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选择122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合并高血压组和血压正常组,各组又分别为肥胖组和非肥胖组,测定其体重指数(BMI)、空腹血糖和胰岛素、糖化血红蛋白(GhbA1C)及血清瘦素水平.结果示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瘦素水平与体重指数、空腹胰岛素水平成正相关关系(P<0.01),与血压无明显相关性(P>0.05);但在合并高血压组血清瘦素水平与糖化血红蛋白成负相关关系(P<0.05).  相似文献   

2.
选择122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合并高血压组和血压正常组,各组又分别分为肥胖和非肥胖亚组.测定其体重指数(BMI)、空腹血糖(FBG)和胰岛素、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血清瘦素水平,并作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2型糖尿病患者高血压组与非高血压组间血清瘦素水平无差异(P>0.05);血清瘦素水平与BMI、空腹胰岛素呈正相关关系(P<0.01),与血压无明显相关性(P>0.05);但在合并高血压组,血清瘦素水平与HbA1c呈负相关关系(P<0.05).提示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清瘦素水平与血压无明显相关性,但合并高血压患者长时间血糖控制不良可能会导致血清瘦素水平的下降.  相似文献   

3.
周勇  王奕  朱宇清 《中国老年学杂志》2005,25(11):1320-1322
目的 研究中老年2型糖尿病(T2DM)肥胖与非肥胖患者血清瘦素与肥胖、血糖、胰岛素抵抗(IR)之间的关系。方法对样本人群进行体检并测定血清瘦素、空腹C肽(FCP)、空腹胰岛素(FINS)及血糖(FPG)等生化指标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T2DM组无论男女血清瘦素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且女性组显著高于男性组(P〈0.01);(2)T2DM超重或肥胖组血清瘦素水平显著高于非肥胖组且与腹型肥胖密切相关;(3)T2DMIR组血清瘦素水平显著高于胰岛素敏感组(P〈0.01),并与FINS、C肽呈正相关;(4)T2DM肥胖组血清瘦素水平与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糖化血红蛋白(HbAlc)、甘油三酯(TG)呈正相关。结论 T2DM血清瘦素水平与超重或肥胖、IR、长期的血压、TG及血糖的平均水平关系密切。减肥,改善瘦素抵抗,增加机体对瘦素的敏感性对治疗T2DM可能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4.
血清瘦素与原发性高血压和体脂及血脂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目的 探讨血清瘦素浓度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水平及靶器官损害,性别,肥胖和脂质代谢的关系。方法 用放射免疫法检测68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和40例健康自愿者的血清瘦素浓度,同时检测甘油三脂(TG),总胆固水平和靶器官受累程度不同的原发性高血压以及性别,BMI,血脂的关系。结果 高血压组血清瘦素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3级高血压血清瘦素显著高于2级高血压(P<0.05),2级高血压血清瘦素显著高于1级高血压(P<0.05),血清瘦素与SBP,DBP均呈直线正相关(P<0.01,P<0.05);血清瘦素浓度与高血压靶器官损害病程度无关;女性瘦素显著高于男性(P<0.01);肥胖者血清瘦素显著高于非肥胖者(P<0.05);血清瘦素与TG呈直线正相关(P<0.05),而与TC,HDL-C和HDL-C无关。结论 血清瘦素与血压水平相关,与高血压靶器官受损无相关性,与性别和TG有关,与BMI和TG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餐后血糖与炎症因子C-反应蛋白、脉压、昼夜血压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单纯高血压、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餐后高血糖患者及健康体检者各30例,均测定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空腹血浆胰岛素(FINs)、糖化血红蛋白(HbAlC)、血清C-反应蛋白(CRP),计算胰岛抵抗指数(IRI),高血压患者行动态血压监测(ABPM)。对各组的CRP、糖代谢指标、动态血压参数等进行统计学分析,并比较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餐后高血糖患者治疗前后各项指标。结果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组FPG、2hPG、FINS、IRI、HbAlC及CRP各指标与单纯高血压组及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高血压组FINS、IRI及CRP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单纯高血压患者相比,高血压合并糖尿病餐后高血糖组患者脉压(PP)增大,非杓型比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合并糖尿病餐后高血糖患者治疗后PP、非杓型比率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与糖尿病同样存在胰岛素抵抗,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餐后血糖与CRP水平、PP、血压昼夜节律异常相关,餐后血糖的控制可能有助于夜间杓型血压的恢复,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6.
选取接受足量二甲双胍治疗至少3个月且血糖不达标的超重或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60例,给予联合沙格列汀治疗3个月,监测患者联合治疗前后体重、体重指数、腹围、血压变化及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胰岛素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生化指标的变化,并进行前后对照分析。结果联合治疗后,患者体重、体重指数、血压水平、糖化血红蛋白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较前下降,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联合治疗后,患者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早餐后2小时血糖及胰岛素水平较前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期间无明确低血糖事件发生。结论二甲双胍联合沙格列汀治疗超重和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安全有效,而且对血压、血脂等代谢指标也有改善作用,糖化血红蛋白下降不显著考虑与随访时间不足有关。  相似文献   

7.
糖代谢异常患者血清瘦素含量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糖代谢异常患者血清瘦素含量。方法 将131例糖代谢异常患者按病情分为糖耐量减退组(减退组)和2型糖尿病组(糖尿病组),并以41名健康人作为对照组,测定受检者血清瘦素含量及其他有关指标,在瘦素及其相关指标之间做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 减退组和糖尿病组空腹瘦素(F-Lp)、空腹胰岛素(FINS)、体重指数(BMI)、腰/臀比值(WHR)均高于对照组(P<0.05-0.001),但减退组和糖尿病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减退组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均高于对照组,低于糖尿病组(P<0.05-0.001);糖代谢异常患者血糖、病程与瘦素含量不相关,BMI、WHR和FINS水平与瘦素含量独立相关。结论 糖代谢异常患者血糖与血清瘦素含量无相关性,超重肥胖、脂肪分布异常和高胰岛素血症是影响血清瘦素含量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观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患颈动脉硬化以及粥样斑块与各种危险因子的关系。方法: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68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双侧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结果:内膜增厚组及斑块形成组空腹胰岛素水平、24h尿白蛋白定量明显增加(P<0.05,P<0.01),并且随着内膜增厚程度的加重,这种增加越明显,而胰岛素敏感指数明显降低(P<0.05)。空腹、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及餐后2h胰岛素、血脂各项指标在各组间变化不明显。内膜增厚组及斑块形成组年龄,有高血压、冠心病、脑血管病史的百分比,高血压病程,收缩压,舒张压值均有明显增高(P<0.05,P<0.01)。吸烟人数百分比、糖尿病病程无明显差异。结论:老年糖尿病患IMT增厚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增高,这与他们存在高胰岛素血症、低胰岛素敏感性以及有较高的尿白蛋白水平有关,IMT可作为早期观察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浆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变化在2型糖尿病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发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2型糖尿病患者70例,其中合并高尿酸血症组30例,单纯糖尿病组40例,正常对照组30例。比较各组间血清hs—CRP、血脂、血压、体重指数、糖化血红蛋白及尿酸等。结果:2型糖尿病组hs-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型糖尿病合并高尿酸血症组hs—CRP水平明显高于无高尿酸血症组(P〈0.05)。结论:2型糖尿病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hs—CRP水平明显升高,炎症可能是2型糖尿病和高尿酸血症的共同危险因子。  相似文献   

10.
2型糖尿病病人高血压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目的:探讨高血压与胰岛素抵抗之间的关系。方法:2型糖尿病高血压组123例,正常血压组120例,测定FPG,FINS,RC,TG,UA,MAU,血压,计算BMI,评价胰岛素抵抗和β细胞功能采用稳态模式评估法及改良胰岛素敏感性指数公式计算,结果:高血压组ISI显著低于正常血压组,HOMA-β cell,HOMA-IR显著高于正常血压组(P<0.005),正常体重者也有相同的结果(P<0.05),两组ISI与FPG,FINS,BIM均呈显著负相关(P<0.05),高血压组ISI与TC,TG,UA呈弱负相关(P<0.5),结论:2型糖尿病伴高血压病人无论是否肥胖都存在胰岛素抵抗,肥胖病人胰岛素抵抗理炙严重。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正常范围甲状腺功能状态与2型糖尿病的关系。方法选取甲状腺功能正常的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156例,检测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空腹胰岛素浓度,计算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体重指数,分析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SH)、FT3、FT4与上述指标的相关性。将测得TSH值,按四分位法分为低水平组和高水平组,比较组间各指标的差异。结果正常范围内血清TSH水平与体重指数显著正相关,与胰岛素抵抗指数、糖化血红蛋白、甘油三酯呈正相关。TSH高水平组(TSH3.5—4.6mIU/L)患者的体重指数、空腹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糖化血红蛋白及甘油三酯均较TSH低水平组(TSH0.3~1.4mIU/L)明显增高(P〈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正常范围的甲状腺功能状态下,高水平的TSH对糖脂代谢紊乱、体重增加及胰岛素抵抗有一定影响,临床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2.
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5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2型糖尿患者合并脑梗死的特点。方法113例脑梗死患者分为治疗组56例,为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对照组57例为非糖尿病的脑梗死患者,两组患者入院后均采用综合治疗措施,控制血压、扩血管、降低颅内压、抗血小板聚集,改善循环,营养神经及对症治疗。同时治疗组通过饮食控制,口服降糖药或胰岛素治疗,将空腹血糖控制在6—8mmol/L,餐后2h血糖控制在10mmol/L以下。两组患者均测定血压(BP)、空腹血糖(FBG)、餐后血糖(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清总胆固醇(TCH)、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HDL)及低密度脂蛋白(LDL)对比并分析其与病情、预后的关系。结果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组的脑神经损伤程度高于与非糖尿病脑梗死患者组(P〈0.05)。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组血压、血糖水平、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均高于非糖尿病脑梗死患者组(P〈0.05)。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组的治疗效果低于非糖尿病脑梗死患者组,病死率高于非糖尿病脑梗死患者(P〈0.05)。结论糖尿病合并脑梗死致残率高,糖尿病为急性脑血管病重要的独立危险因素,严格控制血糖、控制血压和纠正血脂是预防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磺脲类降糖药(SU)继发性失效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与血糖控制良好2型糖尿病患者及正常人之间的差异。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所有受试者血清脂联素水平,同时检测血糖和血脂,计算体重指数,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血糖控制良好的患者脂联素明显低于正常人(P〈0.05),SU继发性失效的患者明显低于血糖控制良好的患者(P〈0.05);两组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抵抗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人(P均〈0.05),而两组患者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SU继发性失效患者脂联素水平与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体重指数、空腹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胆固醇、总甘油三酯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呈明显负相关(P均〈0.05),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呈明显正相关(P〈0.05)。结论脂联素水平下降和胰岛素抵抗相互影响,可能参与了2型糖尿病SU继发性失效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4.
Ⅱ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对脂代谢及胰岛素敏感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Ⅱ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对脂代谢及胰岛素敏感性的影响。方法:对20例Ⅱ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和20例Ⅱ型糖尿病无高血压患者的空腹血糖(FBG),血脂,胰岛素(FINS),C肽(FCP),胰岛素敏感指数(ISI)进行对照,结果:Ⅱ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组与无高血压组比较,甘油三酯(TG),FINS,FCP水平显著升高(P<0.05),高密度脂蛋白(HDL),ISI水平显著降低(P<0.05),结论:Ⅱ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时脂代谢紊乱及胰岛素抵抗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5.
回顾性分析血糖控制达标的139例2型糖尿病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及相关炎症指标;血清FKN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方法(ELISA)测定。根据体重指数(BMI)分为体重正常组(50例)、超重组(44例)及肥胖组(45例),对相关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三组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比较无差异(均P〉0.05);与正常体重组比较,超重组及肥胖组FKN、hs—CRP水平显著升高,而HDL—C水平显著降低(均P〈0.05)。肥胖组收缩压和舒张压水平均高于正常体重组,肥胖组血清FKN、hs-CRP、ALT、TG水平显著高于超重组(均P〈0.05)。(2)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FKN水平与BMI、腰围、TG呈正相关(P〈0.05);血清hs—CRP与BMI、腰围、TG呈正相关(P〈0.01),而与HDL—C呈负相关(P〈0.05)。(3)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血清FKN与BMI具有显著相关性(β=0.32,P〈0.01,R2=0.40);血清hs—CRP与BMI独立相关(β=0.30,P〈0.01,R2=0.37)。结论单纯血糖控制达标不能完全纠正2型糖尿病患者慢性炎症状态。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2型糖尿病合并肥胖患者脂联素水平和胰岛素抵抗之间的相关性,探讨脂联素在2型糖尿病合并肥胖患者发生胰岛素抵抗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30例2型糖尿病合并肥胖患者、25例2型糖尿病患者及25例非糖尿病对照人员(其中13例为肥胖者),检测体质指数、腰/臀比值、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清空腹胰岛素、血脂、脂联素水平,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和胰岛素敏感指数.分析血清脂联素与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结果 (1)糖尿病肥胖组的检测体质指数、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胰岛素抵抗指数、血清空腹胰岛素、腰/臀比值均高于对照肥胖组,脂联素、胰岛素敏感指数低于对照肥胖组(P<0.05).(2)糖尿病非肥胖组甘油三酯、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胰岛素抵抗指数、血清空腹胰岛素均高于对照非肥胖组,胰岛素敏感指数、脂联素低于对照非肥胖组(P<0.05).(3)糖尿病肥胖组甘油三酯、胆固醇、体质指数、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胰岛素抵抗指数、血清空腹胰岛素、腰/臀比值均高于糖尿病非肥胖组,胰岛素敏感指数、脂联素低于糖尿病非肥胖组(P<0.05).结论 脂联素与2型糖尿病肥胖患者的胰岛素抵抗发生有关,脂联素降低易导致胰岛素抵抗,脂联素水平可作为2型糖尿病合并肥胖患者发生胰岛素抵抗的监测标准.  相似文献   

17.
张敏  闫胜利  袁鹰  王娈  綦玉芹 《山东医药》2003,43(13):17-18
为探讨2型糖尿病(DM)患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sICAM—1)水平变化及其与血糖代谢控制、胰岛素抵抗(IR)、血压(BP)、体重指数(BMI)的关系,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51例2型DM患者及20例查体健康者的血清sICAM—1水平,同时检测其空腹胰岛素(FIN)、糖化血红蛋白(GHbAlc)、空腹血糖(FPG)、Bp、BMI。结果显示,2型DM患者血清sICAM—1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且血清sICAM—1与BMI、GHbAlc及收缩压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分别为0.441、0.435、0.311,P<0.01、0.01、0.05。提示2型DM血清sICAM—1水平升高可能由肥胖和高血糖引起,控制血糖、减轻体重有助于降低sICAM—1。  相似文献   

18.
罗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血压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目的:运用胰岛素增敏剂罗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伴高血压患者,研究其降压作用及降压机理。方法:38例2型糖尿病伴高血压患者,口服罗格列酮(文迪雅)4~8mg/d,共12周,观察治疗前后的血压、瘦素、血糖和胰岛素水平,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和胰岛素抵抗指数,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罗格列酮治疗后收缩压和舒张压明显下降(P〈0.05);甘油三酯(TG)、空腹血糖(FBG)、餐后血糖(PBG)、空腹胰岛素(FINS)和餐后胰岛素(PINS)均明显降低(P均〈0.05);瘦素水平明显升高(P〈0.01);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SI)显著升高(P〈0.05),胰岛素抵抗指数(IR)显著下降(P〈0.05)。结论:罗格列酮在降低血糖、改善胰岛索抵抗、提高胰岛素敏感指数的同时,具有升高瘦素水平和降低血压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选取体重超重或肥胖的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108例,给予沙格列汀治疗12周,分析治疗前后患者体重、体重指数、血压、血糖、糖化血红蛋白、C肽水平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后,患者体重、体重指数、腹围、血压水平、空腹及餐后C肽水平、糖化血红蛋白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较前下降,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患者空腹血糖、早餐后2小时血糖水平较前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无明确低血糖事件发生。结论沙格列汀治疗体重超重或肥胖的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安全有效,而且对血压、血脂等代谢指标也有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血清维生素D的表达水平,探讨维生素D在OSAHS引起2型糖尿病中所起的作用。方法选取单纯OSAHS患者27例,轻度组9例,中度组8例,重度组10例;OSAHS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14例;单纯2型糖尿病患者14例;单纯肥胖者墙例。均行整夜多导睡眠监测(PSG)及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lc)测定,ELISA法检测外周血血清维生素D水平,了解血清维生素D在OSAHS患者糖代谢紊乱中的作用。结果①与肥胖对照组相比,糖尿病组、OSAHS组、合并组血清维生素D水平明显降低(P〈0.05);合并组血清维生素D明显低于糖尿病组(P〈0.05);②维生素D与BMI、AHI、HbAlc、FPG呈负相关(r=-0.309,-0.516,-0.421,-0.458,均P〈0.05),与最低血氧饱和度(SaO2min)呈正相关(r:0.349,P〈0.05)。结论OSAHS可引起血清维生素D水平降低,其可能在OSAHS致糖代谢异常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