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前臂与臂部动静脉内瘘穿刺点出血量及止血时间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金辉  成守珍  周飞宇  冯怿霞 《护理研究》2008,22(29):2656-2657
[目的]观察长期血液透析病人不同内瘘位置透析后动脉穿刺点出血量、止血时间,为临床护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比较前臂动静脉内瘘病人与臂部动静脉内瘘病人透析后动脉穿刺点出血量、止血时间、血压、心率、凝血酶原时间.[结果]不同内瘘位置病人透析后动脉穿刺点出血量、止血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结论]前臂组透析后内瘘动脉穿刺点出血量明显减少、止血时间明显缩短,临床护士应根据病人内瘘位置不同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有效防止术后穿刺点出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前臂自体动静脉内瘘在血液透析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对采用前臂自体动静脉内瘘术建立血管通路的128例慢胜肾衰竭血液透析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包括术前准备、具体显微手术方式、术后管理及并发症处理等。结果术毕内瘘通畅率100%,术后1周内瘘闭塞1例(0.78%);术后3周首次穿刺血流量〉200ml/min 112例,150—200ml/min 11例,〈150ml/min5例;术后6周全组血流量均〉200ml/min;术后3年内内瘘闭塞9例(7.03%)。结论前臂自体动静脉内瘘术制作简便,远期通畅率高,且最大限度地保留了上肢的血管储备,是血液透析血管通路的首选。充分术前准备,运用改良显微外科缝合技术及严格术后管理,是保证内瘘成功和长期通畅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3.
绳梯扣眼法应用于动静脉内瘘穿刺口止血效果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绳梯扣眼法穿刺动静脉内瘘穿刺口压迫止血的时间和效果.[方法]将78例采用动静脉内瘘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病人,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37例采用绳梯扣眼法,对照组41例采用扣眼穿刺法;两组透析结束均依次采用不同压迫止血时间(30 min、25 min、20 min、15 min、10 min),观察每次穿刺口渗血、皮下血肿的发生.[结果]透析结束压迫15min、10min研究组穿刺口渗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绳梯扣眼法透析后穿刺口压迫止血时间效果优于扣眼穿刺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绳梯扣眼法穿刺动静脉内瘘穿刺口压迫止血的时间和效果。[方法]将78例采用动静脉内瘘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病人,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37例采用绳梯扣眼法,对照组41例采用扣眼穿刺法;两组透析结束均依次采用不同压迫止血时间(30min、25min、20min、15min、10min),观察每次穿刺口渗血、皮下血肿的发生。[结果]透析结束压迫15min、10min研究组穿刺口渗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绳梯扣眼法透析后穿刺口压迫止血时间效果优于扣眼穿刺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恰当的压迫止血方式,为减少皮下渗血和血肿、延长动静脉内瘘使用时间提供依据.方法 对80例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分别采用透明胶带纸卷压迫止血法与指压纱布弹力绷带压迫止血法进行压迫止血,并对两种不同压迫止血方法的止血时间、出血量及皮下渗血和血肿的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 指压纱布弹力绷带压迫止血法止血时间、穿刺...  相似文献   

6.
动静脉内瘘拔针及止血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动静脉内瘘拔针及止血方法.方法 选取在厦门市某三甲医院血透室行血液透析患者60例,共行拔针3 600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每组各行拔针1 800次.对照组给予快出拔针及常规压迫止血,观察组给予缓出拔针及内瘘动脉端加压止血.治疗达标后使用数字疼痛分级法及Wong-Banker面部表情量表法[1]对两组患者的疼痛针次数、疼痛程度及内瘘动脉端渗血针次数进行调查比较.结果 观察组患者拔针疼痛发生率为19.06%,对照组疼痛发生率为40.2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疼痛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内瘘动脉端渗血针次数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缓出拔针及内瘘动静脉端加压止血法可减轻患者疼痛程度,减少动脉端渗血,有利于动脉内瘘的保护,提高患者血液透析舒适度.  相似文献   

7.
动静脉内瘘压迫止血方法及相关因素研究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3  
动静脉内瘘是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最常用的血管通路 ,如何保护内瘘 ,延长使用寿命 ,一直是一个受到关注的问题。正确的压迫止血方法是内瘘保护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目前临床上常用的内瘘压迫止血方法基本上是弹力绷带加纱布块 (或钮扣等不同材料 )和透明胶带加纸块压迫止血方法。继往的护理研究中 ,对于 2种压迫止血方法的优缺点评说不一[1,2 ]。为了使护理人员掌握更为准确的止血方法并为其提供理论依据 ,本文就 2种压迫止血方法在并发症、压迫止血时间及其相关因素等方面进行比较和分析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2 0 0 3…  相似文献   

8.
两种动静脉内瘘穿刺点压迫止血法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邓锐 《天津护理》1999,7(6):230-232
将我中心的52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采用手指压迫止血法和弹性绷带压迫止血法,并观察了6个月1560例次内瘘压迫止血所用的时间及并发症。结果:手指压迫止血法所用的时间(10.98±3.82min)明显短于弹性绷带压迫止血所用的时问(49.67±19.98mm),P<0.01。且穿刺部位的出血、血肿并发症的发生率,手指压迫止血法(2.38%、0.71%)明显低于弹性绷带压迫止血法(5.43%、2.51%),P<0.01。其结果显示,就减少内瘘的并发症和延长内瘘的使用寿命而言,手指压迫止血法有明显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9.
动静脉内瘘两种止血方法临床应用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选择合适的动静脉内瘘止血方法,减少内瘘并发症,延长内瘘使用寿命。方法对32例血透患者分别采用弹力绷带方法和布胶布法结合弹力绷带法压迫止血,并对两种不同止血压迫方法对止血时间及内瘘并发症的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布胶布结合弹力绷带法压迫止血时间短,引起内瘘并发症发生率(针眼渗血、皮下血肿,肢体麻木、内瘘堵塞)低,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布胶布结合弹力绷带法为一种安全、有效的动静脉内瘘止血压迫方法。  相似文献   

10.
血管通路是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线,动静脉内瘘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最主要的血管通路[1],穿刺技术对动静脉内瘘的使用寿命至关重要.我科自1994年以来,对本科进行透析治疗的28例患者行动静脉内瘘术建立血管通路,共穿刺2286次,瘘管使用寿命最长为46个月,现将穿刺的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1.
大鼠自体内瘘模型制备及内瘘狭窄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吻合口内膜增生可导致自体动静脉内瘘失功,本研究拟在设计大鼠模型研究其进程及机制。方法SPF级wistar大鼠,行右颈总动脉-颈内静脉端端吻合,术后14,28天处死,取近吻合口静脉、动脉组织,行HE染色,弹力、胶原纤维的双重组合染色,PCNA、TGF—β1、NF—kB免疫组化。结果内瘘吻合术后14天近吻合口静脉端见明显的内膜增生,呈息肉样增生,其中平滑肌细胞增生活跃,大量胶原纤维沉积,28天管腔明显狭窄。特殊染色见术后14、28天近吻合口静脉内弹力层不连续。PCNA、NF—kB在近吻合口静脉壁中膜和外膜高表达,在14天达到一个高峰,在28天观察期内仍持续高表达。TGF—β1在外膜基质高表达。结论大鼠右侧颈总动脉-颈内静脉端端吻合可模拟内瘘局部血流动力学的影响,短期内可见明显内膜增生等病理表现,是一种合适的自体动静脉内瘘动物模型,显示TGF-β1,NF—kB参与了内瘘内膜增生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针尖斜面向下穿刺动静脉内瘘的可行性.方法:随机选取2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采用自身前后对比的方法,每人针尖斜面向下穿刺10次,传统针尖斜面向上穿刺10次,两种方法隔次采用,每次检测并记录动脉端、静脉端和外周血尿素氮,计算再循环率,并测量、记录患者的尿素清除指数(Kt/v).结果:针尖斜面向下穿刺动静脉内瘘的再循环率、透析充分性、穿刺成功率与传统的针尖斜面向上穿刺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针尖斜面向下穿刺动静脉内瘘行血液透析可避免血液通路再循环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2种穿刺方法对自体动静脉内瘘功能状态的影响,探讨科学的内瘘穿刺法。方法将52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26例。观察组26例患者内瘘采用动脉端向心方向穿刺法,对照组26例患者内瘘采用动脉端离心方向穿刺法,比较2种穿刺方式的透析效率有无差异及2组患者内瘘并发症发生率。结果2种穿刺方式的透析效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内瘘并发症发生率比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结论动脉端向心方向穿刺法能保证透析效率,减少内瘘并发症的发生率,自体动静脉内瘘的穿刺可选择动脉端向心方向穿刺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前臂自体动静脉内瘘日间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4月至2018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日间手术病房行前臂远端自体动静脉内瘘的27例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患者经肾内科或肾移植科确诊终末期肾病,愿意接受血液透析治疗,转诊至血透通路专病门诊。完善术前检查,除外手术禁忌后,在日间手术住院系统内登记预约手术。当日日间病房手术结束后,患者在日间病房观察1 h,生命体征稳定,手术医师确认患者可以出院后,安排患者出院。观察患者手术时间(入手术间至离开手术间),日间病房住院时间(进入日间病房至离开日间病房),术后并发症情况,术后内瘘成熟率。结果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为95. 6 min。患者日间病房住院时间为199. 0 min。所有患者均随访至术后3个月,初次内瘘患者共24例,随访期间死亡2例,术后2周闭塞1例;随访至术后3个月时,未能成熟3例,初次成熟率为79. 2%(19/24)。再次内瘘手术修复患者4例,手术成功率为100%(4/4)。结论前臂自体动静内瘘日间手术模式是安全的,无严重并发症,且能够明显缩短患者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5.
王波  向晶 《护理研究》2006,20(15):1333-1334
[目的]研究应用多普勒超声仪对提高动静脉内瘘穿刺成功率,减少内瘘血管并发症的效果。[方法]用随机数字表将首次使用内瘘的血液透析病人69例分为实验组35例和对照组34例,对照组用传统方法穿刺,实验组在德国DWL公司MDP型多普勒超声仪引导下穿刺。[结果]实验组静脉瘤样扩张、假性动脉瘤、针眼渗血、穿刺失败发生率低于对照组,针眼止血时间短于对照组。[结论]多普勒超声仪引导穿刺是提高穿刺成功率,减少血管并发症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6.
王波  向晶 《护理研究》2006,20(5):1333-1334
[目的]研究应用多普勒超声仪对提高动静脉内瘘穿刺成功率,减少内瘘血管并发症的效果。[方法]用随机数字表将首次使用内瘘的血液透析病人69例分为实验组35例和对照组34例,对照组用传统方法穿刺,实验组在德国DWL公司MDP型多普勒超声仪引导下穿刺。[结果]实验组静脉瘤样扩张、假性动脉瘤、针眼渗血、穿刺失败发生率低于对照组,针眼止血时间短于对照组。[结论]多普勒超声仪引导穿刺是提高穿刺成功率,减少血管并发证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比较沙布卷压迫高弹力松紧带包扎法和沙布卷压迫胶布包扎法对降低动静脉内瘘穿刺点并发症发生率和提高患者舒适度的作用.方法 选择采用动静脉内瘘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75例(穿刺1500例次),随机分为观察组38例(760例次)和对照组37例(740例次),动静脉内瘘穿刺点观察组采用沙布卷压迫高弹力松紧带包扎法,对照组采用沙布卷压迫胶布包扎法.比较两组患者动静脉内瘘穿刺点并发症发生情况和患者的舒适度.结果 观察组穿刺点出血和皮下血肿发生率较对照组低,患者舒适度较对照组高,两组比较,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动静脉内瘘穿刺点采用沙布卷压迫高弹力松紧带包扎法,可降低动静脉内瘘穿刺点并发症发生率和提高患者舒适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肘部改良自体动静脉内瘘手术与传统肘部动静脉内瘘术的应用效果;方法对84例行肘部改良内瘘术患者及79例传统内瘘术患者进行4年的随访研究。比较各组透析期间血管直径、可用血管长度、平均血流量及内瘘通畅率情况。并统计2组患者血栓、动脉瘤、前臂水肿、心力衰竭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以此来判定2种术式的优缺点;结果 2组患者内瘘成熟后均可满足血液透析需求。术后3月传统内瘘术组内瘘平均血流量高于改良内瘘术组(1101.66±189.66ml/min比1199.46±197.23ml/min,P=0.002),改良内瘘术组可用血管长度明显高于传统内瘘术组(15.24±1.17cm比20.59±1.63cm,P0.001),2组术式血管直径无显著差异(6.30±0.59mm比6.20±0.62mm,P=0.284)。2组前2年内瘘通畅率无明显差异(P0.05),第3年改良内瘘术组内瘘通畅率高于传统内瘘术组(P=0.045)。在并发症方面传统内瘘术组血栓发生率高于改良内瘘术组(P=0.047),改良内瘘术组前臂水肿发生率高于传统内瘘术组(P=0.037),两组患者在心力衰竭、动脉瘤等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2组动静脉内瘘术式血流量均较好且通畅率高,肘部改良自体动静脉内瘘术较传统肘部动静脉内瘘术可显著延长穿刺用血管长度,但前臂水肿发生率高于传统内瘘术组,有待于进一步对术式进行改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