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刘志刚  柴程芝 《中医研究》2008,21(11):59-61
《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以下简称《辅行诀》)的复出,对于中医学,尤其是经方历史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学界一致认为《辅行诀》及《伤寒杂病论》均源于古《汤液经法》。两书的用药、组方多有一致之处。但近年的研究多集中在该书的历史源流及其与《伤寒杂病论》的关系方面,对于《辅行诀》中的药物应用及配伍关系的研究尚不够深入。  相似文献   

2.
程保智 《四川中医》2012,(10):24-26
本文选择《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一书中载有的"桂枝、地黄"等10味中药,比较了与后世用法的差异,分析、总结了药征,用于临床用药参考。  相似文献   

3.
《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现存古医方51首,是敦煌遗书中保存较为完整的古代医学著作。它在制方用药上贯彻了《黄帝内经》的治疗思想,较之仲景《伤寒杂病论》更能真实地反映出古医经《汤液经法》的方药原貌,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4.
《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简称《法要》)是著者参阅已佚古书《汤液经法》而成,《伤寒杂病论》中诸多方剂《法要》均有记载。《法要》中记载五脏急症方8首、救误治方5首、救劳损方5首、开窍救卒死方5首,皆在《内经》指导下组方用药;书中提出了"毒药攻邪,五菜为充,五果为助,五谷为养"朴素的养生学观点;而运用硝石雄黄散舌下给药法治疗真心痛开创现代舌下黏膜给药法之先河,故有必要对其进行整理研究,以保存古籍精华,丰富中医药相关理论。  相似文献   

5.
中国中医科学院(原中国中医研究院)王雪苔研究员考证研究《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多年,曾绘制1幅五行格局组方图,该研究继续王雪苔的研究,根据五行相克的规律绘制"新五行格局组方图"并加以分析。通过分析"新五行格局组方图",可以找出其中的规律,研究《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组方法则,还可以借此探索亡佚已久的《汤液经法》的部分内容。  相似文献   

6.
《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五味的五行归属辨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敦煌遗书《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的相关论述启发下,探讨了中药五味的五行归属问题。认为运用取象比类的方法将中药五味归属于五行,其配伍关系为叶辛属木、味咸属火、味甘属土、味酸属金、味苦属水。这种配伍关系较传统中医理论中按照推演络绎法进行五味的五行配属,更能反映药味的功效作用,能较好地解释临床用药的一些规律,对指导临床用药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张永文  鞠娟  李芳 《中医药学报》2012,40(1):120-122
《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记载了治疗杂病与外感天行的60首方剂,经过考证,认为其中外感天行与张仲景时代的伤寒临床症状及治疗方剂相同,而《法要》认为杂病的病因在于"精气亏虚,五脏虚损","藏气互乘,虚实杂错"是杂病的基本病机,治疗就应"药味寒热并行,补泻相参",这当为《法要》提出的杂病的基本病因、病机及治疗法则,《法要》隐含着杂病诊治之雏形。  相似文献   

8.
敦煌遗书《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五道救急方析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9.
文章通过分析两种版本《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对“朮”记载的差异,探讨“朮”的真正所指药物。结合校勘本原文分析“术”的具体应用,从具体药物中分析《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的用药思路;结合“朮”的历史变革,讨论“朮”的临床应用沿革。  相似文献   

10.
《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出自敦煌遗书,题梁·陶弘景撰.《汤液经法》图是《法要》中阐述五脏五行五味攻补原理的图示,也是五脏疾病遣方用药的原则.按照该图,五脏补泻的用药原则是:泻五脏方逆时针按脏腑之问的生克关系及五脏五味之间的关系用药,补五脏方顺时针用药.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敦煌写本《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的文献特征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一个观点:南北朝梁陈时期,道教医学家陶弘景所著或其弟子所整理的《辅行诀》一书曾在道教徒中流行,以作为道教徒初学道者兼修医术以求长生所用。而敦煌写本《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的性质是对《辅行诀》一书摘抄的一个残本,摘抄者可能进行了重新整理与编排。  相似文献   

12.
敦煌遗书《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传承了《内经》"藏象"理论的精髓,彰显了五行学说,体现了《汤液经法》严谨的组方原则,反映了我国古代医学家的治疗理念,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古代医学文献,值得进一步发掘、整理和研究。  相似文献   

13.
敦煌卷子《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是一部非常重要和珍贵的医书,自敦煌藏经洞出土后于民国初年被王圆箓卖给河北威县的张偓(wò)南先生,遗憾的是在文革期间被毁,据《敦煌古医籍考释》等介绍,现流传者为张偓南之嫡孙张大昌的弟子抄本(甲本)及张大昌追忆本(乙本)。今结合诸家之见,首先对其被毁及今抄本、撰著年代、抄写年代、内容与治病范围进行简要的介绍,其次为了便于临床使用,对该书中的55首医方分别按照方名、组成、原文证候、病机、方解等作了简明的释要。  相似文献   

14.
《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以下简称《辅行诀》)出自敦煌遗本,后经张大昌先生献给中国中医科学院,对研究《汤液经法》、《伤寒论》的演变传承,及经方的用药组方规律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文章通过总结《辅行诀》的组方用药规律,结合经络五输穴的五行属性,将《辅行诀》的脏腑补泻规律应用于针灸临床,为针灸临床辨证取穴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张永文  沈思钰  蔡辉 《河北中医》2009,31(6):926-928
《汤液经法》最早录于《汉书·艺文志》经方类著中,云“《汤液经法》三十二卷”,不著撰人,而在《四库全书·史部·汉艺文志考证》中曰:“《内经·素问》有汤液醪醴,《事物纪原》云:《汤液经》出自商伊尹……皇甫谧曰:仲景论伊尹汤液为十数卷。”详考晋·皇甫谧《甲乙经·序》中曰:“伊尹以亚圣之才,撰用《神农本草》以为《汤液》,……张仲景论广伊尹汤液为十数卷,用之多验,近代太医令王叔和撰次张仲景选论甚精,指事施用。”  相似文献   

16.
高飞  李楠 《北京中医药》2014,(4):277-279
汉代以前,“医经”“经方”两种体系各自传承。张仲景通过对《内经》“脉诊”“经络”等理论的发挥,使之与“经方”有机结合,从而实现“医经”“经方”的初步融合。《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则进一步运用“藏象”学说探讨疾病,运用“五味”“七方”等理论遣药组方,为“医经”“经方”两种学术体系的进一步融合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7.
曹东义 《山西中医》2010,26(10):49-50,53
东汉末年,张仲景撰成《伤寒杂病论》,奠定了中医临床辨证治疗的方药体系,被称为“众法之祖,群方之宗”,仲景本人也被称为医圣,两千年来受到人们敬仰。他的成就是如何取得的?他书中收载的被人称为经方的方药是从哪里来的?这一直是个历史之谜。  相似文献   

18.
文章分析了<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原方调中补心汤,并梳理相关古今文献,从心-脾脏腑关系归纳了其适应症心劳,脉极的特点,对原方进行中医组分药配伍分析并归纳其对循环系统的现代药理作用,探索了本方的现代医学适应症并列举临床应用实例,总结验证了本方心脾一体、培土宁心的心系疾病治疗思路与<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的理论源头地位,藉此对古方进一步发掘,继承创新中医药资源.  相似文献   

19.
述论敦煌遗书《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五首救诸劳损病方。即养生补肝汤、调中补心肠、建中补脾汤、宁气补肺汤、固元补肾汤,并提出“五莱为充,五果为助,五谷为养,五畜为益”朴素的养生学理念,极具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侯中伟 《河南中医》2009,29(12):1241-1243
通过对《辅行诀》与《伤寒论》和《金匮要略》针灸条文比较,可知:第一,二者编写体倒和结构相似,均为方剂为主,参以针灸条文。为辅行诀针灸条文源自《汤液经法》提供了有力证据。第二,《辅行诀》中针灸条文的行文风格早于仲景所述,尤其是从其所载腧穴特点来看,《辅行诀》中针灸条文当早于仲景,腧穴内涵尚处在形成变化过程中。第三,仲景针灸学术思想较《辅行诀》针灸内容不仅面面相契,而且从各角度都有继承发展。第四,仲景又将针灸学术思想进行了发展。由上述进行推论,仲景针灸学术思想必然受到《汤液经法》针灸内容的影响。《伤寒杂病论》中针灸条文较《辅行决》而言,体现了由粗到精、由小到大、由少到多的历史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