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翼状胬肉是眼科常见的一种外眼病,目前仍以手术治疗为主要手段,手术方法日新月异,但术后复发率仍较高,约20%~30%.我们从1991年10月,综合各种手术方法,对其手术方法进行了改进,治疗30例35眼,经6月至5年的观察,未见复发,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在眼科门诊中.常常遇到合并眼部病变的翼状胬肉患者,对此类患者的手术非常棘手。我们参考了国内文献中报导的所有手术方式.取长补短,对传统的封肉切除手术方式进行了改良,至1994年10月共治疗10例患者(10R眼)。术后随访一年,效果满意,现总结如下。一、临床资料1.一股资料:本文10例(10眼),男女均等.左右眼数均等;年龄35~65岁,平均50岁。田肉均位于鼻侧,初发者,其中小梁切除术后《例(4眼),上方湾座部结膜因钢渣烫伤致胜球粘连2例(2眼);因抄眼上弯闻部结膜囊变浅2例(2眼);因反复料四手术上隆缩短2例(2眼)。伍内…  相似文献   

3.
翼状胬肉的手术治疗现状   总被引:27,自引:1,他引:26  
翼状胬肉被认为是眼部结膜受外界刺激而引起的一种慢性炎性病变,其发病机理尚未完全清楚。目前主要的学说有:免疫学说;成纤维细胞转化和结膜移行学说;角膜缘干细胞功能障碍学说;角膜缘干细胞移行学说、P53基因突变等[1]。越来越多学者认为角膜缘泪膜的连续性被破坏是促使发病的重要因素之一[2]。翼状胬肉的治疗常以手术为主,但传统手术后复发率较高[3]。眼科医师不断改良治疗方法,从而大大减少了复发率。以下对近年来临床上所采用的多种改良方法加以综述,以便指导临床。一、手术治疗现状以往对于翼状胬肉的手术治疗以单纯切除胬肉、胬肉埋…  相似文献   

4.
翼状胬肉为眼科常见病,手术方法众多,各有利弊。近来开展较多的角膜干细胞移植和羊膜移植术,手术复杂,术后反应重,恢复时间长,并需用手术显微镜。而我院开展的翼状胬肉撕脱术,方法简单,术后反应轻,复发率低,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我科门诊在2  相似文献   

5.
6.
翼状胬肉的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翼状胬肉(简称胬肉)是眼科的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多发于鼻侧,据统计占发病部位的93.7%,少数见于颞侧.多单眼发病,双眼发病也不少见.有人发现有较明显的遗传倾向.另据调查也可能与屈光不正有关,且多见于远视患者.迄今为止遗传因素、病理生理学因素尚不能肯定,目前在临床上对进行期或静止期影响视力的患者都采取手术治疗的方法,但术后复发问题尚无根本的解决办法.如何尽快找出发病原因及病理发展过程,以便有效的根治此类疾病已成为眼科基础及临床医师迫在眉睫的任务.  相似文献   

7.
手术切除联合贝复舒治疗翼状胬肉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观察翼状胬肉切除术后局部点用贝复舒(bFGF)对角膜缘上皮修复的作用。方法 随机对翼状胬肉患者120例(120眼)行胬肉切除手术,治疗组为术后局部点有贝复舒,对照组为术中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后每日观察角膜上皮缺损区的修复情况,并随诊观察复发情况。结果 治疗组角膜上皮平均修复时间为4.27天,对照组为6.52天,有显著 性差异。随诊3-6个月发现治疗组有1眼复发,对照组有2眼复发。治疗组术后无感染,对照组感染1例。结论 翼状胬肉切除术后局部点用贝复舒可使角膜缘上皮修复时间快于行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手术后感染机会也减少,表明贝复舒能促进角膜上皮再生修复,有效地阻止了结膜上皮侵入角膜,减少了复发机会。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翼状胬肉切除改良术式联合羊膜移植手术治疗翼状胬肉的效果。方法利用显微有齿镊将胬肉组织向瞳孔方向撕下角膜上的结膜增生组织,刮除角膜上残留血管及纤维结缔组织,结膜缺损区平铺羊膜植片。结果治愈59眼,复发3眼。治愈率95%,复发率5%。结论翼状胬肉切除新方法,其优点是:自胬肉体部分离增生结膜组织,能彻底清除增生组织。其复发率低;角膜处用显微镊子撕下增生组织不伤及前弹力层及浅基质层,术后恢复不留斑翳;加之羊膜移植可以阻止翼状胬肉复发的多项优点,故改良翼状胬肉切除法联合新鲜羊膜片移植治疗翼状胬肉效果尤佳。  相似文献   

9.
预防翼状胬肉术后复发的手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预防翼状胬肉术后复发的手术抚顺市中心医院眼科张祖兰翼状胬肉在日常诊疗工作中常常遇到,虽然对它的切除方法很容易,但由于术后易复发,不仅患者感到痛苦,医生也因此苦恼,不愿做这种手术。笔者采用翼状胬肉头部,体部完全切除和自家角膜缘部上皮移植术治疗翼状胬肉2...  相似文献   

10.
丝裂霉素在翼状胬肉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31,自引:1,他引:31  
董庆华  郁丽娟 《眼科》1996,5(3):151-151
  相似文献   

11.
复发性翼状胬肉再手术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翼状胬肉简称(胬肉)手术后复发率很高。再手术时的难度较大。我们采取改良的游离结膜瓣移植术,治疗复发性胬肉有随访记录者共52例,效果较为满意,观介绍如下。对象:经不同方法手术后复发的胬肉52例(包括住院11例),男14例,女38例。最小23岁,最大“岁,30-60岁43例。病史最短5月,最长9年。最发1次者46例,2次者4例,3次者2例。有不同程度的睑球粘连者22例。手术方法:切除胬肉及分离周围粘连组织,取移植片,持无齿镊夹住颞上方球结膜(已浸润麻醉)。用眼科剪从上方剪人结膜向下分离。距角膜缘约5mm处剪尖穿出,剪刃分开。左手用…  相似文献   

12.
努力提高我国翼状胬肉的手术水平   总被引:34,自引:0,他引:34  
Liu ZG  Wang H 《中华眼科杂志》2007,43(10):865-867
翼状胬肉手术在我国各级医院广泛开展,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手术效果良莠不齐。本文就目前我国翼状胬肉手术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以及规范手术方式和手术技术,减少术后复发率等方面进行了评论。  相似文献   

13.
手术联合药物治疗翼状胬肉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们自1994年采用手术移植联合平阳霉素注射的方法治疗翼状胬肉,收到了很好效果,报告如下。一、一般资料:共244例255眼,其中男101例104眼,女143例151眼。年龄26~61岁,平均44.25岁。职业:农民114例,工人76例,其他54例。原...  相似文献   

14.
丝裂霉素C在翼状胬肉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34,自引:0,他引:34  
丝裂霉素C在翼状胬肉手术中的应用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眼科(067000)李建军张铁民周亮单纯翼状胬肉切除术后复发率高达24%—89%〔1〕,其原因与手术创伤加快了成纤维细胞的增生有关〔2〕。丝裂霉素C(MMC)是由头状链霉菌分离出的一种抗肿瘤抗生素,它...  相似文献   

15.
16.
改良翼状胬肉手术研究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翼状胬肉是常见眼病,常规手术切除后复发率高达20-30%。药物局部注射、烧灼、放射等方法治疗,虽有一定作用,但疗效不确定,且胬肉依然存在。1993-2001年我们采用翼状胬肉脱水钝形剥离切除术治疗412例466眼,经过多年观察,其中452眼治愈,治愈率为96.98%,复发14眼,复发率为3.02%,无其它并发症发生,疗效显著,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18.
笔者临床曾遇翼状胬肉并发囊肿1例,采取先分离摘除囊肿、缝合结膜,再行胬肉结膜下转移术的方法治疗,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索围手术期控制复发危险因子对减少翼状胬肉术后复发的作用.方法 将153例接受手术的翼状胬肉病例进行围手术期危险因子观察,对治疗组危险因子采取积极控制措施,对照组接受同样手术方式及常规术后治疗,不对危险因子采取特殊处理,观察两组术后复发情况.结果 术后随访1~3年,治疗组复发率7.1%,对照组复发率13.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翼状胬肉要复发在围手术期常已有蛛丝马迹的危险征象,细心观察、及早发觉、及时人为干预,对减少术后复发有帮助.  相似文献   

20.
笔者采用“Z”成形瓣行翼状格肉转移术(以下简称为“Z”成形转移术),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991年三月至1993年4月间,我们采用“Z”成形转移术共治疗23例23眼(其中有其它术式复发的2眼)。均为进行性翼状密肉;男性10例,女性13例;年龄在40~65岁之间,平均年龄55岁。23例手术病人中ZI例经过6~28个月,平均12个月的随访,无一例复发。手术方法常规外眼消毒,销巾,表麻加局麻,在患眼健侧角膜缘置一牵引缝线,充分暴露息部。“Z”成形瓣按图1所示用美兰划线。要求AB两瓣的每条边基本相等,两顶角也基本相等并且大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