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丝裂霉素C在晚期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目的 探讨晚期青光眼小梁切除术的成功率。方法 对34例晚期青光眼行小梁切除 中用0.2mg/ml丝裂霉素及巩膜瓣密缝技术,术后平均随访17.5月。结果 术后1年眼压控制率为91.7%,≤15mmHg者占83.31%。术后并发症也较少发生。结论小梁切除术中联合应用丝裂霉素能提高晚期青光眼患者的手术成功率,较好地保存患者残余视功能。  相似文献   

2.
丝裂霉素C在小梁切除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丝裂霉素C在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中的作用。方法 93例116眼青光眼患随机分为二组,丝裂霉素C组67眼在小梁切队秫中应用0.2G/L的丝裂霉素C棉片3min,然后用生理盐水冲洗,术毕连续密闭缝合结膜切口;对照组49眼手术方式相同,但没有应用丝裂霉素C,术毕结膜瓣缝合2针。结果 术后1月复查,滤过泡丝裂霉素C组平均直径8mm弥散扁平,对照组平均直径5mm较局限。降压幅度丝裂霉素C组大于对照组。结论 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中应用丝裂霉素C可以有效的防止滤过泡的粘连,降低眼压,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3.
丝裂霉素C在小梁切除术中的应用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施行小梁切除术的37例(46只眼)青光眼患者,随机分为丝裂霉素5分钟组,2分钟组及对照组,均行以穹隆部分为基底的结膜瓣,结果表明,三组术后功能性滤过泡及眼压,经统计学处理,治疗组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及P〈0.005),无一例发生结膜伤口和滤过泡渗及角膜上皮损伤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丝裂霉素C在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中的作用。方法 93例116眼青光眼患者随机分为二组,丝裂霉素C组67眼在小梁切除术中应用0.2g/L的丝裂霉素 C棉片 3min,然后用生理盐水冲洗,术毕连续密闭缝合结膜切口;对照组49眼手术方式相同,但没有应用丝裂霉素C,术毕结膜瓣缝合2针。结果 术后1月复查,滤过炮丝裂霉素C组平均直径 8mm 弥散扁平,对照组平均直径5mm较局限。降压幅度丝裂霉素C组大于对照组。结论 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中应用丝裂霉素C可以有效的防止滤过泡的粘连,降低眼压,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5.
小梁切除术应用丝裂霉素C联合可调整缝线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目的 评价联合应用丝裂霉素C和可调整缝线在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中的效果。方法 首次接受小梁切除术的病例 5 8例 ( 70眼 ) ,术中丝裂霉素C的浓度为 0 2~ 0 3mg/mL ,时间为 2~ 4分钟 ;巩膜瓣两侧作 2条可调整缝线。临床观察指标包括术后眼压、滤过泡和并发症。结果 所有病例平均随访 8 3± 1 5月 ,术后各时期的眼压与术前眼压比较均明显下降 ;术后 1年 ,功能性滤过泡形成率为 82 86% ;无低眼压性黄斑病变等严重并发症出现。结论 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中应用丝裂霉素C联合可调整缝线可以有效地降低患者的眼内压 ,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6.
患者 男  2 9岁 因左眼抗青光眼术后 1月眼胀痛、头痛、恶心 ,闭眼困难 2周 ,于 2 0 0 0年 12月 2 5日入院。患者于1999年 2月因铁块击伤左眼在某医院诊断为外伤性白内障行人工晶体植入术。 2 0 0 0年 6月因左眼虹膜囊肿在外院行 YGA激光破囊术 ,1月前此眼继发青光眼在外院行小梁切除术 ,术中应用丝裂霉素 C,具体巩膜瓣下放置时间不详。2周前患者感左眼胀痛、头痛、恶心 ,闭眼障碍来我院就诊。眼科查体 :裸眼视力左眼光感 ,眼压 5 0 mm Hg,左眼结膜充血 ,上方结膜下巨大囊肿约 6× 10 mm大小 ,角膜水肿 ,颞侧虹膜前粘连 ,颞侧前房消失 …  相似文献   

7.
小梁切除术应用丝裂霉素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分析小梁切除术中应用丝裂霉素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了64例青光眼手术应用丝裂霉素的病例,所用浓度为0.3mg/ml,时间为5分钟,随访期1年。结果 术后眼压控制满意,一般并发症较少,但有11眼的晶状体浑浊明显加重。结论丝裂霉素在滤过手术中的辅助降低眼压作用可靠,但对其可能的并发症须予重视。  相似文献   

8.
小梁切除术自1968年由Caims等引入后已广泛应用于青光眼的治疗.该手术的目的在于降低眼压,保护视功能.为了提高小梁切除术的手术成功率,降低术后并发症,其手术方式不断改进.目前小梁切除术的结膜瓣有两种类型,以角膜缘为基底的结膜瓣和以穹窿为基底的结膜瓣.两种结膜瓣各有其特点和优势,但在降眼压效果上两种结膜瓣是否同样有效,相关并发症是否存在差别,选择哪种结膜瓣更安全,到目前为止尚无定论.本文就小梁切除术两种结膜瓣的术中优势、术后效果及并发症情况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 比较丝裂霉素C(Mitomycin C,MMC)与羊膜在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中应用的抗滤过通道瘢痕化的作用.方法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38例(68眼)随机分为羊膜组和MMC组各34眼.羊膜组在小梁切除术中联合巩膜瓣下生物羊膜植入;MMC组在小梁切除术中巩膜瓣下一次性应用MMC,浓度为0.3 mg/ml,时间3 min.术后随访10个月.结果 手术成功率:羊膜组的总成功率(包括条件成功率和完全成功率)为94.02%,完全成功率为82.09%;MMC组则分别为81.05%和62.03%,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403,P=0.238;x2 =2.101P =0.210).术后并发症:羊膜组的主要并发症有术后浅前房(6眼)、白内障(2眼)、前房积血(2眼)及薄壁滤过泡(2眼);MMC组的主要并发症有术后浅前房(8眼)、白内障(7眼)、前房积血(9眼)、薄壁滤过泡(9眼)、持续性低眼压(9眼)、滤过泡渗漏(6眼)及低眼压性黄斑病变(6眼).结论 羊膜应用于小梁切除术中能长期保留功能性滤泡,且并发症较应用MMC者少.  相似文献   

11.
小梁切除术中应用丝裂霉素C联合术后激光断线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张骜坤  陶源  郭春艳  卜秀荣  王玉国 《眼科》1999,8(4):195-200
目的:探讨小梁切除术中使用MMC 联合术后激光断线术的疗效及方法。方法:将68 例(93只眼) 青光眼随机分为A 组和B 组。A 组35 例(48 只眼) ,小梁切除术中使用 MMC,紧密缝合巩膜瓣,术后激光断线;B 组33 例(45 只眼) ,术中使用MMC,常规缝合巩膜瓣,术后不断线。观察术后眼压、视力、滤过泡、前房、眼底等。结果:A 组平均随诊11-89 ±1-93 个月,手术成功率95-8 % ;B 组平均随诊12-24±1-61 个月,手术成功率91-1 % ,二者对比无显著意义,术后眼压4 周内二组对比有显著性,4 周以后至最近一次随诊观察无显著性。低眼压、浅前房、脉络膜脱离、黄斑水肿,视力下降等并发症A 组较B 组显著减少。结论:A 组方法既可避免术后早期滤过过强引起的并发症又能抑制瘢痕化,改善滤过。  相似文献   

12.
樊培松  郭昕  韩玉霞 《眼科研究》2002,20(4):355-355
1995年5月至1996年6月我院采用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C(mitomycin C,MMC)治疗13例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成功率69%,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3例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年龄最大69岁,最小32岁,平均54岁.其中视网膜静脉阻塞7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4例,脉络膜炎1例,其他1例.  相似文献   

13.
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C治疗难治性青光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C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效果。方法 :采用小梁切除术联合术中应用丝裂霉素C ,对 3 4例 (4 7眼 )难治性青光眼进行了手术治疗 ;术后进行了 1年的随访。结果 :术后前房均形成良好。术后 1年随访 ,Ⅰ型滤过泡 2 7眼 ,Ⅱ型 19眼 ,Ⅲ型 1眼。术后 1周、 1个月、 6个月、 1年的平均眼压值分别为 10 2 3± 6 41、 12 43± 7 62、 16 0 3± 6 19、 18 5 5± 5 95mmHg。视力增进 2 8眼 ,无变化 19眼。结论 :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C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改良式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C治疗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 应用改良式小梁切除术治疗42例64眼各型青光眼,术中一次性使用0.4 mg/ml丝裂霉素C,术后随访6~12月,观察其临床疗效及其并发症.结果 术后1个月检查,58眼(90.6%)术后视力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术后1周测眼压,所有病例眼压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有48眼(75.0%)眼压低于21 mm Hg,术后6个月测眼压,54眼(84.4%)低于21 mmHg;末次随访时,56眼(87.5%)形成弥散扁平的功能性滤过泡,8眼(12.5%)为非功能性滤过泡;总手术成功58眼(90.6%),其中完全成功54眼(84.4%),条件成功4眼(6.3%),失败6眼(9.4%).术后主要并发症为:角膜水肿5眼,前房渗出4眼.结论 改良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C治疗青光眼,可有效地减少青光眼术后滤过道瘢痕的形成,充分降低眼压.该方法不需要特殊设备,手术时间短,损伤小,并发症少,手术效果好,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青光眼方法.  相似文献   

15.
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中应用羊膜与丝裂霉素C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羊膜和丝裂霉素C用于小梁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将28例(48只眼)青光眼患者分为羊膜组和丝裂霉素C组各24只眼,每组按年龄再细分为A、B两个小组。前者施行标准小梁切除术联合巩膜瓣下羊膜植入术,后者在术中一次性应用丝裂霉素C,浓度为0.2~0.4mg/ml,2~4min。随访6个月。结果:两组的手术完全成功率和条件成功率均高于标准小梁切除术,两组之间的成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羊膜引起的并发症主要有术后浅前房,丝裂霉素C引起的并发症有薄壁滤过泡、术后浅前房、滤过泡渗漏、持续性低眼压、低眼压性黄斑病变等。结论:在小梁切除术中应用羊膜与丝裂霉素C,均能提高手术成功率,长期保留功能性滤过泡,恰当应用,可降低手术并发症。  相似文献   

16.
丝裂霉素C及可调整缝线在小梁切除术中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2  
何颜清 《眼科新进展》2005,25(5):452-453
目的观察丝裂霉素C联合可调整缝线在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中应用的效果。方法统计分析我院1995~2000年收治的青光眼患者应用丝裂霉素C联合可调整缝线治疗226例326眼,术中应用丝裂霉素C及可调整缝线1~2条。结果青光眼患者326眼,术后眼压控制在6~21mmHg(1kPa=7.5mmHg)者术后1周298眼,术后2周296眼,术后3月284眼,术后1a 280眼,术后2a260眼,术后3a 242眼。前房:第1d形成前房者318眼,6眼Ⅰ度浅前房,2眼Ⅱ度浅前房,均7d内恢复正常。滤过泡:随访2a,Ⅰ型滤过泡96眼,Ⅱ型220眼,Ⅲ型8眼,Ⅳ型2眼。随访3a,Ⅰ型滤过泡96眼,Ⅱ型212眼,Ⅲ型16眼,Ⅳ型2眼。结论丝裂霉素C可提高小梁切除术后眼压控制率,联合可调整缝线,可有效控制术后滤过水平,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眼科新进展2005;25(5):452—453]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瓣下蓄水池样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C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有效方法。方法对24例(33眼)不同原因引起的新生血管性青光眼采用该手术方法,以降低眼压、缓解症状,术后随访2~10个月。结果术后24例(33眼)仅有3眼视力增加,大都保持其原有视力。眼压均控制在20.55mmHg以下,其中,在10~20.55mmHg之间者21眼(63.64%),在6.46~10mmHg之间者9眼(27.27%),低于6.46mmHg者3眼(9.09%)。术后结膜滤过功能良好,未发现包裹性或局限性的无功能滤过泡。结论因各种原因所致的新生血管性青光眼采用本手术方法,可有效控制眼压,解除症状。  相似文献   

18.
小梁切除术中应用丝裂霉素C加可调整缝线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评价丝裂霉素C联合可调整缝线在小梁切除术中的作用。方法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或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98例(124眼)。其中实验组45例(56眼),对照组53例(68眼),实验组采用丝裂霉素C联合可调整缝线小梁切除术,对照组采用单纯小梁切除术并对手术疗效、手术并发症及住院时间进行对照分析。结果两组术后眼压控制理想;术后浅前房、低眼压、前房出血、脉络膜脱离的发生率实验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硅著性(P<0.05);平均住院时间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丝裂霉素C联合可调整缝线的应用使小梁切除术的疗效更为确切,并可增加手术安全性,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9.
丝裂霉素C及可调整缝线在小梁切除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目的 观察丝裂霉素C联合可调整缝线在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中应用的效果。方法 我院近3年来小梁切除术98例,术中采用巩膜瓣下放置含丝裂霉素C棉片2~5分钟,然后迅速以平衡盐溶液冲洗,切除2mm×3mm包括小梁在内的深层角巩膜缘组织,并做虹膜根部切除,用10-0尼龙线间断缝合巩膜瓣2~4针后,再于巩膜瓣一侧或两侧作1条或2条型巩膜瓣缝合。形成前房。术后2周、3月、1年及1.5年检查视力、眼压、前房、滤过泡等情况。结果 术后眼压控制良好,Ⅰ、Ⅱ度浅前房发生率低,滤过泡形成良好,43%视力保持不变或改善,炎症反应轻,并发症少。结论 丝裂霉素C可提高小梁切除术后眼压控制率,联合可调整缝线,可有效控制术后滤过水平,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成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丝裂霉素C联合可调整缝线在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中的效果。方法 术中在巩膜瓣下放置含0.4mg(0.5mg/ml)丝裂霉素液,丝裂霉素棉片5分钟后取出,以100ml平衡液冲洗,巩膜瓣两侧作2根可调整缝线。结果 出院平均眼压11.28mmHg,一月平均眼压13.34mmHg,一年平均眼压14.76mmHg。结论 此术式能有效降低眼压,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