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比较罗红霉索联合丙酸氟替卡松鼻喷雾剂与单独应用丙酸氟替卡松鼻喷雾剂治疗变应性鼻炎的近期和远期疗效。方法:90例变应性鼻炎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采取丙酸氟替卡松鼻喷雾剂喷鼻联合罗红霉素口服,对照组单用丙酸氟替卡松鼻喷雾剂喷鼻。观察每组治疗效果并统计6个月后复发率。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93.34%)明显高于对照组(80.00%)(P〈0.05)。6个月后复发率试验组为26.67%,对照组为64.44%,两组复发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罗红霉素联合丙酸氟替卡松鼻喷雾荆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近期和远期疗效均优于单独应用丙酸氟替卡松鼻喷雾剂,二者可起到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脱敏通窍汤联合丙酸氟替卡松喷鼻剂治疗持续性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8例变应性鼻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4例。治疗组用脱敏通窍汤合丙酸氟替卡松喷鼻剂,对照组仅用丙酸氟替卡松喷鼻剂,观察治疗2周。结果:治疗组显效19例,有效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1.7%(95%CI=66.8%~99.6%);对照组显效13例,有效7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83.3%(95%CI=55.6%~97.1%);两组综合疗效比较(u=1.479 6,P=0.139 0),差异尚未达到显著性意义。结论:脱敏通窍汤联合丙酸氟替卡松喷鼻剂治疗肺气虚寒型变应性鼻炎疗效可能优于单纯应用丙酸氟替卡松喷鼻剂,其收益为OR=0.45(95%CI=0.07~2.76),NNT=12(95%CI=3.70~21.63)。  相似文献   

3.
李华超 《河南中医》2014,(12):2400-2401
目的:观察固本祛风汤联合丙酸氟替卡松喷鼻剂治疗持续性变应性鼻炎(AR)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7例持续性AR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53例单纯给予丙酸氟替卡松喷鼻剂治疗,观察组54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自拟固本祛风汤治疗,两组均治疗4周。结果:对照组显效19例,有效20例,无效14例,有效率为73.58%,治疗组显效25例,有效21例,无效9例,有效率为85.18%,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固本祛风汤联合丙酸氟替卡松喷鼻剂治疗持续性变应性鼻炎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参苏温肺汤加减对慢性鼻⁃鼻窦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180例患者随机分为参苏温肺汤加减组、泼尼松+丙酸氟替卡松组、联合用药组,每组60例,疗程60 d。检测临床疗效、症状评分(VAS、Lund⁃Kennedy、Lund⁃Mackay、SNOT⁃20)、肺通气功能指标(FEV1、FVC、FEV1/FVC、PEF)、血清和鼻腔分泌物炎性因子(TNF⁃α、IFN⁃γ、IL⁃1β、IL⁃17)、不良反应发生率变化。结果联合用药组总有效率较参苏温肺汤加减组、泼尼松+丙酸氟替卡松组升高(P<0.05)。治疗后,联合用药组症状评分、肺通气功能指标、血清及鼻腔分泌物炎性因子改善程度较其他2组更明显(P<0.05)。各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依次为参苏温肺汤加减组高于联合用药组高于泼尼松+丙酸氟替卡松组(P<0.05)。结论参苏温肺汤加减对慢性鼻⁃鼻窦炎患者临床疗效良好,安全性高,联合泼尼松+丙酸氟替卡松时具有减毒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估盐酸氮卓斯汀喷鼻剂(爱赛平)联合丙酸氟替卡松喷鼻剂(辅舒良)在治疗变应性鼻炎中的临床疗效。方法:90例随机分为联合组30例,爱赛平组30例,辅舒良组30例。联合组使用爱赛平喷鼻剂联合辅舒良喷鼻剂喷鼻。爱赛平组使用爱赛平喷鼻剂喷鼻,辅舒良组使用辅舒良喷鼻剂喷鼻,分别治疗两周,对变应性鼻炎四大症状鼻塞、鼻痒、流涕、打喷嚏进行疗效评估。结果:联合组疗效分别为86.7%。爱赛平组、辅舒良组疗效分别是63.3%,66.7%。结论:盐酸氮卓斯汀喷鼻剂联合丙酸氟替卡松喷鼻剂治疗变应性鼻炎疗效更优。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益气通窍汤对肺脾气虚型儿童慢性鼻窦炎的临床疗效和鼻窦分泌物中IL-1β、IL-8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择肺脾气虚型儿童慢性鼻窦炎13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68例和观察组70例,两组均行口服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和丙酸氟替卡松鼻喷雾剂喷鼻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益气通窍汤。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鼻窦分泌中IL-1β、IL-8浓度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气通窍汤能明显提高肺脾气虚型儿童慢性鼻窦炎的临床治疗效果,其作用优于单纯西药对症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藩药复方鱼鹅滴鼻剂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65例过敏性鼻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5例,给予苗药复方鱼鹅滴鼻剂治疗;对照组30例,给予丙酸氟替卡松喷鼻剂治疗。结果:停药1月后统计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82.85%,对照组总有效率66.67%,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苗药复方鱼鹅滴鼻剂及丙酸氟替卡松喷剂治疗过敏性鼻炎急性期均有一定的疗效,且苗药复方鱼鹅滴鼻剂远期疗效更优于丙酸氟替卡松喷鼻剂。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丙酸氟替卡松鼻喷雾剂在改善儿童过敏性鼻炎症状以及控制哮喘反复发作方面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儿童过敏性鼻炎合并哮喘患儿162例,采用数字随机法分为2组,81例患儿实施常规治疗(口服氯雷他定、经口吸入糖皮质激素)为对照组,81例患儿联用丙酸氟替卡松鼻喷雾剂为观察组,疗程均为12周。在治疗不同时段(0周、2周、4周、8周、12周)评定过敏性鼻炎症状评分、哮喘控制测试评分及测定峰值呼气流速。比较2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2周、4周、8周、12周时,观察组过敏性鼻炎症状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哮喘控制测试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峰值呼气流速均明显大于对照组。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丙酸氟替卡松鼻喷雾剂是治疗儿童过敏性鼻炎合并哮喘的有效药物,可明显改善患儿的临床病症,可显著提高疾病治愈率,不良反应少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房耿浩 《新中医》2015,47(5):225-226
目的:观察解郁祛湿建中汤治疗湿热型慢性鼻窦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4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42例,治疗组口服解郁祛湿建中汤治疗;对照组采用丙酸氟替卡松鼻喷雾剂喷鼻联合克拉霉素片、吉诺通胶丸口服治疗,疗程均为1月,观察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8.10%,对照组为62.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解郁祛湿建中汤治疗湿热型慢性鼻窦炎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丙酸氟替卡松鼻喷剂联合玉屏风颗粒治疗变应性鼻炎肺气虚寒型的临床效果。方法: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用丙酸氟替卡松鼻喷剂治疗,观察组加用玉屏风颗粒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1个月、治疗3个月、治疗结束后6个月随访对症状积分进行评价。结果:治疗1个月,两组各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治疗3个月,两组各症状积分均较治疗1个月有明显改善(P0.05);治疗1个月、3个月和随访6个月,观察组各症状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丙酸氟替卡松鼻喷剂联合玉屏风颗粒治疗变应性鼻炎可改善症状,远期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用三维组方方法自拟鼻鼽汤治疗儿童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4例符合变应性鼻炎诊断标准的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每组68例,三组分别为自拟中药鼻鼽汤组(中药组),西药丙酸氟替卡松气雾剂组(西药组)和中西药联合组(联合组)。中药组采用单纯中药鼻鼽汤治疗,西药组用单纯西药丙酸氟替卡松治疗,联合组采用联合治疗,经过为期1个月的治疗观察疗效。结果:中药组总有效率为88.23%,西药组为55.88%,联合组为95.5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儿症状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喷嚏、清水样涕、鼻氧、鼻塞等),联合组低于单纯中药组(P<0.05),单纯中药组低于西药组(P<0.05),联合组低于单纯西药组(P<0.05)。 三组血清免疫球蛋白 E(IgE)和白细胞介素-17(IL-17)水平都明显下降,三组白细胞介素-10(IL-10)与治疗前比较都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且三组上述指标的改善情况为联合组免疫球蛋白 E(IgE)和白细胞介素-17(IL-17)水平均下降最为明显,单纯西药组指标下降低于单纯中药组(P<0.05)。结论:鼻鼽汤治疗儿童变应性鼻炎效果优于单纯丙酸氟替卡松气雾剂,自拟鼻鼽汤联合丙酸氟替卡松治疗变应性鼻炎效果优于单纯中药治疗。中西药配合使用治疗儿童变应性鼻炎效果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清肺脱敏汤联合丙酸氟替卡松鼻喷雾剂治疗过敏性鼻炎(AR)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00例AR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观察组(丙酸氟替卡松鼻喷雾剂,n=150)与对照组(清肺脱敏汤+丙酸氟替卡松鼻喷雾剂,n=150),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主要症状及体征量化得分、免疫球蛋白水平,统计两组治疗效果、用药不良反应及生活质量,随访3个月,统计两组复发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喷嚏、流涕、鼻塞、鼻痒及鼻甲肿大症状得分均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各项得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IgG、IgE及IgM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各物质水平更低(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药物不良反应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日常活动、睡眠、非鼻部症状、实际问题、鼻部症状、眼部症状及情绪得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各项得分更低(P0.05);随访3个月,观察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复发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清肺脱敏汤联合丙酸氟替卡松鼻喷雾剂能有效减轻AR患者临床症状体征,提高其免疫功能及治疗有效率,改善其生活质量,并降低复发率,减轻复发症状,且药物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3.
〔摘 要〕 目的:探讨功能性鼻窦内镜手术后鼻腔冲洗联合丙酸氟替卡松鼻喷雾剂治疗慢性鼻窦炎合并鼻息肉的临床效 果。方法:选取洛阳市第三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 2017 年 1 月至 2019 年 3 月收治的 80 例慢性鼻窦炎合并鼻息肉患者作为研 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 40 例,两组患者均实施功能性鼻窦内镜手术,对照组术后不给予特殊处理,观 察组术后给予鼻腔冲洗、丙酸氟替卡松鼻喷雾剂,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血清炎症因子指标、术后鼻腔粘连发生率、 术后恢复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 97.50 %,高于对照组的 85.0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观察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点的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患者的术后鼻 腔粘连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术后鼻腔黏膜上皮化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在慢性鼻窦炎合并鼻息肉患者鼻内镜手术后给予鼻腔冲洗联合丙酸氟替卡松鼻喷雾剂,可提高疗效,减轻炎症反应,减少 鼻腔粘连发生,有利于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14.
<正>1临床资料共入选本院2011年2月~2013年10月符合诊断标准的患儿10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0例,男30例,女20例;年龄2~13岁,平均6.7岁;连续咳嗽的时间3个月~2年。对照组50例,男29例,女21例;年龄2~14岁,平均6.6岁;连续咳嗽的时间3个月~2年。两组一般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诊断依据中华医学会推荐的诊断标准[1]。2治疗方法对照组:根据病因采取相应的西医治疗方法:对慢性鼻窦炎患者予敏感抗生素口服2~4周,4岁以上患儿鼻腔喷入氟替卡松鼻喷雾剂;变应性鼻炎患者口服抗组胺药5~7天,氟替卡松鼻喷雾剂喷鼻,待鼻塞、流涕、打喷嚏等症状控制后逐渐减量,疗程1~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在丙酸氟替卡松鼻喷雾剂喷鼻基础上加用鼻内镜下刺血络对变应性鼻炎(AR)患者临床疗效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将60例AR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予丙酸氟替卡松鼻喷雾剂喷鼻治疗(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鼻内镜下鼻丘穴及内迎香穴刺血络疗法(1次/周),2组疗程均为4周。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鼻部症状积分(喷嚏、流涕、鼻塞、鼻痒)、体征积分(下鼻甲肿胀程度)、炎症因子水平[免疫球蛋白E(IgE)、白细胞介素(IL)-4、P物质(SP)]、鼻腔分泌物嗜酸性粒细胞(EOS)数量改变情况,治疗后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期间观察2组患者与治疗相关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鼻部症状积分、体征积分以及总积分均明显低于本组治疗前(P< 0.05),治疗组上述积分除流涕、鼻塞症状积分外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2组患者血清IgE、IL-4、SP水平以及鼻腔分泌物EOS数量均明显低于本组治疗前(P< 0.05),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67%(P< 0.05)。2组患者均未出现药物喷鼻后鼻出血、鼻部干燥等不良反应,治疗组鼻内刺血络后未出现鼻出血、鼻部疼痛等不良反应。结论:在丙酸氟替卡松鼻喷雾剂喷鼻基础上加用鼻内镜下刺血络治疗AR可有效改善患者的鼻部症状和体征,降低炎症因子水平和鼻腔分泌物EOS数量,提高临床疗效,其可能从神经源性炎症角度发挥作用,且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发生不良反应,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析鼻腔冲洗与丙酸氟替卡松(FP)喷雾剂联合治疗慢性鼻窦炎鼻内镜术后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7月至2017年7月新乡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20例慢性鼻窦炎(CRS)行鼻内镜手术治疗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于术后接受常规治疗和FP喷雾剂喷鼻,观察组在该基础上,给予2%高渗氯化钠溶液冲洗,再给予FP喷雾剂喷鼻,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疗效。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治疗后鼻腔鼻窦结局测试–20(SNOT–20)量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改善更为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3.33%和7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率分别为5.0%和2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鼻腔黏膜上皮化时间分别为(10.21±3.48)周和(12.17±4.59)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腔冲洗联合FP喷雾剂能改善CRS鼻内镜术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增加治疗有效率,促进鼻腔黏膜恢复,减少术后复发。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丙酸氟替卡松联合麻黄素治疗中重度持续性变应性鼻炎(AR)的疗效。方法将88例中重度持续性变应性鼻炎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联合组,对照组单独使用丙酸氟替卡松鼻腔喷雾剂,联合组联合使用丙酸氟替卡松鼻腔喷雾剂和1%麻黄素滴鼻液。观察2组治疗前和治疗后第3天、第7天症状体征变化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第3天,2组各评分、显效率和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第7天,2组鼻塞、体征评分及总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擤鼻、鼻痒及喷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2组显效率和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2组均未见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丙酸氟替卡松联合麻黄素在中重度持续性变应性鼻炎治疗的早期可产生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辛芩颗粒联合丙酸氟替卡松鼻喷雾剂对变应性鼻炎患者免疫相关因子及鼻腔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39例变应性鼻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67例予辛芩颗粒联合丙酸氟替卡松鼻喷雾剂治疗;对照组72例予氯雷他定片联合丙酸氟替卡松鼻喷雾剂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30 d后统计临床疗效。比较2组治疗前后血清白细胞介素4(IL-4)、IL-6、IL-10、免疫球蛋白E(Ig E)水平,辅助性T细胞1(Th1)/Th2比值,鼻腔功能鼻阻力(NR)、鼻黏膜纤毛传输时间(MTT)和鼻黏膜纤毛清除速率(MCV)变化,统计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2组IL-4、IL-6、IgE水平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IL-10水平及Th1/Th2均较本组治疗前升高(P0.05),且2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NR、MTT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MCV升高(P0.05),且2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辛芩颗粒联合丙酸氟替卡松鼻喷雾剂不仅能改善变应性鼻炎患者鼻腔功能,还能调节免疫功能,对患者预后有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对儿童变应性鼻炎患者临床使用丙酸氟替卡松联合氯雷他定治疗,观察两种药物联合对于变应性鼻炎患儿治疗情况。方法:选取本院2009年4月~2010年6月入院并接受治疗800例变应性鼻炎患儿,其中男性患儿421例,年龄5~11岁,女性患儿379例,年龄6~10岁,随机分为治疗组400例和对照组400例。治疗组给予丙酸氟替卡松联合氯雷他定治疗,对照组采用呋麻鼻滴液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情况。结果:治疗组400例患儿,治愈371例,治愈率:92.75%,对照组400例患儿,治愈297例,治愈率:74.25%,两组治愈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丙酸氟替卡松联用氯雷他定治疗儿童变应性鼻炎患者,效果比较明显。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研究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肺气虚型鼻鼽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26例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用口服开瑞坦联合鼻喷丙酸氟替卡松鼻喷雾剂给予治疗,治疗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结果治疗组62例患者中,显效23例,有效31例,无效8例,治愈54例,总有效率为87.10%;对照组64例患者中,显效19例,有效24例,无效21例,治愈43例,总有效率为67.19%。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肺气虚型鼻鼽临床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