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AgNOR在急性白血病体外药物敏感性测定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洵楠  谢品浩 《江苏医药》1996,22(4):261-261
我院1992年11月~1994年10月运用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染色法(AgwOR)对64例急性白血病患者进行体外药物敏感性测定,并结合临床化疗疗效动态观察,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64例急性白血病患者中,男44例,女20例。年龄5~73岁,平均35.8岁。初治54例,复发、难治10例。按1987年天津会议标准分型: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39例(M12例、M。6例、M2b1例、M3复发3例、M49例、M510例、MDS-RAEB-T1例、M72例、慢粒急粒变4例、慢粒急淋变1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25例。单个核细胞是液制备:化疗前取骨髓液Zml或外周血…  相似文献   

2.
恩丹西酮是一种高选择性的 5 -羟色胺受体拮抗剂 ,即一种新的强效止吐药。我们于 1994年 11月~ 2 0 0 3年 6月观察了其对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时胃肠道反应的预防作用 ,并与甲氧氯普胺组对照 ,其疗效明显优于甲氧氯普胺组。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恩丹西酮组 2 0例 ,男 15例 ,女 5例 ,年龄16岁~ 70岁。 2 0例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5例 ,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 15例。甲氧氯普胺组 13例 ,男 10例 ,女 3例 ,年龄 19岁~ 6 5岁。 13例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4例 ,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 9例。排除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消化道梗阻…  相似文献   

3.
我所于1993年6月至8月采用百宝胶囊防治恶性血液病化疗中出现的毒副反应,观察其扶正减毒,增强机体抵抗力的作用,结果报告如下。1.病例选择:全部病例均符合《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3例,男17例,女16例;年龄22~70岁。急性淋巴细胞白血液(急淋9例)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急非淋)15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慢性)3例,恶性淋巴在(恶淋)名倒,多发性骨脑瘤1例。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真红)1例。中医辨证分型为气血两虚24例,气虚9例。对照组:30例,男18例,女12例;年龄22~68岁。急淋9例…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临床生物学特点、不同治疗方案的疗效及对生存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北京大学血液病研究所2008年2月至2013年2月初诊年龄≥60岁的老年AML,除外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进行化疗的70例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去甲基化药物组(9例)、标准化疗组(18例)和小剂量化疗组(43例)。比较接受不同诱导方案的3组患者的疗效及预后差异,并对70例患者的生存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第一疗程化疗达完全缓解患者33例(47.1%),部分缓解11例(15.7%),不缓解26例(37.1%);死亡8例(11.4%);3例一般状况差未再化疗,进行支持治疗。进入第二疗程化疗患者59例,完全缓解42例,部分缓解3例,不缓解14例,死亡3例。第二疗程缓解率60.0%(42/70),总缓解率67.1%(47/70),难治患者14例(20.0%)。年龄〉65岁[比值比=2.36,95%置信区间为1.09—5.10],不良染色体预后(比值比=2.24,95%置信区间为1.01~4.94),标准方案诱导化疗(比值比=2.48,95%置信区间为1.25~4.92)是影响生存的主要因素。结论老年初诊的AML患者应进行危险度分层,采取个体化治疗策略。65岁以下的中低危患者可以选择标准化疗,而65岁以上的高危患者可考虑去甲基化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5.
大剂量联合化疗主要用于难治性、复发性急性白血病的治疗或对白血病完全缓解后的强化治疗。感染及出血是大剂量化疗后骨髓抑制期最严重的并发症 ,如何保证化疗后患者安全渡过骨髓抑制期 ,提高患者耐受性 ,降低化疗毒副反应是化疗顺利进行和平安康复的关键。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1991年 1月至 2 0 0 1年 5月对 45例难治性、复发性白血病进行大剂量化疗 ,其中急性髓性白血病 (AML ) 2 4例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AL L ) 2 1例 ,男 31例 ,女 14例 ,年龄 14~5 4岁 ,中位年龄 36岁 ,实施大剂量化疗 94次 ;AML采用阿糖胞苷 (A ra- C) 15 …  相似文献   

6.
化学药物治疗 (化疗 )是治疗白血病患儿重要手段之一。但由于化疗通常需要几个疗程 ,所以化疗所造成的血管损害这一难题一直困扰着护理人员。我科通过周围静脉使用留置套管针化疗 ,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我科自 2 0 0 0年 5月~ 2 0 0 2年 10月经周围静脉留置套管针行化疗者 14 6例 ,男 86例 ,女 6 0例。年龄 1 5岁~14岁 ,平均年龄 7岁。其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99例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 4 5例 ,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 2例。2 穿刺方法2 1 按要求准备好套管针 ,选择穿刺部位由于静脉化疗患儿多次输入刺激性较强的化疗药物 ,其血…  相似文献   

7.
米托蒽醌在急性白血病联合化疗中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米托蒽醌 (MTZ)由于其具有抗肿瘤活性高、心脏毒性较小的特点 ,我院自 1997年 3月~ 2 0 0 1年 3月采用以MTZ为主的联合化疗方案治疗急性白血病 6 6例 ,取得较好疗效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对象和方法一、对象 :6 6例病人均为住院患者 ,其中男 36例 ,女 30例 ,年龄 9~ 5 9岁 ,中位年龄 35岁。初治 15例 ,复发及难治性白血病 5 1例 ,按照FAB或MIC分型标准[1] ,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 (ANLL) 32例 ,其中M13例 ,M 2a14例 ,M 2b6例 ,M43例 ,M 5 3例 ,M6 3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 2 8例 ,包括L2型 2 4例 ,L1型 3…  相似文献   

8.
化学治疗 (简称“化疗”)是目前国内治疗白血病的主要治疗手段 ,但往往由于局部或全身感染使化疗难以按时进行 ,以致影响白血病的治疗效果。皮肤粘膜直接与外界接触 ,是感染的常见的部位 ,为解决这一难题 ,我们自今年2月份以来采用皮肤粘膜系统护理 ,结合临床综合治疗 ,对化疗期白血病人感染的预防取得了明显效果 ,现汇报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共 32例 ,男 2 3例 ,女 9例 ,年龄3~ 81岁 ,平均 2 7 5岁 ,其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2 1例 ,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 10例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1例。随机选取 2 0 0 1年 10月~ 2 0 …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鞘内注射化疗药物治疗小儿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中枢神经系统浸润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我院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153例小儿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中枢神经浸润患者,采用全身化疗联合应用阿糖胞苷(Ara-c)甲氨喋呤(MTX),地塞米松(DXM)等药物鞘内注射进行治疗,并进行1~6个月的临床观察。结果经3~10次鞘内注射药物,临床症状明显改善,脑脊液恢复或接近正常。除1例死于肺部感染外,153例患儿无再次发生中枢神经浸润症状。结论全身化疗联合鞘内注射可有效防治小儿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中枢神经浸润。  相似文献   

10.
预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疗效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倩倩  张惠 《贵州医药》1998,22(1):66-67
预测白血病诱导化疗方案的效果,可以减小无效化疗细胞毒性作用对机体不良影响。我们在治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过程中观察到,外周血小板(BPC)的变化规律能反映化疗药物对机体的作用,也能预测CR的到来,对以骨髓内白血病细胞减少指数(MBDI)预测疗效是一补充,增加了预测的准确性,现报告如下。1资料和方法1.1资料:在我科住院治疗的22例初、复诊并完成了1个疗程诱导化疗的AUJ病例,其中Lll6例,b5例,b!例。男性14例,女性8例;年龄。吴一l。美岁,平均。彤。诱导化疗方’“”-12“一12)”-“一12—“”“”’—…  相似文献   

11.
自体外周血于细胞移植(APBSCT)具有造血及免疫重建快、瘤细胞污染少等优点,正被临床广泛应用。干细胞的采集和冷冻保存是移植成功的关键,只有采集到足够数量的造血干细胞并进行适当有效的冷冻保存,回输后才能获得造血重建。本科1996年12月~1998年10月,对14例恶性血液病患者进行APBSCT,造血干细胞通过程控冷冻,液氮保存,回输后全部患者造血功能得到重建,现报告如下。材料和方法患者:男10例,女4例,年龄15~53岁。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6例,其中M。1例,M。3例,M;2例;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2例;恶性淋巴瘤5例;杂合型白…  相似文献   

12.
白血病常需要3~5年长期化疗,植入式静脉输液港的优势明显。2008年6月至2011年9月,本院收治的通过静脉输液港化疗的白血病患儿16例,效果满意。现回顾性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16例中男6例,女10例;年龄1.5~14岁,平均8岁。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11例,早幼粒细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含去甲氧柔红霉素的联合化疗方案治疗成人初发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15例成人初发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均给予VICP方案(长春新碱2mg/d,第1,8,15,21天;IDA10mg/d,第1~3天,第15~17天;环磷酰胺600mg/d,第1,15天,第22—28天;泼尼松40~60mg/d,第1—28天)。结果15例患者中,第1疗程获CR12例,CR率80%;PR1例,总有效率86.7%;NR2例。结论含去甲氧柔红霉素的联合化疗方案治疗成人初发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疗效好,不良反应轻。  相似文献   

14.
急性白血病(AL)患儿自身免疫功能低下和反复的化疗所致免疫及造血功能受抑制,极易并发医院内各种感染.作为AL最常见的并发症也是AL死亡的主要原因.为此我们对1990-of-1997-01收治的AL158例合并医院感染76例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探讨其感染原因和防治措施。1材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资料中各型AL共158例,76例并发医院感染,其中男44例,女32例,年龄6个月~15岁,均符合医院内感染的诊断标准,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52例,非淋巴细胞白血病24例.1.2研究方法查阅158份病历记录包括一般情况、体温情况、病程记录、血常规,免疫…  相似文献   

15.
目的:提高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在基层单位的远期疗效。方法: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高危型3例.采用上海新华XH-88方案;标危型12例,采用全国97联网方案,同时采用积极的化疗副反应综合防治措施,以保证强烈化疗顺利进行,随访观察远期疗效。结果:2~3周骨髓完全缓解率100%,顺从治疗全部一共15例,全部持续缓解(CCR),平均CCR时间25个月。结论: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远期疗效显著,建立区域性协作网,能使基层单位白血病的治疗达较高的水平。  相似文献   

16.
蔡益鹏  方复海 《江苏医药》1996,22(10):729-729
自1994年1月,我们采用HMA加格拉诺赛特方案治疗成人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急非淋)24例,现报道如下。资料和方法24例急非淋患者均为初治病例。男14例,女10例;年龄18~57岁,平均27岁。其中M;2例,M2a11例,M2b1例,M3b1例,M4a3例,M4b4例,M5b2例。Hb40~75g/L,WBC43~82.9×109/L,BPC42~66×109/L。骨髓象均呈明显或极度活跃。诱导治疗HMA加格拉诺赛特方案为三尖杉酯碱(H)3mg/日、米托惠醒(M)5mg/日,均第1~5天静滴;阿糖胞甙(Ara-C)100mg/日,第1~5天分两次肌注;格拉诺赛特100ug/日,第4~5天肌注…  相似文献   

17.
枢丹是一种新型止吐药 ,为一高度特异的 5 - HT受体拮抗剂 ,我们于 1996— 1998年间观察了其对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时胃肠道反应的预防作用 ,并与同期止吐剂胃复安以及进口止吐药枢复宁的止吐效果作了比较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 :枢丹组 (观察 30例次 ) 2 8例 ,男 18例 ,女10例 ,年龄 14~ 6 4岁 ,中位年龄 2 8岁 ,2 8例中急性非淋细胞白血病 (ANII) 2 0例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AII) 5例 ,淋巴瘤 3例。胃复安组 :18例 (观察 2 8例次 )男 14例 ,女 4例 ,年龄 17~ 6 5岁 ,中位年龄 2 5岁 ,18例 AII7例 ,ANII…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HLA-DRB1基因多态性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之间的关联。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引物(PCR-SSP)方法,对32例ALL、33例CML患者和104例健康志愿者的HLA-DRB1基因进行分型并分析HLA-DRB1基因的分布。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ALL患者的HLA-DRB1*06的基因频率明显增高,为15.63%,RR=3.84,χ^2=8.01,P〈0.001;CML患者的HLA-DRB1*09的基因频率明显增高,为24.24%,RR=3.14,χ^2=7.82,P〈0.01,结论HLA-DRB1*06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有关联,HLA-DRB1*09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有关联。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老年急性白血病临床特点,化疗方案及预后疗效等.[方法]对2003年至2010年间初治老年急性白血病37例进行分析,中位年龄71岁(60 ~ 93岁),男16例,女21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5例;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ML)32例,以M2 (40.6%)为主.26例患者接受联合化疗,治疗予NA、TA及NAOP 方案进行联合化疗.[结果]完全缓解率26.9%,2年存活率11.5%,死亡率81%.[结论]老年急性白血病总体缓解率低,死亡率高,化疗耐受性差.  相似文献   

20.
抗CD20+单克隆抗体联合化疗治疗B细胞恶性淋巴瘤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虹  姚福生  严红  胡志平 《河北医药》2003,25(10):756-756
我院自 2 0 0 1年 10月至 2 0 0 3年 5月 ,使用抗CD2 0 + 单克隆抗体 (商品名 :美罗华 )联合化疗治疗B细胞恶性淋巴瘤 5例及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L3) 1例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病例选择  6例中 ,男 4例 ,女 2例 ;年龄 3 5~ 72岁 ,平均5 7.2岁 ;病程 0 .5~ 2年。诊断标准和疗效标准参照文献[1 ] 。病例的选择均为病理组织学检查证实为B细胞恶性淋巴瘤或骨髓细胞学及免疫组化证实为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B细胞性 ) ,且均为CD2 0 + 的初治患者。1 2 治疗方法 抗CD2 0+ 单克隆抗体 3 75mg m2 静脉滴注 ,有两种方法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