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原地区溶栓和介入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疗效的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旭辉  刘品发  马晓峰  王红  赵爱玲 《临床荟萃》2004,19(23):1344-1345
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治疗已进入了再灌注时代。临床研究表明,AMI后尽早开通梗死相关动脉(IRA),恢复心肌再灌注,是保护左心室功能及改善患者临床预后的关键。本研究观察高原地区溶栓治疗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对AMI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其对AMI患者左心功能的影响,对两种治疗方法开通IRA的效果进行分析,为临床选择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诊断ST段抬高AMI患者28例,急诊行PCI,开通梗死相关血管(IRA)后,原则上均行药物支架植入。同时观察住院期间心脏重要事件发生情况。结果IRA为前降支15例,左回旋支3例,右冠状动脉10例。行PCI25例,手术成功率96.2%,共植入药物支架32枚,IRA即刻的前向血流为,TIMI3级23例,占92%。PCI术后1月内无心脏重要事件生存患者20例,4例PCI术后出现左侧心力衰竭,此4例患者左冠状动脉均存在病变;1例患者术后因非IRA出现急性闭塞而死亡。结论急诊PCI能及时开通IRA,挽救AMI患者濒死的心肌,且成功率高,病死率低,患者恢复快。PCI及药物支架的运用是AMI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急诊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治疗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 (AMI)急诊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的成功率及近期预后。方法 :对 1994年以来收治的 6 3例 (男 5 2例 ,女 11例 ,年龄 6 0~ 76岁 )老年人AMI进行了急诊PTCA ,其中直接PTCA 42例 ,补救性PTCA 2 1例 ,观察手术前后患者梗塞相关动脉 (IRA)狭窄程度、TIMI血流、近期存活率及部分患者心功能状况。结果 :6 3例老年人AMI经冠状动脉造影发现IRA 70段 ,急诊PTCA后完全再通 6 6段 ,成功率 94 3% ,3例中的 4段IRA未获成功。术后残余狭窄 (0 %~ 2 0 % )较术前狭窄 (95 %~ 10 0 % )程度明显改善 (P <0 0 0 1) ,均恢复TIMI 3级血流。除 2例于住院期间死亡 (占 3 2 % )外 ,其余患者全部存活 ,9例合并低血压状态或心源性休克及 10例合并心功能不全 (NYHAⅡ~Ⅲ级 )患者术后临床症状改善。术后 3个月左右无再梗死及猝死发生。结论 :急诊PTCA治疗老年人AMI成功率高 ,住院病死率低 ,近期预后良好 ,故是老年人AMI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青年人急性心肌梗死(AMI)冠脉造影结果及急诊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治疗的成功率及半年随访结果。方法 符合WHO诊断标准的青年人(≤40岁)AMI患者33例,年龄25-40岁,其中12例术前曾接受早期(≤3h)静脉溶栓治疗,全部患者均在发病8h内行冠状动脉造影明确梗塞相关动脉(IRA),对TMI(心肌梗死溶栓试验)血流0-1级(溶栓失败)或虽达到TIMI2级但残余狭窄重、仍表现胸痛的23例患者,立即给予直接或补救性PTCA治疗。随访6个月中若有心绞痛复发者,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IRA有无再狭窄。结果 33例患者中IRA38支,单支病变26例(78.8%)、双支病变6例(21.2%),其中2例单支病变患者IRA基本正常。TIMI血流0-1级或2级但残余狭窄重、仍有胸痛者23例,IRA2丢、急性PTCA使24支获得完全再通,TIMI血流达3级,成功率96.0%,住院期间无死亡发生。22例成功的PTCA患者6个月随访中无心脏事件发生,2例发生再狭窄(9.1%),11例未接受或未成功的PTCA患者中3例再梗死(27.2%)。结论 青年人AMI单支病变多见,急诊PTCA治疗成功率高,再狭窄率低,近中期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5.
滕军  尹作民  刘为生 《临床荟萃》2004,19(17):994-995
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最根本原因是冠状动脉内血栓形成,使血管闭塞,血流中断。及时地开通闭塞血管,能恢复心肌再灌注,缩小梗死面积,防止左心室重构,改善左心室功能和预后。直接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由于在最短时间内处理闭塞血管,将粥样斑块压碎,病变血管前向血流充分得到改善,术后即时再通率高,绝大多数患者可获得TIMI  相似文献   

6.
急性心肌梗死补救性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与择期选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京生 《临床荟萃》2004,19(3):160-161
198 3年Hartzler首次报道对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实施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CI)获得了良好的结果 ,2 0世纪 90年代又进行了十余项大规模临床试验 ,证明了直接PCI的疗效。本文就补救性PCI及择期PCI曾出现争议及近几年的最新进展简述如下。1 择期PCI与补救性PCI的概念1.1 择期PCI的概念 择期PCI是指AMI发病数天后 ,对溶栓治疗后已再通但有残余狭窄的梗死相关动脉 (IRA)或溶栓失败及未行溶栓治疗的闭塞IRA行PCI,目的在于预防缺血复发、挽救存活心肌、改善左室重构及心功能 ,并提高患者的生存率。1.2 补救性PCI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急诊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观察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或PTCA+支架治疗AMI的近期疗效.方法:将符合条件的AMI患者100例行急诊冠状动脉造影,明确梗死相关血管(IRA),对TIMI血流0~Ⅰ级的86例患者行直接PTCA或PTCA+支架,观察住院期间死亡率,心脏急性事件发生及并发症.结果:100例患者中单支血管病变19例(19%),双支血管病变27例(27%),三支血管病变47例(47%),左主干病变7例(7%),有侧支循环32例(32%),有钙化43例(43%).IRA共113支,其中前降支50支,回旋支11支,右冠状动脉52支.15支IRA TIMI血流Ⅲ级未干预,对98支IRA行PTCA或PTCA+支架,7例仅行PTCA,全部获得再通;91支PTCA+支架中88支获得完全再通,前向血流TIMI Ⅲ级,成功率96.9%.PTCA或PTCA+支架成功组住院期间无死亡发生,4例(4.8%)有不稳定心绞痛发生.未行PTCA或PTCA 不成功组2例死亡(11.8%),12例有不稳定性心绞痛发生(70.5%).两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急诊PTCA成功率高.住院期间并发症少,心脏急性事件发生少.  相似文献   

8.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心血管疾病中的常见病,并且严重威胁患的生命安全。随着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CAG)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广泛开展,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得到了新的突破。但在急性心肌梗死中往往会遇到双支或三支血管病变,常常使临床医师在造影前判断梗死相关动脉(IRA)时出现困难。而IRA的判断对于术中造影动脉的选择顺序、造影剂的使用及干预血管的选择、保护措施的运用和患的预后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体表心电图(ECG)对早期冠状动脉定位诊断因其无创、经济、简便易行并能反复记录对AMI的IRA判断有相当大的帮助。众多医学工作在实践中发现除了梗死区导联ST段的抬高外,非梗死区导联ST的段变化也能帮助我们判断IRA。现对非梗死区导联ECG的ST段变化所反映的IRA及梗死部位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心源性休克时在心脏辅助装置-主动脉球囊反搏(IABP)支持下行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及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对患者早期死亡率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于发病1~1.5h内在IABP支持下行急诊冠状动脉造影,对梗死相关血管(IRA)直接行PTCA及支架置入4周内行心脏超声检查及心功能测定。结果:除3例高龄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患者外,余14例患者IRA全部再通并置入支架。成功率82.35%,死亡率17.65%。14例存活患者4周内检查射血分数(EF)为43.62%。结论:应用IABP作为辅助手段对提高休克病人PCI再灌注非常重要,可降低死亡率。改善术后近期心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AMI)梗塞相关血管(IRA)的自溶(SR)现象,探讨SR现象的影响因素。方法连续观察205例未予静脉溶栓治疗,直接行急诊冠状动脉造影的AMI患者,根据TIMI血流分为自溶组(前向血流TIMI2—3级)和非自溶组(前向血流TIMI0-1级),分析其临床和造影特点,并寻求发生SR的影响因素。结果自溶组共49例(23.9%)。与非自溶组比较,一般临床情况无显著差异(P〉0.05),但自溶组发生梗塞前心绞痛的比例较高(38.8%比22.4%,P〈0.05)。而非自溶组多支病变和存在侧枝循环的比例高于自溶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则提示多支病变和侧枝循环是发生SR现象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SR是AMI患者较常见的现象,其独立影响因素是多支病变和侧枝循环。  相似文献   

11.
刘洁云  李曼  李景华 《临床荟萃》2006,21(18):1333-1334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内科危急重症,临床大多数发生于65岁以上的老年人,且有较高的病死率。冠状动脉并非终末动脉.其间有许多直径为20~35μm的吻合支,正常情况下处于关闭状态。当冠状动脉严重阻塞时,这些吻合支开放形成侧支循环。侧支循环的建立可以供应阻塞血管远端心肌血液,有利于减轻阻塞区域的缺血、缺氧,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笔者对82例年龄大于65岁首发心肌梗死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冠状动脉病变者侧支循环建立及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探讨侧支循环的建立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安全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分析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AMI)直接经皮冠状动脉内成形术(PTCA)在院主要并发症及在院死亡率.初步判断行效及预后.为老年AMI患者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连续行直接PTCA的AMI患者根据年龄分成两组.其中包括37例65岁以上老年组及45例50岁以下青年组,分析各年龄组一般临床特征及冠状动脉病变特征.比较在院主要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死亡率。结果:在一般临床特征及冠状动脉病变特点方面,随年龄老化,不利因素显著增加.在院期间发生主要心血管事件总例数率.两组问存在显著性差异(≥65岁为46%,≤50岁为7%,P<0.05),在院期间死亡率(≥65岁为16%,≤50多2%,P<0.05)有显著性差异。结论:65岁以上老年患者直接PTCA有较高的恶性心脏事件发生率及死亡率。在院期间直接PTCA预后与年龄密切相关。合并心源性休克可能是AMI患者直接PTCA治疗的主要死亡原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途径冠状动脉介入治疗(TPA—PCI)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对52例发病在12小时内的AMI患者行TRA—PCI,记录血管病变情况、TRA—PCI的疗效以及并发症。结果52例AMI患者中,单支病变24例,两支病变16例,三支病变12例;处理梗死相关动脉(IRA)病变LAD30例,LCX6例,RCA16例;其中完全闭塞32例,不完全闭塞20例,血管狭窄程度在90~99%。共放置支架60枚。一次桡动脉穿刺成功率86.5%,TRA—PCI成功率94.2%。术后即刻拔除桡动脉鞘管加压包扎,无须停用肝素治疗,也无体位限制。2例出现前臂血肿,经保守治疗后痊愈,无桡动脉闭塞及神经损伤并发症。结论对血流动力学稳定的AMI患者,TRA—PCI治疗具有血管并发症少,且无须中断肝素抗凝治疗的优点,安全可行,可作为AMI介入治疗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4.
冠状动脉无复流(no-reflow,NR)是指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oronary interventions,PCI)或静脉溶栓治疗、其梗死的相关动脉(Infarction Relative Artery,IRA)再通后,冠状动脉造影排除病变部位因内膜撕裂、管壁夹层、血栓栓塞、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心外膜血管痉挛等急性PCI机械并发症因素,冠状动脉所支配的区域心肌组织无灌注或灌注不良的现象.短暂的动脉闭塞是无复流发生的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急性下壁心肌梗死(AMI)时体表心电图对梗死相关动脉(IRA)的判断价值.方法 选择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急性下壁AMI患者98例,观察其心电图表现与冠状动脉造影的关系.结果 98例下壁AMI患者中,右冠状动脉(RCA)病变68例,左回旋支(LCX)病变30例.以RCA病变为主时,心电图表现为Ⅲ导联ST段抬高幅度〉Ⅱ导联ST段抬高幅度、aVL 导联ST段压低和aVR导联ST段抬高;以LCX病变为主时,心电图表现为Ⅲ导联ST段抬高幅度〈Ⅱ导联ST段抬高幅度、aVL 导联ST段抬高和aVR导联ST段压低.结论 临床医师可通过心电图上的ST段移位对急性下壁AMI的患者的IRA作出初步判断.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急性冠脉介入(PCI)和静脉溶栓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P波离散度(Pd)影响的对比研究,探讨两种治疗方法开通梗死相关冠状动脉(IRA)后对Pd的影响。【方法】将AMI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急性PCI组和静脉溶栓组。观察急性PCI组和静脉溶栓开通IRA前及IRA开通后24 h内Pd变化,并对两种方法引起Pd变化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急性PCI成功组Pd由术前(44.6±10.4)ms减小为术后(28.9±11.7)ms(P<0.05),静脉溶栓成功组Pd由溶栓前(45.3±9.8)ms减小为溶栓后(35.6±10.9)ms(P<0.05)。【结论】急性PCI和静脉溶栓开通IRA均能降低AMI患者Pd,且急性PCI较静脉溶栓更能有效减小Pd,提示Pd可作为评价再灌注程度的临床指标。  相似文献   

17.
随着人口老龄化,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的发病率逐渐增高,成为导致老年人死亡的最常见疾病。近10年来再灌注治疗(包括溶栓、急诊介入或外科血运重建术)在老年急性心梗人群中运用逐渐增多,对于改善老年急性心梗患者的预后起到了有益的作用。本文评价51例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18.
Rescue经皮血栓吸除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血栓性病变的疗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Rescue经皮血性吸除术对急性心肌梗死(AMI)血栓性病变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00年11月至2002年11月用经皮血性吸除装置Rescue治疗8例急诊冠状动脉造影显示血栓性病变的AMI患者,均为男性,年龄46~75岁。重点观察Rescue血栓吸除术前后表面冠状动脉TIMI血流。结果8例AMI患者使用Rescue血栓吸除术后7例梗死相关血管(IRA)血流达TIMI3级,1例达TIMI2级,无1例出现栓塞和无复流现象。术后随访1年无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结论Rescue血栓吸除术是治疗AMI血栓性病变的有效方法,可明显减少术后无复流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维拉帕米对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无再流的干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intervention,PCI)是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的有效治疗手段.急性心肌梗死(AMI)行直接PCI、及早开通梗死相关动脉(infarct-related artery,IRA)可挽救濒危的缺血心肌,改善心功能及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20.
开通急性心肌梗死 (acutemyocardialinfarction ,AMI)患者梗死相关动脉 (infarctionralatedartery ,IRA) ,可以恢复心肌再灌注 ,改善心室功能 ,减少并发症发生[1,2 ] 。目前评价IRA再通的“金标准”是冠脉造影 ,但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不能反映细胞水平的灌注[3 ] 。用心电图连续监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ercutaneouscoronaryintervention ,PCI)术后ST T的变化 ,是一种无创性观察指标 ,其操作简单、经济 ,患者无痛苦 ,现将PCI术后ST段恢复 5 %所需不同时间的 90例患者的检查结果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研究对象 选择自 2 0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