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垂体腺瘤血管生成与VEGF、bFGF和内皮抑素的关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检测垂体腺瘤组织中的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和内皮抑素蛋白的表达,探讨其与垂体腺瘤血管生成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了46例垂体腺瘤标本中VEGF、bFGF和内皮抑素的蛋白表达,以VIII因子相关抗原(FⅧ-Rag)血管内皮细胞标记法作为血管密度(MVD)计数的方法,分析上述血管生成相关因子与垂体腺瘤血管生成的关系。结果VEGF、bFGF蛋白表达与MVD之间呈显著正相关(p<0.05),内皮抑素蛋白表达和MVD之间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垂体腺瘤血管生成与促血管生成因子VEGF、bFGF蛋白水平表达的上调有关。  相似文献   

2.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特异性地作用于血管内皮细胞,促进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参与血管形成并能增加微血管及小静脉血管的通透性.电镜观察慢性硬膜下血肿(chronic subdural hematoma CSDH)血肿外膜新生血管丰富、通透性高.VEGF在CSDH血肿液及血肿外膜强表达,可能参与、促发CSDH假膜新生血管形成及血肿腔内再出血,导致CSDH不断扩大.  相似文献   

3.
目的内皮抑素(endostatin)是强烈的抗血管再生因子。本文探讨大脑中动脉闭塞 (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 MCAO)致局灶性脑缺血后脑组织内皮抑素蛋白及mRNA基因表达的变化,同时检测缺血脑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的含量。方法24只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5)、假手术组(n=4)、缺血2小时组(n=5)、缺血24小时组 (n=5)及缺血48小时组(n=5)共5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VEGF含量,免疫组化分析内皮抑素蛋白变化,原位杂交检测内皮抑素mRNA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MCAO局灶性脑缺血后内皮抑素蛋白和mRNA表达均明显增加,至少分别增加了50%(P<0.01)和70%(P<0.05),同时缺血脑组织VEGF含量也明显增加,至少增加了270%。结论缺血导致脑组织内皮抑素表达增加,且内皮抑素的增加与缺血后脑组织VEGF变化无相关性,但可能抑制脑缺血后的血管再生,从而加重脑缺血损伤。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骨髓基质细胞(BMSCs)源内皮样细胞移植对大鼠局灶性脑损伤血管生成的影响,探讨BMSCs源内皮样细胞移植修复大鼠脑损伤的机制。方法制备大鼠局灶性脑损伤动物模型,进行BMSCs源内皮样细胞移植,通过ELISA、免疫组织化学、电镜等观察局部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内皮细胞及微循环的变化。结果 BMSCs源内皮样细胞移植后,局部VEGF水平升高、凝血因子FⅧ染色阳性细胞数增加,染色加深;局部微血管内膜较光滑,细胞核形态较规则,基底膜较完整,微血管管腔受压缓解。结论 BMSCs源内皮样细胞移植促进损伤区周围内皮细胞增殖和新生血管形成,损伤区局部微循环得以改善。  相似文献   

5.
心血管支架置入后常发生冠状动脉无再流、急性和亚急性血栓形成、栓塞等心血管事件。在血管内皮损伤后,内皮祖细胞能归巢至损伤血管内皮局部,加快损伤血管再内皮化,抑制病理性新生内膜形成,在血管内皮损伤修复中起着重要作用。通过内皮细胞种植、内皮祖细胞动员分化、加速宿主内皮细胞的增殖迁移等途径可实现血管支架再内皮化。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以及相关化学药物、抗体等均可加速血管支架再内皮化。同时,黏附蛋白、黏附多肽等能够促进内皮的黏附。支架内皮化的效果,取决于种植的内皮细胞数、细胞黏附率、贴壁细胞暴露于血流后的保留率,其中如何提高内皮细胞的黏附率,是目前最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目的内皮抑素(endostatin)是强烈的抗血管再生因子。本文探讨大脑中动脉闭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致局灶性脑缺血后脑组织内皮抑素蛋白及mRNA基因表达的变化,同时检测缺血脑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V0的含量。方法24只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5)、假手术组(n=4)、缺血2小时组(n=5)、缺血24小时组(n=5)及缺血48小时组(n=5)共5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VEGF含量,免疫组化分析内皮抑素蛋白变化,原位杂交检测内皮抑素mRNA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MCAO局灶性脑缺血后内皮抑素蛋白和mRNA表达均明显增加,至少分别增加了50%(P〈0.01)和70%(P〈0.05),同时缺血脑组织VEGF含量也明显增加,至少增加了270%。结论缺血导致脑组织内皮抑素表达增加,且内皮抑素的增加与缺血后脑组织VEGF变化无相关性,但可能抑制脑缺血后的血管再生,从而加重脑缺血损伤。  相似文献   

7.
目的构建大鼠内皮抑素cDNA和反义/正义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cDNA真核共表达载体,并在C6胶质瘤细胞上获得表达.方法以1 d龄大鼠脑组织总RNA为模板,利用RT-PCR法从中扩增出内皮抑素和反义/正义VEGF的cDNA,并将获得的目的cDNA依次重组入真核表达载体pBudCE 4.1上.重组子经酶切、PCR及测序鉴定后脂质体法转染C6细胞,zeocin抗性筛选.Western-blot方法、免疫细胞化学法及MTT法鉴定含内皮抑素的阳性克隆子;ELISA方法检测各阳性克隆子上清液中VEGF含量. 结果构建带有目的基因的重组子经酶切、PCR和测序鉴定,产物大小及基因序列与预期值相符.经抗性筛选的含内皮抑素cDNA的阳性克隆子可分泌具有生物学活性的内皮抑素:含反义VEGF cDNA的阳性克隆子VEGF均呈低表达,其中转染有内皮抑素cDNA和反义VEGF cDNA共表达载体的克隆子的VEGF表达最低;转染有内皮抑素cDNA和正义VEGFcDNA共表达载体的克隆子的VEGF也呈低表达.结论成功地构建大鼠内皮抑素和反义/正义VEGFcDNA真核共表达载体并在C6细胞上获得表达,内皮抑素可下调VEGF在肿瘤细胞上的表达.  相似文献   

8.
内皮抑素及其与人脑胶质瘤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7年O'Relly等首先从小鼠血管内皮细胞瘤中分离得到了内皮抑素(endostatin,ES),它可以特异性抑制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和迁移[1].由于ES对多种肿瘤有很强的血管抑制作用及抗肿瘤活性,因而成为医学界研究的热点.  相似文献   

9.
微血管密度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与垂体瘤侵袭性的关系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目的探索垂体瘤微循环与侵袭性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了42例垂体瘤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蛋白表达,同时染色VonWillebrand因子显示血管内皮细胞以检测肿瘤内微血管密度MVD,分析VEGF蛋白表达及MVD与垂体瘤海绵窦侵袭性的关系。结果VEGF蛋白表达和MVD与垂体瘤的海绵窦侵袭性均有关(两者均P<0.001)。结论VEGF与新生血管形成在垂体瘤的侵袭性生物学行为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脑肿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管内皮因子(VEGF/VPF)/能够促进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和增加血管通透性,对肿瘤血管形成有强烈诱发作用。VEGF存在于多种动物和人的培养瘤细胞株、肿瘤组织和某些正常组织中,VEGFmRNA及其受体。mRNA在人类脑肿瘤中表达明显升高,与脑肿瘤的生长和转移有关,对VEGF深入研究对于脑肿瘤的诊治将会产生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1.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是血管特异性生长因子,能特异性地作用于血管内皮细胞,诱导血管生成,在血管发生和血管形成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传统观念认为,成年脑部血管内皮细胞是不能增殖的,但近期的动物实验发现局灶性脑缺血后可诱导缺血半暗带区的新生血管形成。这种脑血管生成是通过血管生长因子与内皮细胞上表达的酪氨酸受体结合而调控的。但是这种血管形成数量有限,并不足以挽救血液灌注不足引起的损害。新近的研究已经证实,外源性给予血管生长因子能刺激侧枝循环形成和增加局部血流,并且已在外周动脉闭塞性疾病和心肌缺血中成功应用,这种新的刺激和诱导新生血管形成新颖方法—治疗性血管生成,为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提供了一条全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2.
背景:内皮祖细胞不仅能够早期预测血管损伤的程度,而且具有修复损伤的内皮细胞、促进新生血管形成管腔结构、参与神经再生的功能。内皮细胞移植已逐渐应用于血管相关性疾病的治疗。 目的:文章综述了内皮祖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及在缺血性脑卒中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为其临床应用提供理论支持。 方法:以“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 ischemic infarction;”为检索词检索Medline、HighWire Press数据库(2000-01/2009-12)。纳入与血管新生、内皮和神经再生密切相关的研究,排除内容陈旧、重复性及缺乏可信度文章。 结果与结论:计算机初检得到126篇文献,根据纳入排除标准,对其中28篇文献进行分析。内皮祖细胞具有修复损伤的内皮细胞、延缓动脉粥样硬化进展、促进缺血组织新生血管形成等功能,它参与缺血性脑卒中后血管新生,防治支架术后血栓形成及再狭窄,预测脑缺血的发生及预后,在防治缺血性脑卒中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内皮祖细胞;缺血性脑卒中;血管新生;内皮再生;神经再生;综述文献  相似文献   

13.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即血管通透因子(vascular permeability factor,VPF),是新发现的血管生成促进因子,具有信号肽的结构,可以通过旁分泌机制作用于邻近的血管内皮细胞,刺激内皮细胞分裂增殖,促进新生血管的生成,并增加血管的通透性。国外研究显示VEGF可能是肿瘤血管生成的主要促进因子。本文就VEGF与人脑胶质瘤的关系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纤维蛋白对大鼠脑血管内皮细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转录及蛋白水平表达的影响。方法大鼠脑血管内皮细胞分离后培养,加入不同浓度的纤维蛋白,通过Real-time PCR检测VEGF转录水平,应用酶联免疫方法(ELISA)定量检测培养基和细胞裂解液中的VEGF水平。结果纤维蛋白可以特异性诱导大鼠脑血管内皮细胞表达VEGF;加入不同浓度的纤维蛋白(0.03mg/ml、0.1mg/ml、0.3mg/ml和1.0mg/ml),24h后,1.0mg/ml纤维蛋白组的培养基VEGF水平显著增高(P<0.001);1.0mg/ml纤维蛋白与大鼠脑血管内皮细胞分别培养0、2、4、8、24、48h,VEGF浓度在共培养2h已经升高,8h时显著升高,在24h时仍然保持在显著升高表达水平(P<0.005),48h有所下降;Real-time PCR结果提示,大鼠脑血管内皮细胞中VEGF mRNA的上调呈现出剂量和时间依赖性增加。结论纤维蛋白可以上调大鼠血管内皮细胞中的VEGF。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2(IGFBP-2)对内皮祖细胞向内皮细胞黏附作用的影响。方法通过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研究IGFBP-2过表达及耗竭情况下内皮祖细胞-内皮细胞黏附的情况。用整合素功能阻断单抗或异源二聚体抗体β1,β2及α5β1,分别阻断IGFBP-2的整合素潜在结合位点,研究内皮祖细胞内皮黏附的情况。结果在HUVECs过表达IGFBP-2促进内皮祖细胞-内皮细胞黏附。相反,IGFBP-2耗竭,抑制氧糖剥夺诱导的内皮祖细胞-内皮细胞黏附。IGFBP-2通过整合素α5β1促进内皮祖细胞向HUVECs黏附。结论外源性IGFBP-2可促进血管新生,从而改善缺血状况。  相似文献   

16.
实体瘤是典型的血管依赖性病变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是肿瘤血管生成的关键因素。胶质瘤是一种富含血管的恶性肿瘤 ,胶质瘤的血管内皮增生随恶性程度增加而明显增加 ,故VEGF是胶质瘤抗肿瘤血管生成的良好靶标 ,通过抑制及阻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的表达和作用来抑制胶质瘤血管生成是与常规治疗方法不同的一种治疗新途径及新对策。  相似文献   

17.
背景: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肿瘤新生血管的形成中发挥着关键的作用,可溶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能竞争性地抑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诱导新生血管形成的生物学功能。 目的:克隆人可溶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基因1,尝试构建可溶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 设计、时间及地点:基因表达载体构建实验,于2006-10/2007-11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外科实验室完成。 材料:人脐静脉内皮细胞、pMD-18T载体及pcDNA3载体。 方法:提取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总RNA,使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的方法扩增获得到可溶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基因cDNA,并将其克隆至pMD-18T载体中,经酶切及测序证实。然后应用聚合酶链反应的方法从pMD-18T可溶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重组载体中克隆可溶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基因,再将其定向亚克隆至真核表达载体pcDNA3中,构建真核表达重组体pcDNA3-可溶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提取质粒进行双酶切、聚合酶链反应及测序鉴定。 主要观察指标:可溶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基因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情况及pcDNA3-可溶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真核重组体的构建与鉴定结果。 结果:构建的真核表达重组体pcDNA3-可溶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经过双酶切及聚合酶链反应鉴定,证实其中含有目的可溶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基因;测序结果经比对分析,证实与预期设计的编码区cDNA一致。 结论:应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成功从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中克隆出可溶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基因,成功构建出了可溶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基因真核表达载体。  相似文献   

18.
内皮抑素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内皮抑素(ES)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人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和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45例脑胶质瘤和5例正常脑组织标本中ES和VEGF的表达进行测定。结果Ⅲ-Ⅳ级胶质瘤中ES和VEGF表达水平明显高于Ⅰ-Ⅱ级胶质瘤和正常脑组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Ⅰ-Ⅱ级胶质瘤中VEGF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脑组织(P<0.05);胶质瘤中ES与VEGF的比值和胶质瘤的分级呈负相关。结论ES和VEGF的协同作用可能在人脑胶质瘤细胞侵袭性生长及恶性发展中起重要作用,且有可能与胶质瘤的恶性程度及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8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人颈动脉粥样硬化不稳定斑块中与平滑肌细胞、内皮细胞以及炎细胞的定位共表达特点.方法 应用HE染色对手术切除的6例动脉粥样硬化(AS)患者不稳定斑块标本进行组织学观察、筛选,然后利用免疫荧光双标技术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MMP-2、-8和VEGF在人不稳定斑块上的定位共表达情况.结果 所有标本均有AS斑块的组织学特征,且均为Ⅳ型以上的不稳定性斑块;MMP-2在单核细胞浸润的斑块纤维帽平滑肌细胞和肩部单核细胞中表达最为显著,在肩部和脂质坏死区边缘增生微血管内皮细胞中也有较多表达;MMP-8表达最多见于纤维帽和脂质核心内的单核细胞中,其次共表达在纤维帽的平滑肌细胞中;VEGF在肩部增生的微血管内皮细胞中表达最为明显,由平滑肌细胞构成的纤维帽和有较多单核细胞浸润的脂质坏死区边缘也是VEGF的高表达区域.结论 MMP-2、-8和VEGF可以与人不稳定斑块中的单核细胞、平滑肌细胞和内皮细胞明显共表达,表达区域主要集中在单核细胞浸润明显的斑块纤维帽、肩部以及脂质坏死区边缘新生微血管周围.  相似文献   

20.
董漪  董强 《中国卒中杂志》2009,4(2):152-157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能诱导分化血管内皮祖细胞并使其增殖,具有3个主要特征:血管生成和修复、亲神经性、神经保护功能。研究提示了VEGF与神经细胞的凋亡、再生以及遗传基因背景之间的关系。通过提高VEGF水平,可以增加神经组织的血流灌注、协助神经干细胞的迁徙,达到保护神经的功能,延缓神经细胞凋亡,促进神经细胞生长的目的, VEGF基因治疗的研究也为卒中及神经退行性病变的治疗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