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对护士的影响   总被引:40,自引:21,他引:40  
刘均艳 《护理研究》2002,16(11):675-676
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将于 2 0 0 2年 9月 1日起正式实施 ,它共分 7章 63条 ,与 1987年 6月 2 9日发布的《医疗事故处理办法》6章 2 9条比较 ,内容有大幅度增加 ,扩大了医疗事故内涵 ,加大了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的责任 ,患者权利增多。其宗旨是 :保护患者和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的合法权益 ,维护医疗秩序 ,保障医疗安全 ,促进医学科学的发展。护理工作在医疗工作中占据重要地位 ,护士应认真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 ,充分认识其对自身的影响 ,用法律规范自己的行为 ,预防医疗事故发生。1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特点1.1 重新定义医…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对护理工作带来的重大影响,从4个方面阐述了在目前护理管理中所面临的法律问题,提出应正确认识《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改进护理工作模式,为护士适应新规则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3.
手术室护理风险及法律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颁布,使处理医疗事故的尺度更加明确,执行可操作性更强,这无疑为医务人员提供了自我保护的法律武器,但同时也增加了医务人员的执业风险。护理行为是一种社会行为,必须受到法律的规范才能实现有效的管理和控制。在手术室护理工作实践中,引起医患法律纠纷的因素很多,现就如何避免护理缺陷的产生,提高手术室护士的法律意识做一探讨。  相似文献   

4.
护理领域常见的医疗事故及防范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江金燕  朱李艳 《护理研究》2004,18(6):1019-1020
2002年2月20日国务院第55次常务会议通过了《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自2002年9月1日起施行。《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扩大了原《医疗事故处理办法》中关于医疗事故的内涵,同时加大了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的责任。根据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法律规定,分析归纳护理领域常见的医疗事故和提出防范对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结合《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公布,分析其正负效应。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我们发现医护人员法律意识淡薄,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特别强调了预防为主的原则,故本文提出:增强护士抗风险能力,加强法律知识学习,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提高护士综合素质,严格执行规章制度,提高医疗护理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完善病历质量管理,规范护理文件书写。  相似文献   

6.
护理工作是充满高压力的工作,在长期高强度的工作压力下,护士会产生疲乏感,以致影响护理工作质量[1]。现就我院妇科护士工作压力源进行分析及提出相应对策。1原因分析1.1患者方面随着《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颁布,患者对护理人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既要求护士态度和蔼,工作认真,又要求护士技术过硬,操作准确、熟练。个别患者对医院的某些不满也往往发泄到护士身上。1.2新的护理记录的书写随着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颁布,护理记录以客观资料作为法律性文件,为护患双方提供了法律保护及举证依据,要求护理记录更具有科学性、真实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7.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实施后对护理诊断的思考   总被引:37,自引:0,他引:37  
通过对目前临床护士应用护理诊断存在问题的分析 ,以及《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实施后护理诊断面临的挑战 ,提出在认真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基础上 ,稳定现有局面 ,进一步探讨和研究护理诊断 ,逐步与国际接轨。一是要提高护士的整体素质 ;二是要提高护士应用护理诊断的能力 ;三是规范管理 ,切实做好护理记录 ;四是在学习和借鉴国外的先进理论和先进经验的同时 ,要根据中国国情 ,走中国化的道路 ,在实践中不断创新 ,建立起符合我国国情的护理诊断。  相似文献   

8.
浅谈护理纠纷的防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玉莲 《护理研究》2004,18(6):1018-1018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于2002年9月1日正式实行。《医疗事故处理条例》集中体现了保护医患双方合法的权益、维护医疗秩序、保障医疗安全、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及促进医学科学发展的宗旨。同《医疗事故处理方法》相比,《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有如下特点:①强调医疗事故重在预防。规定医疗机构应当制定防范、处理医疗事故的预案,预防医疗事故的发生。②明确  相似文献   

9.
实施《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对护理管理的挑战与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 0 2年 9月 1日起实施由国务院令第 3 5 1号公布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 ,医疗机构及其广大医务人员将面临挑战和更多的责任。作为护理管理者 ,在新的法律法规颁布后 ,如何规范护理行为 ,预防护理事故 ,是值得护理管理者认真思考和研究的又一重要课题。1 护理管理面临的主要挑战1 1 《条例》扩大了医疗事故的内涵。根据条例的规定“造成患者明显人身损害的其他后果属于四级医疗事故[1] ” ,那么许多过去因过失致人身体损害的严重差错将被列入医疗事故 ,比如静脉输入刺激性药物如化疗药外渗致使局部皮下组织坏死 ,错服…  相似文献   

10.
新形势下加强护理安全管理的对策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于2002年9月1日开始实施,在新的形式下,护理部如何做好安全护理管理,有效防范医疗事故的发生,更好地保障护士和病人的合法权益,减少医疗纠纷是各医院护理管理部门都在探讨的问题。我院护理部按照《条例》和其他相关法律的有关规定,研究新对策,认真做好相应的管理和预防措施,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国务院第 35 1号会令发布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下称《条例》) ,9月 1日就要实施了。《条例》旨在规范医疗行为 ,调整医患关系 ,处理医疗事故。这个备受关注的行政法规 ,加上最高人民法院 [2 0 0 1]33号司法解释中关于医疗事故民事诉讼中举证责任倒置的规定 ,使得这些年饱受冲击的医疗卫生界感到压力很大。一次会上 ,一位著名的外科教授说“看来我只有两条路 ,要么改行 ,要么退休”。而个别人士则称“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实施之日 ,就是中国的患者扬眉吐气之时” ,那么究竟应当怎样看待《条例》对医疗实践的影响 ,医院和医务工作者应有何…  相似文献   

12.
自2002年9月1日起正式施行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在全国广大医患人员中间引起了巨大的反响。与此相伴出台的《医疗事故分级标准》(以下简称《标准》)成为判定医疗事故的有无及其级别的国家标准。因此认真学习、贯彻《条例》和《标准》,尽可能地保护医患双方的利益,提高患者的功能水乎,防止发生医疗事故和降低事故的等级,  相似文献   

13.
长期医嘱执行单的临床应用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出台,对医疗护理服务提出了更高的标准。举证责任倒置是“谁主张、谁负责”原则的补充,是举证责任的重新分配。我院自2005年开始了“长期医嘱执行单”的使用,经过培训,设计流程和实时的质量监控,护士执行医嘱的行为更加规范,时间意识、责任人意识、维权意识增强了,虽然护士的工作量增加了,但使护理工作更加严密、科学。  相似文献   

14.
随着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颁布实施,护理人员在工作中面临的责任和风险逐渐增多。面对新的形势和新的规则,有必要重新认识护理工作中存在的许多做法,以进一步完善护理工作流程及规章制度。本文主要通过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及《病历书写基本规范》及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减少骨科护理记录书写缺陷。目的是在维护患者权益的同时,用法律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预防杜绝因护理工作而引发的医疗纠纷。抽取学习前后各100份骨科病历进行原因分析与对策。通过学习书写缺陷明显降低。通过学习增强了护士法律意识并减少了医疗纠纷。  相似文献   

15.
“举证倒置”与相关的护理证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立新 《护理研究》2004,18(6):1020-1021
随着国民文化素质的提高,法律知识的普及,人们法律意识的增强,以及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及配套文件的实施,现行的护士转抄医嘱制度已不符合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精神,且这种制度存在一定的弊端。为此,我们取消了原来医生单一的医嘱单,改为医、护、病患三者的输液单,并签上全名,以利于医护人员法律责任明确,利于举证。现就与“举证倒置”相关的护理证据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16.
增强护理人员法律意识防范护理医疗事故   总被引:26,自引:1,他引:25  
孙元美 《护士进修杂志》2003,18(10):895-896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的出台,使保护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维护医疗秩序,保障医疗安全,增强护理人员法律意识,规范护理行为,防范医疗事故发生,成为摆在护理人员面前又一重要课题。1 医疗事故的基本概念 医疗事故是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医疗活  相似文献   

17.
胡红 《齐鲁护理杂志》2002,8(9):715-716
我国的《宪法》、《刑法》、《民法通则》和卫生行政部门颁布的《护士管理办法》、《消毒管理办法》、《传染病防治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为护理工作制定了标准,规范了护理工作.随着改革的深入,人们的医疗权利和自我保护观念增强,护理工作稍有疏漏或违反规程,就会引起患者意见,甚至发生医疗纠纷.为使护理行为符合法律、法规,护士必须认真学法.  相似文献   

18.
新时期精神科护理记录中的法律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临床中发现护士在书写护理记录时 ,涉及许多潜在的法律问题。特别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举证责任倒置”及《医疗事故处理条例》颁布后 ,作为可复印的客观性病历资料的护理记录尤为重要。1 护理记录的真实性1 1 对意外事件的记录。精神病人由于受精神症状的支配 ,可能发生自杀、自伤、外走、冲动、伤人等意外事件。有些意外事件是由于护士责任心不强、护理过失造成的 ;有些是由于病人病情变化难以预测和防范的。《条例》规定 :医疗事故是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 ,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  相似文献   

19.
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对护士心理行为影响的调查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目的 :为了解《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实施后护士认知、心理、行为的变化情况。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对 93名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不同学历、工龄、职称的护士对《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掌握情况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 5 )。护士心理压力主要是担心发生医疗事故、护理记录不完善造成纠纷等。行为表现 :主动学习法律及业务知识的积极性增高 ,工作中更加注重病人的各项权利。结论 :护士学法、懂法有利于维护病人及自身的合法权益 ,有利于提高护理质量 ,保证护理安全  相似文献   

20.
护理记录中主客观资料的区分处理及探讨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随着《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实施和护理记录作为客观资料归入病历之后,护理记录中主客观资料的区分处理问题已成为困惑护士的一个难点和疑点,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护理记录改革的不断深入,据此笔者提出以下问题与同道共同探讨。主客观资料认识不清的问题《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十条规定:“护理记录是根据医嘱和病情对病人在住院期间护理过程的客观记录。”就已将护理记录限定在客观资料范畴内[1 ] ,要求护士在护理记录中客观地反映护理工作的实际情况和对患者实施的具体观察及护理,使之更好地保护护患双方的合法权益。但在护理实践中,由于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