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报告外伤性脾破裂切脾同时作自体牌组织块大网膜移植后4年、10年Ig、C3血常规、B超等随访结果.脾组织块全部存活并增大2~4倍,获得体液免疫补偿,近期Ig不稳定,后期增高;C3、血常规正常,未找见Howell-Jolly小体及空泡红细胞,身体素质良好.  相似文献   

2.
付庆江 《河北医学》1999,5(11):30-31
自从1952年King等首先报道脾切除术并发暴发性感染(OPSI)后,引起了医学界对脾免疫功能的进一步研究,脾做为一个重要免疫器官逐渐被确立。为此,应尽可能施行保脾手术。作者自1990年3月至1998年3月,采用个体化保脾手术治疗外伤性脾破裂86例均治愈,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86例中,男60例,女26例。年龄3~56岁,平均28岁,损伤机制包括车撞伤54例,坠落伤20例,打伤8例,刀刺伤4例。多发伤7例,其中6例左侧肋骨骨折伴血气胸,1例左肾破裂。入院时休克52例,均经早…  相似文献   

3.
腹腔镜脾切除一例附属医院外科胡三元,姜希宏,王建伟,谭国华,刘月忠患儿男,10岁。因黄疸、贫血、脾大8年于1994年12月1日入院。经临床和实验室检查确诊为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B超示脾厚6.2cm,长13cm,宽6cm,胆囊大小正常,内有0.3cm...  相似文献   

4.
本文应用免疫组化生物素抗生素法观察了17例良性血液病行脾切除自体脾块移植术后,外周血及脾组织内T淋巴细胞亚群的分布。结果显示,与正常组相比,血液病患者外周血内CD3和CD8明显减少(P<0.05),CD4无明显改变,而移植组术后3月时与术前相比,外周血内CD3和CD4显著增加(P<0.05),CD4无明显改变,但相对于正常组则明显减少(P<0.05),脾组织内CD8总数也明显增加(P<0.05),  相似文献   

5.
脾动脉栓塞治疗肝硬化并脾功能亢进3例张为忠1纪霞2王宗信1程楷11993年以来,我们对3例肝硬化并脾功能亢进的病人行脾栓塞疗法,效果满意。报告如下。临床资料3例病人均为男性,年龄分别为19,48和51岁。均为肝炎后肝硬化、门脉高压、脾大并脾功能亢进、...  相似文献   

6.
腹腔镜脾切除术初步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焕伟  甄作均 《广东医学》2000,21(6):468-469
目的 探讨应用腹腔镜施行脾切除术的方法及效果。方法 应用腹腔镜施行脾切除术3例,分别为肝炎后肝硬化脾功能亢进、遗传性球形红细增多症及脾淋巴管瘤患者。结果 手术全部获得成功,平均手术时间为3.7h(2.7~5h),平均术中失血320ml(200~450ml),均术后翌日恢复流质饮食,无术后并发症,平均术后住院7d(5~10d)。结论 腹腔镜脾切除术具有手术创伤小、术后疼痛轻、恢复快、伤口美观等优点,  相似文献   

7.
报告外伤性脾破裂切脾同时作自体脾组织块大网膜移植后4年、10年Ig、C3、血常规、B超等随访结果。脾组织块全部存活并增大2 ̄4倍,获得体液免疫补偿,近期Ig不稳定,后期增高;C3、血常规正常,未找见Howell-Jolly小体及空泡红细胞,身体素质良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脾次全切除术后残脾的结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10例脾次全切除术后的肝炎后肝硬变脾大亢病人,分别于术后3月至1年半内行残脾穿刺,取脾组织作光镜,透射电镜(TEM)和扫描电镜(SEM)检查,并与术前脾及正常脾组织相比较,结果:术后残脾与术前脾比较,脾小体和动脉周围淋巴鞘数量增加,结构较紧密,淋巴细胞密度增加,脾窦扩张程度减轻,脾索内纤维组织减少,淋巴细胞增加,脾内巨噬细胞较术前稍有减少  相似文献   

9.
脾原发性肿瘤极少见,我院于1996年6月收治1例脾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病人,现报告如下。男患,66岁。平素体健,因乏力、食欲不振半个月于1996年6月3日来院就诊。查体:体温36.7℃,脉搏80次/分,血压17.3/11kPa;全身浅表淋巴结未扪及肿大;...  相似文献   

10.
胎脾细胞悬浊液的临床应用沈阳军区总医院(110005)孙静,胡秀兰我院1990年3月至1993年3月应用胎脾细胞悬液治疗血友病120例共322例次。现将我们对胎脾细胞悬液的制作及临床应用情况总结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本组120例均为男性病人,年...  相似文献   

11.
B超指导非手术治疗脾破裂的体会我院1988年4月至1993年9月共收治区部闭合性损伤脾破裂34例(不包括脾包膜下血肿).手术治疗25例(脾切除术22例,脾修补术3例).临床诊断后,经B超检查,根据腹腔积液量及明确脾裂伤部位、程度,筛选非手术病例9例。...  相似文献   

12.
外伤性脾破裂74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74例外伤性脾破裂的诊治经验分析,结合有关文献,着重讨论了脾损伤的分类及治疗方法的选择问题.全组74例中非手术治疗4例,占5%,保脾手术10例,占14%,死亡3例,占4%.由此认识到保脾手术的可能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13.
脾外伤保脾手术95例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恢复脾外伤患者的脾功能,提高其生存质量。方法:对95例脾外伤(外伤分级Ⅰ~Ⅴ级)实施保脾手术,其中20例单纯修补,53例选用脾部分切除(其中13例附加修补,1例附加成形),4例保留副脾,18例行自体脾组织移植。结果:原位保脾77例,占81%,其中保脾量≥1/2脾63例,占原位保脾组81.8%,占全组66.3%。脾片移植18例,占18.9%。治愈94例,死亡1例,治愈率98.9%。结论:采用脾血流控制技术是提高脾外伤保脾手术质量的前提。根据脾损伤部位、严重程度及裂伤深度选择保脾术式是提高保脾手术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介入栓塞止血治疗外伤性脾破7例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0引言我科自1995年3月以来经导管介入栓塞止血治疗外伤性脾破裂7例患者,保留了脾脏,避免了开腹手术及并发症,效果满意.现就临床及治疗体会报告如下.1对象和方法1.1对象本组7(男5,女2)例,年龄23岁~45岁,均有上腹部及(或)左季肋部外伤史.其中撞击伤(车祸)4例,坠落伤2例,踢伤1例,均为闭合性腹部损伤,合并左下胸部肋骨骨折1例.有3例患者在受伤后脉搏快、大汗淋漓等早期休克症状.腹部检查除腹痛外,均有不同程度的腹膜刺激症状,经B超检查发现腹腔内积液(血),少量至中等量,明确提示脾破裂者4…  相似文献   

15.
目的门脉高压症自体脾移植前后行^99Tc^m-植酸钠胶体肝脾显像,探讨其对移植脾成活及其功能状态的评价作用。方法经临床及实验室检查排除肝脾及血液系统疾病的正常人20例,计划行自体脾移植术的门脉高压脾功能亢进患者24例,所有入选者均行^99Tc^m-植酸钠胶体肝脾显像,门脉高压患者于术前及术后1年分别进行肝牌显像,以肝组织、脾脏最“热”点为中心选取感兴趣区,计算前位和后位肝脾计数比值,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所有入选者肝脾显影清晰,门脉高压脾功能亢进患者术前肝脾平均计数比值明显降低(t=11.8,P〈0.01),经自身脾移植术后该比值可再度回升(t=9.5,P〈0.01),但未达到正常水平(t=6.9,P〈0.01),说明该方式治疗门脉高压脾功能亢进总体上是有效的。结论自体脾移植是解除门脉高压症的有效措施,^99Tc^m-植酸钠胶体肝脾显像是检测保留I陛脾手术后脾脏成活及功能状况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阐明脾损伤的外科处理原则,结合10年来保脾手术的经验探讨脾保留手术的适应证、手术技术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1989年5月至1四年5月间收治的166例脾损伤行保留性脾手术病例。结果 本组病例无死亡,保脾成功108例(65.1%)。58例(34.9%)被迫行脾切除,40例(56%)同时行脾组织自体移植。所有脾保留性手术均无并发症发生。109例术后平均随访13.5个月,脾功能良好,无感染并发症。结论 保留性脾手术在选择适当的病例中可安全施行。成功实施取决于3个因素:恪守脾损伤处理的一般原则,依脾损伤类型及病人状况选择恰当术式,掌握保脾术式的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7.
脾脏外科发展至今已有400余年的历史,早在1549年脾外科奠基者,意大利的Zaccaell成功为-24岁脾肿大妇女施行了全脾切除,至1678年Matthias首先将全脾切除用于治疗脾外伤,19世纪末使全脾切除术得到广泛应用,在脾损伤、脾肿瘤、各种脾功能亢进症及某些血液系统疾病治疗中都取得了良好疗效。我国脾外科只有50余年历史,初期主要用于脾损伤和晚期血吸虫病巨脾症的治疗。1952年King和Shumaker[1]首先报导全脾切除术后有OPSI的发生,其发生率是正常人群的50~100倍,发病率为56~8.7%.死亡率可达50~80%,其危险性在儿童则更大.OPSI…  相似文献   

18.
随着城市机动、非机动车辆及人口的逐年增多,近几年外伤性脾破裂的发病率也有逐年增多的趋势。我院自19用年至1992年共收治腹部外伤89例,其中脾破裂42例,占腹部外伤的47%。男性33例,女性9例,伤后至入院时间最短20分钟,最长9天,治愈39例,死亡3例。40例腹腔穿刺为阳性,2例阴性.临床实践证明,腹腔穿刺抽出不凝血液仍为诊断脾破裂的主要手段之一.本文着重讨论并分析了脾破裂的诊断、紧急处理及预防问题.  相似文献   

19.
肝血管瘤临床较多见,脾血管瘤报告较少,现将所遇1例报告如下。患者女,52岁.因右上腹反复疼痛1年加重2天伴右背酸痛,来院就诊.当地卫生室曾给予消炎止痛药物治疗,无明显好转。查体:T37C,心肺(一),腹平软,胆囊区稍压痛,无反跳痛及肌紧张,肝脏不大,脾左助下可触及,质软,无压痛及叩击痛.辅助检查:yo:3C7.6X10’几,N0.67,L033。B起示肝脏正常;胆囊形态大小正常,胆囊壁增厚、毛糙;脾脏增大,助下2.毛。m,脾厚37cm,轮廓清晰,表面光滑,回声均匀.脾门左侧有一2.7cmXZ.Zcm,脾门右侧有4~5个大小不等是葡萄状…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脾切除治疗肝硬化脾功能亢进的合理性及巨脾切除方法,方法:选择2003年1月~2006年1月肝硬化脾切除35例。分析术中术后并发症、门静脉血栓发生率、脾切除相关凶险性感染(OPSI)以及成功结扎脾动脉病例是否采用改进方法的出血量、脾脏大小差异等。结果:全组病例随访1~3年。无术中术后死亡、腹腔出血、膈下脓肿等并发症。门静脉血栓形成4例(11.4%),血小板1月内均恢复正常范围,术后无OP-SI病例。脾动脉结扎病例采用改进方法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分加为133.33ml和364.43ml(P〈0.001),改进方法组脾脏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脾切除治疗肝硬化脾功能亢进安全合理,巨脾切除时,将脾脏托出切口后再结扎脾动脉是一种成功率高、安全、易行的实用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