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患者,男,56岁,以"发现血压高10年,头晕、乏力1年"为主诉入院。10年前体检发现血压高,波动于150~160/95~100mmHg,于本院查尿常规、肾功能、甲状腺功能、皮质醇及醛固酮等正常,诊断高血压,  相似文献   

2.
<正>1 病例资料患者,女,21岁,因“发现血压高2个月余”于2021年6月26日入院。患者入院2个月前中专毕业体检时发现血压高,之后多次测均高,波动于180~220/110~130 mmHg(1 mmHg=0.133 kPa),无明显头晕、头痛等不适症状。就诊于当地医院,给予“硝苯地平片10 mg 早晚各一片、比索洛尔5 mg每天早上半片”口服降压,疗效欠佳。近半月口服“左旋氨氯地平片2.5 mg 1片/d”,  相似文献   

3.
患者,女,40岁,发现血压高10年,血压最高达209~220/140mmHg,经常伴双下肢发麻已4~5年。家族史:母亲有高血压病史。体检:血压220/110mmHg,心率100次/min,律齐。辅助检查:双肾上腺彩色B超未见异常。给予缬沙坦80mg,1次/d,非洛地平5mg,1次/d,富马酸比索洛尔5mg,1次/d。  相似文献   

4.
患者,女,40岁,发现血压高10年,血压最高达209~220/140mmHg,经常伴双下肢发麻已4~5年。家族史:母亲有高血压病史。体检:血压220/110mmHg,心率100次/min,心律齐。辅助检查:双肾上腺彩色多普勒超声(彩超)未见异常。给予缬沙坦80mg,1次/d,非洛地平5mg,1次/d,富马酸比索洛尔5mg,  相似文献   

5.
<正>2020年第1期(截稿日期2019年10月1日)患者,女,57岁,以"发现血压高23年,心慌10d"为主诉入院。现病史:23年前体检发现血压高,最高达180/100mm Hg(1mm Hg=0.133kPa),间断服用硝苯地平缓释片20mg 1次/d,特拉唑嗪2mg 1次/d,血压波动在130~150/90~100mm Hg。无特殊不适,未系统诊治。10d前心慌、乏力,就诊当地医院,心电图示心房纤颤,生化示血钾2.5mmol/L,给予补钾、控制心率药物,症状减轻,仍血钾低,血压偏高(150/95mm Hg  相似文献   

6.
1病例资料患者女,42岁,已婚,主因发现血压高2年,周身无力30 h,发作性晕厥1 d于2012年9月4日23:10入院。患者家属诉近2年发现血压高,收缩压最高为230 mmHg,无特殊不适,间断口服"复方利血平"药物治疗,血压控制欠佳,自诉服药后血压160/90 mmHg左右,未正规治疗。30 h前无明显诱因自觉周身无力,测血压150/80 mmHg,不伴胸痛、胸闷,未引起重视,6 h后出现乏力加重,突发意识丧失,心电监护示:心室颤动(室颤),立即予以电除颤,转为窦性心律。心电图示:窦性心律、频发室性早搏、二  相似文献   

7.
1 病例资料 患者,男性,汉族,52岁,因“发现血压升高10余年,视物模糊1周”由门诊收住院.患者于10多年前体检时发现血压升高,约为170/80 mm Hg(1 mm Hg=0.133 kPa),开始口服洛汀新(10 mg,Qd)降压治疗,自述血压控制尚可,在:130~140/95 mm Hg.3年后血压逐渐控制欠佳,波动于140~160/90~100 mm Hg,降压方案改为洛汀新20 mg/d,血压仍有波动.约5年后患者间歇头晕、头胀发作,自测血压波动于140~170/80~100 mm Hg.门诊复诊后降压方案改为洛汀新20 mg/d+络活喜5 mg/d,此后一直按此降压方案降压治疗,期间血压波动于130~180/70~95 mm Hg.2012年2月1日突发右眼视物模糊,于外院行眼底镜检查提示:右眼底出血,给予治疗(不详)后,视物模糊较前稍好.  相似文献   

8.
<正>患者,男,88岁,以"发现血压高30余年,反复头晕5个月"为主诉于2018年1月15日入院。30余年前发现血压高,非同日多次测血压高于140/90 mm Hg(1 mm Hg=0.133 kPa),最高达160/86 mm Hg,诊断"高血压",不规则服用"氨氯地平 5 mg/d",未监测血压。近1年余就诊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我院)心内科门诊,因血压波动于150~160/80~90 mm Hg,予改为"缬沙坦/氨氯地平1片/d"降  相似文献   

9.
患者,男性,78岁,主因"发现血压升高51年"于2007-10-11入院.患者1956年查体时发现血压升高,当时无头晕、头痛等症状,血压多波动于120~135/90~95 mmHg(1 mmHg=0.133 kPa).  相似文献   

10.
陈晓曙  王毅  朱恩强  蔡军如 《山东医药》2011,51(36):116-117
病历摘要患者,男,66岁。因"血压高10 a,加重伴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3 d"于2010年12月20日入院。患者10 a发现血压高,近年来口服"络活喜、依那普利、速尿、倍他乐克片",血压控制在140/80 mmHg左右。近3 d血压突然明显升高,  相似文献   

11.
<正>患者,男性,58岁,因"发现血压高5年,血压控制不佳半年"入院。患者诉于5年前发现血压高,最高血压为166/85mm Hg(1mm Hg=0.133kPa)。一直规律服用苯磺酸氨氯地平片5mg/d,定期监测血压结果显示血压控制在满意水平(120~130/70~80mm Hg)。但近半年来,患者发现血压波动范围明显增大(110~170/60~100mm Hg),同时伴有心悸,但无其他明显不适。  相似文献   

12.
患者,男性,78岁,主因发现血压升高51年于2007-10-11入院。患者1956年查体时发现血压升高,当时无头晕、头痛等症状,血压多波动于120~135/90~95 mmHg(1 mmHg=0.133 kPa)。1971年查体时行心电图检查提示左心室肥厚。1972年于劳累后出  相似文献   

13.
患者,女,57岁,以“发现血压高23年,心慌10d”为主诉于2018年10月24日入院。现病史:23年前体检发现血压高,最高达180/100mm Hg(1mm Hg=0.133kPa),间断服用硝苯地平缓释片20mg 1次/d,特拉唑嗪2mg 1次/d,血压波动在130~150/90~100mm Hg。无特殊不适,未系统诊治。10d前心慌、乏力,就诊当地医院,心电图示心房纤颤,生化示血钾2.5mmol/L,给予补钾、控制心率药物,症状减轻,仍血钾低,血压偏高(150/95mm Hg左右),遂收住院治疗。发病以来,无活动后胸闷、胸痛,无夜间憋醒,可平卧,无头晕、头痛。精神可,食欲正常,睡眠欠佳,二便正常,体质量无减轻。  相似文献   

14.
正2021年第12期(截稿日期2021年9月1日)女性,54岁,发现血压高3年。患者3年前发现血压高,诊室血压约为180/90 mm Hg(1 mm Hg=0.133kPa)。家庭血压监测发现,在不服用降压药的情况下,清晨血压在155~160/80~90mm Hg左右,而上午10:00以后血压则在正常范围。患者无明显症状。2年多来,患者服用过多种降压药物,包括长效、中效和短效药物。用中效的尼群地平10mg/d或卡托普利25 mg/d,均出现午后血压过低(可低于100/70mm Hg),有头晕。  相似文献   

15.
病例摘要 病史 患者男性,60岁,因"血压高17年,加重半月"入院.病史分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 患者于1992年出现劳累后头昏、心慌,血压165/90 mmHg,当地医院予降压治疗(具体药物不详);近10年血压控制于120~140/80~90mmHg.  相似文献   

16.
正1临床资料患者女性,49岁,汉族,因"发现血压高2年多,血钙异常1周",于2015年11月09日入院。患者2年前体检发现血压高,既往最高血压180/100 mm Hg(1mm Hg=0.133kPa),长期规律服用"硝苯地平缓释片20mg,2次/d;替米沙坦40mg,1次/d"二联降压治疗,血压控制不佳,近1年内血压波动在130~170/70~100 mm Hg。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四肢乏力,无肢体疼痛及肌肉萎缩,无行走困难,无怕热、多  相似文献   

17.
<正>患者,女,65岁,发现血压高10年,下午血压不能满意控制半年。患者于10年前发现血压高,最高时血压为192/82mm Hg(1mm Hg=0.133kPa)。近3年来一直服用硝苯地平控释片(拜新同)30 mg,7:00餐前服用,1次/d。但是半年来,上午血压能控制在140/90mm Hg,但下午血压不能达标。无明显不  相似文献   

18.
王静  苑杰 《中国心血管杂志》1999,4(3):190-190,186
<正> 本研究测定了60例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的血浆心钠素(ANP)含量及口服依那普利和阿罗洛尔对其的影响.1.对象和方法门诊轻、中度EH患者60例,舒张庄(DBP)95-114mmHg,收缩压(SBP)<200mmHg(1mmHg=0.133kPa),继发性高血压除外.其中,男33例,女14例,年龄18~65岁.平均(52.6±13.8)岁,随机分为依那普利组和阿罗洛尔组,每组各30例,两组间患者基础情况、血压、心率无显著差异.停用降压药物两周后分别口服依那普利片(悦宁定,杭州默沙东公司,5mg/片),5-10mg/d,每日一次;阿罗洛尔片(阿尔马尔,日本住友株式会社,10mg/片),10-20mg/d,每日两次,均治疗六周.治疗前后分别测血压并留取血标本.正常对照组30例,为体检健康人员.以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ANP水平(药盒购自解放军总医院东亚免疫研究所).统计方法用t检验.  相似文献   

19.
正患者,女,65岁,发现血压高10年,下午血压不能满意控制半年。患者于10年前发现血压高,最高时血压为192/82mm Hg(1mm Hg=0.133kPa)。近3年来一直服用硝苯地平控释片(拜新同)30 mg,7:00餐前服用,1次/d。但是半年来,上午血压能控制在140/90mm Hg,但下午血压不能达标,无明显不适,也无特殊原因可寻。患者无烟酒嗜好,绝经10余年,已退休。  相似文献   

20.
患者,男性,71岁,已婚。发现血压高1年,头晕1d。1年前无明显原因出现头晕,并伴活动后轻度胸闷、心悸,就诊发现血压180/90mmHg(1mmHg=0.133kPa),诊断为高血压。经氨氯地平加美托洛尔联合治疗,血压多数时间控制在140/80mmHg水平。1d前再发头晕,同时伴面部发热。肢体活动无明显异常。门诊血压为122/68mmHg;超声心动图示:室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