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 毫秒
1.
铜绿假单胞菌是临床常见的致病菌,也是引起院内感染的常见病。目前一般采用常规法培养,鉴定。我们受铝蓝法测定无机磷方法启示(朱忠勇主编.实用医学检验学.第1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2284~285)。通过大量试验,建立了磷用蓝试验法鉴定铜绿假单胞菌。用本法进行铜绿假单胞菌鉴定,特异性好,敏感度高,现报道如下:1材料和方法1.1@培养基KHZPO42.0g。N。CI50g,Mg-SO4,7H刃0.ig,(NH4)2SO405g,D-C6HllN8O710.0g,用蒸馏水稀释至1000ml,调节pH至7‘2~74,分装每管1.0ml,10磅(68.950kPa)20min灭菌,… 相似文献
2.
黏质沙雷菌和铜绿假单胞菌显色琼脂培养基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显色培养基能快速、明确鉴定菌种,是临床实验室实用的鉴定方法。黏质沙雷菌和铜绿假单胞菌是两种常见的医院内致病菌,在其有典型色素时鉴定并不困难,但对无色素菌株要做更多的试验,耗费更多的时间。为此,研制了快速鉴定这两种常见致病细菌的显色琼脂培养基,只需把接种的显色培养基放入普通恒温培养箱中,35℃孵育24 h黏质沙雷菌和铜绿假单胞菌产生典型的色素,适合临床标本中的这两种细菌的直接分离鉴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4.
5.
铜绿假单胞菌及其耐药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铜绿假单胞菌是假单胞菌属的代表菌株,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土壤、水、空气、人的皮肤表面、呼吸道、肠道等,是临床常见的条件致病菌,当人体免疫功能低下时,可引起呼吸道、泌尿道、尤其是烧伤病人的皮肤创面感染,近年来由于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及介入性诊疗措施的开展,导致机会感染不断增加,使得铜绿假单胞菌的感染机率增多,因此,加强对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的监测,了解其耐药性的变迁,对有效治疗和预防铜绿假单胞菌引起医院内感染,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6.
小儿铜绿假单胞菌败血症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1引言 铜绿假单胞菌为条件致病菌,健康人群很少致病,一般易感人群为烧伤、肿瘤、免疫功能低下患者及早产儿等,近年来,由于抗生素、免疫抑制疗法的广泛应用,复杂性手术及大量侵入性诊疗操作的开展,小儿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有增多趋势,尤其是铜绿假单胞菌败血症,病死率极高,严重威胁小儿的健康,应引起人们的关注.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地塞米松注射大白鼠,了解其体内细菌发生变化的情况。实验方法:无菌取大白鼠肺脏,置灭菌的生理盐水中剪碎,将此液进行培养并涂片检查。培养包括:普通平板、血平板、肉汤培养。结果:细菌鉴定为铜绿假单胞菌。 相似文献
8.
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监测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调查2002年1月至2002年12月本院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患者铜绿假单胞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性。方法:采用美国德灵公司Oade Microscan Autoscan-4自动分析系统进行菌株鉴定及药物敏感性测试。结果:分离出86株铜绿假单胞菌临床分离株,其药物敏感度依次为亚胺培南81.4%,哌拉西林-三唑巴坦76.7%,哌拉西林70.9%,阿米卡星66.3%,头孢他啶57.6%,妥布霉素57%,头孢吡肟51.2%,环丙沙星50%,头孢曲松45.2%,庆大霉素44%,氨曲南39.3%和头孢噻肟36.9%。与2000年比较,铜绿假单胞菌对环丙沙星耐药率由2000年的29.3%上升为2002年的45.1%,对妥布霉素的耐药率2000年为28.7%,2002年为39.5%,对其余抗菌药物耐药率无明显变化。结论:铜绿假单胞菌仅对碳青霉烯类、酰脲类青霉素类、氨基糖苷类、第三、四代头孢菌素和氟喹诺酮类保持较高敏感性。铜绿假单胞菌对环丙沙星及妥布霉素的敏感性与2000年比较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9.
铜绿假单胞菌在医院机会感染菌群中占有较大比例,可引起人体多部位感染,并呈多重耐药性,给临床治疗带来困难。本文就其耐药特征作一分析。 相似文献
10.
铜绿假单胞菌是院内获得性肺炎特别是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首位病原菌,也是败血症、尿路感染、皮肤软组织感染的主要病原菌。随着抗菌药物的广泛使用,其耐药性不断增加,给临床治疗带来很大困难。为了解该菌耐药性变迁,以便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本文对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一院2001年至2005年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进行统计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225株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状况,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方法 采用常规方法分离细菌,用康泰公司的鉴定系统进行细菌鉴定,采用法国梅里埃公司药敏板进行药敏分析.结果 225株铜绿假单胞菌对抗生素的敏感率以亚胺培南(93.3%)、哌拉西林/他唑巴坦(92.0%)和头孢吡肟(90.7%)最高.其次为阿米卡星(85.3%)、哌拉西林/舒巴坦(84.0%)、妥布霉素(81.3%)、庆大霉素(78.7%);而耐药率最高的是氨苄西林(100.0%)、复方新诺明(98.7%)和替卡西林(98.7%).结论 本院铜绿假单胞菌对常用抗生素耐药率高,仅对碳青酶烯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物及第4代头孢类抗生素有较好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2.
铜绿假单胞菌三种保存方法探讨李萍,金炎我们对铜绿假单胞菌(PA)菌种半固体、半固体加无菌石蜡油及营养肉汤加无菌甘油3法保存时间进行对比观察,以探讨最长传代时间。1.菌株:从住院感染患者及医院环境分离的PA109株及ATCC278571株,经生化反应、... 相似文献
13.
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机制 总被引:67,自引:4,他引:67
铜绿假单胞菌 (PA)为条件致病菌 ,当机体免疫力低下时可引起多种感染。近年来 ,PA对人的致病作用明显增加 ,成为一系列严重的化脓性感染 ,尤其是支气管扩张、慢性支气管炎、囊性肺纤维化等基础疾病继发感染的重要致病菌。随着抗菌药物的广泛应用 ,细菌耐药性越来越严重 ,而且有明显上升趋势 ,给临床治疗造成极大困难[1] 。本文对PA耐药机制作一综述。一、PA的外膜通透性有研究证明PA的外膜通透性低于大肠埃希菌 ,仅为大肠埃希菌的 1%~ 8% ,这一特点也反映在外膜对抗菌药物的通透性上。PA具有较低的外膜通透性 ,是由于PA的外膜由微孔… 相似文献
14.
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监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状况,以期为临床提供抗感染用药的依据。方法:采用常规方法分离、鉴定菌株,应用K-B法作药敏试验,并对试验数据进行分析处理。结果:总耐药率依次为:呋喃妥因93.3%、头孢唑啉88.9%、氯霉素85.9%、氨苄青霉素84.0%、SMZ-TMP81.7%;总多重耐药率为26.7%。结论:治疗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首选抗生素是多粘菌素B,其次为头孢他啶与环丙沙星;而呋喃妥因、头孢唑啉、氯霉素、氨苄青霉素、SMZ-TMP均不宜采用;不同部位的感染应选用适宜的抗生素。 相似文献
15.
16.
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霞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9,8(9):113-113
铜绿假单胞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是一种引起人类各种感染性疾病的条件致病菌,亦是医院内感染的主要致病菌之一。慢性疾病和免疫功能低下者,以及侵入性治疗或严重创伤的患者易罹患该菌感染。近年来该菌在医院内感染中分离率居高,耐药性广泛,临床治疗困难,而成为医院感染的抗生素监测重点。 相似文献
17.
18.
铜绿假单胞菌分型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PA)为人类条件致病菌,尤其在医院内感染中占重要地位,特别是耐药PA的增加使临床治疗日趋困难。长期以来因外源性感染PA所致的院内感染是医院感染控制的棘手问题。对PA进行分型研究是临床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的重要手段,也为切断传染途 相似文献
19.
2003年7月8日舟山市桃天门大桥建设工地作业工人发生集体性食物中毒后,卫生监督人员采集使用的井水、病人便样等标本送检。在水样中检出一株铜绿假单胞菌,现将其分离、鉴定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机制极为复杂 ,主要包括产β 内酰胺酶、药物作用靶位的改变、酶的修饰钝化作用、外膜通透性降低、主动泵出作用等 ,而且它对不同抗生素有着不同的耐药机制 ,其中对β 内酰胺类、喹诺酮类、氨基糖甙类抗生素耐药是国内外研究的重点。本文就近几年来有关的研究进展进行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