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喉癌患者的血小板聚集功能检测农辉图,等,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喉科中华耳鼻喉科杂志1993,28(6):364以二磷酸腺苷(ADP)及胶原(Collagen)为聚集剂,检测了87例喉癌患者的血小板聚集功能,并与166例正常人和30例头颈良性肿瘤...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肺栓塞 (PE)患者血液中血小板粘附、聚集和血栓素功能及其 PE发病机制中的关系。方法 :检测 2 5例 PE和 30例正常人血液中血小板粘附、聚集和血栓素的功能 ,并将粘附、聚集和血栓素与 PE疾病作相关性的分析。结果 :PE患者血液中血小板粘附、聚集和血栓素测值明显增高 ,且血小板粘附、聚集和血栓素与 PE疾病呈正相关性。结论 :本文通过检测 PE患者血液中血小板聚集、粘附和血栓素分析 ,能反映 PE疾病各期的血小板功能情况 ,可作为评价 PE受损程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3.
张永强  王跃平 《实用医技杂志》2004,11(23):2522-2523
目的:探讨肺栓塞(PE)患者血液中血小板粘附、聚集和血栓素功能及其PE发病机制中的关系.方法:检测25例PE和30例正常人血液中血小板粘附、聚集和血栓素的功能,并将粘附、聚集和血栓素与PE疾病作相关性的分析.结果:PE患者血液中血小板粘附、聚集和血栓素测值明显增高,且血小板粘附、聚集和血栓素与PE疾病呈正相关性.结论:本文通过检测PE患者血液中血小板聚集、粘附和血栓素分析,能反映PE疾病各期的血小板功能情况,可作为评价PE受损程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4.
肝硬化患者血小板功能异常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该文通过检测64例肝硬化患者的血小板计数、血块退缩试验、血小板粘附试验、血小板聚集试验和血小板因子Ⅲ活性,发现:29例(45.3%)血小板计数减少,另外35例血小板计数正常患者中,10例(28.4%)血小板粘附试验降低,25例(71.4%)血小板聚集试验降低,19例(54.4%)血小板因子Ⅲ活性减弱,这变化与肝功能损害的程度有关,在肝功能Child分级中,A、B、C级各组间血小板功能的异常有显著差异(=10.1164,P<0.01),提示肝硬化患者存在血小板功能异常,血小板功能检查也可作为检测肝功能损害程度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5.
中图分类号R558反映血小板聚集和粘附功能的血液细胞学指标是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因为体积较大的血小板更易于聚集和粘附,含有更多的α颗粒〔1〕,血小板形态与功能的改变在急性心、脑缺血性疾病的发病中有重要作用〔23〕。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小板的聚集...  相似文献   

6.
对90例不同疾病(外伤性脾破裂30例、肝硬变脾亢30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30例)脾切除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进行了比较,发现术前肝硬变脾亢和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全血粘度和血小板聚集功能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0.01),提示多种因素可导致和加重术前出血症状。术后近期3组脾切除患者和对照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有升高,是术后高凝期,应予重视。术后远期3组脾切除患者全血粘度仍为高值,血小板聚集功能增强,但导致的原因并不相同。对增高明显者,为防止脾切除后血栓和栓塞形成,应采取针对性的预防和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血小板聚集功能和血液流变学变化。方法:对50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56例糖尿病眼底正常者(NDR)和45例正常人对照组进行血小板聚集功能和血液流变学检测。结果:血小板聚集功能检测DR组高于NDR组和正常对照组(P<0.01),血液流变学检查DR组全血黏度,血浆粘度,血沉和纤维蛋白原均高于NDR组和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血小板聚集纤维的异常和血液黏度的升高与DR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8.
作者将30例体外循环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5例),实验组预充液中一次性加入1.5~2.0×106kIU抑肽酶,对照组预充液中加入等量的生理盐水,观察两组转机前后血小板计数,血小板粘附、聚集功能。结果为转机后血小板数量变化不大,对照组的血小板功能较实验组明显下降。实验组的出血量及输血量较对照组低,表明抑肽酶能够保护转机期间血小板功能,减少术后出血。  相似文献   

9.
对16例维持性血液透析(HD)患者进行了血小板聚集试验和其它部分血液流变学测定。结果显示,HD组血小板聚集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表明HD患者存在血小板功能缺陷。血液透析后血小板聚集率显著增高(P<0.05),提示血透过程中血小板被激活。血液流变学结果显示HD组全血比粘度明显低于正常人(P<0.01),透析后得到改善。作者初步探讨了这些变化对止血、凝血功能的影响。充分透析能够有效防治出血并发症。  相似文献   

10.
近代研究表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有血液粘滞性以及血小板粘附、聚集功能等改变。这些变化是反映机体的一种病理状态,可促进血栓形成。临床上多以测定血液流变学及血小板聚集功能作为反映血液流动性及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基血小板活化和聚集功能的变化。方法测定28例急性脑梗塞患者和正常对照组20例的血浆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GMP-140)水平,同时测定其血小板聚集功能(以ADP、AA为诱导剂的血小板最大聚集率)。结果患者组的血浆GMP-140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ADP和AA诱导的血小板最大聚集率也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P〈0.001),差异存在显著性,另外,血浆GMP-140含量与血小板最大聚集率呈明显的正相关。结论急性脑梗塞时,血小板处于高度激活状态,使血小板粘附聚集功能增强,导致血栓形成或使血栓扩大化,故应及时选用抗血小板活性药物进行持续性地抗栓治疗,并配合降纤、抗纤溶药物治疗,以防止血栓的扩大化。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抵抗对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影响,测定77例2例糖尿病(高胰岛素血症组30例,胰岛素正常组47例)空腹血浆胰岛素水平和血小板聚集功能,并与20例正常人对比,结果显示,高胰岛素血症组(FIns〉15.1μu/ml)血小板聚集第一相(外源性诱聚剂)第二相(内源性诱聚剂)及最大聚集率分别为57.41±22.76,64.85±21.76,69.36±22.02,显著高于胰岛素正常组(45.  相似文献   

13.
对70例冠心病患者采用常规药治疗与常规药加用抵克力得(Ticlid)治疗,通过血液流变学检查分析,发现常规药加Ticlid治疗后全血比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电泳,血小板粘附、血小板聚集率均有显著下降(P<0.01)。  相似文献   

14.
老年高血压病和冠心病血液流变学改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164例老年患者血液流变学者参数测定并比较分析,结果显示:高血压组,冠心病组与正常组的全血粘度,红细胞压积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纤维蛋白原,红细胞聚集指数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血小板聚集率,血小板粘附率无明显差异(P〉0.05),表明:高粘血症在高血压病,冠心病的病理生理变化及并发症发生发展中占有重要的作用,可能是老年心血管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5.
对12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血小板粘附和聚集功能检测。结果表明,未缓解组较正常对照组血小板粘附和聚集功能明显下降(P<0.001);而缓解组与正常对照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在未缓解组中,有出血表现与无出血表现的患者之间血小板粘附和聚集功能差异也无显著性,提示血小板功能异常可见于无出血表现患者。  相似文献   

16.
詹前美 《中原医刊》2007,34(12):82-83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的血液流变学、血小板聚集功能(PAG)、纤维蛋白原(FIB)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用全自动锥板式血流变仪、血小板凝聚仪和全自动血凝仪对46例糖尿病患者和40例健康体检者进行血流变学、血小板聚集功能和纤维蛋白原检测。结果糖尿病患者组的全血高切、低切粘度、血小板聚集功能及纤维蛋白原较正常对照组均明显升高,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糖尿病患者的血流变学、血小板聚集功能、纤维蛋白原升高,其血液处于高粘、高凝状态,是其发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对患者进行以上项目检测,有利于早期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血液流变学对脑出血与脑梗塞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脑出血与脑梗塞血液流变学的规律,为临床提供诊断依据。方法 观测84例经头颅CT证实的脑出血与脑梗塞患者血液流变学改变。结果 脑出血组红细胞压积高于脑梗塞组(P〈0.01);脑梗塞组纤维蛋白及血小板粘附率高于脑出血组(P〈0.01)。结论 脑出血患者血液流变学发迹主要是红细胞压积增高;冢了梗塞患者主要是纤维蛋白原及血小板粘附率增高。  相似文献   

18.
作者对照研究了20例CMPD患者和20例正常人的血小板功能,并观察了其中 13例患者和 8例正常人的血小板超微结构。发现CMPD患者血小板粘附功能与ADP、肾上腺素、胶原、瑞斯脱霉素所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功能均降低,血小板内致密颗粒数减少。由此表明CMPD 患者具有血小板粘附与聚集功能障碍。作者认为这种功能障碍可能是导致患者出血和血栓形成的主要原因;但从本研究结果还看不出血小板功能变化与患者出血和血栓形成的临床表现之间有何平行关系。  相似文献   

19.
40例心脏瓣膜替换术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和抑肽酶组(A组)。于CPB前、CPB30min和CPB后1h分别观察血小板计数、血小板聚集率和血小板粘附率、并记录术后24h胸腔引流量和输血量。结果表明抑肽酶能有效地保护血小板功能,显著地减少术后出血量和输血量。  相似文献   

20.
哮喘发作中的血小板活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实验对20例健康受试者(男11例,女9例,平均年龄32岁)和17例哮喘患者(男9例,女8例,平均年龄34岁)的发作期及缓解期外周血血小板计数,血小板聚集功能及血小板丙二醛生成量进行测定。结果显示哮喘发作期外周血血小板计数减少(P<0.01),血小板聚集功能增强,血小板丙二醛生成量增多(P<0.05)。缓解期血小板聚集功能及血小板丙二醛生成量均与正常对照组相近(P>0.05)。表明哮喘发作中存在血小板活化,并与哮喘的发病机理密切相关。血小板活化可能在哮喘的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