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一眼失明另一好眼发生视网膜脱离即称为独眼视网膜脱离(以下简称独眼网脱)。为探讨此类病例发病及治疗等情况,现将我院所治19例情况作一小结。一般资料:4年中我院共收治视网膜脱离(下称网脱)382例,411眼。其中独眼网脱19例,占5.0%。男8例,女11例。工人9例,农民10例。右眼10例,左眼9例。有外伤史6例,占31.6%。近视13例,占68.4%,其中高度近视9例,占总例数的47.4%。Ⅰ级膜9例,Ⅱ级膜9例,Ⅲ级膜1例。原先明眼失明原因:视网膜脱离12例(占63.2%),白内障术后3例,眼球摘除1例,无记录3例。治疗方法:3例黄斑孔单纯…  相似文献   

2.
玻璃体手术后视网膜脱离复发原因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玻璃体手术后视网膜脱离复发的主要原因。方法:回顾分析本科1998年7月-2001年7月视网膜脱离术后复发病例共39例(39只眼)。男性26例,占66.67%;女性13例,占33.33%。年龄从13岁-68岁,平均49.33岁。复发时间从0.5月至26月,平均4.66月。右眼23只,左眼16只。玻璃体手术前赵氏膜分级:Ⅱ级膜18只眼,ⅢA膜14眼,ⅢB1膜4只眼,ⅢB2膜2只眼,ⅢB3膜1只眼。复发后分别采用巩膜外冷凝环扎加压手术、玻璃体剥膜手术、气液交换手术眼内注入C3F8、气油交换手术。结果:视网膜脱离复发后经检查发现视网膜皱襞形成和前部PVR导致再脱离的有16只眼,因出现新孔导致视网膜再脱离的有15只眼,因原孔未封闭导致再次脱离的有8只眼。PVR导致再脱离的病例平均复发时间为7.13月,出现新孔的病例平均复发时间为2.09月,原孔未封闭导致再次脱离的病例平均复发时间为1.96月。结论:视网膜脱离术后复发多因视网膜前膜增生、前部PVR发展和裂孔未封闭而致。  相似文献   

3.
巨大裂孔视网膜脱离的手术治疗及C3F8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巨大裂孔视网膜脱离的手术适应症、手术方式及眼内填充物的选择。方法回顾1991年1月~1995年6月间我院治疗的巨大裂孔视网膜脱离病例108例108眼。结果术后平均随访期36月,手术总成功率为60.19%(65/108),环扎加压术成功率51.02%(25/49),玻璃体手术67.80%(40/59)。对赵氏膜分级Ⅱ级以上,巨大裂孔大于180°和复杂型巨大裂孔,玻璃体手术成功率明显高于常规视网膜脱离手术。结论(1)对裂孔≤120°赵氏膜分级Ⅰ、Ⅱ级的单纯性巨大裂孔,可选择常规视网膜脱离手术,而对于其他类型的巨大裂孔,特别是裂孔≥180°,赵氏膜Ⅱ级和复杂型巨大裂孔,应首选玻璃体手术;(2)玻璃体手术眼内填充物应首选C3F8气体。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孔源性视网膜脱离行巩膜外手术后视网膜脱离复发可能的原因,以有效提高手术成功率。方法对115例(121只眼)经巩膜外手术6周后视网膜脱离复发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经再次手术观察视网膜裂孔的位置、大小及其比邻关系,结合前次手术的有关资料,推测视网膜脱离复发原因。结果单纯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vitreoretinopathy,PVR)进展51只眼(占42.1%),单纯原裂孔封闭不良29只眼(占24.O%),单纯新裂孔形成(包括裂孔遗漏)18只眼(占14.9%);原裂孔封闭不良和PVR进展并存5只眼(占4.1%),PVR进展和新的裂孔并存3只眼(占2.5%),原裂孔封闭不良和新的裂孔并存9只眼(占7.4%);三者并存6只眼(占5.O%)。结论PVR进展、原视网膜裂孔封闭不良及新裂孔形成是复发性视网膜脱离的主要原因。准确定位且封闭所有裂孔、选择适当的促粘连方式、防止术后PVR进展是巩膜外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外伤性视网膜脱离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外伤性视网膜脱离多发生在中青年男性[1]。我院自1991年-1995年共收治视网膜脱离193例,其中外伤性31例占16.1%,治愈27例,治愈率为87.1%。现介绍如下:一般情况:31例中男22例占71%,女9例占29%。右眼17例,左眼14例。年龄最小12岁,最大57岁。12-20岁2例;21一30岁18例;31-50岁7例;50岁以上4例。平均年龄28.6岁。31例均系外伤性损害,其中20例有外伤所致眼部损伤(表1)。表1眼部损伤情况统计发病时间最短5天最长2年,1月内15例;2-3月7例;4-6月5例;1年以上4例。31例中高中度近视14例占45.2%。引例找到裂孔28例,裂孔位于…  相似文献   

6.
视网膜切开与切除手术临床应用初步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视网膜切开及切除在复杂性视网膜脱离,视网膜下手术的临床应用。 方法:对1994年1月至1995年4月行视网膜切开和切除的28例作回顾性分析。 结果:11例视网膜切开内排液,10例视网膜平复,视力提高。7例视网膜下新生血管膜手术切除,4例视功能改善,3例维持不变。视网膜下增殖膜1例,术后因视网膜脱离失败。视网膜切除的9例患者中,巨大裂孔视网膜脱离伴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4例,2例在术中无法复位,2例采用过氟化碳压平视网膜加周边僵硬视网膜切除,获得成功;大裂孔视网膜脱离5例均切除僵硬裂边缘后视网膜平复,视力改善。 结论:视网膜切开及切除术有利于视网膜下手术的实施及提高复杂性视网膜脱离的治愈率。 (中华眼底病杂志,1996,12:3-6)    相似文献   

7.
2001/2004我科收治20岁以下青少年视网膜脱离病例21例,全部为单眼发病,男18例(86%),有眼部钝挫伤史9例(43%),外伤时间:3mo~6a。眼球穿通伤后继发视网膜脱离病例不作为此次统计对象。高度近视眼5例(24%),低至中度近视8例(38%),正视眼8例(38%)。视网膜脱离1个象限2例(10%),2个象限13例(61%),3个象限2例(10%),全脱离4例(19%)。除4例未查见裂孔外,其余17例均为周边部及锯齿缘部裂孔。萎缩型裂孔8例(38%),牵引型裂孔3例(14%),锯齿缘截离6例(29%)。单个裂孔14例(67%),2个以上裂孔3例(14%),未发现裂孔4例(19%)。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全氟丙烷(C3F8)填充眼复发视网膜脱离的原因、手术方式选择及其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52例(56眼)玻璃体切除手术联合C3F8填充眼复发视网膜脱离的临床资料,寻找复发原因,并根据复发原因,进行再次手术,术后随访至少6个月。结果C3F8填充眼的视网膜下方脱离占57.14%,复发原因有: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特别是前段PVR的发展牵引致新孔形成或原孔开放占62.50%(35/56),气体顶压不良裂孔重新开放占21.43%(12/56),单纯原裂孔未封闭或封闭不好占8.93%(5/56),其他原因占7.14%(4/56)。再次手术出院时视网膜均解剖复位,随访过程中出现复位术后视网膜再脱离5例(6眼),最终成功率为89.29%(50/56)。术后矫正视力提高28例(30眼),矫正视力不变11例(12眼),矫正视力下降13例(14眼)。结论C3F8填充眼视网膜再脱离多以下方为主,再脱离与术后PVR发展再牵引、术中未充分松解对视网膜的牵引等密切相关。要术前正确评定玻璃体状态及可能的发展方向,根据视网膜裂孔及PVR情况,彻底清除PVR增生膜,恢复视网膜活动度,选择适当的封孔方法和眼内填充物,仍可取得较为理想的疗效。  相似文献   

9.
应用PFCL和内界膜剥离治疗黄斑裂孔伴视网膜脱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在对黄斑裂孔伴视网膜脱离眼进行内界膜剥离中使用PFCL(过氟化碳液体)的手术技巧和手术效果。方法:本研究包括在2001—12/2002—108例(8眼)诊断为完全视网膜脱离伴黄斑裂孔患,年龄13~65(平均39)岁,男女比例5:3,近视组和非近视组各4眼。对患施行玻璃体切除术、ICG染色内界膜、手术中用PFCL使视网膜变平、内界膜剥离、气液交换以及在裂孔外围行眼内激光手术,并使用硅油或C3F8填充。结果:随访6~9(平均6.5)mo。非近视眼组随访结束时,3眼(75%)黄斑裂孔完全封闭,1眼(25%)裂孔变小,边缘变平。近视眼组4眼在随访结束时黄斑裂孔全部成功封闭。两组对照,在随访结束时,黄斑裂孔完全封闭为7眼(88%),未封闭但边缘变平1眼(12%)。结论:使用PFCL对于黄斑裂孔伴视网膜脱离眼行内界膜剥离非常有意义。  相似文献   

10.
原发必视网膜脱离术前未查到裂孔的原因分析及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原发性视网膜脱离术前找不到裂孔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 1998年 7月~2 0 0 0年 1月我院收治的原发性视网膜脱离患者中 ,术前未找到明确裂孔的原因、处理及随访结果。结果  6 7只眼中 ,2 2只眼经努力术中查到裂孔 ,其中 2 1例视网膜完全复位 ,其手术解剖复位率为 95 .6 5 % ;6 7只眼术前术后视力比较有显著差异 (x2 =2 6 .0 9,P <0 .0 0 1) ,0 .12或以上者达 2 2只眼 (占 32 .84% ) ,手术解剖复位率达 88.0 6 % ;随访 3~ 9月 ,平均 6 .3月 ,5 7只眼视网膜完全复位 (占 85 .0 7% ) ,9只眼次全复位 ,1只眼失败 ,视力除未成功者外 ,其余均有所提高 ,与术前视力比较有显著差异 (x2 =2 0 .79,P <0 .0 0 1) ,达 0 .12以上者 2 5只眼 (占 37.31% ) ,0 .4以上者 5只眼。结论 术前详查裂孔 ,全面分析找不到裂孔的原因及术中进一步寻找裂孔是治疗此类患者的首要前提 ,掌握正确的手术方式则是成功的另一关键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报告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黄斑部牵拉性视网膜脱离的手术结果。方法 对2000年3月~2003年4月初次采用玻璃体切除,并追踪观察6个月以上的49例51眼,术后解剖复位率。视力预后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 手术后解剖学复位51眼中41眼,占80.3%,最终视力提高24眼(47%)。不变16眼(31.3%),下降者11眼(21.7%),术中医源性裂孔29眼(56.9%),术后视力0.1以上者多为黄斑脱离≤2个月,为12眼中6眼(50%),与2个月以上者(39眼中5眼,占2.8%)相比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在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黄斑部牵拉性视网膜脱离患者中。黄斑视功能低下者较多,为了提高术后视力,早期玻璃体手术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2.
总结17例复杂视网膜脱离应用视网膜切开,切除及缝合术治疗的结果。其中视网膜巨大裂孔6例,外伤牵引性视网膜脱离4例,糖尿病增殖性视网膜病变2例,复发性视网膜脱离3例,间部增殖性玻璃体病变2例。手术采用视网膜切开8例,视网膜切除4例,视网膜切开加缝合3例,视网膜切除加缝合2例。全部病例均行闭合式玻璃体切除、环扎及完全性气液交换等。术后随访16例,时间3个月~3.5年,视网膜复位10例,占62.5%,视力≥0.05者8例,占50.0%,术后低眼压及眼球萎缩4例,占25.0% (中华眼底病杂志,1996,12:7-9)    相似文献   

13.
本院近10a来对55例视网膜脱离的病人行环扎术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本文55例患者中男31例,女24例,右眼30例,左眼25例。发病年龄16~79a,平均47.5a。发病时间最短3d,最长9mo。其中2wk以内发病者23眼,占41.8%;2wk~3mo发病者27眼,占49.1%;3mo~1a发病者4眼,占7.3%;1a以上1眼,占1.8%.视网膜脱离范围:1个象限4眼,占7.3%;2个象限28眼,占50.9%,3个象限15眼,占27.3%,4个象限(全脱)8眼.占14.5%。有裂孔28眼,无裂孔20眼。裂孔形态:马蹄形14眼,最大约2.5PD;单一圆孔…  相似文献   

14.
多裂孔视网膜脱离在治疗上有一定的复杂性,手术成功率往往低于单一裂孔的视网膜脱离。我院于1991年8月~1996年8月共收治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病人439例(445眼),其中多裂孔性视网膜脱离138例(141眼)占31.7%。手术根据视网膜裂孔的数目、形态...  相似文献   

15.
魏文斌  何守志 《眼科》2004,13(1):21-23,I002
目的:探讨玻璃体手术治疗特发性黄斑裂孔的疗效以及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对黄斑裂孔手术疗效评价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玻璃体手术治疗的特发性黄斑裂孔患者44例44只眼的临床资料。结果:经平均7.4个月的随访,黄斑裂孔闭合消失者14例,裂孔缩小晕轮消失者16例,裂孔大小未变而晕轮消失者9例,此39例(88.6%)孔缘神经上皮层间小囊腔消失、晕轮消失,属于解剖学愈合;27例手术中用自体血清封闭裂孔,17例未用,裂孔解剖学愈合的前者为21例(77.8%),后者为15例(88.2%);术后视物变形症状明显改善者38例,视力提高2行以上18例(40.9%);术后短暂高眼压7只眼,晶状体混浊加重16只眼,医源性视网膜裂孔2只眼,视网膜脱离1只眼,黄斑前膜3只眼。经玻璃体手术治疗成功者OCT图像表现为裂孔周围神经上皮脱离的晕轮消失,裂孔边缘视网膜厚度恢复正常,神经上皮内小囊泡消失,裂孔明显变小甚至消失。结论:玻璃体手术是治疗特发性黄斑裂孔的安全有效方法,OCT是客观评价特发性黄斑裂孔手术疗效的有价值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高度近视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手术的方法,并分析有关因素。方法 对18例高度近视眼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患者行玻璃体切割光凝联合眼内填充18%C3F8或硅油手术。结果 17例黄斑裂孔闭合,视网膜复位,1例因玻璃体积血患者放弃治疗。视力提高14例,视力不变2例,视力下降2例。并发症:玻璃体积血1例(未治),视网膜出血1例,眼压升高2例。结论 玻璃体切割、光凝联合眼内填充18%C3F8或硅油是治疗高度近视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眼球钝挫伤所致视网膜脱离的临床特点及手术预后。方法对本院1999年1月~2002年1月收治的36例36只眼钝挫伤所致视网膜脱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病例巨大裂孔(≥90°)3只眼(8.3%),其中2只眼裂孔位于颞侧偏上方,1只眼仅有鼻下方视网膜相连;锯齿缘离断4只眼(11.1%);黄斑裂孔4只眼(11.1%);未发现裂孔的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视网膜脱离3只眼(8.3%);其他部位的裂孔(<90°)22只眼(61.2%),其中颞侧近周边部裂孔9只眼(25.O%),鼻侧近周边部裂孔5只眼(14.O%),近后极部裂孔8只眼(22.2%)。36只眼均有不同程度的 PVR,PVRC1以下14只眼(38.8%),PVRC1或以上22只眼(61.2%),其中c1~c3 11只眼(30.6%), D1~D2 27只眼(19.5%),D3者4只眼(11.1%)。从外伤到视网膜脱离的间隔时间最短为1 d,最长为22个月,以1~8周为常见(69.4%)。32只眼(88.8%),手术后视网膜完全复位;手术前后视力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的意义(χ2=27.174,P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白内障术后视网膜脱离的手术治疗.方法 我院眼科自2003年1月至2008年12月共收治26例(26只眼)白内障术后视网膜脱离患者,常规检查其裂孔部位、后囊膜,以及眼底玻璃体视网膜增生情况.根据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分级以及裂孔部位,是否找到裂孔以及裂孔部位决定手术方式.结果 总手术成功率100%.1次手术复位18只眼,2次8只眼,外路手术16只眼,1次成功复位12只眼,其余4只眼经2次内路手术成功复位.内路手术10只眼,1次成功6只眼,2次4只眼.结论 白内障术后视网膜脱离手术方式的选择应根据裂孔位置以及PVR情况而定.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曲安奈德(TA)辅助玻璃体切割手术在临床的应用价值。方法28例(29只眼)于2004年1月~2004年12月行玻璃体切割术,术中注入已过滤的TA悬浮液0.1ml(40mg/m1),以帮助辨认玻璃体后皮质、视网膜前增殖膜、黄斑前膜、内界膜,9例硅油填充,7例C3FR(15%)填充。手术后17例随访6个月以上,11例随访3至4个月。结果所有的病例,经TA注入后,可明显的改善玻璃体后皮质、视网膜前膜、内界膜的辨认情况。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术后视力提高占61.5%,伴PVR的视网膜脱离术后视力提高占61.3%,黄斑裂孔4例中3例术后视力提高,4例黄斑前膜术后视力均有提高。所有28例均没有出现高眼压。8例伴PVR的视网膜脱离中6例(占75%)视网膜复位,4例黄斑裂孔均关闭,2例糖尿病黄斑水肿手术后明显减轻。结论经过滤的TA可作为玻璃体切割手术中较好的辅助工具,TA悬浮液是呈白色胶样,可粘附于玻璃体皮质、视网膜前膜或内界膜,帮助分辨玻璃体后皮质、视网膜前膜、内界膜,提高手术效率。没有发现与TA有关的副作用。  相似文献   

20.
高度近视30例52眼,双眼22例,单眼8例;患者平均年龄36.2岁(22~51岁)。术前术眼近视屈光度>12D,最佳矫正视力0.2或0.2以上,不能耐受戴角膜接触镜。既往无视网膜脱离、青光眼和眼部手术史。凡有视网膜格子样变性、视网膜裂孔者,术前用氩激光光凝。手术方式为经平坦部作3.2mm的切口用超声乳化行晶体摘除,然后扩大切口至6.5mm,植入人工晶体。术后4年随访。结果:28例(49只眼)随访4年,2例失访。4年中,有1眼发生视网膜脱离(占1.9%),患者为一30岁妇女,术前近视一20D,眼轴长31mm,术后18个月时发生视网膜脱离;经3次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