对应的救治以后,治愈12例,占总体的60%。好转7例,占总体的35%,死亡1例,占总体的5%。并发症2例,占总体的10%。结论急性心肌梗塞一经确诊,必须要立即实施抢救,相互配合,在现场实施抢救,进而使急性心肌梗塞病人在发病现场就可以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以免错过最佳的救治时机,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2.
在急性心肌梗塞的抢救中,我们应用小剂量氯丙嗪治疗急性左心衰及经传统治疗无效的心绞痛,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心室颤动是急性缺血性心脏病早期死亡的主要原因。虽已有大宗抢救住院前和住院时心室颤动成功的报道,但有关住院后心室颤动复发的报告不多。本文回顾性研究141例急性心肌梗塞或急性心肌缺血并发心室颤动后幸存的住院病人,旨在分析影响心室颤动复发的因素。病例和方法:男性105例,平均年龄59岁;女性36例,平均年龄61岁。心室颤动的病因:急性心肌梗塞121例,急性心肌缺血(指静止时持久性心  相似文献   

4.
急性心肌梗塞为临床急症,病死率较高,猝死是其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如抢救及时,部分病人可转危为安。本文对1978~1987年我院急性心肌梗塞猝死抢救成功并出院的22例病人进行临床总结,并进行长  相似文献   

5.
急性心肌梗塞是一种发病急骤,病死率较高的疾病。尤其在发病后数小时内病死率更高。这对门诊医生如何做好第一线抢救,减少院外病死率是必须解决的问题。几年来我们共抢救22例急性心肌梗塞和9例梗塞前综合征病人,均获成功。我们的体会是: 一、搞好专业技术训练、提高抢救应急能力  相似文献   

6.
急性心肌梗塞急诊抢救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洁珍 《内科》2007,2(6):1032-1033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塞病人在急诊抢救中应注意的护理问题。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06年12月在我院急诊科中接诊的52例急性心肌梗塞病人抢救护理的资料,总结抢救成功的经验。结果46例病人经急诊抢救护理后病情稳定转入内科继续治疗,4例病人转入重症监护室,2例病人因梗塞面积较大并发心衰死亡。结论有效的急诊抢救护理能使急性心肌梗塞病人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迅速有效救治,为后续治疗赢得时间,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16例急性心肌梗塞住院死亡病例回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心电监护技术的不断完善,国内外急性心肌梗塞住院病死率均较(?)年代初明显下降。挽救的主要部分是急性心肌梗塞早期的心律失常。相对而言,泵衰竭及后期的心律失常仍然是很难处理的问题,为认真总结过去数年中抢救急性心肌梗塞的经验教训,将我科近年来未抢救成功的病例16例作一分析。  相似文献   

8.
从1989年2月至1997年5月,我科共收治急性心肌梗塞84例,抢救成功75例,死亡9例。发病年龄最小36岁,最大82岁。 急性心肌梗塞抢救成功的关键是采取综合治疗措施,心电监护,防治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才能有效地防治猝死的发生,提高抢救成功率。1 急性心肌梗塞的诊断 根据典型的症状,如心前区疼痛或不典型的症状,如背肩痛、胸闷、颈部疼痛及上  相似文献   

9.
首诊不典型急性心肌梗塞7例顾雪薇(宁波第一医院急诊科宁波315000)急性心肌梗塞(AMI)是危重、需立即抢救的疾病,医治的及时与否,对预后和死亡率关系甚大。现将我科几年来所遇到的心肌梗塞患者不典型的7例表现提出来,供同道参考,以便早期识别,提高抢救...  相似文献   

10.
心脏急症需要迅速而有效的抢救,如通过体检及有关检查获得初步诊断,有效治疗就能立即开始。急性二尖瓣回流急性二尖瓣回流可由于二尖瓣脱垂或马凡氏综合征时原发性腱索破裂,感染性心内膜炎时瓣膜破坏或急性心肌梗塞时乳头肌断裂而产生。本症常突然地发生急性肺水肿,但心脏不大,仍为窦性心律,听诊示心尖收缩期杂音和S_3及S_4。  相似文献   

11.
心脏起搏抢救急性心肌梗塞所致缓慢性心律失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脏起搏抢救急性心肌梗塞所致缓慢性心律失常大连友谊医院,大连116001黄石生,柏桦心脏起搏器已成为当前抢救严重缓慢性心律失常的一种有效手段。我们曾用心脏起搏器抢救24例急性心肌梗塞(AMI)所致严重缓慢性心律失常,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般资料男13...  相似文献   

12.
一、疑为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的处理(一)确定开始进行全面的心脏抢救(ACLS)主要根据病史,而不应依赖缺血性心电图改变。在AMI早期,心电图可无缺血或急性梗塞变化,或仅有ST段和/或T波改变。不稳定型心绞痛综合征,在疼痛  相似文献   

13.
老年人急性心肌梗塞合并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CRBBB)病情严重,但是临床表现可不典型,容易被延误诊治,住院病死率高。我院自1994年3月~1998年5月共收治该类患者10例,抢救成功5例,住院死亡5例。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全部病例均符合1980年全国内科学会心血管专业组制定的急性心肌梗塞诊断标准,有典型的CRBBB心电图改变。男性6例,女性4例;年龄65~86岁,平均74.5岁,>70岁6例,其中大于80岁3例。心电图诊断: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塞4例,急性前壁心肌梗塞2例,急性下壁心肌梗塞2例,急性下壁 前壁 侧壁心肌梗塞1例。窦性停搏、频…  相似文献   

14.
急性心肌梗塞特别是急性Q波心肌梗塞常伴有远隔导联ST段压低,据文献报告,其发生率可达48~100%。然而关于其临床意义及发生机制却争论颇多。本文对此作一综述。一、急性心肌梗塞时远隔导联ST段压低对预后的影响急性心肌梗塞发生远隔导联ST段压低时,急性下壁梗塞的发生率高于急性前壁梗塞的发生率,故对急性下壁心肌梗塞合并心前导联ST段压低的研究报告较多。Goldberg等发现急性下壁心肌梗塞合并V_1-V_4ST段压低者,其左室射血分数明显低于无ST段压低者。Salcedo等报告,下壁梗塞  相似文献   

15.
氟卡尼治疗急性心肌梗塞顽固性心室颤动成功一例山东省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刘力文,丛培玲,伊长华,杨清明,张文菊急性心肌梗塞重要并发症心律失常,特别是严重心律失常,常危及患者生命。我们用氟卡尼成功抢救1例急性心肌梗塞反复心室颤动、经多种抗心律失常药治...  相似文献   

16.
便秘是急性心肌梗塞(AMI)常见的并发症。如护理治疗得当,将能有效地保证抢救工作的顺利进行。本重点回顾近8年我院抢救AMI患时对便秘的护理,并探讨其有关因素,以提高对AMI患的抢救护理水平。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采用国际先进的流行病学方法,在北京地区人群中同步监测冠心病急性发作(主要包括急性心肌梗塞和冠心病猝死)的病死率及有关的医疗抢救水平,了解它们的变化趋势及相互关系。主要研究结果显示:(1)1984~1991年北京地区急性冠心病事件总的病死率处于较高水平,平均为64.9%,无明显上升或下降趋势;(2)住院及急诊病人的病死率也处于较高水平,平均为41.6%,但呈下降趋势;(3)院外死亡占总死亡的比例平均为54.7%;(4)北京地区对冠心病急性发作总的抢救水平较低,尤其是对在院外发生心脏停搏的病人进行心肺复苏的比例及成功率均较低。本研究为今后有效的改善北京地区冠心病急救水平,降低急性冠心病事件的病死率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和方向。  相似文献   

18.
监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脉搏血氧饱和度对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监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脉搏血氧饱和度对预后的影响空军沈阳医院心内科(110042)杨满光,韩丽华,刘德莲急性心肌梗塞是冠心病发展的严重阶段,病死率较高。因此预测急性心肌梗塞的发展,对指导治疗有重要意义。我院自1992年11月至1995年1月对51例急性...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广州、南昌二市65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在基层就地抢救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20.
呼吸困难是急性心肌梗塞的主要症状之一。自从 BPan(1938年)注意到患者有肺活量降低以来,许多学者进一步研究了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肺功能改变,发现其改变与心肌梗塞引起的血流动力学障碍密切相关。许多患者虽无临床和胸片上的明显变化,亦往往出现不同程度的肺功能改变。这些资料为抢救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时,进行呼吸道处理提供了理论依据,值得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