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水泛丸为了减少服用时的苦味或掩盖药物不良气味和防止药物的潮解、氧化等,往往需要包衣。在多年的生产实践中,我们探索了一种简便包衣法,现介绍如下。1 包衣材料 50%糖浆:按常规法配制。  相似文献   

2.
水泛丸无论是手工操作还是机器生产,重量差异均较难控制。按剂量服用的水泛丸,因无严格规定,一般可符合要求,而计粒服用的水泛丸,尤其是含有比重较大成分的水泛丸就更难符合法定标准要求。脑立清丸系计粒服用的水泛丸,按标准要求每粒重0.15g,根据差异限度±10%计算,每粒的重量差异仅为±0.015g,但目前国内各厂均难达到这一标准。脑立清含有赭石和磁石两种比重较大成分,开始都考虑增加筛号,从起模开始多次筛分,这样  相似文献   

3.
在中药制剂中,有片剂包衣打光、蜜泛丸打光、水泛丸包衣打光。但水泛丸不包衣而打光,文献中至今尚无记载。水泛丸在丸剂中占有一定比例,但其表面较为粗糙,外观不如其它丸剂。为了改进水泛丸的外观,容易吞服,本人根据蜜泛丸用热水打光的经验,将水泛丸用热蜜等进行打光,经过对补中益气丸、香砂六君子丸等多次实践,效果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4.
水泛丸在生产过程中,往往在检测成品时有溶散时限超标情况发生,迫使返工重做,不但浪费工时,而且影响疗效。笔者利用以下方法,对逍遥丸、术香顺气丸等一般性水泛丸的处理可获得顺利解决。将溶散时限超标的水泛丸置包衣锅内,用喷雾器喷入少量35%乙醇,边喷边搅拌,注意少量多次,  相似文献   

5.
孙红 《中成药》2001,23(6):455-456
目的:对制丸机和糖衣机生产水泛丸的效果进行考察。方法:以启阳丹、生精圆、前列安丸为样品,采用的制丸机和糖衣机生产水泛丸,并从工艺流程、所需设备、原料药粉、煮提药材及药汁、成品质量等方面作一个比较。结果:两种机械生产水泛丸各有优劣,但糖衣机生产水泛丸工序少,丸形好,溶散快。结论:用糖衣机生产水泛丸有较制丸机优越。  相似文献   

6.
<正> 水泛丸表面通常较粗糙、无光泽、有色点,缺乏美观,病人不乐于服用。针对这一情况,我们摸索出一种简便的包衣方法,大大改善了水泛丸的外观。一、方法将处方中一些不易粉碎的药物加水煎煮,滤过,滤液(可酌留部分用于泛丸)浓缩至适  相似文献   

7.
目的:优化红花清肝十三味水泛丸成型工艺。方法:应用对比试验的方法筛选红花清肝十三味水泛丸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红花清肝十三味水泛丸起模:每1000 g药粉用45~46g粉起模,泛丸加水方法:采用喷雾加水法,丸粒表面润湿均匀,成品的圆整度好。泛丸加粉方法:采用将粉末直接加入包衣锅底部的方法,可使集中于锅底的小丸充分粘附药粉,缩小了丸粒的粒度差,并使丸粒大小一致,均匀度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优化扎冲十三味水泛丸成型工艺。方法:应用对比试验的方法筛选扎冲十三味水泛丸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扎冲十三味水泛丸起模:每1000 g药粉用43~44g粉起模,泛丸加水方法:采用喷雾加水法,丸粒表面润湿均匀,成品的圆整度好。泛丸加粉方法:采用将粉末直接加入包衣锅底部的方法,可使集中于锅底的小丸充分粘附药粉,缩小了丸粒的粒度差,并使丸粒大小一致,均匀度好。  相似文献   

9.
温热性中药片剂不宜包糖衣解放军总医院(100853)王晓燕,王瑾包糖衣是中药片剂包衣的一种常用方法,具有掩盖不良气味,增加药物稳定性,改善外观等优点。经对数种糖衣片的素片与包衣后的成品片称重比较,包衣后片子的平均重量约为素片重量的两倍,其中滑石粉与蔗...  相似文献   

10.
水泛丸系将药物细粉用水、药或其他液体为粘合(湿润)剂制成的小球形丸剂,是主要的中药传统剂型之一。目前仍广泛采用。水泛丸制备工艺可分为原料粉的准备及起模、成型、盖面、干燥、过筛、包衣、打光、质检等工艺过程,其中起模是泛丸成型的基础,是制备水泛丸成败的关键。目前起模的方法大致有:用泛丸匾手1起模,用包衣锅起模,制粒起模等方法,现介绍如下:1 药匾手工起模法 起模开始阶段,用水用粉量少,可用蒸溜水或冷  相似文献   

11.
蠲哮薄膜包衣片增重及抗潮性考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刘怡  龚小英 《中成药》2002,24(1):69-70
20 0 0年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对薄膜包衣片的质量标准增加了“重量差异”的检测[1] 。蠲哮片为中药半浸膏片 ,片芯浸膏含量高 ,本身吸湿性很强。如果薄膜包衣工艺不当 ,易导致“重量差异”不合格。并且 ,在贮藏过程中易吸湿增重而超过药典规定的标准。笔者对薄膜包衣工艺进行了总结 ,确定了最佳的包衣工艺参数。1 试药蠲哮片 (成品标示片重为 0 .3g)2 设备及仪器BGB 15 0C型高效包衣机 (北京航空工艺 6 2 5所 ) ;AEL 12 0型电子天平 (湘仪天平仪器厂 ) ;METTLERTOLEDOLJ16型水分测定仪 (瑞士梅特勒 托利多…  相似文献   

12.
刘旭海  李立新  陈小荣 《中成药》2008,30(2):274-275
薄膜包衣生产的质量考核通常以理论增重即根据工艺要求喷完规定量的包衣液.表面光亮美观无缺陷为标准;或以包衣片实际增重即在包衣过程中控制、称量包衣片实际重量达到工艺要求为准。但从工艺控制角度,包衣后有多少包材形成薄膜,又有多少包材干燥成粉末被排风负压带走,目前并无量化考核指标。  相似文献   

13.
藏药制剂品种中,通常以丸剂为主,而丸剂品种中,又以水泛丸为主。水泛丸系指药材细粉以水(或其它药溶液)黏合制成的丸剂,本操作规程适用于不同规格的藏药水泛丸制剂,实践操作过程中,应不断总结经验,不断摸索和准确掌握水泛丸的制备工艺,用最佳的制备方法,生产出高质量的水泛丸品种。仅供参考。1制定规格制剂人员要准确制定生产药品的规格,按照指令生产。例如:水泛丸品种的规格各有不同,有1g、0.3g、0.5g、0.6g、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制丸机塑制法与包衣锅泛丸法制备的定痫丸质量。方法:以丸粒的重量差异、崩解时限、含水量、汞含量及外观色泽为指标,比较2种方法制备的定痫丸质量。结果:塑制法制备的定痫丸重量差异小、色泽均匀、崩解时限、含水量及汞含量更易于控制。结论:采用塑制法制备的定痫丸质量优于泛制法,工艺过程简单可控。  相似文献   

15.
从传统制备水丸的工具、制备方法以及京帮传统水泛丸成品质量的检验方法、制备水丸时的注意事项等方面阐述京帮传统水泛丸制备工具与方法特点,指出水泛丸的制备方式分为机械泛丸和手工泛丸两种,而手工泛丸工具简单,可用于小量生产;以北京同仁堂为代表的中药京帮流派在水泛丸的制备工具与方法方面独具特色,所用马蔺根刷较现代所用油漆刷更为方便;其操作方法不但省力,而且泛出来的丸剂硬度适中,丸型圆整;同时所采用的产品质量检验方法、方式简便易行,值得借鉴学习。  相似文献   

16.
水泛丸的包衣除了使用硃砂、滑石、青黛、雄黄等外,炭粉亦是一种良好的包衣材料。几年来,我们利用药渣,自制炭粉,用于骨刺丸、头痛神效丹的包衣,效果十分满意,现介绍如下。从煎煮过的药材中挑选生地、熟地、甘草、山楂等药渣,用水洗净、烘干,放入铁锅内(废油桶保温桶亦可)。上面复盖一个直径较小的盖,大火  相似文献   

17.
《中成药》2014,(7)
目的探讨温心舒滴丸的包衣制备工艺,以及该滴丸包衣后的稳定性。方法采用单因素法筛选滴丸包衣工艺,优选出温心舒滴丸最佳包衣工艺。并通过测定冰片的量,来研究其稳定性。结果筛选出的包衣材料为OpadryII85G66817,其在包衣液中用量为18%,包衣增重15%;该滴丸包衣后稳定性有了很大提高。结论新型欧巴代Ⅱ型高效薄膜包衣系统可生产出颜色均匀、稳定的包衣滴丸。所制备的滴丸外观圆整度和光滑度均符合要求。该工艺简单实用,并能满足大生产上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1薄膜包衣技术 利用多种化学稳定性强的惰性高分子化合物的物理性质差异及其分子排列和结构特点,在不改变化学性质的前提下,活化这类分子的特定基团,激活表面活性,改变原来单个物质的分子排列,形成新的成膜混合物,这种混合物称为薄膜包衣粉。薄膜包衣技术就是将薄膜包衣粉中加入溶媒,形成分散均匀的混合物,经喷膜包衣,形成数微米厚的塑性薄膜,将其包裹于加工物上的工艺过程。其工作原理是药片在包衣机中运转时,  相似文献   

19.
银杏叶片薄膜包衣的生产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提高包衣片的稳定性,同时优化选择包衣的生产工艺条件。方法通过崩解、耐温湿实验比较薄膜包衣及糖衣对银杏叶片理化性质的影响,通过正交实验摸索出薄膜包衣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薄膜包衣可提高银杏叶片的储存期稳定性,在优选的工艺条件下生产的银杏叶片各项质量指标均合格。结论银杏叶片可采用薄膜包衣。  相似文献   

20.
目的:针对柴黄片糖衣包裹易吸潮、霉变,药物有效期短等问题,以柴黄素片为试材,探究了薄膜包衣对柴黄片成品性状及稳定性的影响。方法:采取响应面分析法,以进风温度、包衣液体积分数、雾化压力、滚筒转速为考察因素,以包衣合格率和崩解时限为考察指标,优选薄膜包衣工艺条件。将该条件生产的薄膜包衣片与糖衣片进行加速及长期稳定性对比实验。结果:薄膜包衣最佳工艺参数为进风温度 65 ℃、包衣液体积分数 12%、雾化压力 0. 3 MPa、滚筒转速 12 r·min–1,此条件下薄膜包衣片在稳定性试验中性状、吸湿性、崩解时限、黄芩苷含量均优于糖衣片。结论:柴黄片薄膜包衣可以有效延长药物有效期,该方法简便、易行、工艺稳定,可用于柴黄片的包衣生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