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浅论脑属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古代中医文献对脑的结构和功能的认识 ,内容十分丰富 ,如《灵枢·经脉》篇曰 :“人始生 ,先成精 ,精成而脑髓生。”《灵枢·海论》云 :“脑者髓之海。”《素问·五脏生成》篇曰 :“诸髓皆属于脑。”《指玄篇·修仙辨惑论》云 :“头为元神所住之宫 ,其空如谷 ,而神居之 ,故为之谷神 ,神存则生 ,神去则死 ,日则接于物 ,夜则接于梦 ,神不能安其居也。”后《内经》确定脑为奇恒之腑 ,众多医家对此虽有争议 ,但大多认同。我们则认为脑当为脏。首先 ,《素问·五脏别论》云 :“余闻方士 ,或以脑髓为脏 ,或以肠胃为脏 ,或以为腑 ,敢问更相反 ,皆自谓…  相似文献   

2.
1 神之函义 神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之神,泛指人体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是对人体生命活动现象的总称,如整个人体的形象以及精神意志、视听言动、喜怒悲恐等无不包含于神之中。简言之,神就是生命。神的产生以精气为其物质基础,如《灵枢·本神》所曰“两精相搏谓之神”,《灵枢·平人绝谷》所曰“故神者,水谷之精气也”;神在人体生命活动中至关重要,《素问·移精变气论》所云“得神者昌,失神者亡”,突出强调了神的重要性。狭义之神,是指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心所主的神志即是指狭义之神。  相似文献   

3.
1.精明之府:指头部。《素问·脉要精微论》曰:“头者,精明之府”。《医部全录·头门》注:“诸阳之神气,上会于头,诸髓之精,上聚于脑,故头为精髓神明之府。” 2.元神之府:指脑。《本草纲目》曰;“脑为元神之府。”精神意识,记忆思维,视觉器官,皆发于脑,故称。 3.血之府:指脉管。《素问·脉要精微论》曰:“夫脉者,血之府也。” 4.胸中之府:指背部。《素问·脉要精微论》曰:“背者,胸中之府,背曲肩随,府将坏矣”。 5.肾之府:指腰部。《素  相似文献   

4.
脑血管性痴呆(VD)是指由各种脑血管病引起的脑功能障碍而产生的获得性智能损害综合征,为一种慢性进行性疾病,包括多发梗塞性痴呆和大面积特定部位梗塞引起的痴呆,是脑血管病后的主要并发症,可引起进行性智能衰退,如记忆力减退,理解力不良,综合分析困难等。本文就临床常见证型和所用药方及其配伍意义进行分析。1理论研究《素问·六节藏象论》曰:“心者,生之本,神之处也。肺者,气之本,魄之处也。肾者,封藏之本,精之处也。肝者,罢极之本,魂之居也。脾者,仓廩之本,营之居也。”其实是强调肝心脾肺肾之精营对神魂魄的重要性。《内经》中多次提到…  相似文献   

5.
<正>中医理论体系深受古代哲学思想的影响。"神"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重要的概念之一,其原始含义是指天神,许慎《说文解字》:"神,天神引出万物者也。"徐灏注:"天地生万物,物有主元者曰神"。即"神"为天地万物之主宰。《内经》将神引入中医理论体系,用于解释人体生命现象,但保留了"主宰"内涵[1]。"心主神明"之说由来已久,而明清以后时至今日,许多学者力倡"脑主神明"、"心脑共主神明",并对此进行相关的论述,就孰主神明问题争论许久[2-4]。亦有学  相似文献   

6.
刘伟 《中华中医药学刊》2003,21(10):1697-1697
1 情志发于脑情志是由机体内外环境变化而引起的复杂反应 ,涉及心理、生理两大系统 ,不仅仅可由客观事物对个体的影响所引起或转换 ,还可由体内脏腑气机的变化所产生。《素问·天元纪大论》曰 :“天有五行御五位 ,以生寒暑燥湿风 ;人有五脏化五气 ,以生喜怒思忧恐。”脑位头而象天 ,是精髓汇集之处 ,《颅囟经》云 :“元神在头曰泥丸 ,总众神也。”说明神、魂、魄、意、志虽分属于心、肝、肺、脾、肾五神脏 ,但脑为元首 ,统帅五脏之神 ,是众神之长 ,可主五脏之神而统五志。再者 ,情志发于脑 ,也是由脑的生理功能所决定的 :一方面 ,脑主感觉 …  相似文献   

7.
试述脑藏神     
在中医医经典著作《内经》中虽多篇都为心主神明的内容,为后世奠定了心藏神之说,但在《素问·脉要精微论》中却又有“头者,精明之府”之说,这是脑藏神的原始理论依据,嗣后历代医家对腩藏神进一步的认识,诸如金正希曰“人的记性皆在脑中”;李时珍曰“脑为元神之府”;而王清任更为脑开辟了“脑髓说”专论。在中医脏象学说中,脑隶属于奇恒之府。其实脑应属脏,即使在《内经》中也有把脑归属于脏的叙述,例如《素问·五脏别论篇》就云:“黄帝问曰,余闻方士,或以脑髓为脏……不知其道,愿闻其说”。可见在《内经》成书  相似文献   

8.
人体之气分布在中焦的谓"中气",贯通上下,是人体气机升降的枢纽,与中焦脾胃关系密切。脾胃位于中焦,是气血生化之源。《难经》曰:"中焦者,在胃中脘,不上不下,主腐熟水谷"。《素问.灵兰秘典论》曰:"脾胃者,仓廪之官,五味出焉"。《灵枢.营卫生会》曰:"中焦……此所受气者,泌糟粕,  相似文献   

9.
中医经典理论有“心主神明”、“心藏神” ,至于“为髓海”之“脑”虽亦知是“元神之府”却相对论述较少 ,以五脏为中心的脏腑辨证理论体系对前者的重视和其影响广泛 ,很容易使人生出模糊的概念 ,以至认为中医的“神经系统”体系是“以‘心’为中心”的 ,其实不然。《灵枢·海论》曰 :“脑为髓之海” :《素问·脉要精微论》曰 :“头者 ,精明之府” ;《本草纲目》指出 :“脑为元神之府” ;而“心者 ,五脏六腑之大主也 ,精神之所舍也” (《灵枢·邪客》)。这里有“精明之府”、“元神之府”与“精神之所舍”之不同 ,亦有“元神”与“精神”之…  相似文献   

10.
中医藏象学说的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海波 《江苏中医药》2008,40(12):10-11
1藏象学说的内涵藏象学说是研究人体各个脏腑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相互关系的学说。"藏象"包括各个内脏实体及其生理活动和病理变化表现于外的各种征象。"藏象"的概念首见于《素问.六节藏象论》:"帝曰:藏象何如?岐伯曰:心者,生之本,神之变也,其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