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究表明,谷氨酸在阿尔茨海默病(AD)的发病中有重要作用,线粒体膜上的谷氨酸载体不仅影响到谷氨酸作为神经递质而发挥的作用,而且还可能参与谷氨酸对神经细胞产生兴奋性毒性作用的过程。血小板的生物化学和药理方面类似于神经元,已被用来作为研究AD的外周模型。我们于2004年6月至2006年6月,观察AD患者血小板线粒体膜谷氨酸载体活性和乙酰胆碱等药物对其影响,探讨线粒体膜上的谷氨酸载体功能在AD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阿尔茨海默病(AD)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之一,其致病机制仍不明确。线粒体作为生物能量、钙信号传导和氧化还原稳态等方面发挥至关重要作用的细胞器,其功能出现障碍可导致细胞能量缺乏、细胞内钙失衡和氧化应激,从而进一步加重Aβ和Tau蛋白的影响,导致突触功能障碍、认知障碍甚至记忆丧失。随着对AD发病机制的不断深入研究,氧化应激、线粒体动力学及线粒体自噬被认为与AD的发病过程密切相关。氧化应激引起的线粒体功能障碍会进一步导致Aβ蛋白的聚集和Tau蛋白的过度磷酸化,而Aβ蛋白的聚集和高度磷酸化的Tau蛋白可损害线粒体功能,从而形成恶性循环。GTP相关的动力相关蛋白1(Drp1)表达水平异常可导致线粒体过度分裂甚至碎片化,引起线粒体功能障碍和神经元损伤,最终导致疾病的发生。线粒体自噬功能异常在AD发病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有多种通路介导的线粒体自噬途径参与了AD的发病,包括Aβ蛋白积聚诱导的线粒体自噬途径、氧化应激诱导的线粒体自噬途径、PINK1-Parkin通路介导的线粒体自噬途径以及受体介导的线粒体自噬途径等,均可引起异常线粒体的堆积导致线粒体功能障碍,进而诱导AD发病。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小板线粒体对肺损伤(ALI)时肺毛细血管通透性的调节作用。方法建立盐酸(p H 1.2,1.5 ml/kg)诱发的急性肺损伤动物模型,通过肺毛细血管滤过系数、流式细胞仪检测、共聚焦显微镜方法,观察血小板线粒体对盐酸致急性肺损伤形成中肺毛细血管屏障功能的影响。结果与正常组比较,盐酸致肺损伤模型中肺毛细血管滤过系数增高2.5倍(n=4,P0.05),灭活血小板线粒体后,肺毛细血管滤过系数增高5倍(n=4,P0.05)。流式细胞仪分析血小板线粒体转移到白细胞中;共聚焦显微镜发现,血小板与中性粒细胞相互作用促进肺损伤。结论抑制血小板线粒体功能增加盐酸诱导的肺损伤,肺血管内皮屏障依赖于血小板线粒体的功能,线粒体从血小板传递给白细胞可导致增加白细胞粘附到损伤的微血管内皮。  相似文献   

4.
钙离子信号可用于控制细胞内许多进程,脑老化和神经系统变性病如阿尔茨海中默病(AD)的钙假说提出钙水平长时间、轻度的增高或钙离子内环境的破坏是导致神经元老化的细胞机制;钙离子内环境的变化可能与AD的神经病理相关,究竟钙  相似文献   

5.
目的从脑线粒体呼吸链酶活性角度探讨螺旋藻多糖对阿尔茨海默病(AD)小鼠脑线粒体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24只小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组、模型组以及实验组,模型组、实验组小鼠腹腔均注射D-半乳糖120 mg/kg和亚硝酸钠100 mg/kg制备AD模型,正常组注射同等剂量的生理盐水。同时给予实验组灌胃螺旋藻多糖67.0 mg·kg~(-1)·d~(-1),连续8周,在给药第8周后,进行Morris水迷宫实验和生化指标测试。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实验组120 s内跨越平台的次数(3.9±1.90,3.8±1.41 vs.5.9±0.47)明显减少(P0.05),在目标象限的探索时间[(26.93±5.20)s,(27.25±5.79)s vs.(9.54±1.21)s]均明显增加(P0.05);与模型组[(57.00±6.89)pg/g]相比,正常组[(42.75±5.23)pg/g]、实验组[(48.14±8.13)pg/g]小鼠脑部β淀粉样蛋白(Aβ)含量均减少(P0.05),脑线粒体呼吸链酶活性结果显示,D-半乳糖联合亚硝酸钠诱导AD可降低复合物(CⅠ,CⅢ,CⅣ)活性,螺旋藻多糖可抑制复合物(CⅢ,CⅣ)减少(P0.05)。结论螺旋藻多糖可影响AD模型小鼠脑线粒体呼吸链酶活性,可能使ATP的合成增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血小板线粒体功能变化及其与氧化应激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7年5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医医院呼吸科门诊及住院的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122例作为哮喘组,另选取同期体检健康者44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受试者血小板线粒体膜电位、三磷腺苷(ATP)、细胞色素C氧化酶(COX)活性及血清8-异前列腺素(8-iso)、硫代巴比妥酸反应物(TBARS)、过氧化脂质(LPO)水平;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血小板线粒体功能指标与氧化应激指标的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哮喘组患者血小板线粒体膜电位、ATP及COX活性低于对照组(P0.05)。哮喘组患者血清8-iso、TBARS、LPO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血小板线粒体膜电位与血清LPO水平呈负相关(r=-0.198,P0.05),血小板线粒体ATP与血清8-iso、TBARS水平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193、-0.203,P0.05),血小板线粒体COX活性与血清8-iso、LPO水平呈负相关(r值均为-0.423,P0.05)。结论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存在血小板线粒体功能损伤,主要表现为呼吸链抑制,且血小板线粒体功能损伤与氧化应激有关,这对探究支气管哮喘的发病机制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嗅觉功能改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对象:样本抽样以1990年第4次全国人口普查北京市资料为依据,在联合国项目统计专家及北京市统计局有关专家的指导下采用按类分层、分段、整群、随机、等距的抽样原则进行。本法在此人群中又随机抽取64例,其中男性29人(占45.3%),女性35人(占54.7%),年龄62~93岁,平均78.9岁。可能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组27人,对照组37人。  相似文献   

8.
目的检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单个核细胞线粒体呼吸功能,探讨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线粒体呼吸功能与血压之间的关系。方法分别纳入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和对照组的健康志愿者各20例,应用 Oxygraph-2K 线粒体呼吸功能测定仪对参与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线粒体呼吸功能进行测定,并对线粒体呼吸功能指标与血压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原发性高血压组单个核细胞的呼吸控制比(RCR)、基态呼吸、线粒体复合物(C)Ⅰ的氧化磷酸化的能力(CⅠOXPHOS )、CⅡOXPHOS、CⅠ+ⅡOXPHOS、CⅠ+Ⅱ非耦联状态下的电子传递能力(CⅠ+ⅡETS )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其中 RCR 与 CⅠOXPHOS同收缩压及舒张压呈负相关。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线粒体存在呼吸功能障碍,同时线粒体呼吸功能与血压变化相关,提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线粒体呼吸功能在原发性高血压发病中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9.
慢性肺心病患者血小板功能的研究   总被引:55,自引:0,他引:55  
目的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所致肺心病患者血小板功能的变化。方法将研究对象分为肺心病急性发作期组(76例)、肺心病缓解期组(54例)和正常对照组(27名),采用玻璃球旋转法、比浊法、放射免疫分析法、流式细胞术等分别检测各组血小板粘附率(PAdT)、血小板聚集率(PAgT),血小板膜α-颗粒膜蛋白(GMP140)和糖蛋白Ⅱ(GPⅡ)水平。结果肺心病急性发作期组PAdT、PAgT、GMP140和GPⅡ分别为31%±16%、14%±8%,190±49分子数/血小板和145%±36%。在缓解期组,上述各项检测值分别为33%±13%、38%±16%、178±33分子数/血小板和137%±48%,而正常对照组则分别为22%±8%、29%±13%和121±30分子数/血小板和96%±31%。提示,在肺心病急性发作期PAdT、GMP140、GPⅡ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在缓解期,PAdT、PAgT、GMP140等均升高。结论慢性肺心病患者体内血小板被激活,血小板粘附、聚集、释放等功能增强。认识并纠正上述病理变化可能有助于肺心病疗效的提高。  相似文献   

10.
近廿年来,认为血栓形成在动脉粥样硬化及其并发症的发生方面可能起有一定作用,而血小板在动脉血栓形成中占有主要地位。本文报道21例冠心病患者血小板功能的研究。病例均经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显示至少有一支冠状动脉主支有病变,管腔狭窄>50%。测定血小板生存时间(放射性铬)、血小板粘附性及血小板聚合性,并同时测定血胆固醇、甘油三脂、血清脂蛋白电泳。将结果与心绞痛、有无心肌梗塞、吸烟史及冠状动脉造影的发现联系起来予以评定。结果:健康者16例为对照组,男14例,女2例,年龄30~40岁,血小板生存时间平均  相似文献   

11.
急性心肌梗塞患者血小板功能动态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采用大鼠体外血小板,初步探讨雌激素对血小板线粒体的作用,为人体线粒体功能相关研究提供理论基础.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仪和高效液相色谱仪分别检测在雌激素作用下体外血小板在各时间点的线粒体膜电位和ATP变化.结果 在1 h时间点,雌激素组的血小板线粒体膜电位及ATP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分别高出23.08%和66.44%.结论 体外血小板应用雌激素孵育,在1 h时间点能短时增强血小板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衰老大鼠心肌线粒体通透性转换(PT)孔开放对线粒体呼吸功能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左心室插管检测大鼠心功能;透射电镜检测大鼠心肌组织线粒体形态学改变;线粒体肿胀法检测心肌线粒体PT孔开放程度;氧电极法检测大鼠线粒体呼吸速率;荧光法检测线粒体膜电位。结果同3月龄组大鼠相比,15和18月龄组大鼠线粒体出现空泡肿胀、线粒体内膜脊出现断裂;大鼠左室收缩压(LVSP)和左室压上升/下降最大速率(±dp/dtmax)降低(P0.01);线粒体PT孔开放幅度明显增强(P0.01),左室舒张末压(LVEDP)升高(P0.01);线粒体膜电位下降(P0.01);线粒体呼吸速率明显降低(P0.01)。线粒体PT孔开放抑制了线粒体呼吸功能,降低了线粒体膜电位(P0.01),但是抑制线粒体呼吸功能对线粒体PT孔开放和线粒体膜电位无影响(P0.05)。结论衰老大鼠线粒体PT孔开放可能通过降低线粒体膜电位抑制线粒体呼吸功能。  相似文献   

14.
钙离子信号可用于控制细胞内许多进程,脑老化和神经系统变性病如阿尔茨海默病(AD)的钙假说提出钙水平长时间、轻度的增高或钙离子内环境的破坏是导致神经元老化的细胞机制;钙离子内环境的变化可能与AD的神经病理相关,究竟钙离子水平的变化是致病作用的因还是果至今未明.获取AD患者活的脑细胞非常困难,尸解后脑细胞已发生了许多变化,不利于研究.研究发现AD患者可能是钙离子内环境整体系统的损伤,而非只限于脑细胞损伤,而且β-淀粉样前体蛋白是由人的血小板释放,被血小板信使RNA编码,提示血小板可能是研究AD功能异常的理想外周细胞.该文检测了22例AD患者(男14,女8,平均年龄69.5±1.6岁),16例年龄匹配、无认知障碍老龄正常对照(男9,女7,平均年龄71.1±1.1岁),17例年轻健康对照(男5,女12,平均年龄31.9±2.4岁).在AD组68.2%为轻度痴呆,31.8%为中度痴呆,36.4%具有ApoE ε 4等位基因.空腹采血、立即离心收集血小板,采用荧光法(激发波长490nm,发射波长530nm),以fluo-3作为长波长荧光指示剂测定钙离子浓度,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结果,统计分析采用方差分析.  相似文献   

15.
阿尔茨海默病(AD)亦称老年性痴呆症,是一种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进行性记忆力减退、认知功能障碍以及人格改变等症状.AD的主要病理特征有:大脑皮层和海马出现β-淀粉样蛋白(Aβ)聚集形成的老年斑(SP)、Tau蛋白常聚集形成的神经纤维缠结(NFTs)以及脑皮层和海马区神经细胞大量减少丢失[1].最近研究表明,AD病变过程与线粒体能量代谢障碍有着密切的联系,本文综述了AD病变与线粒体结构功能异常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16.
阿尔茨海默病主要病理特征为包含Aβ的老年斑和过度磷酸化的Tau蛋白为主要成分的神经原纤维缠结以及表浅皮层较大胆碱能神经元和突触的丢失。其病因及发病机制至今仍不明确,目前存在多种假说:如胆碱能神经元受损学说、Aβ诱导毒性学说、氧化应激与损伤学说、线粒体损伤学说、炎症参与机制、遗传与基因突变学说等。本文就线粒体、氧化应激与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生发展的关系和可能的治疗策略及展望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临床较为常见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病变,也是老年性痴呆的一种主要类型。AD患者在出现神经元丢失、认知功能明显减退等临床病理症状之前,海马和大脑顶颞叶皮层的糖代谢出现异常,氧化磷酸化系统已遭到破坏。由于能量代谢障碍是AD的基本病因之一,因此认为线粒体损伤是AD潜在的发病原因。线粒体损伤引起的细胞凋亡亦与其他多种神经退行性疾病有关,如亨廷顿病、帕金森病、线粒体肌病等。线粒体不仅能合成ATP,还能产生自由基,  相似文献   

18.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血小板活化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阻寒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体内血小板的活化状态。方法 用流式细胞仪检测 30例OSAS患者和 30例正常对照者外周血小板的α颗粒膜糖蛋白 - 14 0 (CD6 2P)、血小板质膜表面糖蛋白GpⅡb/GPⅢa复合物(CD4 1/CD6 1)的表达。结果 中、重度OSAS患者的CD6 2p和CD4 1/CD6 1表达阳性率 [( 7 77±12 0 5) %、( 3 4 5± 9 4 9) % ]和平均荧光强度 [( 5 4 9± 6 94 ) %、( 4 56± 10 0 2 ) % ]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 4 32± 5 6 9) %、( 0 4 2± 0 18) %、( 3 98±5 18) %和 ( 2 4 4± 0 4 9) % ]P <0 0 0 5。结论 中、重度OSAS患者存在明显的血小板活化 ,这可能是OSAS患者发生心脑血管并发症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9.
缺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血小板功能状态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目的观察缺血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血小板功能状态的变化.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及流式细胞技术测定45例缺血性心衰患者(心衰组)血浆凝血烷A2(TXA2)的代谢产物凝血曙烷B2(TXB2)及前列环素(PGI2)的代谢产物6-酮-前列腺素1α(6-keto-PGFα)、血小板膜糖蛋白CD62P、CD61(Ⅲa)及血小板聚集率,并与41例NYHA分级心功能正常的冠心病患者(对照组)进行对照.结果心衰组患者TXB2的水平、CD62P、CD61及血小板聚集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1),6-keto-PGF1α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缺血性心衰患者血小板呈相对激活状态,有利于血小板的粘附、聚集及血栓前状态的形成.  相似文献   

20.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血小板功能状态的研究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3  
目的 了解活动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血小板功能状态。方法 采用ELISA法和单克隆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 2 6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及 2 4例健康对照者的血浆内血小板a颗粒膜蛋白 (GMP - 140 )、血栓烷B2(TXB2 )、6 -酮 -前列腺素F1α(6 -keto -PGF1α)和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相关抗原 (vWF∶Ag)水平。结果 活动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血浆GMP - 140、TXB2 和vWF∶Ag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1) ,6 -keto -PGF1α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1) ,血浆GMP - 140与vWF∶Ag呈正相关 (P <0 0 5 )。结论 活动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血小板活性增强 ,内皮细胞明显受损 ,应用抑制血小板活性药物 ,可作为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