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9 毫秒
1.
支气管哮喘儿童主观生活质量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儿童支气管哮喘是儿童时期常见的慢性呼吸变态反应性疾病,严重影响患儿的正常生活,但国内对哮喘儿童生活质量的量化研究较少。我们采用“儿童少年主观生活质量调查问卷”,对68名患儿进行了调查,现将调查结果总结如下。对象和方法1对象共观察68例哮喘患儿,全部病...  相似文献   

2.
哮喘儿童行为问题及干预治疗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探讨哮喘患儿与正常儿童在行为方面的差异,及心理行为干预治疗在哮喘治疗中的作用。方法:根据病例对照研究原则,应用Achenbach儿童行为调查表分别为84名哮喘儿童及正常儿童的行为问题进行了调查,并对18名哮喘儿童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进行了3-4个月的心理行为的干预治疗,结果:哮喘儿童行为问题明显高于正常儿童,哮喘的不同程度,不同性别,其行为问题不完全相同,对哮喘儿童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配合心理行为的干预治疗,可明显改变哮喘的症状。结论:哮喘儿童易出现行为问题,对哮喘儿童进行必要的心理行为干预治疗,对控制哮喘症状,干预和矫治不良行为均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3.
哮喘儿童行为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哮喘儿童与正常儿童在行为方面的差异。方法:根据病例对照原则,采用Achenbach儿童行为调查表对84名哮喘儿童及84名正常对照儿童的行为问题进行了研究。结果:哮喘儿童行为问题总检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哮喘的不同程度、患儿不同性别其行为问题不完全相同,哮喘的严重程度对患儿的行为影响较大,学习成绩、家庭及父母的婚姻关系、母孕期疾病对行为问题也有影响。结论:哮喘儿童易出现行为问题,提示心理行为干预治疗可预防和矫治不良行为。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哮喘患儿与正常儿童在行为方面的差异,及心理行为干预治疗在哮喘治疗中的作用。方法根据病例对照研究原则,应用Achenbach儿童行为调查表分别对84名哮喘儿童及正常儿童的行为问题进行了调查,并对18名哮喘儿童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进行了3~4个月的心理行为的干预治疗。结果哮喘儿童行为问题明显高于正常儿童,哮喘的不同程度、不同性别,其行为问题不完全相同。对哮喘儿童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配合心理行为的干预治疗,可明显改变哮喘的症状。结论哮喘儿童易出现行为问题,对哮喘儿童进行必要的心理行为干预治疗,对控制哮喘症状,干预和矫治不良行为均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改善学习困难儿童生活质量的方法。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武宁县2所小学3、4年级儿童740名,按标准筛选出学习困难儿童83名,随机分为观察组(42名)和对照组(41名),观察组儿童实施组织观看有教育意义动画片的心理干预措施,对照组儿童不接受任何心理干预治疗。使用湖南医科大学医学心理研究中心程灶火和高北陵编制的儿少主观生活质量问卷分别于干预前和干预后评定两组儿童的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后,观察组儿童家庭生活、同伴交往、学校生活、自我认识、抑郁体验、认知成分、情感成分得分以及总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儿童(P<0.05)。结论:采用组织观看有教育意义动画片的方式进行心理干预,是改善学习困难儿童生活质量的一种有效的心理支持方法。  相似文献   

6.
肥胖儿童的主观生活质量及心理影响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①目的 探讨肥胖儿童可能存在的心理及行为问题。②方法 对肥胖儿童及正常儿童进行艾森克个性测验及主观生活质量问卷调查,统计各量表得分。③结果 EPQ测试显示肥胖儿童E量表得分明显低于健康儿童,差异有显著性(P<0.01)。主观生活质量问卷:肥胖儿童在与同伴交往、自我认知、抑郁体验方面得分较低,总体满意度较低,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④结论 肥胖儿童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及行为问题,因此,应对其进行心理咨询和疏导,引导其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7.
心理干预对哮喘儿童行为及家长心理状况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哮喘儿童行为及其家长的心理卫生状况,以及心理干预治疗在哮喘治疗中的作用.方法:根据病例对照研究的原则,应用美国Achenbach儿童行为调查表(CBCL)分别对76名哮喘儿童及正常儿童行为问题进行了调查,应用Symptom Checklist 90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其父母进行心理状况调查,并对38名哮喘儿童在药物治疗基础上进行了5个~6个月的心理行为干预治疗.结果:哮喘儿童行为问题检出率为45.2%(35例),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16.6%(13例),两组差异有显著性.其父母的心理精神压力亦高于正常儿童的父母,主要表现在躯体化、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等方面.对哮喘儿童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配合心理行为的干预治疗,可明显改变哮喘的症状,减少复发.结论:哮喘儿童及其家长容易出现心理行为问题,对哮喘儿童进行必要的心理行为干预治疗,对控制哮喘症状、干预和矫治不良行为、改变家庭环境均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8.
抽动障碍儿童生活质量量表测试结果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评估抽动儿童的生活质量。方法:采用儿少生活质量问卷(ISLQ)对31例抽动障碍儿童的生活质量进行检查评定,并与正常学龄儿童进行对比,结果:患儿组的生活质量明显低于正常组。结论:除合理的药物治疗外,应对患儿进行包括心理干预的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9.
哮喘儿童心理行为障碍及其早期干预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哮喘儿童心理、行为状况及综合性干预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对学龄期60例哮喘儿童和50例正常儿童进行社会心理状况问卷调查及行为、情绪评定,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综合性干预治疗(采用按摩放松疗法、情绪疏导疗法以及实践脱敏疗法),比较治疗前后患儿心理、行为变化情况。结果:71.8%哮喘儿童存在心理障碍,主要表现为对发作的恐惧,长期用药副作用的担忧及社会交往困难;35%的患儿存在行为异常,与正常儿童相比各项指标差异显著,干预治疗后患儿心理、行为状况明显改善,各项指标前后比较差异显著(P<0.01)。结论:哮喘儿童存在心理、行为障碍,在哮喘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对其存在的心理、行为障碍进行干预治疗是必不可少的,是提高哮喘儿童生活质量的唯一途径。  相似文献   

10.
高血压病患者个性及生活事件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维生  李俊清  王军  姜长青 《中国民康医学》2004,16(12):727-728,772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患者的个性特点及其所遭遇的生活事件与其患病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MMPI和生活事件量表.对76例高血压病患者和65名正常被试进行调查,并进行比较。结果:男女患者在MMPI的F、Hs、D、Hy、pt、Sc量表上得分较正常对照组显著为高,生活事件仅个人一项达到非常显著差异。结论:罹患高血压病与遭遇的生活事件有关,但主要取决于患者所具有的独特的人格对生活事件的主观体验。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规范治疗对哮喘儿童生命质量及家长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40例7-14岁的哮喘儿童,按全球哮喘防治创议(GINA)进行规范治疗3个月,在治疗前、后分别采用儿科哮喘生活质量调查问卷(PAQLQ)对哮喘儿童的生命质量进行调查,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调查患儿家长的心理状况。结果规范治疗3个月后PAQLQ不论是总分还是各维度评分均明显提高,并且不同病情程度的患儿PAQLQ各维度得分也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规范治疗后患儿家长SCL-90中除敌对、偏执及精神病症因子外,其余各项因子得分明显降低(P〈0.05),患儿的生命质量各维度得分变化与家长心理卫生状况改善有显著的相关性。结论哮喘严重影响了患儿的生命质量及家长的心理健康,规范治疗能提高患儿的生命质量,减轻家长的心理障碍。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儿童哮喘吸入疗法临床疗效及经济负担的变化,为治疗哮喘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702例1~14岁哮喘(包括咳嗽变异性哮喘)儿童及家长进行标准问卷调查。结果: 吸入疗法前后比较发现,哮喘白天症状、夜间症状及呼气峰流速(PEF)值治疗后均明显改善(P<0.001)。吸入疗法前后哮喘发作严重程度及生活质量受影响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表现为发作程度明显减轻,生活质量提高。治疗哮喘的人均花费下降(P<0.001)。结论: 哮喘儿童吸入疗法治疗后临床症状明显减轻,发作程度减轻,生活质量提高,能够减轻家庭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儿童哮喘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儿科诊断的儿童哮喘患儿86例,按诊治奇偶序号分成干预组42例及对照组44例,所有患儿均采取常规治疗及护理,干预组并给予哮喘知识、哮喘技能等持续规范管理的护理干预。1年后监测2组患儿病情及生活质量,并比较2组患儿知识掌握、用药依从性情况。结果护理干预组患儿1年后病情控制及生活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且干预组哮喘知识掌握及用药依从性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护理干预能使哮喘儿童病情得到有效控制,并显著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马燕鹏  邓明映  林琼珠 《吉林医学》2013,(20):4135-4136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在支气管哮喘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情况。方法:分析支气管哮喘患儿的临床资料,依据护理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135例和观察组165例。结果:预见性护理组支气管哮喘患儿血气分析、肺功能、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优于普通护理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在支气管哮喘患儿中的应用可以明显提高患儿的临床疗效,提高患儿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青少年哮喘患者生活质量与其焦虑、抑郁的相关性.方法 调查在我院诊治过的120 例青少年哮喘患者及110 例健康对照者,采用自制一般资料调查表、哮喘生活质量调查问卷、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进行数据收集.结果 哮喘患者生活质量总体情况较差,影响因素依次为病程、性别、过去6 个月有无发生过重度哮喘;焦虑与生活质量(P<0.05)、情感(P<0.01) 及总分(P<0.05) 存在相关性.结论 青少年哮喘患者生活质量较差,病程长、女性及过去6 个月发生重度哮喘是影响生活质量的危险因素,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与生活质量相互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实施儿童哮喘规范化管理的实践效果。方法:通过定期举办"哮喘之家"、在治疗前、后分别采用儿科哮喘控制测试表(C-ACT)对哮喘儿童的病情控制进行调查,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调查家长的心理状况,培训全科医师,比较规范化管理前、后行为表现(生活质量)、家长SCL-90各因子得分变化、家长对哮喘的知晓率、全科医师对哮喘管理知识情况。结果:规范化管理后的哮喘患儿,患儿生活质量提高,家长的社会心理情况得到改善。全科医师对GINA方案的掌握及哮喘知识的更新有更深的了解。结论:通过实施儿童哮喘规范化管理,哮喘患儿家长得到疾病相关的知识教育。基层全科医师对儿童哮喘管理规范化,使其得到有效控制,提高了患儿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17.
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干预对哮喘患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干预对哮喘患儿的生命质量和肺功能的影响。方法:将90例哮喘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和健康指导,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接受为期6个月的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儿干预前后的儿科生命质量问卷评分和肺功能测定指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干预后观察组患儿的生命质量问卷评分明显增高,肺功能各项指标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结论: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干预能明显提高哮喘患儿的生命质量,改善其肺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Eotaxin)和白细胞介素13(IL-13)在支气管哮喘患儿发病过程中的作用及相互关系。方法:选择24例支气管哮喘患儿(哮喘组)和30名健康儿童(健康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法检测各组儿童血清中Eotaxin、IL-13水平,哮喘患儿组同时行肺功能测定。结果:哮喘患儿组急性发作期、哮喘缓解期血清中Eotaxin、IL-13表达水平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哮喘患儿组,急性发作期、哮喘缓解期血清中Eotaxin、IL-13彼此均成正相关。在哮喘急性发作期、哮喘缓解期血清中Eotaxin、IL-13与一秒钟用力呼气量(FEV1)、呼气高峰流量(PEF)均呈负相关。结论:Eotaxin、IL-13在支气管哮喘发病过程中彼此相互影响,共同参与哮喘患儿病理生理变化过程;Eotaxin、IL-13可作为哮喘患儿除临床症状、体征外评定病情严重程度、评定疗效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按照哮喘全球防治创议(GINA方案)结合穴位贴敷治疗轻中度慢性持续期哮喘对患儿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轻中度慢性持续期哮喘患儿9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56例,对照组42例。两组均以GINA阶梯式方案为基础治疗,观察组加用中药穴位贴敷,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定期随访。治疗前及治疗后6个月分别进行儿科哮喘生活质量量表(PAQLQ)填写,对患儿生活质量进行评估。[结果]两组间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后症状、活动、情感方面均较治疗前得到明显改善;治疗后症状维度较情感维度改善更好,而活动维度两组间无差别。[结论]与单纯按照GINA方案小剂量糖皮质激素吸入为基础的阶梯式治疗比较,加用中药穴位贴敷治疗轻中度慢性持续期哮喘,能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改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